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音乐有效课堂教学的构建论文_杨雪梨

刍议高中音乐有效课堂教学的构建论文_杨雪梨

浙江省温州苍南金乡高级中学 325000

“音乐课要音乐化,要多一点‘音乐’,少一点‘非音乐’。”这是我们每一位音乐老师耳熟能详的话,然而,就是在“以音乐为本”不断被强调和重申的今天,我们的课堂中还是存在着不少非音乐、背离音乐的现象,如做作地讲故事、“过家家”式的固定套路、用语言或者非音乐手段“讲音乐”等等,而忽略了音乐的听赏、听辨、记忆、感受、体验等。众所周知,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音乐的表现手法和形象不如绘画、戏剧、电影那样直观,音乐所运用的手段纯系情感影响,主要注重人的感受和心境。任何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都是通过各种音乐要素来体现的。因此,音乐课要使音乐教学音乐化,就必须充分利用作品的音乐要素。从本质上说,音乐教学过程的最基本内容,就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理解和表现综合的“音乐要素”。那么,什么是音乐要素?一般认为,它包括音乐的基本要素、形式要素和表现要素。《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指出:“当人们把任何一首优美动听的乐曲像分解化合物那样拆分成各种元素时,会发现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是十分简单的,不外乎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音色的差异而已。……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一些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音程进行、和弦、调式等;这些形式要素进一步构成一些形态侧面,例如曲调、织体、和声、曲式等。音乐就是由这样一些侧面综合而成的。”也就是说,音乐的形式要素包括节奏、曲调、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而构成音乐的形式要素,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段,也称为音乐表现要素。所谓音乐的语言,就是指凭借音乐的形式要素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段。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对于这些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决不能从理论层面上进行枯燥的讲授和灌输,而要充分揭示其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将其贯穿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欣赏、体验过程中不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试从旋律、节奏和音色三方面谈谈如何关注音乐要素进行有效教学。

一、关注旋律

旋律也称曲调,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就形成旋律。在音乐作品中,旋律是表达情意的主要手段。它可以反映并唤起人的情绪,激起某种情感的反应,引起人在某种心理上的共鸣。因此,旋律被认为是音乐的灵魂和重要基础。下面以第十八节《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舞会”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进行旋律教学。

1.对比旋律。《幻想交响曲》是首带有标题的音乐作品,学生通过标题便可明白它所表现的内容跟舞会有关。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聆听《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片段并讨论听后的感受(学生自由谈论:音乐很轻快,旋律很优美,像在跳舞,非常好听……),然后追问:哪些旋律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学生:有的旋律好像重复很多次,有的比较欢快,有的抒情。)在学生交流后,教师加以明确:刚才听到的重复多次的旋律是作品中的两个音乐主题。最后让学生聆听两个主题并随音乐划拍感受,再结合谱例提问:哪段旋律让你觉得更像舞会的音乐?为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主题A有旋转的感觉,像圆舞曲。)

2.学唱旋律。通过前一环节的旋律对比,学生已初步感受到作品中两个主题的不同特点,接着再让学生唱谱进一步体验两个主题的不同风格:两个主题旋律都是三拍子,特别是在演唱主题A时,由于都是十六分音符,比较难唱,教师提醒学生找三拍子的感觉,突出第一拍的重拍,在反复唱了几遍之后再用手划三拍子。通过反复地边唱边打拍子,让学生慢慢找到感觉并能把旋律唱下来。在学唱主题B时,教师也可让学生边打拍子边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两段主题旋律的学唱,学生不仅记住了作品中的主题旋律,并且在演唱过程中也慢慢感受到:主题A是舞会旋律,旋律流畅、轻盈,属于圆舞曲;主题B旋律则显得优雅、温柔,就像一位高贵典雅的女子,这是作品中的固定乐思,代表的是作者暗恋的女子形象。

旋律教学要抓住对比和学唱这两种基本教学手段。教学时可先让学生了解不同形象的旋律线,如大跳、起伏、平稳等,再慢慢培养学生对旋律的感知力,最后从旋律入手,在音乐鉴赏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聆听、感受音乐,从而达到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关注节奏

节奏是事物的固有属性,一切事物都在有节奏地运动着。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段,在聆听音乐时找出节奏型,发现它的变化,可以使欣赏体验变得有深度、有条理。因此在音乐鉴赏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节奏的变化。比如教学《草原放牧》时,教师让学生对比聆听第一、第二主题的音乐并思考交流它们是否发生变化?(学生在仔细聆听后各抒己见:两个主题音乐有变化,有的说好像是速度变了;也有的说是节奏不一样了……)在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让学生再次聆听音乐,讨论两个主题音乐到底是怎么变化的?谁在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师播放第一主题音乐片段,并在课件上出示主题乐谱,听完音乐后先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模唱旋律,模唱时要求学生边唱边打拍子,并思考回答:音乐的节奏有什么特点?结合作品题目音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学生:节奏主要以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为主,速度比较快,欢快的音乐让我们想到小姐妹活泼、开朗的性格,还有放牧时的情景……)教师追问:音乐为什么会给你这种感觉?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第一主题的乐谱,并交流明确:在旋律中,音与音之间的连接比较紧凑,音值比较短,原来是节奏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之后再让学生聆听变奏的那部分音乐,想象音乐的画面。通过前面环节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的变化,学生很容易听出这部分音乐拍子从二四拍子变为六八拍子,最关键的是里面的节奏变化了,是三连音的感觉,感觉比较欢快。最后师生共同概括:这部分音乐将欢快、活泼的情绪进一步深化,让我们似乎看到小姐妹在高歌狂舞的情景。

播放第二主题音乐片段后,让学生讨论:相比第一主题,这段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它给你什么想象呢?(有了第一主题教学的铺垫,这时学生便可轻松地找出两个主题音乐的不同:音符的时值变长了,音与音之间的连接也松弛些,再加上速度等其他因素的变化,使音乐变得很抒情,很优美,就像看到一幅美丽的草原画面。)然后再让学生跟教师哼唱主题音乐,加深对音乐的感受,最后教师补充:这段音乐有点类似于内蒙古长调色彩,它赞美了蒙古人民的幸福生活和人民热爱家乡、祖国的情感。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音符时值的长短等手段教会学生如何看节奏,并对比分析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关注音色

以《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中《魔王》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关注音色的变化。在欣赏歌曲《魔王》之前,先简单介绍作品,让学生了解作者及歌曲所描述的内容;接着播放音乐,让学生讨论魔王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声音?然后要求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寻找急促的马蹄声(钢琴伴奏)。2、描述歌曲中的四个音乐形象,你能分辨出各个角色并感受到他们的情感吗?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着重聆听演唱者的音色变化,并注意歌曲中旋律的变化及钢琴伴奏的快速三连音营造出的紧张气氛,从而体会出四个不同的音乐形象以及角色的不同情感:叙事者的旁观、父亲的焦急、儿子的恐惧和魔王的诱惑。为了加深学生对歌曲角色的理解,再让学生对比聆听音乐片段,思考孩子和魔王的音调有何变化?学生通过演唱者在演唱音色的变化,听辨出孩子音调越来越急、越来越高,魔王也由轻快诱惑的音调到最后凶恶坚定的语气,将歌曲推向高潮。然后,让学生学唱歌曲中儿子的三段谱例,并模仿演唱者的音色,体会儿子越来越害怕、恐惧的心理变化。通过这种对比聆听、模仿演唱歌曲中不同人物的音色变化,不仅可以让学生较深入地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及音乐风格,也能较好地认识了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

以上教学实践证明,关注旋律、节奏和音色这些音乐要素开展教学,有助于解决音乐教学中“听什么”和“怎么听”的问题。关注音乐要素就是授学生以欣赏音乐的“渔”,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己“音乐的耳朵”, 学会用音乐的语言读懂音乐,进而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审美能力。

关注旋律、节奏和音色这些音乐要素开展教学,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效率”和“效果”是考察有效课堂的两个基本维度。关注音乐要素开展教学,其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可以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学到一篇作品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能力,即提高“效率”;运用音乐要素进行音乐欣赏,相对而言更能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即增强“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关注音乐要素开展教学,能使音乐的表现要素与音乐感受、理解、想象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论文作者:杨雪梨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3月总第2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8

标签:;  ;  ;  ;  ;  ;  ;  ;  

刍议高中音乐有效课堂教学的构建论文_杨雪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