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论文_王志

浅谈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论文_王志

王志 (黑龙江省林口县奎山乡卫生院 157631)

【摘要】 D-二聚体(D-Dimer,DD)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的特异性降解产物,DD的生成或血DD水平增高反映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检测血浆DD水平对各种疾病的诊断、疗效和判定预后方面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D-二聚体 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9-0127-01

近年来,DD作为体内交联纤维蛋白水解的标志性产物,其临床诊断价值已得到临床普遍认同,DD在健康人体血浆中含量很低,但在很多病理状态下,其含量将升高,它以高度的敏感性和阴性预示能力,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本研究参考CLSIH59-P指南和临床症状对我院2012年6月~2012年9月入院治疗的可疑病人进行了 DD的定量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选取我院ICU科、普外科、呼吸内科、血液科、妇产科、循环内科、消化内科、急诊科收治的病人768例为调查对象,男385例,女383例,年龄18~82岁,平均57.4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照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两组均来自同一地区,在年龄,性别,生活习惯方面无大的差异。

1.2方法 采用一次性真空枸缘酸钠抗凝管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至刻度,3000转/分离心 10分钟取血浆20微升检测。采用深圳瑞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多功能免疫检测仪及配套试纸及缓冲液,在每日质控合格的情况下进行样本测定,所有样本测定均在采血后4h内完成。DD采用的是双向测流免疫法。

2.结果

血浆DD检测结果如下。健康人群(0.12±0.01)mg/L;心血管疾病(0.97±0.07)mg/L;肝脏疾病(1.03±0.09)mg/L;肾脏疾病(1.28±0.11)mg/L;消化系统疾病(2.29±0.22)mg/L;妊娠合并症(2.59±0.15)mg/L;血液病(3.92±0.25)mg/L;栓塞(3.92±0.31)mg/L。结果显示D-二聚浓度在疾病的情况下明显高于健康人群。

3.讨论

3.1 DD的形成 DD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1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纤溶过程的标志物,健康人血浆中此种降解产物甚微。DD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α链与β链分别释放出A肽与B肽,生成纤维蛋白单体。在此过程中,由于释放了酸性多肽,负电性降低,单体易于聚合成纤维蛋白多聚体。但此时单体之间借氢键与疏水键相连,尚可溶于稀酸和尿素溶液中,进一步在Ca2+与活化的Ⅹ、Ⅲ因子作用下,单体之间以共价键相连,变成稳定的不溶性纤维蛋白凝块。纤维蛋白凝结块形成时,在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的存在下,纤溶酶原激活转化为纤溶酶,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开始。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抗凝系统,它对保持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维持血液的流动状态和组织修复起着重要作用。它由4个主要部分组成: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剂(如t-PA、u-PA)、纤溶酶、纤溶酶抑制物(PAI-1)。当纤维蛋白凝结块形成时,在t-PA的存在下,纤溶酶原激活转化为纤溶酶,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开始,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凝结块形成各种可溶片段,形成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FDP由X-寡聚体、DD、中间片段、片段E组成。其中,X-寡聚体和D-聚体均含DD单体。故凝血和纤溶导致了DD含量增高。DD的定量已普遍开展,定量方法有金标法、粒子增强的光散射浊度法和速率法、ELISA法、发色底物法等。

3.2临床应用

3.2.1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血浆DD水平监测有助于冠心病早期诊断及临床分型。血栓性脑梗死的发病多以血管病变或损伤为基础,与凝血状态、血液成分改变及血管活性肽的激活等有关。脑梗死急性期血浆DD浓度显著升高,对凝血状态的改变和血栓的形成及溶解高度敏感。弥补了脑梗死发生24h内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的某些不足,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意义较大[2]。动态监测血浆DD水平对探讨血栓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病情变化及预后评价等方面具有意义。

3.2.2糖尿病中的应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伴随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患者体内纤溶和凝血功能发生一系列变化。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D水平的动态观察,可监测并发症的发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降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及死亡。

3.2.3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肝硬化时肝细胞坏死严重,各种凝血因子以及蛋白合成减少而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其血管内皮损伤可以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最终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导致DD水平增高。血浆DD水平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观察血浆DD水平可早期了解肝硬化患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亢进的程度,对判断病情、预测出血和评估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3.2.4妊高征中的应用 在产前动态观察妊高征患者的D-二聚体与血凝指标变化,对妊高征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防止DIC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妊娠晚期尤其是临产前,孕妇血浆中各种凝血因子含量增高,血小板多且呈高凝状态。同时,因胎盘外有慢性局限性血管内凝血,激活纤溶系统引起D-二聚体含量升高,且水平随孕周增高。妊高征时,在诱发因素存在下,异常的高凝状态可引起血管内凝血,在凝血的同时,也开始继发性纤溶活动,以清除血栓,从而使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

3.2.5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DD的生成或增高反映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表明随着肿瘤病情进展,体内高凝状态加重,提示交联纤维蛋白降解增强,有凝血活性亢进和继发纤溶状态,易发生血栓和DIC。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D的变化与其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明显相关,有助于病情的判断与预后估计及治疗,对于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灵娟.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7): 692-693.

[2] 曾秋丽.D-二聚体临床应用价值的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 32(11): 1203-1204.

论文作者:王志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9

标签:;  ;  ;  ;  ;  ;  ;  ;  

浅谈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论文_王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