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也能打败大的_中锋论文

小的也能打败大的_中锋论文

小个也能胜大个,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个论文,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我国男子篮球已经获得参加明年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奥运会资格,即将和世界上一些强队进行比赛,这是我国篮球项目攀登高峰征途中尚未攻克的难关。如何飞越这一难关?以往战胜欧洲强队的历史战例,将会给予我们鼓舞和借鉴。

出师不利 两战皆北

1959年初夏,由当时的八一和北京两队为基础组成的国家男子篮球队,应邀出访匈牙利和保加利亚。那时东欧篮球崛起,动摇了美国篮球多年的“霸主宝座”。匈牙利国家队曾获欧洲亚军,在布达佩斯我们看了他们与苏联国家队的比赛,确实不一般。匈队一路领先,苏队为了挽回被动局势,从一般打法改为全场紧逼,极力火并。但匈队阵脚始终不乱,终以3分超出,战胜了欧洲霸主苏联国家队。在这场激烈的比赛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匈队著名中锋西蒙还有一个满场飞的活跃人物格里明克,他身材并不高(1.80米左右),是个后卫。西蒙攻打苏队巨人克鲁明,给我们留下了至今难忘的印象。他以非凡的技能,时而从克鲁明的腋下一晃而过,时而又从克鲁明的脑门上方出手投篮命中,弄得身高2.18米的巨人克鲁明晕头转向。

我们与匈队的比赛,是另一种情景。那时,我们只知道匈队快攻打得较好,中锋西蒙的攻击性较强。但并不知道西蒙此人的策应打法有独到之处,他不但个人攻击力强,而且能在防守人丛中投出极其巧妙的球,上下左右,球路很广,所以一交锋就出了问题。西蒙在我防区罚球线附近一接球,就造成威胁。此时,只要我们的队员协同防守他,就有漏人的危险。正面如此,左面如此,右面也如此;而且西蒙能在我们防守人丛中将球及时传出,人到球到,使他们的空切队员舒舒服服接球上篮。一旦我们不进行协同防守西蒙,这时的西蒙就非常果断机智地个人强行猛攻得分。处此境况,我们既未守住匈队的中锋策应战术打法,又没守住西蒙个人进攻,两头受击。临场没有想出对策,比分就逐渐拉开十几分,从此陷入了被动,输了这场球。

接着,我们去保加利亚索非亚访问比赛。保队是当时世界锦标赛的第4名,是世界强队之一,但我们对他们的打法并不清楚。接战后,保队摆出了“三二联防”,卡住了我们的中投点,破坏了我们以外线为主的正面和两侧配合打法。同时,我们守不住保队凶猛的篮下进攻及其拚命抢前场篮板球的二次进攻打法,再一次碰了壁。

出师不利,两战皆北,但我们并没有泄气,一心思考着如何才能反败为胜。布达佩斯之战的防守失策,索非亚之战的进攻碰壁,反映了我们比赛经验和攻防战术水平,难以和欧洲强队抗衡。我们既不知彼,也不知己,战前对彼我双方强弱点没有弄清楚,没有看出对手的强点中隐藏着的弱点,没有找出其技战术的行动规律,所以也就不能应用这些规律指导自己的行动。不久他们就要来我国回访,他们的强弱点和技战术规律是怎样的呢?这些问题,一直在头脑中萦绕……布达佩斯蓝色多瑙河的绮丽风光分外诱人,保加利亚玫瑰谷闻名世界,我们却无心欣赏。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回国后,我们总结失败教训。全队展开了讨论和研究,开了十几次会,终于找出了彼我双方都存在着强弱点。欧洲队员身高体壮力量强,是他们得天独厚的长处。长处中也有短处,正因为身高块头大,静与动的惯性也大,特别是急起、突停、变速、变向的灵活性和速率较差。我国运动员比较矮小,在对抗比赛中很吃亏,但也存在着有利因素,静与动的惯性较小,改变运动状态比较快,灵活而快速。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这样分析,不但符合哲学观点,也符合生理学和物理学的原理。

再深入一步分析,欧洲队习惯横步防守,占据的面积较大,正面防守较强,但强中有弱,弱点在掉头转身慢。出访时,我们的技战术攻击点,却集中在正面和两侧的外线,正好碰在人家的强点上,战术打法上也只有外线一面,比较死。如果打他们的背后,正击中他们的弱点。情况就会变得有利于我,而不利于对手。因此,决定增加打他们背后的战术:一套是攻个人的,一套是攻联防的。攻个人的是从底线穿插掩护,利用两个底角作为攻击点,在交叉穿插奔跑的掩护中,急起、突停、拐弯抹角甩开对手,进行投篮和突破。当他们防守收缩而伸展到底线和两角时,其防守队形会被打扁,这时,突然将球传到正面或转移,就会使他们顾了后面,顾不了正面,顾了左面,顾不了右面,左右为难,腹背受击。这就使我们原来的外线一面,变为内外两面的进攻,战术就活了,所谓:“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对方联防的弱点也是在背后,它的特点是兵力平均分配,虽有相互关照,但总是分区把守。因此,我们确定两条原则:一是在运动中造成局部优势兵力破之;二是从外线插入到内线,从背后打它后转身的时间差。

以上两套打法,虽然简单,但是它发扬了我们的长处,打中了他们的短处。频繁的穿插、急起、突停、拐弯抹角地改变动作和变化,使他们经常跟着我们急跑急停,忽里忽外,忽左忽右,忽前忽后,难于防范。这样做,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对方神经系统传导信息而作出的反应总是比我们慢了一刹那。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转弯抹角的半径大,也总是比我们慢了半拍。而我们的运动员则善于利用上下、左右、前后的真假虚实的技战术动作,赢得快半拍的刹那时间。这些快半拍的刹那时间,使我们赢得了攻防对抗的主动战机,我们捉住这个战机,就能“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一个月后,匈牙利国家队应邀访华。在制定应战计划中,我们摒弃了上次采用的单纯“保护”中锋的防守策略。实践证明,那是下策。如果不协同防守西蒙,把防守注意力集中到防他们的空切策应打法,固然可以削弱他们策应空切战术效果,但西蒙个人势必就会施展其强攻的长处,击中我内线防守的弱点,依然于我不利,充其量是中策。上策是,毛主席教导我们的方法:“那就是熟悉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找出其行动的规律,并且应用这些规律于自己的行动。”布达佩斯之战,西蒙不正是利用我们搞协同防守规律来打我们的吗!我们也可以应用他们这个行动规律,来他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比赛战幕拉开,西蒙一接球,我们就故意去协同防守,设下埋伏,专断西蒙的传球。颇似围城作战,堵死东南北三门,空出西门让他出走,中我伏击。这一着果然有效,西蒙在我们貌似协同防守的情况下,故伎重演,将球传给其空切队员,此时,我们或者断得其球,打他反击,使他们猝不及防,或者将球打出界外。几个回合一较量,西蒙这一招受制,手软了,他们这一套打法动摇了。于是,西蒙企图以个人强攻打开局面。但是我们已经吃一堑长了一智,已知他的脾性和习惯动作,他想投篮就封盖他,干扰他;他想虚晃过人,我们就抢先一步堵住他的通道。这样,我们就从被动的防御中,变为有反制约内容的主动防御,削弱了匈队的进攻。而我们的进攻,也由于增添了新的内容,虽然还不够熟练,却初见了成效,从对比中显出灵活而快速,以73比70赢得了这场比赛。

有所失,才能有所得

战胜匈队,考验了我们从实战中总结出的打法,更加坚定了走自己道路的决心。尤其可贵的是,这一仗打开了战胜欧洲强队的突破口,鼓舞了士气,增强了信心,大家精神振奋,准备迎战即将来访的更强的对手——保加利亚国家队,以及东欧另一支劲旅捷克斯洛伐克国家队。

北京的盛夏,炎热如火。但队伍的精神面貌已经焕然一新,训练情绪非常热烈。从战胜匈队的实战中,大家深刻体会到,我们的打法是有效的,但要想战胜更强的欧洲队,还要继续锤炼,精益求精。个人技术真正过硬了,战术才能活,战术组织和训练对头了,技术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不仅如此,在实战中还要求我们具备顽强的战斗意志和作风。因此,大家放弃室内馆到外场地,头顶烈日,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练意志、练作风、练技术、练战术。

转眼间,十周年国庆节快到了,这是大跃进年代的盛大节日,条条战线都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胜利前进,给我们队伍迎战捷、保两队以极大的鼓舞。捷、保两队虽然都是东欧强队,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各自不同的技战术特点和风格。对具体对象、具体特点,予以具体的分析,是我们确定比赛计划的方法。

我们了解到,捷队主要打法和战斗力在外线,内线中锋也有一定的战斗力,但外线投手众多,配合熟练,得分比例大。于是,我们防守重点在外线,这样部署,虽然内线可能有漏洞会失些分,但从全局看,可以削弱他们主要攻击力量和得分总数,有所失,才能有所得。否则,会处于“无所不备,无所不寡”的窘境。实战证明,对捷队比赛采用的防守是成功的。捷队总得分是64分,命中率是43.6%。他们中投37次,投中10次,命中率是27%。而我们的进攻显露了锋芒,打得较出色。投篮命中率是57.8%。中投25次中16次,命中率达到64%。终场以82比64获胜。

一点突出捉投手 三面协同守中锋

隔了一天,捷队和保队比赛。我们观看了这场比赛,并把注意力集中于保队,特别是保队著名中锋米尔契夫。他身高两米出头,体强力壮,身怀两手“绝招”,一手是前转身横跨步,以金鸡独立的姿势用左手勾手投篮,一出手就命中;另一手是用撤步后转身闪过对手到篮下,跃起投篮。捷队虽有高大队员防他,但对他忽里忽外的两手打法,束手无策。人称米尔契夫是“巴尔干雄鹰”,看来,并非虚传。保队中另一个引人注目的是神投手沙沃夫,他身高1.91米,他在离篮七、八米远处,几乎是抬手一投就中。特别是他同米尔契夫搭档起来,里应外合,双管齐下,使捷队用尽了人盯人和联防战术防御都无济于事。加上保队其他队员打得颇有声色,结果,保队大胜20多分,显示出不寻常的实力。

秋高气爽,夜深人静,面临这样的强手,我们难以入睡。反复思考着作战方案。万万没想到贺龙副总理来了。在北京体育馆的小会议室里,贺老总用炯炯的目光看着我们,笑着说:“今天晚上我特意来了解你们准备的情况,我同你们一起研究,研究到明天早晨5点钟我才走,一定要打好这场球。”我们听着,精神振奋。这时,我们把沙盘拿来摆开,向贺老总汇报作战方案说,像保队这样的强队,从彼我双方力量对比分析看,采用一般打法,想步步为营,处处都守住,是不可能的。只能守住其攻击重点,挫其锋芒,集中力量破坏和削弱其战术体系。保队最强的攻击点,是内线的米尔契夫和外线的沙沃夫。这两人搭档起来进攻威胁很大,于我不利。如果缩小防区,外线沙沃夫就会施展神投之技,如果扩大防区,米尔契夫就会乘虚而入;至于不大不小的防区,也不行,弄得不好,内外都受攻击。对付保队,只能是:一点突出捉投手,三面协同守中锋,并切断投手和中锋之间的联系,5个人当7个人用。同时,在比赛过程中,增加防守战术变化,忽而前场紧逼,急而后场联防,使他捉摸不定,穷于应付。进攻方面,我们已经熟练了快攻和从他们背后打的二套战术……

贺老总听到这儿,打着手势高兴地说:“好,这个办法可以,很好!我们就是要搞小个子打大个子的战法,对强手要敢打敢拚,不要怕他们,战略上要藐视,战术上要重视,不但能守得住,还要攻得下,能攻能守,打好这场球,向国庆十周年献礼,为国争光!”

贺老总短短几句话,说得大家心里热乎乎的,给了我们信心和力量。

内外夹击 锁住“雄鹰”

第二天晚上,来看比赛的人山人海,北京体育馆早就围得水泄不通。比赛一开始,就高潮迭起。我们用3个人轮流上场捉投手沙沃夫,蔡集杰、王利发、周春霖相继上阵,他们之中任何一人,只要一登场,就紧追紧逼,寸步不离沙沃夫,逼得沙沃夫疲于奔命,使他不但接球困难,接球后出手更难,同米尔契夫也挂不上钩,得分寥寥。米尔契夫见沙沃夫被制,频频举手示意要球,力图单枪匹马强攻。但他只要接到球,处于外线的钱澄海或杨伯镛,就迅速机警地堵住他横步勾手的投篮点;他想撤步从底线攻击,俞元煦和王家桢等我内线防守队员就抢先补位堵塞他的通道。这一来,就束缚了“雄鹰”的双翅,使他难以施展其技了。保队主要攻击点被我们用特殊防守扼制后,他们的二中锋和其他队员虽得了些分。这是势所必然,但无关大局。

我们的进攻打得生龙活虎,快攻发动了21次,成功14次。阵地进攻也打得很活。两位前锋从保队防守的背后底线来回穿插掩护,在急起、突停、转弯抹角的奔跑中,一旦甩开对手,接到后卫的及时传球,就抬手投篮或突破上篮得分。身高只有1.80米的杨伯镛,显得非常的突出,要投则投,要过就过,在高大对手人丛中,如入无人之境。保队的防守后线受到袭击后,整个防线不得不收缩,于是正面的钱澄海就利用他们调头转身不及的时机,不是从容转移攻击点,就是当机立断跃起投篮,显示了他非凡的机智和技能。我们这种前后两面有机配合进攻,再加上中锋偶尔突然袭击,打得保队“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体现出我国篮球运动员机智而敏捷、快速而灵活的特点,又一次表明我们攻打欧洲强队的技战术是有效的。这场比赛,我们的投篮命中率达到56.9%。中投30次投中16次,命中率是53%。不足之处,是篮板球输了18次,但能以86比77赢得了比赛的胜利。只是由于篮板球问题未能解决好,这场球赢得不易!

此后,我们又与世界冠军苏联队3次交锋,结果是1胜2负,由于经验不足,输球仅在2、3分之间,双方实力相当接近。

扬我之长 攻彼之短

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我们在同欧洲强队的较量中,从失败到胜利,由弱变强,经历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两个飞跃的过程。思想上的飞跃,导致了技战术的变革。从开始怕世界强队,到想打世界强队;从开始只看到欧洲强队的强点和长处,到后来看到了他们的弱点和短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短处中有长处,弱点中有强点,而这些强弱点和长短处,开始只能从技术动作的表面现象上去看,后来才逐渐懂得它们符合科学原理,并从这些原理去分析它。在战术指导思想上,从原来的以外线一面作战的方针,变革为内外线有机结合的两面攻击的方针;从原来一般性训练,变革为实战需要出发,自觉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在指挥比赛中,由看不清或捉不住全局性的东西,到注意和逐渐捉住全局性的东西,并从实战中用心思考、寻找出彼我双方的强弱点,找出规律,应用这些规律于自己的行动。

今天,篮球运动在世界上比过去是发展了,欧洲篮球队在身体素质、个人技术、战术打法方面,都有了发展。在这些新情况面前,需要我们作详尽的思考和研究;其实,从篮球比赛的宏观来看,无非是利用有限的时间、空间、地面、人数等因素,在攻守交替中运用合理的技战术行动制约和反制约而已。欧洲强队只是在有限的空间因素方面占了相对优势,(实际上我们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大改观),其它因素只要我们善于用心研究和学习,奋发图强,千辛万苦地训练,不见得比他们逊色。

过去我们在中央领导关怀下,在篮球界许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能够追赶上国际水平,今后有什么理由不能追赶上呢?!毛主席教导我们:“一切带原则性的军事规律,或军事理论,都是前人或今人做的关于过去战争经验总结。这些过去的战争所留给我们的血的教训,应该着重地学习它。这是一件事。然而还有一件事,即是从自己经验中考证这些结论,吸取那些用得着的东西,拒绝那些用不着的东西,增加那些自己所特有的东西。这后一件事是十分重要的,不这样做,我们就不能指导战争。”只要我们根据目前的情况,大力发展以往的成功经验,掌握规律,应用规律,扬我之长,攻彼所短,我国篮球竞技水平是有条件上去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标签:;  

小的也能打败大的_中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