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问题探究论文_吕良福

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问题探究论文_吕良福

吕良福(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蓬壶中心小学 福建 永春 362600)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7-136-0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是从生活实际引入,还数学的原始本来面目,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题目设问,既能达到以问促学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既提出了研究问题,又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目标。在我的实际教学经验中,总结了该方面的想法,就如何解决好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问题有以下看法。

一、学生自主探索,完成对“体”的初步认知

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发散的过程,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自主探究,能够更深层次地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 课前准备:正方体、长方体纸盒、剪刀、直尺。

在课程的开始,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然后将自己得到的结论记录下来。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将纸盒沿着棱剪开,再继续观察。这个时候学生会很容易地发现纸盒变成了学过的平面图形。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发现展开后的图形分别对应着原来的哪个部分,从而得到长方体、正方体分别有十二条棱、六个面,通过研究发现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有正方形,而且每个面都相等;长方体也有六个面,但是只有对面相等。

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充足自己动手实践的时间,这样一来,不但活跃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能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了新课改的要求。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以问题解决为主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运用概念。课堂上,我极力鼓励和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平。如在教学“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学生的表现大抵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思维的低层次):直接求出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然后把六个面的面积相加。

第二层次(思维的高层次):把长方体的6个面分成三组,运用S=2ab+2ac+2bc或S=2(ab+ac+bc)的思路来求解。

第三层次(空间想象力强):运用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用中间的大长方形和两边的小长方形面积之和求得表面积。

不管学生用哪种方法求,只要方法合理,结果正确,我都予以肯定,保护他们的自信心。然后,在比较几种算法间的联系和区别时,引导他们选择计算比较简便的方法。这些教学活动,使得课堂生动而有活力,也丰富了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实际操作,探究“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完成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知之后,接下来学生掌握的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变面积的计算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表面积的含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要紧密联系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初步认知。

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学生了解到它们是由六个面构成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形放在黑板上,让学生思考:制作这样的一个纸盒需要多少材料?通过以前对长方形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的学习,学生非常容易就会联想到把六个面的面积加到一起就是制作纸盒的面积。通过课堂上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总结出每个面和长、宽、高的联系,见下图:

a×c=前面的面积(或者后面的面积),a×b=底面的面积(或者上面的面积),b×c=右侧面的面积(左侧面的面积),因为对面的面积相等,把这三个面的面积(a×c+a×b+b×c)×2=六个面的面积;正方体是完全六个相等的面,所以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以六就是正方体的面积。学生导出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再启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遇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例如鱼缸和烟囱,这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这两种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对实际生活的了解,知道鱼缸有五个面,所以计算的时候要排除一个面,而烟囱有四个面,要适当减去两个面。这样就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点教学策略:首先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把抽象思维转变为具体事物的研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操作对象,易于学生的理解。其次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学生自己实际操作:剪、量、看、算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引导了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汲取。再次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的实例结合,告知学生数学存在于生活中,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有关数学教学策略的分析

数学提倡的“数形结合”的思想,随着新课改的提出,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是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变,虽然学生以前学习过正方形和长方形,但是空间的立体图形的思维还没有真正的形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掌握规律的目的。

随着高科技在教学上的应用,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立体图形,从而增加学生的立体感,以便更好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思想应该贯穿于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发散学生思维,全面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是一个重点,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要本着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做到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实际教学不断地积累经验,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不断完善。相信通过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一定会迈向一个新台阶。

论文作者:吕良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  ;  ;  ;  ;  ;  ;  ;  

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问题探究论文_吕良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