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管理_资产经营论文

论学校管理_资产经营论文

论学校经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09(2002)04-0043-0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不仅有管理问题,还出现了经营问题。管理是对已有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使用效率;经营除此之外,还有从社会获取更多的资源。学校经营已成为学校一项重要实践活动。国有学校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而组建的学校集团、多元投资结构的股份制学校、个人或企业投资买断国有学校所有权,以及国内外各种类型的采用资产经营或贤本经营方式组建的联合办学实体等等,这一切都是学校经营实践,要求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进行理论探讨,构建学校经营理论及其相应的运作模式,以指导学校经营工作的科学运行。

一、学校经营实践及问题分析

我国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总体目标以来,经济社会得以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日益提高,从而对教育服务也提出了多层次多规格全方位的需求,适应这种新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在教育领域出现了以提高学校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为根本目的,以学校资源多层次优化配置、整合为基本途径,以形成特定教育服务能力为主要形态,以提供各种能较好满足市场需求的教育服务为主要方式的学校经营实践。

民办学校创立是最先涌现的学校经营实践。为适应多层次教育需求,同时也为补充国家教育供给不足,民办学校投资者首先敏锐地觉察到由于市场经济发展而导致的教育市场形成,果断投资学校教育领域,在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需求的过程中,得到了高速发展,呈现出了勃勃生机。在民办学校里,出资者所做的主要工作是学校经营,他们把精力集中在教育消费市场的分析上,放在如何满足教育消费需求的对策筹划上,把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交给所聘请来的学校管理专家承担与经营。

国有民营问题是另一类普遍的学校经营实践。国有民营问题来源于学校教育改革,究其本质也属于学校经营实践。它是把学校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把学校经营权让渡给懂管理善经营的专家,让其在授权范围内充分行使学校经营权,从而提高国有学校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满足教育市场需求。这种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形成的学校经营,是以产权运作为形态的学校经营实践。

第三类学校经营实践是各种类型的合作办学。合作办学,包括各种不同类型中外合作办学与国内合作办学,也包括相同专业合作和不同专业合作。在教育学看来,合作办学就是发挥各自办学优势,而在教育经济学看来,合作办学则是学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新的教育服务能力,以满足教育市场中教育消费需求的学校经营行为。这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产生新的教育服务能力,为市场提供新的教育服务就是学校经营现象,可以称为学校合作经营,也是学校经营实践中十分普遍的类型。

学校集团化经营。一些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所分离出来的企业办学校,在重组、整合的基础上组建了学校集团,有的登记为事业法人,有的则登记为企业法人。这种学校集团管理层所进行的主要工作就是经营,他们的学校经营活动与民办学校经营活动相比,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特点。相同之处,学校集团也要积极开拓社会教育市场,通过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的教育服务及教育产品,以求其生存与发展。不同之处,学校集团可以充分发挥与原来企业之间的业缘联系,通过关联交易方式,为企业提供职业教育、职工培训甚至基础教育服务,从而促进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入WTO的实现,学校经营实践还会进一步丰富与发展。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学校经营实践,迫切要求我们在理论和运作模式上做出回答,构建学校经营理论及其运作模式,已成为微观教育经济学的紧迫任务。然而,面对国内外广泛的学校经营实践,对学校经营研究工作却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认识不到位。在认识上还没有确立学校经营理念,学校经营与学校管理混为一体,还没有真正从学校经营理论角度对学校经营现象进行认识。二是学校经营理论未纳入研究视野。学校经营概念及相应的理论框架还处于空白状态,虽然不同角度和方式所进行的学校经营实践活动为学校经营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实践基础,但教育经济学还没有把学校经营作为其研究视野。三是学校经营实践处于不自觉状态。由于缺乏系统的学校经营理论指导,学校经营实践处于不自觉状态,学校经营的科学性、学校经营的效率和效益都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

二、学校经营理论研究述评

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运行机制,已经历史地提出了关于学校经营问题,迫切要求在理论上对学校经营问题做出回答。文献检索表明,最早涉及学校经营的研究是齐亮祖的学校经营机制研究[1]。其研究主要是针对中小学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涉及到学校自主权扩大而提出的,是在教育管理学意义上对学校经营机制问题的研究,还不是教育经济学意义上的问题研究。类似的研究工作还有薛西生的技工教育经营机制研究[2]、罗清宁的职业中学经营型管理机制研究等[3]。薛西生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技工学校经营概念,但对技工学校原有运作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出现的严重不适应情况,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提出要模拟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建立技工学校经营机制。罗清宁也意识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中学管理必须赋予新的涵义,应该引入经营理念,用“经营型管理机制”概念加以表述。最早把经营概念引入教育领域中的是张铁明,但他研究的是教育经营问题,而不是学校经营问题。张铁明在研究教育产业问题时,提出了教育可以适度经营,认为教育是产业,而产业就可以经营[4]。张铁明提出的教育适度经营说,不能对丰富的学校经营现象做出理论解释,也难以指导学校经营实践。我们认为,学校经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学校行为。学校经营所追求的是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新的教育服务,在满足教育市场不同层次需求过程中,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因此,学校经营不是一种“适度经营”。厉以宁教授根据公共经济学产品属性理论,提出了学校产品性质和学校经营问题[5]。他从学校产品属性角度对学校进行了分类,并基于产品属性分类分析了学校经营特点。这是至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较为系统的学校经营问题的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以学校经营行为为对象而进行的系统理论建构,至今尚处于空白状态。一是对丰富的学校经营实践还没有从教育经济学理论范畴进行研究,对学校经营问题研究大多是从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角度进行的,而不是从教育经济学角度研究的;二是学校经营概念没有明确提出,学校经营范畴归属、定位等都有待于科学界定;三是已有研究视角大多集中在宏观与中观层面,提出了教育经营、教育适度经营、技工教育经营等概念,而不是从微观角度的学校经营行为进行系统理论研究,这样就限制了经营概念在学校情景中更为广泛的应用。

三、经营及学校经营涵义的初步把握

经营一词使用极为广泛,除了企业组织普遍使用之外,非企业组织使用的频率也在逐年上升,诸如经营城市、经营土地、专家经营、经营人生等开始为人们所熟悉和使用,都是在现代意义上使用经营涵义。学校经营中的经营也必须在这一层面上把握。

经营的现代涵义。首先,经营是组织的一种有目的活动。经营的目的就是组织通过对其拥有的或可以控制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整合,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运作的效益,这是经营的本质属性。其次,经营是组织为实现其根本目的而实施的一系列筹划、营谋活动。经营活动的基本形态有经营环境分析、经营思想确立、经营目标确定、经营策略选择以及经营操作方式确定等。再次,经营活动具有层次性。经营的本质是对其拥有资源或可控制资源所实施的筹划、营谋活动,由于资源既有组织自身资源,又有非组织所拥有资源,根据资源是否为组织所拥有,就有对组织自身资源经营和对外在资源经营,这就是经营的层次性。最后,经营活动具有类别性。由于经营活动是一种组织行为,组织有着不同类型和形式,既有企业组织和非企业组织之分,又有在企业组织内不同经营领域之分,因而经营活动具有类别性。

学校经营概念界定。现代经营四个涵义中,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率和效益为组织经营活动的本质属性,经营活动基本形态、经营活动的层次性与类别性则是经营的三个基本特征。我们认为,学校经营是现代意义上经营涵义在学校实践中的具体表现,考虑到学校组织为非企业组织的实际,具有多公众、多目标、专供服务以及公众监督的特殊性,我们把学校经营概念做了这样的界定:学校经营(school operating)是指学校组织从自身行为特征实际出发,以提高学校资源效率和效益为根本目的,以学校资源多层次优化配置、整合为基本途径,所实施的学校经营环境分析、学校经营思想确立、学校经营目标确定、学校经营策略选择以及学校经营操作方式等一系列的筹划、营谋活动。对学校经营概念的把握,可以从学校经营活动要素、学校经营机制和学校经营过程三个方面来思考。一是学校经营活动的资源要素。学校经营活动是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提高学校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学校资源既是构成学校组织的实体,也是学校经营的基础条件。从现代学校经营角度分析,学校资源主要包括人、财、物、信息等有形的要素和学校传统、学校精神、学校风貌和学校品牌等无形要素。在学校经营中,既要重视有形资源的经营,也要充分重视无形资源的经营;既要重视学校自身资源的经营,也要充分重视学校外部资源的经营;既要善于使用传统手段进行学校经营,也要积极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学校经营。二是学校经营机制。学校经营机制就是学校经营各要素与经营环境相互作用、相互耦合、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和功能体系,是一种能够规范和推动学校行为,使其趋向学校经营目标的内在机理,具有引导、激励和约束学校行为,实现学校经营活动良性循环的基本功能。学校经营机制主要包括保证学校正常运转的运行机制、激发学校活力的动力机制和约束学校行为的调控机制。三是学校经营过程。学校经营过程就是学校为实现经营目标而配置资源进行经营活动的运行过程。学校经营过程具有综合性、制约性和连续性等特点。综合性就是学校经营过程虽然由若干环节构成,但每个环节都不是独立地发挥作用,而是作为一个统一体发生作用的。制约性是指学校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互为条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过程的正常运行。连续性就是学校经营是个连续不断的运行过程。

四、学校经营层次及其主要运作模式

在学校经营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进而对学校经营理论框架进行分析,我们感觉到学校经营在客观上也存在着显著的内在逻辑特征,大体上可以分为学校产品经营、学校资产经营、学校资本经营三个层面。这三部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组成学校经营的有机整体,每一层面都有若干具体运作模式。

学校产品经营及其运作模式。学校产品经营是学校经营的基本模式,提供产品是学校的基本功能。现代学校不论它是什么所有制,什么组织形式,什么产权关系,提供何种属性的产品,都必须通过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产品,才能在教育市场中站稳,成为教育市场中的经营主体。学校经营中的产品,即教育产品,是指学校所提供的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教育成果,其形态可以是不同规格的学生,也可以为各种形式的教育服务。教育产品的属性,既可以是纯公共产品的义务教育,也可以是准公共产品或私人产品的普通教育或私人职业培训等。学校产品经营,是指学校按照教育市场需求,以其拥有的或所控制的经济资源为基础,以培养出能够满足教育市场需求的教育产品为基本手段,以教育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来获取效率和效益的经营活动。学校产品经营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学校产品经营的基础是学校资产,现代学校中用于培养教育产品的高水平的教师专家,以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二是现有的学校资产在学校经营中一般是非交换对象;三是学校产品经营的核心是根据教育市场需求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决定培养什么、培养多少、如何培养;四是教育投入活动主要围绕强化教育产品的开发对学校资产的需求来进行,如以量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为目的的专家教师引进、设备更新、实施改造和新建等。学校产品经营的运作模式主要有教育产品开发、教育市场开发、学校品牌开发等。

——教育产品开发。目前消费者对教育消费要求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在需求层次上有差异,在需求类型上也体现出不同特点,而且处于不断变化、演进过程之中,这既为学校教育产品开发创造了巨大的、复杂多样的需求空间,又要求学校必须适应社会教育需求不同特点及其演变趋势,向社会提供质量优异、价格合理的教育产品。随着教育市场需求不断膨胀,学校产品之间质量竞争、服务竞争日趋激烈,而消费者则拥有充分比较和选择的空间与权力。因此,学校所提供的教育产品质量、服务、甚至价格都决定其在教育市场上能否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经营成功的学校,无一不把教育产品质量视为学校生命,并在教育实践中创立一整套质量保证、监督规范体系。同时,这些学校也非常重视对教育产品特性的开发,善于根据教育消费的变化趋势做出准确的判断与决策,以适应市场需求。

——教育市场开发。经营型的学校无不对教育市场开发给予高度重视,并且在教育市场调研、媒体宣传、公共关系等方面全力以赴。首先,教育市场开发必须充分重视对教育消费需求的调查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如不能准确把握教育市场的需求特点,就必然因教育产品开发的盲目性而导致失败。其次,学校必须通过独具匠心的宣传,使消费大众了解自己的教育产品,认同并接受自己的教育产品,从而使自己的教育产品能够成为教育市场上的强势产品。最后,学校还需要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开展积极有效的公关活动,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学校品牌开发。学校品牌是教育产品质量的集中体现。消费者一般都是通过学校教育产品质量来认识学校的,因此,学校品牌也是学校经营能力、经营水平、经营状况的综合反映。所以,现代教育市场竞争的表现之一就是品牌竞争,成功的学校无一不把品牌开发视为学校的生命,制定与实施各具特色的“品牌战略”,采取综合配套措施,树立学校品牌形象,扩大品牌效应,促进品牌增值。在实践中我们也看到品牌开发日益为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所重视。广西桂林市教委主任邓建民在部署2001年广西基础教育工作时,就明确地提出了要“实施基础教育品牌战略”,通过重点实施师德工程、继续教育工程、名师工程、名校长工程、科研兴教工程等,创优质基础教育品牌[6]。

学校资产经营及其运作模式。学校资产经营也是学校经营的基本模式。学校产品经营所依据的是投入到学校中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的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的总体,就是学校产品经营的资产,对学校资产进行分层面的优化组合、配置,提高教育产品经营效益,就是学校资产经营。学校资产经营中的资产,是指学校所拥有的或控制的、能够满足学校培养教育产品需求的经济资源。学校资产表现为具有使用价值或交换价值的、可以以货币单位计价的各类财产。学校资产使用价值体现于运用资产培养出有价值的教育产品或提供有价值的教育服务。学校资产包括有形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递延资产五大类。学校有形资产是指具有实物形态及实物特征,可以感触的那部分资产,包括土地、房屋、设备、材料、债券、货币等。学校无形资产是指没有实物形态及实物特征,摸不着和看不见的那部分资产,包括学校品牌、校誉等。无形资产之所以被称为资产,是因为它一般是与某种产权关系相联,与学校产品经营相结合,便能带来效益。学校资产的价值取决于凝结在资产中的劳动力价值,学校无形资产虽不具备有形物态,但它的形成也同样凝结了人类劳动。学校无形资产的使用也体现在利用有形资产培养出有价值的教育产品或提供有价值的教育服务上。我们认为学校资产经营,是指以学校充分有效利用和保值增值为目的,以价值形态经营为特征,利用资产要素优化配置和资产结构动态调整等方式与手段,对学校各类资产进行综合运营的经营活动。学校资产经营的主要特点:一是学校经营的资产是所有者投入经营的“所有物”,学校资产经营的本质是物权经营;二是所经营的学校资产是具有整体性的法人资产;三是学校经营主体是学校法人,或者是代理经营的代理人。学校资产经营运作模式主要包括有形资产经营、无形资产经营、人力资产经营三种形式。

——学校有形资产经营。这是学校进行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学校经营规模扩大和范围扩展,都需要学校有形资产相应增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经营优势学校的发展,不是单纯依靠自我投资来扩大学校经营规模,而是通过学校资产经营渠道,以产权关系和经济利益为纽带,吸引、组合其他学校资产或社会资产,壮大自己实力,形成规模经营。可采取兼并、参股控股、租赁、承包、托管等方式进行,使学校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均得到合理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学校资产利用效率。

——学校无形资产经营。学校无形资产包括学校的品牌、校誉、现代教育技术、专有教学模式、经营策略、学校文化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是逐步开始成为学校生存、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资产,利用学校无形资产经营获得成功,国内外许多学校都有成功的经验。一些有名学校,通过长期努力在无形资产方面积累了巨大财富,成为学校资产经营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神奇法宝。这些学校在经营中,往往凭借其无形资产优势与其他学校联合,不需花费实际投资或仅以少量投资即可获得巨大收益。学校无形资产经营是最有潜力的,例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综合运用无形资产经营中品牌经营与学校合作经营模式组合,与哈佛大学合作,用清华与哈佛的联合品牌,把目光瞄准高级经理人进行学校经营,开设高层经理研修课程,收到了极其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人才资产经营。学校的一切经营活动都离不开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努力创造条件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建立适宜人才成长与发展的环境,是现代学校成功之本。因此,成功的学校无不为吸引人才、挖掘人才而殚精竭虑,狠下功夫。许多学校为了使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创造优越的工作条件,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支付优厚报酬。学校人才资产经营也是学校经营的重要形式,既可以从资产形态上经营,也可以从资本形态上经营,即学校人力资本运营,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学校人才资产经营,也是学校人力资源开发,因而,学校人才资产经营的理论与实践有待于深入研究。

学校资本经营及其运作模式。学校资本经营也是学校经营的基本模式。学校资本经营主要从价值形态进行,使得学校能够突破空间限制,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提高学校经营效率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资本体现了两种意义。一是资本体现了学校投资人的财产权益。投资人一旦对某个学校投资,投资人就拥有了对该校部分所有权。有所有权就有所有权人的依法收益权、资产处分权以及其它权利。二是学校资本作为产权还可以转让,因此资本也是一种特殊商品。资本转移体现的是财产所有权在不同人之间流动,这实际上是资本重组。我们认为学校资本经营,是指以提高学校资本使用效益为目标,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一种手段,在学校资本所有权被分解为出资者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的基础上,出资者及其代理人从学校自身发展战略出发,从不同层次上对学校资本进行运营和有效控制的一种经营活动。学校资本经营是与学校产权变动有关的经营活动,主要是针对学校资产负债方的权益(包括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而进行的。学校资本经营主体是学校资本所有者及其代理人。学校资本经营主要内容为:一是学校资本所有者及其代理人从学校发展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教育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从价值形态对学校资本运营的有效监管;二是以学校资本为纽带,通过教育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学校集团;三是区分不同情况,采取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经营和出售等形式,增强学校经营活力。近几年学校资本经营实践非常普遍,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的学校资本经营,以进入211工程项目为目标,学校资本经营得到广泛运用。以“共建、联合、合并、协作、划转”等五种经营模式为主要形式。学校资本经营的本质是学校产权经营,基本形式是通过学校产权流动、组合和交易进行有效运营。主要有两类方式:一类是非市场的产权经营方式,由出资者或出资者之间,不进行产权交易的联合、租赁、承包、托管和代理等。一类是市场的产权经营方式,即产权交易。主要有出售(收购)、兼并、破产、控股、参股、股份制改造等形态。具体运作模式如下:

——兼并收购模式。兼并收购是学校资本经营中最为活跃的模式。兼并是指一个或几个学校被另一个学校吸收合并成为一个学校,所有财产和债务债权,均由其负责处理。收购则是指公司制学校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公司制学校的股权,以获得对该公司制学校的实际控制权。这两种运作形式有着共同的动机和逻辑,因此合称兼并收购行为。

——联合模式。联合又称新设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学校通过合并同时消失,而在新基础上形成一个新的学校。这个学校称为新设学校。新设学校接管原来的几个学校全部资产,新组董事机构和管理机构。学校之所以走联合重组模式,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取长补短,走出困境或获得更大发展。

——托管模式。托管是指学校法人财产权以契约形式所作的部分或全部让渡,即作为委托方学校财产权法人主体,通过契约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期限内,将本学校法人财产的部分或全部让渡给受托方,从而实现财产权经营和处理权的有条件转移。由于托管这一方式能够在不改变或暂不改变原有产权归属的前提下,可以直接开展学校资产重组和流动。

—一租赁模式。租赁是在学校资产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出租一方以有偿的方式将学校全部或部分资产使用权出租给租赁者,租赁者使用资产交纳租金,由租赁双方根据资产情况、经营条件、市场动态等因素具体商定租金标准。某些国有薄弱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私立学校灵活多变的经营机制与优势,将学校部分或全部资产出租,“嫁女出门”,实现学校资产跨区域、跨所有制流动,从而盘活学校国有不良资产,使学校得到快速发展。

五、学校经营理论及其运作模式的应用

学校经营理论及其运作模式属于微观教育经济学范畴,是一种用以指导作为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学校经营行为的理论形态,有着较强的实践规定性,从这意义上讲,学校经营理论及其运作模式属于应用经济学,而不是理论经济学。因此,学校经营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该是学校教育实践,即学校经营理论必须“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虽然理论思维过程中除了对学校经营实践的理论思考之外,还合理借鉴了其他学校的理论和思想。从这种层面的认识来把握学校经营,来经营学校,来考虑学校经营的思路和对策,就有必要确立起系统的学校经营运作体系,既要注重经营的操作,也要注重经营理论,在实际经营学校中,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关键点有下面几个:一是要树立起经营观,在认识上确立“学校是可以经营的”观念,学校经营中的经营不是企业经营中的经营,是指一般意义上的“经营”,本质是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还要明确学校经营实践客观存在着产品经营、资产经营和资本经营三个层面的形态,不同层面学校经营的特点不同、运作模式相异、经营效果有区别。具体经营学校时,可以是在某一个层面工作,也可以在若干层面同时工作,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三是要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对自己学校的特点做一个系统分析,完整把握作为经营对象的学校所具有的特点。学校经营是经济行为,与学校管理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最为关注的如何通过对组织内外不同资源优化配置以取得好的效益,后者最为关注的却是组织内部资源的使用效率。因而,经营学校中除了与管理学校同样注重各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之外,还必须极为关注产权、制度、组织等学校资源,对学校进行教育经济学分类以确定学校经济学意义上的特征,就是对学校产权、制度、组织等资源的明晰,从而奠定学校经营的基础。四是要善于确立经营领域和经营目标。学校经营领域和目标的确立以及实施过程,本质是一种基于自身各种资源,在经营理论指导下,在教育市场中实施经营行为的过程。其中经营领域的确立尤为重要,与学校经营层面又有着密切的关系。总之,经营学校,是一项有着广泛实践基础并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崭新的工作,因为经营学校的实践虽然已经普遍存在,但这种经营学校行为在整体上是以“民办民营”、“学校改革”等形式表现的,在经营理论指导下经营学校则是一项新的工作,希望我们所做的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学校经营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标签:;  ;  ;  ;  ;  ;  ;  ;  ;  ;  ;  ;  

论学校管理_资产经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