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栏:“山寨”只剩三年了_山寨品论文

第9栏:“山寨”只剩三年了_山寨品论文

专栏9:“山寨”只剩三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山寨论文,只剩论文,专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两年愈演愈烈的“山寨”热潮,在金融危机的洗礼下,已经逐渐降温,并大有消退之势。中国产品的“山寨”现象,三年内将全面消退。

得出这一论断的理由如下:

第一,经济大环境改变,曾有燎原之势的“山寨”企业失去立足之本。此次金融危机对国内企业的冲击不言而喻,特别是制造业,整个经营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此前世界市场高度膨胀,国内厂家以压低成本为经营内核,仿牌跟风的“山寨货”大行其道;目前市场深度收缩,“多销”前景不再,“薄利”也就失去基础,独家品牌、市场分区重新大行其道。没有品牌和先进技术支撑的“山大王”们,自然面临危机。

第二,技术瓶颈难以突破。虽然“山寨”产品具有廉价、快速、时尚等优势,但是很多产品只“山寨”正牌产品之表,即:只能简单模仿品牌产品的工业设计,在技术上难以企及,更谈不上突破,虚有其表,本来就难以持久。

第三,创新正风起云涌,向“山寨”产品展开反击,压缩了“山寨”的生存周期。其实“山寨”的盛行在一定范围内也促进了众多正牌企业的创新进程。不创新就意味着市场门槛低,就意味着成为“山寨”首选,这反过来刺激正牌厂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以免总被“山寨”盯梢。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鼓励企业进入产业创新之道,而且已有成果。在电动汽车领域已经引领世界潮流。

第四,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渐成熟,对于功能、品质和品牌的追求日趋强烈,同时版权意识也有所增强,对“山寨”渐趋不屑。

在众多“不利”因素的夹缝中,“山寨”面临着不转型即灭亡的处境。三年后,我们将要向“山寨”挥别,我们不必为此惋惜,因为正牌企业在“山寨”袭扰后创新提速,品质升级。

标签:;  

第9栏:“山寨”只剩三年了_山寨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