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的辨证施护论文_孙助敏,高明焕

心悸的辨证施护论文_孙助敏,高明焕

孙助敏 高明焕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中医院内科 河北 唐山 063300)

【摘 要】目的:探讨心悸的辩证施护。方法:将120例心悸患者按中医的不同证型分别护理。结果:总有效率96.7%。结论:对心悸患者实施辩证施护,能有效的控制心悸,降低心悸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悸;分型;辨证施护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374-01

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致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心神不宁,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为表现的一种病症。每因情志激动或过度劳累而诱发,本病的发生多与体质虚弱、饮食劳倦、情志失调、感受外邪、药物使用不当有关。2012年5月2013年6月,对收治的120例心悸患者施行辨证施护,收到良好效果。体会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0例心悸患者,其中男73例,女47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61岁,经积极合理的治疗及辨证施护,痊愈66例,好转50例,无效4,总有效率96.7%

2 辨证分型[1]

2.1 心虚胆怯

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

2.2 心血不足 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思虑劳心则甚,健忘,头晕目眩,而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2.3 阴虚火旺

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有耳鸣,腰酸,头晕日眩,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

2.4 心阳不振

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2.5 水饮凌心

心悸眩晕,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有眩晕,恶心呕吐,流涎,舌淡苔滑,脉弦滑或沉细而滑。

2.6 心血瘀阻

心悸,胸闷不适,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

3 护理方法

3.1 情志调护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七情分别由五脏所主,七情过激往往直接损伤相应的内脏。即喜伤心,怒伤肝,忧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七情致病首先伤及心神,然后影响其他脏腑,导致脏腑气机紊乱,功能失常,从而导致疾病。心悸不仅与脏腑功能失调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环境、及情志、劳累等有关[2]。因此,护理人员要因人施护,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讲解不良情绪的危害,予患者以心理疏导,可以听听音乐、看看书、以分散注意力,在进行各种治疗和检查前,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思想顾虑,情绪稳定,安心配合治疗护理。

3.2 饮食护理

3.2.1 心虚胆怯

饮食宜选用含钾高的食物,如苦瓜、油菜、蘑菇、香蕉等。夜难入寐者,晚餐不宜过饱,睡前1h可吃莲子百合红枣羹1小碗或饮热牛奶一杯。忌睡前饮浓茶、咖啡等饮料。以上方法均无效时可给予安神定志的药物。

3.2.2 心血不足 饮食宜进补益气血之品,如红枣、蛋类、鱼类、或是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猪血及绿色蔬菜等,亦可食用桂圆红枣粥、红枣黑木耳粥等,忌生冷、刺激、肥甘之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3 心阳不振

饮食温热 ,宜选用补心气,温心阳之品,如羊肉、鸡肉、核桃仁等,有水肿者应限制饮水量及钠盐摄入量。

3.2.4 阴虚火旺

饮食多选用滋阴清火、凉润多汁之品,如银耳、莲子、甲鱼、、核桃仁粥和生地黄粥,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烟酒。

3.2.5 水饮凌心

尿少浮肿者给予清淡低盐饮食,忌油腻、过甜及生冷之品根据病情适当控制饮水量,必要时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可常食具有健脾利水的冬瓜粥、茯苓葫芦粥。

3.2.6 心血瘀阻

饮食宜清淡,勿过饱,忌辛辣、肥甘厚腻之品。

3.3 中药护理

心悸患者根据不同证型,选择相应的方剂和方法。

3.3.1 心虚胆怯

治宜镇惊定志,养心安神。方用安神定志丸。中药汤剂宜久煎温服。

3.3.2 心血不足

治宜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方药用归脾汤。中药汤剂饭后温服。

3.3.3 心阳不振

治宜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方药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中药汤剂宜温热服。

3.3.4阴虚火旺

治宜滋阴清火,养心安神。方用天王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中药汤剂宜浓煎,少量多次分服,宜睡前凉服,服药期间忌饮浓茶、咖啡,平时可用莲子心沸水泡后代茶饮。

3.3.5水饮凌心

治宜振奋心阳,化气利水。方药用苓桂术甘汤。中药汤剂宜少量多次温服,服药期间忌食生冷之品。

3.3.6心血瘀阻

治宜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方药用桃仁红花煎。中药汤剂宜温服。心悸由瘀血所致,也可选用丹参饮或血府逐瘀汤。

3.4 一般护理

3.4.1 生活起居

保持病室及环境的安静,室内光线柔和,空气要清新,经常通风换气,温湿度适宜,应避免惊恐刺激及忧思恼怒等,特别是突发声响,饮以免诱发心悸。轻症可适当活动,循序渐进,以不感到疲劳为度;重症者卧床休息,以利于脏腑气血的功能调节和恢复。

3.4.2 病情观察

观察心律、心率、血压、呼吸、神色、汗出、舌苔脉象的变化.,观察心悸发作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等关系并做好记录。如出现心悸、汗出肢冷,胸闷喘息不得卧,是心阳虚脱的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3.4.3 排便护理

平时可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大便时勿努责,以免增加心脏负担,诱发或加重病情,可以按摩腹部,或按揉关元、大肠腧、气海、足三里穴位 ,或每天早起冲饮蜂蜜茶,或番泻叶6-9克沸水泡茶饮。

3.4.4 适宜技术

对阵发性心悸,发作时脉搏明显加速而并无结、代者,可用屏气法指导病人深吸气后屏气几秒钟,再用力作呼气动作以止悸。压迫眼球法,指导病人轻闭双眼下视,用拇指压迫一侧眼球上部,逐渐增加压力,至病人感到轻微疼痛,心悸减轻为止。压迫一侧无效时可再压迫另一侧,每次不超过30 s。注意不可同时压迫双眼。

压迫颈动脉窦法,以拇指轻压一侧颈动脉窦10-20 s,若不缓解可再重复一次,两侧交替进行。注意切不可两侧同时压迫,或一侧压迫时问过长,以免发生意外。

4 体会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及精髓,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证”即证候,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每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辨证即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辨证是施护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病人康复的手段和方法。 本组120例病例针对患者的辩证分型特点,配合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及使用药物的指导,实施辨证施护,取得满意的效果,总有效率96.7%。说明辨证施护能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是指导临床中医护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3.

[2]张月娟.中医护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57.

作者简介:

孙助敏 女 本科学历 主管护师 主要从事护理管理工作

论文作者:孙助敏,高明焕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6

标签:;  ;  ;  ;  ;  ;  ;  ;  

心悸的辨证施护论文_孙助敏,高明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