应用尿液中性甾体激素17β-E2、P和T的代谢状况进行笼养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生殖生理状态评估的研究

应用尿液中性甾体激素17β-E2、P和T的代谢状况进行笼养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生殖生理状态评估的研究

任宝平[1]2002年在《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繁殖行为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繁殖活动是哺乳动物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繁殖活动又通过性行为来表现,所以对动物繁殖行为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热门课题。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我国特有珍稀野生动物之一。国内对其行为学的研究刚刚起步,环境的恶化,生境缩小正在威胁着它们的生存。人工饲养和迁地保护作为保护该物种的一种思路而日渐受到重视。目前,川金丝猴繁殖的研究匮乏,对了解和保护该物种极为不利。因此,对其性行为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寻找其繁殖规律,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本研究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上海野生动物园一群半放养的川金丝猴进行了行为学观察。主要探讨了繁殖群主雄替换及其对群体的影响;雄性的交配模式;金丝猴的繁殖行为以及雄性金丝猴睾酮分泌和其行为之间的关系。主要结果与结论:1. 雄性川金丝猴之间存在一定的优势等级序位关系,繁殖群主雄的替换现象经常发生。疾病、人为干扰、衰老和健康状况直接决定着主雄对繁殖群控制时间的长短,进而决定着它生殖成功度的大小。在主雄的地位比较巩固的情况下,主雄的存在对整个群体包括繁殖群外围的群雄群的社会关系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平衡作用。同时,还对全雄群中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反应起着一定的威慑力和抑制作用。2. 在繁殖群主雄的替换过程中,性选择使不同雌性个体在接纳新主雄的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时间差异,即喜欢则很快接纳,否则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才接纳。3. 川金丝猴繁殖群主雄替换过程中杀婴现象已基本消除。繁殖群外围全雄群的形成是消除杀婴的主要原因。雌性金丝猴长期保持性接受状态可能是一种模糊父子关系、降低杀婴频率的适应对策。同时,雌性缺乏明显的性皮肤变化则是降低雄性竞争的另一重要原因。在有的地区笼养条件下发生的杀婴现象可能是在饲养条件和管理方式上的问题,模拟其自然种群群体结构无疑是避免杀婴的有效途径。4. 系统定量地证实了川金丝猴群体繁殖的季节性。其生育季节为每年的4 月~5 月,这个时期可能会提前到3 月末和推迟到6 月初。川金丝猴生育间期的长度,一般大约为24~25 个月。如果新生幼体死亡,则会缩短到11.6 个月。小猴从出生到断乳一般大约需要18~20 个月。北京与上海的地理位置的不同,造成金丝猴在繁殖行为上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差异,但其交配盛期的持续时间保持一致——都是5 个月。5. 雌性川金丝猴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等级序位关系,但是,这种等级序位关系与它们的生殖竞争活动之间无明显相关性。雌性间的这种社会等级只在它们占据有限空间位置和抢夺食物资源的过程中才出现。它们在交配中也存在某种竞争,但通过在交配盛期的不同时期怀孕,即通过时间上的分离,降低了雌性间的生殖竞争强

陈超[2]2001年在《应用尿液中性甾体激素17β-E_2、P和T的代谢状况进行笼养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生殖生理状态评估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濒危动物迁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是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濒危物种。自1987年起,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饲养抢救中心先后两次从野外(周至县和太白县)捕进金丝猴,第一批已相继死去,现仅剩下太白县群体。14年来尚未建立起稳定的人工繁殖种群,这与相关的理论研究匮乏不足以指导实践密切相关。本文采用非侵害性采样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技术,针对川金丝猴具有季节性生殖的繁殖特性、对不同时期尿液中性腺激素进行了比较研究,进而就有关川金丝猴的生殖生理状况进行评估,以期为今后笼养川金丝猴人工种群的稳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次研究结果表明:1.川金丝猴的性甾体激素在不同时期的分泌水平具有较大的差异,呈现出与性行为学上相应的明显的季节性。在非生殖季节,雌性川金丝猴的雌二醇水平十分低下,因此在这一时期可能存在不排卵的生殖周期。同样,由于非繁殖季节雄性川金丝猴的T含量远低于生殖季节,相应的其生精能力、精液品质必然较低,其生理生态学表现则为繁殖力低下和性驱力弱。因此在非生殖季节虽然也存在交配,但是雌猴从不受孕与雄猴和雌猴在这一时期的低繁殖力相关。2.在激素分泌模式上,雄性川金丝猴无论在生殖季节还是非生殖季节其睾酮的分泌都呈现出不规则的波动性脉冲分布,规律性不强。在雌性川金丝猴的尿液中,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均呈现出周期性分布,在周期中有明显的17β-E2峰和峰后E2与P的水平相应升高的黄体期。本次研究以雌二醇最高峰之间的时间间隔定义为月经周期,但是在生殖季节的不同时期以及在生殖季节与非生殖季节之间,月经周期却不尽相同,离生殖季节的交配盛期越近,其月经周期越短(非生殖季节:41天;生殖季节末期:28天;生殖季节旺盛期:27天),雌激素的分泌水平越高(非生殖季节:8.157pg/mgCr;生殖季节末期:345.987 pg/mgCr;生殖季节旺盛期:587.901 pg/mgCr)。 生殖,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的生理过程,本文仅从性甾体激素的分泌<WP=5>水平上对其进行了评估和预测,不免存在偏颇之处,更为详细的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的工作。

铁军[3]2009年在《神农架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栖息地植物构成和食源植物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目前分布于我国陕西、四川、甘肃及湖北等地。湖北神农架是川金丝猴分布的最东端,在保护区内川金丝猴主要分布于金猴岭和千家坪地区,近20多年来种群数量一直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现有8群约1200只。自2006年8月至2008年11月,作者先后9次对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川金丝猴的生态学进行专题研究,着重对栖息地植物构成、不同季节栖息地选择、食物组成、食源植物营养成分及食性选择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研究结果将为神农架川金丝猴的合理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神农架川金丝猴现生栖息地160个、64000m~2的样方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随海拔梯度升高,栖息地植物构成、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和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样方中共记录到了木本植物289种,隶属于37科123属;其中乔木25科90属198种,灌木7科29属84种,木质藤本5科4属7种。其中优势科主要有蔷薇科(Rosaceae)、忍冬科(Caprifoliaceae)、樟科(Lauraceae)、壳斗科(Fagaccae)和杜鹃花科(Ericaceae)等。根据不同海拔乔木层物种组成的差异,该区可划分为落叶阔叶林(1900m~2100m)、针阔叶混交林(2200 m~2400 m)和暗针叶林(2500 m~2600 m)3种植被类型。随海拔升高,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在叁种植被类型中均呈下降趋势;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在针阔叶混交林和暗针叶林中呈下降趋势,而在落叶阔叶林中变化不明显。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阳坡的乔木物种多样性低于阴坡;而暗针叶林中,阴、阳坡乔木层物种多样性的差异却不显着。随着海拔升高,乔木Ⅰ层(>20 m)在乔木层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小,但乔木Ⅱ层(10 m~20 m)的比例无明显变化,而乔木Ⅲ层(<10 m)的比例却呈上升趋势。利用胸径替代年龄,分析栖息地9种优势乔木树种的种群年龄结构,结果表明该区乔木层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2、采用定量分析法研究了湖北神农架千家坪地区川金丝猴现生栖息地优势树种的生态位特点。结果表明,栖息地森林群落乔木层中,生态位宽度最高的为红桦(Betulaalbo-sinensis)(5.261),华山松(Pinus armandii)(4.545)、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4.289)和糙皮桦(Betula utilis)(3.256)次之;灌木层中最高的为红晕杜鹃(Rhododendron erubescens)(2.245),多枝柳(Salix polyclona)(2.064)、华中山楂(Crataegus wilsonii)(1.508)和陇东海棠(Malus kansuensis)(1.453)次之。主要树种生态位宽度大于1的有30种,占总数的10.38%,其中21种是川金丝猴食源植物,占神农架川金丝猴食源植物总数的12.21%;重要值排名前25位的树种中,18种为食源植物,占重要值总和的74.50%;大部分种群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在0~0.3之间,占全部种对的83.82%,优势种的生态位重迭值在0.4以上的有7对种群。总之,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植物组成复杂,优势种多为食源植物,优势种的生境高度相似、生态位多有重迭等特点。3、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研究了不同季节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选择和夜宿地的选择,并对栖息地选择的12个生态因子和夜宿地选择的14个生态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神农架川金丝猴对栖息地植被的利用(F=4.85,P<0.05)和坡位(F=7.33,P<0.05)选择上存在显着差异;对海拔(F=10.27,P<0.01)、坡度(F=11.09,P<0.01)、隐蔽性(F=21.76,P<0.01)、林分郁闭度(F=11.55,P<0.01)、食物丰富度(F=8.62,P<0.01)、乔木平均高度(F=18.35,P<0.01)、乔木平均胸径(F=23.53,P<0.01)和灌木平均高度(F=13.62,P<0.01)都存在极显着差异;而对坡向(F=1.27,P>0.05)和距离水源距离(F=3.17,P>0.05)差异不显着。不同季节神农架川金丝猴对夜宿地灌木平均高度(F=5.91,P<0.05)选择上存在显着差异;对植被类型(F=21.35,P<0.01)、坡度(F=7.50,P<0.01)、坡向(F=18.66,P<0.01)、坡位(F=12.43,P<0.01)、隐蔽性(F=58.38,P<0.01)、林分郁闭度(F=37.14,P<0.01)、食物丰富度(F=53.88,P<0.01)、乔木平均高度(F=14.66,P<0.01)、乔木平均胸径(F=11.84,P<0.01)、乔木距离(F=19.38,P<0.01)和距离水源距离(F=17.95,P<0.01)选择上都存在极显着差异;而对地海拔(F=2.69,P>0.05)和灌木距离(F=3.22,P>0.05)选择上差异不显着。4、通过不同季节栖息地喜好程度分析可知,川金丝猴通常喜欢选择海拔在2000m~2600 m之间,中偏下坡位,坡度在15°~45°之间的阳坡或半阳半阴坡,中高食物丰富度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活动,在秋季和冬季天气较好时偶尔也会去阴坡采食。它们对林分郁闭度和隐蔽性的要求也较高,往往喜欢林分郁闭度在30%~80%之间(更偏爱80%以上),乔木高度在10 m~20 m,乔木平均胸径在10 cm~30cm,灌木高度在3 m~5 m,隐蔽性在20%~60%(或更高)的森林活动。通过主成分分析可知,影响神农架川金丝猴不同季节栖息地选择的生态因子也有所差异:植被类型、隐蔽条件和食物因子是影响春季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子;植被类型和隐蔽条件是影响夏季和秋季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子,而冬季栖息地的选择则主要受隐蔽条件和食物因子的影响。5、调查发现神农架川金丝猴对夜宿地选择的要求较高,通常情况下喜欢选择海拔在2000 m~2600 m之间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偏上坡位,坡度在15°~45°之间的阳坡或半阳半阴坡,隐蔽性在50%以上,林分郁闭度在50%~80%(更偏爱80%以上),乔木高度在20 m~30 m,乔木最近距离小于5 m,乔木平均胸径在20 cm~30 cm之间,灌木高度在1 m~4 m之间,灌木最近距离在2 m~3 m之间(更喜欢远于3 m的地段),食物丰富度中等至高等水平,距水源距离500 m~1000 m之间或远于1000 m的山地森林。通过主成分分析可知影响神农架川金丝猴不同季节夜宿地选择的生态因子有所差异:植被类型因子、食物因子和隐蔽条件是影响神农架川金丝猴春季夜宿地选择的主要因子;植被类型、地形因子和隐蔽条件是影响夏季夜宿地选择的主要因子;地形因子、食物因子、植被类型和隐蔽条件是影响秋季夜宿地选择的主要因子,而冬季夜宿地的选择主要受隐蔽条件、食物因子和地形因子的影响。6、据文献记载和实地调查可知神农架地区可供川金丝猴采食的植物有202种,隶属44科89属,其中木本植物181种、草本植物17种、地衣类植物4种,分别占神农架川金丝猴食源植物总种数的89.60%、8.42%和1.98%。喜食植物主要集中在17个科(5种以上的科),分别是蔷薇科(9属/32种,下同)、樟科(4/15)、忍冬科(5/14)、壳斗科(5/10)、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2/8)、木犀科(Oleaceae)(4/8)、松科(Pinaceae)(3/7)、杨柳科(Salicaceae)(2/7)、四照花科(Comaceae)(3/6)、榛科(Corylaceae)(2/6)、卫矛科(Celastraceae)(2/6)、小檗科(Berberidaceae)(2/5)、木通科(Lardizabalaceae)(3/5)、伞形科(Umbelliferae)(2/5)、凤仙花科(Balsaminaceae)(1/5)、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1/5)和杜鹃花科(1/5),共计51属,149种,分别占神农架川金丝猴食源植物总科数的38.64%,总属种数的57.30%,总种数的73.76%。7、在神农架千家坪地区川金丝猴主要活动区域的样方调查中,共记录到食源植物93种,隶属3363属。按照各种食源植物在群落内的植物相对丰富度(RA)的大小,可分为叁类,即RA>5,1<RA<5和RA<1。在春季,RA>5的植物有红桦、糙皮桦、千金榆(Carpinus cordata)、单齿鹅耳枥(C.simplicidentata)、米心水青冈(Fagusengleriana)、槲栎(Quercus aliena)和锐齿槲栎(Q.spinosa vat.acuteserrata)7种,1<RA<5的有灯台树(Comus controversa)、大叶杨(Populus lasiocarpa)和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japonica vat.chinensis)等32种,RA<1的有犬樱(Cerasusbuergeriana)、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中国旌节花(Stachyurus chinensis)和华中五味子(S.glaucescens)等45种;在夏季,RA>5的有猫儿屎(Decaisnea fargesii)、华中山楂和湖北山楂(Crataegus hupehensis)3种,1<RA<5的有长果花楸(Sorbuszahlbruckneri)、糙皮桦、红桦和千金榆等40种,RA<1的有五味子、兴山五味子(S.incarnata)、粗皮松萝(Usnea montis-fuji)和尖刺松萝(U.acicurifera)等31种;在秋季,RA>5的有华山松、巴山冷杉、湖北山楂、湖北海棠(Malus hupehensis)、陇东海棠5种,1<RA<5的有华中山楂、槲栎和锐齿槲栎等34种,RA<1的有华中五味子、尾萼蔷薇(Rosa caudata)、串果藤(Sinofranchetia chinensis)和长梗卫矛(Euonymuselegantissimus)等13种;在冬季,RA>5的植物有华山松、巴山冷杉、青荚叶(Helwingiajaponica)、陇东海棠等12种,1<RA<5的有粗皮松萝、长松萝(U.longissima)、尖刺松萝、小刺褐松萝(U.luridorufa)4种。从川金丝猴食源植物资源谱可以看出,春夏秋叁个季节里大部分食源植物的RA值在1-5之间,这也反映了神农架川金丝猴食源植物的时空变化及川金丝猴食性的复杂性。8、对神农架川金丝猴不同季节的粪便残留物进行显微分析,发现了54种植物的59个部位是神农架川金丝猴的主要食物成分,占神农架川金丝猴可采食植物的26.73%。在春季,r>5的植物有千金榆、青荚叶、米心水青冈和红桦4种,1<r<5的有灯台树、猫儿屎、青榨槭(Acer davidii)和盐肤木(Rhus chinensis)等15种,两者合计占春季川金丝猴食物组成的74.04%,是春季食物的主要来源;在夏季,r>5的有千金榆和米心水青冈2种,1<r<5的有猫儿屎、红桦、青荚叶和华中山楂等20种,两者合计占夏季川金丝猴食物组成的68.35%,是夏季主要采食的食源植物:在秋季,r>5的有华山松、湖北海棠、湖北山楂和华中山楂等7种,1<r<5的有巴山冷杉、峨眉蔷薇(Rosa omeiensis)、卫矛(Euonymus alatus)和藏刺榛(Corylus ferox var.thibetica)等15种,合计占到秋季川金丝猴食物组成的81.30%,是秋季的主要食物来源;在冬季,r>5的有华山松、陇东海棠、青荚叶、粗皮松萝和尖刺松萝等8种,合计占冬季川金丝猴食物组成的52.91%,是冬季的主要食物来源。9、对神农架川金丝猴不同季节取食相关因子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同季节食物丰富度平均值(t=2.492,P=0.088)差异不显着(P>0.05),而主要食源植物平均含水量(t=4.155,P=0.025,P<0.05)、粗蛋白质含量(t=14.196,P=0.001,P<0.01)、粗纤维含量(t=5.921,P=0.010,P<0.05)、粗灰分含量(t=14.487,P=0.001,P<0.01)、粗脂肪含量(t=7.167,P=0.006,P<0.01)、无氮浸出物含量(t=7.846,P=0.004,P<0.01)均达到显着水平。这说明,不同季节川金丝猴对食物的选择不是由单一因子决定的,而是各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显示了其食性选择的复杂性。不同季节食源植物营养成分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粗蛋白、无氮浸出物、含水量和食物丰富度是影响神农架川金丝猴春季取食的主要因子,无氮浸出物、粗纤维和粗灰分是影响夏季取食的主要因子,粗纤维、粗蛋白和食物丰富度是影响秋季取食的主要因子,而粗纤维、粗脂肪、粗蛋白和食物丰富度则是影响冬季取食的主要因子。综合来讲,粗蛋白、食物相对丰富度、粗纤维及含水量是影响川金丝猴取食的最主要因子。

范鹏来, 陈浩春, 姚辉, 王振龙, 杨敬元[4]2013年在《神农架川金丝猴粪便和尿液中类固醇激素的检测》文中研究表明灵长类动物类固醇激素的研究已经在很多物种间展开(Cariso et al.,1999;Lutz et al.,2000;He et al.,2001;Yan and Jiang,2006;Brandon et al.,2008;Lu et al.,2010;Kim et al.,2012)。特别是对于没有明显发情特征的灵长类动物,类固醇激素的变化可以为它们的繁殖状态提供更多可靠的评估(Fujita et al.,2001)。自然状态下野生动

黄金艳[5]2008年在《笼养熊猴(Macaca assamensis)繁殖行为学研究》文中指出繁殖行为研究是动物行为生态学研究的热门课题。繁殖行为是动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部分之一,是制约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核心因素。性行为的研究是揭示繁殖行为特点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以南宁市动物园一群笼养熊猴作为研究对象,从2006年8月-2007年8月,采用焦点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收集有关繁殖行为的数据,同时收集其各自的晨尿用于激素分析。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熊猴的繁殖行为特点及其影响的社会和生理因素,从而为熊猴的迁地保护和饲养繁殖提供科学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熊猴群内有着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群内个体的等级序位排列顺序为:M1﹥F2﹥F3﹥F4,其社会等级结构形式为线行式。雄性充当着家长和保护者的角色,与其他雌性的保持着友好的亲密关系。2.笼养熊猴的交配活动在全年均有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繁殖具有季节性(产仔节律型),产仔时间集中在5-8月。在交配活动中,雌性是性行为的主要发起者,并具有特定的邀配模式:匍匐呈臀或四脚站立呈臀。雄性采用腹-背式交配方式,交配程序由以下几个过程组成:①求偶,②爬跨,③勃起,④插入,⑤抽动,⑥射精,⑦退下,⑧舔食残留精液,交配后雌雄有明显的舔食残留精液现象。在一个小时内雄性有单次爬跨射精和多次爬跨射精现象,整个过程时间为平均51.01±35.75秒,属于Dewsbury交配类型分类系统中的第10种(无锁结,有抽动,多次插入,单次射精)和第12种(无锁结,有抽动,单次插入,单次射精)两种类型。3.雌性之间有着明显的竞争交配和竞争繁殖现象,并在邀配和性干扰有所体现:邀配次数为:F2(319次)>F3(228次)>F4(93次),干扰行为主动发起频率为:F2(27次)>F4(11次)>F3(7次)。这表明交配竞争受其等级序位影响:序位高的雌性个体在竞争交配上占优势,获得的交配权多且繁殖期较早,序位低的雌性个体获得交配权少。通过分隔交配时间和繁殖时间可以降低雌性间的繁殖竞争强度。4.雌性个体的繁殖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年繁殖周期的影响:妊娠期前,雌性个体的交配行为多,并产生峰值,邀配频率与其雌二醇浓度变化成正相关。妊娠期-临产,雌性个体的交配行为少,甚至没有交配行为,邀配频率与雌二醇浓度变化成负相关。雄性睾酮激素浓度变化与其性行为频率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其攻击行为频率呈负相关关系,表明在笼养状态下的一雄多雌的熊猴社群中,雄性紧张程度降低,睾酮激素更多成分上反映的是生理状况,并调控作用雄性的性行为。

刘广超[6]2007年在《川金丝猴栖息地质量评价和保护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以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为研究对象,着重从川金丝猴的栖息地(Habitat)的自然情况和保护状况入手,在实地调查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阐明了川金丝猴生境选择的特点;利用层次分析法和MapInfo等地理信息系统辅助软件,对神农架林区和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的栖息地进行了质量评价;根据川金丝猴保护区建设的现状,提出了保护措施和保护建议。研究结果为:1、从川金丝猴分布区的海拔高度分析,川金丝猴一般分布在海拔900~3400m的地区,垂直活动范围为1500~3400m;从栖息地的植被类型来看,川金丝猴主要分布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中。2、川金丝猴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以植物的叶、花、芽、果、嫩树皮和种子为食;对食物有明显的选择性,有些植物为川金丝猴一年四季所摄取的食物,体现了川金丝猴对这些植物的偏好;川金丝猴所取食植物的种类和取食部位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3、通过用层次分析法和MapInfo图层迭加的方法,对湖北神农架林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的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在湖北神农架林区,最适宜川金丝猴栖息区域的面积占8.93%,适宜川金丝猴栖息区域的面积占55.46%,次适宜面积占33.54%,不适宜栖息地的面积占2.07%,其中最适宜和适宜区域的面积占64.39%。从川金丝猴栖息地的分级图看,适宜区和最适宜区大部分分布在神农架地区的西南部,不适宜区域多出现在东北部。(2)在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适宜川金丝猴栖息区域的面积占21.75%,适宜川金丝猴栖息区域的面积占55.99%,次适宜面积占16.71%,不适宜其栖息的面积占5.55%,其中最适宜和适宜区域的面积占76.74%。4、目前,在川金丝猴已知的22个分布点中,只有四川汶川地区的川金丝猴种群数量为4000只左右,接近5000只,川金丝猴种群数量达到500只以上的分布点占全部分布点的59%,分布点种群数量为100~200只的占全部分布点的41%。据此可以认为,我国川金丝猴种群个体数普遍处于最小可延续生存水平以下。但种群数量在500只以上的种群,83%以上是在保护区内,并且大多数种群数量处于增长或稳定状态。5、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共建立了川金丝猴保护区(或含有)47个,总面积达到231.08万公顷。研究结果表明:有21%左右的川金丝猴保护区基本建设和管护站点等基本条件较好,在保护川金丝猴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43%的保护区由于缺乏建设和管理资金,只能开展一些常规性的保护工作;36%的自然保护区建立时间不长,许多工作还处于起步的阶段,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6、保护对策和建议(1)加强川金丝猴种群分布的本地调查,摸清川金丝猴现存的数量和分布区域;重视和加强对川金丝猴栖息地的保护,特别是要保护好川金丝猴栖息地的植被和川金丝猴喜食的植物种类。(2)加强公众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利用电视、报纸和电台等新闻媒体,在全国范围内加大公众保护意识和宣传教育的强度。应把保护川金丝猴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提到和保护大熊猫相同高度上来认识。(3)进一步加强川金丝猴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加大对川金丝猴保护区的投资力度,加强科学研究;注重川金丝猴自然保护区的体系建设,发挥自然保护区群的功效,新建一些川金丝猴保护区,注重保护区廊道的建设。(4)解决川金丝猴分布区居民的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和能源问题,强化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森林保护法的实施,严厉打击偷猎、盗伐和非法进行野生动物贸易等活动。

郭东[7]2015年在《秦岭川金丝猴(Rhinoyithecus roxellana)性激素水平与繁殖行为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繁殖活动是哺乳动物生命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繁殖活动又主要通过交配行为来表现,所以探究动物的繁殖行为一直是研究者热衷的课题。探究性激素的分泌水平与性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动物繁殖行为学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检测灵长类粪便中性激素水平来探讨该物种繁殖行为的方法已在多种非人灵长类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来监测珍稀濒危灵长类动物的生理状态对其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于2013年09月17日至2013年12月31日和2014年04月01日至2014年05月31日两个时期,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对秦岭玉皇庙地区一群常年活动的川金丝猴进行了研究。记录了叁个家庭单元内成年个体的性行为;同时收集观察对象的粪便样品,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雌性个体粪便中雌二醇(E2)和孕酮(P)、雄性个体粪便中睾酮(T)的含量。探讨了川金丝猴家庭单元内雌雄个体的不同繁殖策略;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变化与生理周期和繁殖行为的关系;以及雄性激素(T)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雌性川金丝猴粪便中雌二醇(E2)水平,可以判断其生理周期和妊娠状态;粪便中孕酮(P)水平变化特征存在个体差异,不能作为判断生理周期和妊娠的指标。2.同一家庭单元内部分雌性个体的排卵周期是同步的,但可生育个体的受孕日期是相互分离的,雌性个体间通过受孕时间的分离来降低排卵周期同步带来的激烈竞争。3.雄性通过与次年可生育个体的多次交配来提高受孕机率,同时雄性对交配行为和精子资源进行有效分配,从而保证后代繁殖和维持家庭单元稳定。4.雄性粪便中睾酮(T)浓度峰值的出现并不是单纯的使雌性个体受孕。T浓度的变化受个体特征、婴猴出生和家庭单元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5.在家庭单元形成初期,新主雄会与最适宜生育的雌性建立融洽的交配关系来影响繁殖;当单元发生变动或解散时,成年雌性通过多次短期迁移来选择合适的家庭单元,从而改变当前的生殖状况。

霍莉慧[8]2017年在《小分子化合物处理对川金丝猴—山羊异种核移植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文中认为川金丝猴被列为国家一级濒危野生保护动物,面临现存数目的极剧下滑,如何优化其在生长、发育及生殖繁育方面的问题引起了研究学者广泛关注。由于物种珍贵且数量稀少,同种核移植受到一定限制,采用异种核移植的方法成功避免了这一问题。异种核移植的成功受核移植操作过程、受体细胞和供体细胞类型的影响,尤其是供体细胞重编程的能力,所以供体细胞的处理对异种核移植的成功起关键作用。随着体细胞多潜能性研究的发展,运用小分子化合物诱导处理对供体细胞进行表观遗传学修饰,提高重编程效率获得了广泛应用。本研究对川金丝猴来源的供体细胞用小分子化合物处理,以山羊卵母细胞为受体进行异种核移植,探究处理前后对异种核移植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材料为川金丝猴耳缘皮肤组织,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获得耳缘皮肤成纤维细胞。用合适浓度的小分子化合物对获得的细胞进行诱导处理,从细胞形态、增殖能力、标志性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分离得到川金丝猴耳缘皮肤成纤维细胞,经过数次传代培养仍能保持较高的活力;PCR显示有胚外内胚层标志基因Sall4和Gata6的表达;Q-PCR定量发现Gata6和Sall4的表达量升高。Gata6在2d、4d、12d的表达量升高显着(p<0.05),尤其第6d和14d表达量升高极显着(p<0.01);Sall4表达量的升高更为明显,在第2 d、4 d、10 d表达量升高显着(p<0.05),尤其第6d、8d、12d和14d表达量升高极显着(p<0.01)。(2)两者融合形成重组异构胚,激活后培养观察胚胎的发育情况并统计各时期数量,Q-PCR和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检测早期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实验发现:形成的川金丝猴-山羊重组异构胚在发育各个阶段处理组和对照组重构胚数量无显着差异(P>0.05);相关标志性基因检测发现:在处理组中Oct4、Prrxl的表达量显着增加(p<0.05),且Sox2、Telemeras的表达量极显着增加(p<0.01),相反Nanog的表达量降低但差异不显着(p>0.05);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重构胚胎OCT-4、SOX-2和NANOG蛋白的表达,处理组中SOX-2的表达水平较高,OCT-4和NANOG表达水平相差不大,在两组间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本研究证明小分子化合物处理能提高胚胎早期发育相关性基因的表达,为之后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静, 高威, 左伟, 刘翔[9]2017年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父母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畸形。手术治疗虽然挽救了患儿生命,但是术后肛门失禁、狭窄和便秘等并发症给患儿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父母作为主要照顾者,既承担照顾患儿的繁重任务,又面临着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成为亟待关注的群体。本文就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父母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改善该人群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徐久生, 王岭[10]2011年在《未成年人犯罪非监禁刑研究》文中指出一、未成年人犯罪的新特征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如下叁个明显的共同特点:法制观念淡薄,犯罪多具模仿性;思维幼稚、偏激,一旦涉及犯罪,逆反心理增大;社会经历简单,主观恶性不深,但破坏性大。除这些共同特点外,近年来的未成年人犯罪还呈现出叁个比较明显的新特点:(一)多次犯罪的数量增加在最近一份对北京、湖北、贵州叁地的未成年犯管教所进行的抽样问卷调查中,有966份有效回收问卷,其中有59.6%的未成年犯有过多次犯罪。~①

参考文献:

[1].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繁殖行为学研究[D]. 任宝平. 北京师范大学. 2002

[2]. 应用尿液中性甾体激素17β-E_2、P和T的代谢状况进行笼养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生殖生理状态评估的研究[D]. 陈超. 西北大学. 2001

[3]. 神农架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栖息地植物构成和食源植物评价研究[D]. 铁军. 北京林业大学. 2009

[4]. 神农架川金丝猴粪便和尿液中类固醇激素的检测[J]. 范鹏来, 陈浩春, 姚辉, 王振龙, 杨敬元. 兽类学报. 2013

[5]. 笼养熊猴(Macaca assamensis)繁殖行为学研究[D]. 黄金艳. 广西师范大学. 2008

[6]. 川金丝猴栖息地质量评价和保护对策研究[D]. 刘广超. 北京林业大学. 2007

[7]. 秦岭川金丝猴(Rhinoyithecus roxellana)性激素水平与繁殖行为关系研究[D]. 郭东. 西北大学. 2015

[8]. 小分子化合物处理对川金丝猴—山羊异种核移植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D]. 霍莉慧. 西北大学. 2017

[9].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父母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研究进展[J]. 李静, 高威, 左伟, 刘翔.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7

[10]. 未成年人犯罪非监禁刑研究[J]. 徐久生, 王岭.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1

标签:;  ;  ;  ;  ;  

应用尿液中性甾体激素17β-E2、P和T的代谢状况进行笼养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生殖生理状态评估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