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景游行学_宋朝论文

论景祐兴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论景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36)郭宝林:《北宋的州县学》,《历史研究》1988年第2期,第81页。

      (37)[美]贾志扬:《宋代科举》,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版,第113页。

      (38)陈植锷先生在《北宋文化史述论》中简单列举了相关史实,第124-125页;程民生先生于《宋代地域文化》第三章《各地教育状况》中也分路简单介绍了这一时期的兴学情况,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李兵《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一文材料较为完备清晰,第31-32页。

      (39)梁克家纂修:《淳熙三山志》卷八《公廨》“庙学”条作“谢微”,《宋元方志丛刊》影印明崇祯十一年刻本,第7856页。

      (40)陈师道曾记载真宗时李迪在徐州建立州学,其言曰:“徐(州)故无学,天禧几年,丞相濮阳李公迪来守,改庙为学,置师弟子,请名与田以教养之,徐人始兴于学,而仕者众矣。”(陈师道:《后山先生集》卷一五《徐州学记》,《宋集珍本丛刊》影印明弘治十二年刻本,第28册,第777页)但天禧年间李迪先是担任翰林学士,后出任参知政事进而拜集贤相,并因政治斗争罢知郓州(《宋史》卷三一○《李迪传》,第10174-10175页),始终未曾至徐州任职。他知徐州则是在景祐、宝元年间,《长编》记载景祐二年“十二月辛亥朔,复知密州、太常卿李迪为刑部尚书,知徐州”。(《长编》卷一一七,第2764页)至宝元二年“夏四月辛酉朔,新知兖州李迪加资政殿大学士”。(《长编》卷一二三,第2901页)《宋史》本传亦载:“复刑部尚书、知徐州……久之,改户部尚书、知兖州,复拜资政殿大学士。”(《宋史》卷三一○《李迪传》,第10174-10175页)故陈师道显然误记了时间。陈文中言及李迪为庙学“请名与田”,这与景祐四年十二月乙酉“给徐州学田五顷”(《长编》卷一二○,第2840页)的记载相合,故徐州建立州学在景祐四年,今附于赐学田之日。

      (41)景祐五年十一月庚戌方改元为宝元,见《长编》卷一二三,第2886页,则以上所列宝元元年郓州、颍州、襄州兴学亦属景祐年间。

      (42)石介著,陈植锷点校:《徂徕石先生文集》卷一九《题郓州学壁》,第99页。

      (43)梁克家纂修:《淳熙三山志》卷八《公廨》“庙学”条,第7857页。奏请建立福州州学在景祐四年八月之前,当时已称之为“旧规”,可见其产生已久。

      (44)马端临著:《文献通考》卷四六《学校考七》,第1340页。

      (45)《长编》卷一二○,第2840页。

      (46)《宋会要辑稿》崇儒二之三。

      (47)《宋会要辑稿》崇儒二之三。引文中“请”字据《长编》卷一二一补。

      (48)宋太宗率军攻下太原后将其降格,至嘉祐四年十月韩琦主政后升为节镇,《长编》卷一九○,第4596页。

      (49)《宋史》卷八八《地理志五》,第2219页。

      (50)《宋史》卷八八《地理志四》,第2189页。

      (51)《长编》卷一二二,第2882-2883页。参见李华瑞:《宋夏关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5-37页。

      (52)《宋会要辑稿》崇儒二之三。

      (53)此处“庙讳”二字当是王昶为避清高宗弘历讳而书,按宋代制度当为“历”字,经查西安碑林博物馆原碑,此字正作“历”,故改。关于“历子”的作用参见邓小南:《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177页。

      (54)王昶撰:《金石萃编》卷一三二《永兴军牒》,《历代碑志丛书》影印清嘉庆十年经训堂刊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7册,第114页。

      (55)关于敕牒的文书格式及签发程序,参见张祎:《制诏敕札与北宋的政令颁行》,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第106-109页。

      (56)梁克家纂修:《淳熙三山志》卷八《公廨》“庙学”条,第7857页。

      (57)梁克家纂修:《淳熙三山志》卷八《公廨》“庙学”条,第7856-7857页。

      (58)《长编》卷一二○,第2836页。

      (59)洪金富编著:《辽宋夏金元五朝日历》,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4年版,第139页。

      (60)《宋史》卷三一四《范纯祐传》,第10276页。

      (61)《范文正公尺牍》卷下《李泰伯》,李勇先、王蓉贵点校:《范仲淹全集》,第689-690页。

      (62)《宋史》卷四五七《高怿传》,第13433页;《长编》卷一二六,康定元年二月庚子,第2976页。

      (63)王昶撰:《金石萃编》卷一三二《永兴军牒》,第114页。

      (64)《宋史》卷四五七《高怿传》,第13433页。

      (65)朱刚:《北宋“险怪”文风——古文运动的另一翼》,《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第178页。

      (66)欧阳修:《居士集》卷二五《胡先生墓表》,洪本健校笺:《欧阳修诗文校笺》,第697页。参见漆侠:《宋学的发展与演变》,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39-241页。

      (67)范仲淹:《范文正公文集》卷八《邠州建学记》,李勇先、王蓉贵点校:《范仲淹全集》,第195-196页。

      (68)范仲淹:《范文正公文集》卷一六《代胡侍郎奏乞余杭州学名额表》,李勇先、王蓉贵点校:《范仲淹全集》,第398页。

      (69)余靖:《武溪集》卷六《洪州新置州学记》,第214页。

      (70)祖无择:《洛阳九老祖龙学文集》卷七《蔡州新建学记》,第691-692页。

      (71)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195、190页。

      (72)《蔡襄集》卷二八《福州修庙学记》,第492页。

      (73)余靖:《武溪集》卷六《洪州新置州学记》,第213页。

      (74)陈师道:《后山先生集》卷一五《徐州学记》,第777页。

      (75)《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第2094页。

      (76)《宋史》卷三一八《赵

传》,第10364页。

      (77)范仲淹:《范文正公文集》卷九《上执政书》,李勇先、王蓉贵点校:《范仲淹全集》,第212、220页。

      (78)范仲淹:《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上《答手诏条陈十事》,李勇先、王蓉贵点校:《范仲淹全集》,第529页。

标签:;  ;  ;  ;  ;  

论景游行学_宋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