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控心肌断层显像鉴别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及缺血性心肌病

门控心肌断层显像鉴别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及缺血性心肌病

郑华强[1]2003年在《门控心肌断层显像鉴别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及缺血性心肌病》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扩张型心肌病及缺血性心肌病的鉴别诊断常需行冠状动脉造影,但不是每个病人均能接受此有创检查,而既往很多非创伤性的检查仍不能有效地鉴别此两种疾病。但随着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发展,人们发现此检查能较好地得到心肌血流灌注、心脏功能和心肌代谢活性等信息,且具有无创、价格相对冠状动脉造影为低等优点,病人容易接受,故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种病人的检查结果,了解门控心肌断层显像在临床中的使用价值。 方法:记录成年病人的住院资料,所有病人均经心脏彩超、胸片等发现心脏增大,排除高血压病、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肺部疾病等其它原因,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缺血性心肌病病人有20例(他们具有1支或以上的主要冠状动脉或其主要分支内径狭窄达50%以上),扩张型心肌病有20例(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或轻度异常,即只有小于1支的冠状动脉其内径狭窄小于50%)。两组病人均曾行动态或静态的门控心肌断层显像检查,使用~(99m)Tc-MIBI或~(201)Tl显像剂,采用门控心肌断层显像程序行图像采集,经专门的计算机处理后,得到心功能图像及定量指标,再对心肌灌注、室壁运动及左心功能等资料作出分析。结果:在扩张型心肌病的病人中,达 90%表现为左右心室扩大、心功能下降,相比之下,缺血性心肌病表现为单纯左室功能下降为主与其有明显差别(P<0刀1卜 而在心肌灌注显像方面,18例扩张型心肌病的病人均表现为放射性分布不均匀,与缺血性心肌病有17例表现为节段性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有统计学上显着的差别(P<0刀1\ 另外在室壁运动上亦可发现相似的差别(P<o.01\ 有18例扩张型心肌病的病人室壁运动呈弥漫性减低,而缺血性心肌病则有17例呈节段性的室壁运动低平。结论: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的病人,其门控心肌断层显像结果各有特点,前者以双心室扩大为主,心肌显像呈花斑样放射性分布不均匀;而后者则以左室增大为主,心肌显像呈节段性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故心肌灌注显像、左心功能指标能够对两种心肌病作出鉴别,若能合并室壁活动、右心功能等定量指标,则此检查更具价值,所以未能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心脏增大的病人,可行门控灌注心肌断层显像检查以作进一步的鉴别,明确诊断。

杨晓棠[2]2009年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比较影像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评价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患者左、右心室功能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个原发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行电影磁共振检查,其中男32例,女10例,年龄28~74岁,平均54.81±13.99岁。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分级Ⅰ~Ⅱ级者11例,Ⅲ级者16例,Ⅳ级者15例。同时选择44例志愿者,其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25~80岁,平均52.91±11.02岁。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GESign1.5T超导MR机,应用心脏专用8通道阵列线圈,采用快速稳态进动采集(FIESTA)序列行左、右室短轴电影成像,用argus软件mass analysis分别描记左、右室心内、外膜界面,自动画出左、右室容积-时间变化曲线,测得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参数和功能参数,并对正常自愿者组与患者组临床资料及左、右两侧心室功能数据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一般资料结果比较性别和心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心功能参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患者组EF、LVPER和LVPFR比正常对照组比较减小,患者组EDV、ESV、LVEDD、LVLAD和MM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扩大;IDCM组室壁增厚率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患者组临床心功能分级与左室相关良好,与右室心功能部分参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电影成像可准确测定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左、右室心功能参数,与NYHA心功能分级有良好的相关性。目的左室功能和容积对原发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应用MRI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99Tcm–MIBI SPECT对IDCM患者定量评价左心功能和容积;比较叁种影像方法评价心功能的临床应用与NYHA分级的相关性方法使用MRI与2DE、SPECT对42例原发扩张型心肌病(IDCM)患者分别进行检查,左室容积和功能测量,其中男32例,女10例,年龄28~74岁,平均54.81±13.99岁。MRI采用argus软件mass analysis软件进行测量和计算,2DE采用Simspon法测算,SPECT采用QGS软件。并对叁种方法测量结果比较。其中男32例,女10例,平均年龄54.81±13.99岁,根据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分级Ⅰ~Ⅱ级者11例,Ⅲ级者16例,IV级者15例。结果叁种检查方法EDV、ESV、EF相关性好,特别是MRI与SPECT的r值均大于0.9;而MRI与2DE所测指标r值为0.699~0.878。MRI与2DE、SPECT比较左室容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然而2DE和SPECT均低估左室容积;与MRI比较2DE低估EF值,而SPECT没有低估。MRI与NYHA心功分级比较:心功能III、IV级与心功能Ⅰ-II级比较ESV、SV、EF、PER、PFR、EDD、ES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DE与NYHA心功分级比较:心功能III、IV级与心功能Ⅰ-II级比较ESV和EF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V级与心功能Ⅰ-II级比较EDD、E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CT与NYHA心功分级比较:心功能III、IV级与心功能Ⅰ-II级比较ESV和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与2DE、SPECT所测得左心室功能和容积相关性良好,然而2DE和SPECT均低估左室容积。MRI心功能分析可提供更多的左、右室功能和容积参数;叁种方法与NYHA心功能分级有良好的相关性。目的探讨SPECT与MRI检查在IDCM和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左心功能和容积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比较两组病例SPECT与MRI心肌灌注检查的影像特征。方法收集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本院住院IDCM患者42例,其中男32例,女10例,年龄28~74岁,平均54.81±13.99岁,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分级Ⅰ~Ⅱ级者11例,Ⅲ级者16例,Ⅳ级者15例。ICM患者19例,其中男17例,女2例,年龄35~78岁,平均59.67±12.43岁,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分级Ⅱ级者2例,Ⅲ级者9例,Ⅳ级者8例。健康志愿者44例,其中男23例,女21例,其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25~80岁,平均52.91±11.02岁。使用GESign1.5T超导MR机,应用心脏专用8通道阵列线圈,采用快速稳态进动采集(FIESTA)序列行左短轴电影成像,用argus软件mass analysis分析,分别描记左、右室心内、外膜界面,自动画出左、右室容积-时间变化曲线,测得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参数和功能参数;核素检查在静脉注射99Tcm–MIBI 925MBq,60min后启动门控心肌断层显像专用程序,SPECT采用QGS软件进行后处理,测得左心室左心功能和容积参数,并对正常自愿者组与患者组SPECT和MRI数据进行比较。结果MRI与SPECT均显示心脏扩大;ICM在MRI表现为延迟强化,在SPECT为灌注缺损;IDCM在SPECT心肌灌注呈弥漫分布不均,MRI延迟增强扫描心肌多不增强。左室心功能的所有指标均低于正常人,左室心功能参数ICM和IDCM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左心功能ICM组和IDCM组比较EDV、ESV、EF、MM、PER和P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右心功能IDCM组明显低于ICM组,与ICM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IC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与SPECT比较EDV、ESV、EF相关性好,r值范围0.663~0.765。结论SPECT和MRI在左心功能和容积定量评价方面上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合MRI延迟扫描,联合应用有助于对IDCM与ICM鉴别诊断目的探讨MRI在评价肥厚性心肌病(HCM)在解剖及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比较HCM与IDCM患者的心功能改变。方法对9例临床诊断为肥厚性心肌病的患者,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44.57±14.90岁;42个原发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其中男32例,女10例,年龄28~74岁,平均54.81±13.99岁,以及对照组44例健康志愿者,其中男23例,女21例,其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25~80岁,平均52.91±11.02岁。采用GESign1.5T超导MR机,应用心脏专用8通道阵列线圈(phase array coil),采用快速稳态进动采集(FIESTA)序列行左、右室短轴电影成像,用argus软件mass analysis分别描记左、右室心内、外膜界面,测量左室心肌质量(MM)、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峰充盈率(PFR)、心肌增厚率(MT)等指标。将对照组与患者组MRI扫描所测得各项心功能值MM、EF、PFR进行比较;对9例患者组MRI和42个原发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相应的心功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一般资料结果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肥厚性心肌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心功能参数ESV缩小,EF、PER值增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与IDCM组比较EDV、ESV、EF、MM、PER、PFR差别有统计学意义;HC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右室功能指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与IDCM组比较EDV、ESV、EF和MM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肥厚型心肌病组心基底部到心尖部正常对照组室壁增厚率逐渐增加,而且心尖部明显增厚;IDCM室壁增厚率普遍降低,与正常对照组、肥厚型心肌病组各层差别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对肥厚性心肌病诊断是非常有用的工具,可准确提供解剖和功能方面的信息,并可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进行鉴别。

周雯, 栾兆生, 彭勇, 孙熙琴, 刘小虎[3]2001年在《核素显像鉴别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核素显像在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鉴别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缺血性心肌病 2 9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15例进行核素门控心血池及心肌灌注显像 ,分析对比显像结果。结果 两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下降 ,表现为心脏扩大 ,心室相位延迟 ,相角程增宽 ,EF等心功能指标明显下降。但影像表现各有其特点 :缺血性心肌病 2 9例 ,单纯左室扩大者占 2 7例 ,相位延迟均呈节段性 ,左室EF等心功能指标下降明显 ,心肌灌注显像均有节段性缺血表现。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15例 ,14例表现为左右心室均扩大 ,相位延迟呈弥散性 ,心功能指标左右心室均有明显下降 ,下降比缺血性心肌病更明显 ,心肌灌注显像均表现为弥漫放射性分布不均。两组特征阳性率差异显着 (χ2 检验 ,P <0 0 1)。结论 根据影像特点与心功能指标 ,可以对两种类型的心肌病进行鉴别

张道良, 蒋锦琪, 谢文晖, 常城, 袁方[4]2012年在《心肌梗死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二例原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心肌梗死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的原因,提高心肌梗死与扩张型心肌病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例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的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均表现为反复胸闷、气短,入院前加重,心电图检查提示频发室性早搏或房性早搏,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予相应治疗,病情加重,经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心肌梗死,例1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例2予保守治疗,2例均病情缓解后出院。结论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在心肌梗死与扩张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可避免临床表现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误诊。

刘敏, 郭佑民, 杨爱民, 邓惠兴, 韩克[5]2007年在《~(99)Tc~m-MIBI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与超声心动测定左室射血分数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GE VG/Hawkeye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仪(SPECT)随机携带3种左室射血分数算法对静息态99Tcm-MIBI门控心肌断层显像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3例、6组受检者进行门控心肌断层显像,使用3种算法分别测定3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0、LVEF1、LVEF2),分别与M型超声心动获得的LVEF(UEF)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03例受检者图像显影清晰;(2)根据不同算法获得门控心肌断层显像3组LVEF值(EF0、EF1、EF2)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UEF)均具有显着相关性(r0=0.948、r1=0.937、r2=0.940),其中EF0与UEF一致性较好;(3)静息态99Tcm-MIBI门控心肌断层显像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可重复性好(P<0.05);(4)各组间t检验示:心肌缺血组、心梗组及扩张型心肌病组与正常组比较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高血压组、心肌炎组、扩张型心肌病和心肌缺血组比较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高血压组、心肌炎组、扩张型心肌病组与心梗组比较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扩张性心肌病组与心肌炎组比较亦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静息态99Tcm-MIBI静息态门控心肌断层显像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可靠,3种算法中以第一种最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宁田海, 佟金[6]2015年在《《中国循环杂志》2015年第30卷关键词索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说明:1本索引按关键词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序。2在第1个汉字相同的情况下,按第2个汉字拼音字母顺序排序,以后依次类推。在第1个汉字音同字不同的情况下,按笔划多少排列。3在关键词相同的情况下按发表先后顺序排列。4以英文为首的词,按第1个英文字母顺序先后排列居文中关键词之前。5在第1个英文字母相同的情况下,按第2个英文字母顺序先后排列,依次类推。6文题、作者后括号内数字为期号,最后为起页。

吴彩兰[7]2009年在《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鉴别诊断缺血性和扩张型心肌病》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S)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和缺血性心肌病(IC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DCM和70例ICM进行99mTc-MIBI静息GMPS,观察2组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及心功能指标。结果:ICM组心肌灌注显像呈节段性灌注异常;DCM组为非节段性分布的、散在的稀疏区。DCM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比ICM组明显降低,舒张末心腔容积、收缩末心腔容积及心脏的重量比ICM组明显增大(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静息GMPS对DCM和ICM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佚名[8]2002年在《中华核医学杂志2002年第22卷主题词索引》文中研究指明说明 :(1 )本索引主题词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2 )冠有阿拉伯数字、西文字母、西文姓氏的主题词 ,按其后汉字的拼音排序 ,在汉字相同的情况下 ,按数字、英文字母、希文字母顺序先后排列 ;(3)为了集中同一性质的关键词 ,采用倒装词 ,如疱疹 ,

张宁[9]2013年在《心脏磁共振检查测定心肌病心功能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分析屏气磁共振电影法来测量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功能指标值,探讨磁共振技术在评价心肌病患者左心功能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西门子MAGNETOM Verio3T核磁共振扫描仪对12例梗阻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3例非梗阻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及1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扫描,利用屏气法配合心电门控方法,采用多个序列扫描。扫描过程中,使用HASTE、turbo FLASH、true FISP等序列对心脏的形态、功能、心脏灌注、心肌的活性进行扫描。扫描完成后,利用Argus心脏功能软件对所得图像进行评估,并利用勾画心内外膜的方法进行后处理,获得心功能指标。使用t检验法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扩张型心肌病及正常志愿者组两两组之间的EDV、ESV、SV、CO、EF均值差异及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正常志愿者组之间的ED心肌厚度、ES心肌厚度、心肌增厚率均值差异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组的EF均值(81.93±5.23)%较正常志愿者组(65.96±8.42)%偏高、ESV均值(15.75±8.18)ml较正常志愿者组(31.07±11.05)ml明显偏低。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值较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组的EF均值(39.81±15.26)%较正常志愿者组(65.96±8.42)%明显偏低,CO均值(3.37±0.95)L/min较正常志愿者组(4.40±1.05)L/min也偏低,ESV均值(87.80±41.11)ml较正常志愿者组(31.07±11.05)ml明显偏高。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组的ED心肌厚度均值(9.68±1.87)mm较正常志愿者组(10.53±3.15)mm偏低,心肌增厚率均值(52.90±38.91)%较正常志愿者组(81.76±52.48)%明显偏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组的ED心肌厚度均值(13.01±3.00)mm较正常志愿者组(10.53±3.15)mm偏高, ES心肌厚度均值(24.75±6.42)mm较正常志愿者组(15.33±2.40)mm明显偏高。肥厚心肌病患者中,心肌灌注扫描出现6例心肌低灌注区,其中3例左室侧壁,3例在左室下壁及间隔壁。心肌活性扫描,14例出现延迟强化,其中心肌中层强化10例,心内膜下强化2例,透壁强化2例。结论:心脏磁共振检查可以作为准确诊断心肌病及评价心功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心脏磁共振检查形态、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心肌活性多参数分析可以更为全面准确的评价心功能。

李婷[10]2015年在《核素显像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收缩同步性及心功能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应用门控SPECT心肌灌注显像(gated SPECT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e,GSMPI)及门控核素心室显像(gated radionuclide ventriculography,GRVG)两种核素显像方法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CHF)患者心脏收缩同步性相关的多项问题展开系统研究。(1)应用GSMPI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心脏收缩失同步程度与心功能之间的相关性;CHF患者中有无心脏收缩失同步的患者间差异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CHF患者中出现心脏收缩失同步的患者比例;心脏收缩同步性与心功能、心肌血流灌注之间的相关性;(2)探讨GSMPI在指导心衰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及预测反应性中的应用价值;(3)应用GRVG探讨不同心衰病因对左右心室间、心室内收缩同步性以及左、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核医学科行GSMPI的123例检查者,其中CHF患者82例、健康查体者41例。将健康查体者归为正常对照组,CHF患者归为CHF组,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法再将CHF组分为4组(I-IV级)。应用Emory Cardiac Toolbox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各组患者的左室收缩同步性及心功能定量参数:相位直方图带宽(phase histogram bandwidth,PHB)、相位标准差(phase standard deviation,PSD);左心室舒张末容积(end diastolic volume,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运动显像总评分(summed stress scores,SSS)或静息显像总评分(summed rest scores,SRS)。将正常对照组分别与4组CHF患者的PHB、PSD及LVEF进行比较;CHF组内4组患者再进行各项参数比较;以对照组PSD的最大值为界值,将CHF组重新分为有收缩失同步组及无收缩失同步组(PSD大于词界值者为失同步),比较两组患者多项临床因素间的差异;统计不同心功能分级CHF患者中出现心脏收缩失同步的患者比例;进行PHB、PSD与SSS/SRS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探讨心脏收缩同步性与心肌血流受损范围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 19.0版软件包统计分析,单样本计量资料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样本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二元变量相关分析评价相关性。(2)回顾性总结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行CRT植入术且术前行GSMPI的CHF患者30例,经显像获得相位直方图带宽(PHB)、相位标准差(P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EDV)、静息显像总评分(SRS)及疤痕面积(scar size,SS)等功能参数。所有患者于CRT后半年复查心脏超声,以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LVEF增高,且半年内无再住院记录为CRT有效,将入选患者分为有效组及无效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参数间的差异、分析各项参数对CRT疗效的预测价值;同时记录左室内最迟激动的部位。采用SPSS 19.0软件包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显着意义。(3)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9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CHF患者102例,心功能分级均为III或IV级,按不同病因分为两组:①缺血性心肌病组(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63例;②扩张型心肌病组(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39例。所有患者行门控核素心室显像,应用EF Analysis软件,分别获得两组患者的相位图、相位直方图以及心室间、心室内收缩同步性参数:双心室相角程(double ventricular phase shift width,DVPSW)、左室相角程(left ventricular phase shift width,LVPSW)、右室相角程(right ventricular phase shift width,RVPSW)、左右心室收缩功能参数:LVEF及右心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比较两组间各项参数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观察两组患者位相图中延迟收缩像素在心室内的分布情况,并分别计算左、右心室内的分布比例,并比较两组间差异,探讨心脏收缩同步性、心室收缩功能与病因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 19.0版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着意义。结果:(1)对照组PHB=(49.7+14.9)°,PSD=(21.9+11.8)°,LVEF=(66.5+3.7)%;心功能I级PHB=(55.4+13.9)°,PSD=(23.2+10.3)°,LVEF=(57.5+2.4)%;II级PHB=(23.2+10.3)°,PSD=(45.3+4.9)°,LVEF=(46.5+4.2)%;III级PHB=(163.6+16.5)°,PSD=(64.9+6.2)°,LVEF=(41.4+2.2)%;IV级PHB=(220.6+4.0)°,PSD=(84.1+9.6)°,LVEF=(30.8+2.9)%。表明对照组与心功能I级CHF患者的PHB、PSD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心功能II-IV级心衰患者的PHB、PSD、LVEF有统计学差异(P<0.05);4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心衰患者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收缩同步性参数PHB、PSD逐渐增大,即心脏收缩失同步程度逐渐加重;有心脏收缩失同步患者中患糖尿病的比例、LVEF、EDV、SSS/SRS与无收缩失同步患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PHB、PSD均与SSS/SRS之间成正相关(r=0.808,P=0.000;r=0.773,P=0.000),表明心脏疤痕负荷程度越重,心脏收缩同步性越差(2)CRT有效组及无效组的心脏收缩同步性及心功能参数(PHB、PSD、LVEF、EDV、SRS及SS)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HB:有效组为(185.1+24.6)°,无效组为(215.6+60.5)°,P=0.005;PSD:有效组为(84.2+10.21)°;无效组为(97.8+3.40)°,P=0.004;LVEF:有效组为(23.5+7.63)%,无效组为(17.5+5.36)%,P=0.045;EDV:有效组为(101.9+34.0)ml,无效组为(227.0+81.30)ml,P=0.035;SRS:有效组为13.3+2.31,无效组为16.8+2.52,P=0.015;SS:有效组为(19.7+9.80)%,无效组为(39.5+8.87)%,P=0.01】,其中以PSD、PHB差异最显着(P<0.01),即心脏收缩同步性越差、心肌梗死面积越大、左室腔越大、心功能越差,则CRT后疗效越差,表明这些定量参数对CRT疗效存在预测价值,其中PSD、PHB预测价值更高;通过动态电影直接观察左心室内激动次序,所记录到的最迟激动部位分别位于心尖部、前壁、间壁者17例(56.7%),下壁者8例(26.7%),侧壁者5例(16.6%);(3)心功能分级一致,病因不同的慢性心衰患者,双心室间及心室内间的收缩同步性均有统计学差异:ICM组的心室间收缩同步性及左、右心室内的收缩同步性均较DCM组差(P<0.01);ICM组与DCM组左室收缩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DCM组右室收缩功能较ICM组差(P<0.01)。ICM组PSW=(145.51+26.10)°,DCM组PSW=(116.28+27.28)°,P=0.000;ICM组LVPSW=(124.28+20.53)°,DCM组LVPSW=(95.33+28.24)°,P=0.000;ICM组RVPSW=(106.02+17.06)°,DCM组RVPSW=(86.05+17.50)°,P=0.003;ICM组LVEF=(26.60+8.21)%,DCM组LVEF=(27.31+7.80)%,P=0.669;ICM组RVEF=(42.21+10.12)%,DCM组RVEF(35.80+10.19)%,P=0.003。ICM组与DCM组延迟收缩色阶的分布特点不同:ICM组延迟色阶大多仅分布于左心室,且分布与受累血管所支配的心肌节段有关;DCM组延迟色阶散在、弥漫分布于双心室,与心肌节段无明确相关。结论:(1)绝大多数心功能I的CHF患者可无心脏收缩失同步,心脏收缩失同步程度自心功能II级至IV级逐渐加重;糖尿病、LVEF、EDV、ESV、SSS/SRS是心脏收缩失同步的影响因素;其中左室收缩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受损范围与心脏收缩失同步密切相关,前者降低、后者增大均会导致收缩失同步程度加重。GSMPI所提供的左室收缩同步性参数、心肌血流灌注评分可作为早期筛选心衰患者的定量指标,以指导临床早期诊治、延缓心衰病情进展;(2)GSMPI能够“一站式”提供多项功能参数,可应用于预测CRT术后疗效,其中PSD、PHB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GSMPI能够直接显示心脏最迟激动部位、定位心肌梗死疤痕,可应用于指导CRT电极植入点的选择,即在避开疤痕区的前提下,选择最迟激动点作为左室电极植入点;(3)不同病因的心衰患者左右心室间与心室内的收缩失同步均存在差异,其延迟色阶在心室内的分布特点亦不同。ICM组心室间及心室内的收缩同步性均较DCM组差;ICM组左室延迟收缩点与受累血管所支配的心肌节段一致,DCM组的延迟收缩点弥漫分布,与心肌节段无关。

参考文献:

[1]. 门控心肌断层显像鉴别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及缺血性心肌病[D]. 郑华强. 暨南大学. 2003

[2].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比较影像学研究[D]. 杨晓棠. 山西医科大学. 2009

[3]. 核素显像鉴别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J]. 周雯, 栾兆生, 彭勇, 孙熙琴, 刘小虎.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1

[4]. 心肌梗死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二例原因分析[J]. 张道良, 蒋锦琪, 谢文晖, 常城, 袁方. 临床误诊误治. 2012

[5]. ~(99)Tc~m-MIBI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与超声心动测定左室射血分数的对比研究[J]. 刘敏, 郭佑民, 杨爱民, 邓惠兴, 韩克.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7

[6]. 《中国循环杂志》2015年第30卷关键词索引[J]. 宁田海, 佟金. 中国循环杂志. 2015

[7]. 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鉴别诊断缺血性和扩张型心肌病[J]. 吴彩兰.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9

[8]. 中华核医学杂志2002年第22卷主题词索引[J]. 佚名. 中华核医学杂志. 2002

[9]. 心脏磁共振检查测定心肌病心功能的临床应用[D]. 张宁. 大连医科大学. 2013

[10]. 核素显像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收缩同步性及心功能的临床研究[D]. 李婷. 天津医科大学. 2015

标签:;  ;  ;  ;  ;  

门控心肌断层显像鉴别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及缺血性心肌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