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远期预后及生存率分析论文_周卓敏

(桂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湖南郴州 424400)

摘要:目的 治疗膀胱癌患者应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方式的远期预后效果和生存率影响。方法选择膀胱癌患者,患者例数50例,选择时间:2015年1月~2017年1月,均行膀胱切除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进行治疗,其中,研究组借助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而对照组进行开放性手术治疗,经SPSS21.0系统分析组间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膀胱内压、膀胱容量、剩余尿量、并发症发生率、1年后生存率数据指标。结果 研究组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经SPSS21.0系统分析发现均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1年后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研究组的膀胱内压、膀胱容量、剩余尿量与对照组数据指标之间不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远期预后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膀胱癌;远期预后;生存率

本文治疗膀胱癌患者应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方式的远期预后效果和生存率影响。

1.资料、方法

1.1资料

选择膀胱癌患者,患者例数50例,选择时间:2015年1月~2017年1月,均行膀胱切除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进行治疗,其中,研究组借助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而对照组进行开放性手术治疗。

研究组:组内膀胱癌患者25例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37~57岁,平均(47.66±5.36)岁;存在T2NOMO患者7例、存在T3NOMO患者10例、存在T3N1MO患者8例。

对照组:组内膀胱癌患者25例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36~58岁,平均(47.71±5.22)岁;存在T2NOMO患者8例、存在T3NOMO患者10例、存在T3N1MO患者7例。

经SPSS21.0系统分析组间的基线资料数据指标,P>0.05,无差异。

1.2方法

研究组:对患者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之后做全身麻醉,中心取得耻骨联合部位,在脐下缘放置腹腔镜套管,并行膀胱全切术;在腹正中做一个长度为5cm左右的切口,将标本取得;牵拉切口的外侧,直至距离回肠部位15cm的地方将回肠段(40cm)离断,对回肠段进行纵向切开,呈W字形合成新膀胱,暂时将其前壁进行开放[1];修得输尿管的远端做斜口并将双J管进行置入其中,在新膀胱的内部顶部做小口(两侧各做一个),置入新膀胱于输尿管之中,长度约1.5cm,吻合连接处,在新膀胱内部放置双J管下端并将其前壁缝合,在其底部保留直径1cm;在腹腔内部放置新膀胱并缝合切口,在腹腔镜之下行新膀胱吻合术,固定回肠末端和乙状结肠,并封闭盆腔壁及新膀胱之间的空隙处;若患者为女性则手术过程中切除子宫卵巢附件[2-3]。

对照组:开放性手术治疗的具体步骤按照魏军,刘飞,刘珏等学者[4]所阐述的方式进行。

1.3观察项目

经SPSS21.0系统分析组间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膀胱内压、膀胱容量、剩余尿量、并发症发生率、1年后生存率数据指标。

1.4数据处理

统计学处理版本是SPSS21.0系统,观察项目涉及计量、计数资料,其中,计量资料涉及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涉及组间卡方检验,P<0.05则差异显著。

2.结果

研究组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02±0.55d)、住院时间(15.02±4.66d)、并发症发生率(12.00%)经SPSS21.0系统分析发现均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1年后生存率(92.00%)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研究组的膀胱内压(18.66±6.39 cmH2O)、膀胱容量(300.36±40.66ml)、剩余尿量(32.06±12.55ml)与对照组数据指标之间不存在差异性,P>0.05。

见表1、表2

表1 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膀胱内压、膀胱容量、剩余尿量数据表

表2 胃并发症发生率、1年后生存率数据表

3.讨论

膀胱切除术是治疗膀胱癌的主要常见方式,该种术式需要行术后膀胱重建,就目前的临床方式中,主要采用尿流改到至原位新膀胱术的方式进行术后膀胱重建。经过大量的文献资料显示,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是相对理想的术后膀胱重建方式,但是,该种术式存在操作难度大且步骤复杂等特点,在临床应用中是否需要借助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值得一议。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能够将膀胱及其淋巴组织全部切除,并对膀胱顶部的腹膜进行有效切除,在新膀胱形成之后能有利于腹腔与盆腔相连接;腹腔镜之下对新膀胱和尿道行逐针缝合,并且,该种治疗方式的止血方式采用的是超声刀止血,借助腹腔镜治疗的切口长度较小,给患者带来的创伤性较小,有利于术后恢复[5-6]。

结合数据:研究组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02±0.55d)、住院时间(15.02±4.66d)、并发症发生率(12.00%)经SPSS21.0系统分析发现均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1年后生存率(92.00%)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研究组的膀胱内压(18.66±6.39 cmH2O)、膀胱容量(300.36±40.66ml)、剩余尿量(32.06±12.55ml)与对照组数据指标之间不存在差异性,P>0.05;由此可见,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远期预后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万滨,卢依刚,张文圣.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老年膀胱癌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17):122-123.

[2]范晋海.European Urology: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否优于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5,20(10):750-750.

[3]孟令全,贺庆豹.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扩大淋巴结清扫与标准淋巴结清扫的疗效比较[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7,38(5):342-346.

[4]魏军,刘飞,刘珏等.腹腔镜与开放性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老年膀胱癌患者的疗效比较[J].西南军医,2018,20(2):174-177.

[5]王志超,林荣武,周建甫.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急性肾损伤的防治[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7,32(1):23-25.

[6]郑斌,吴齐全,王钢等.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治疗老年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8):47-50.

论文作者:周卓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  ;  ;  ;  ;  ;  ;  ;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远期预后及生存率分析论文_周卓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