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目反射在神经内科的临床应用论文_李光达

瞬目反射在神经内科的临床应用论文_李光达

黑龙江省鸡东县医院神经内科 158200

摘要:本文介绍瞬目反射的临床意义、神经机制、检查方法、结果判断、定位原则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BR是一种简单、可靠、无创伤性检查,做为三叉神经、面神经及脑干功能障碍的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瞬目反射;神经疾病;临床应用

瞬目反射(Bf ink reflex,BR)是由叩打面部,角膜受激惹或机体受声、光等多种刺激而引起的防御反射,起着保护眼球的作用。从1969年Bender等研究以来,已成为基础和应用生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BR不仅能检查出三叉神经、面神经的病变,而且也能检查出脑干功能障碍。

1、三叉神经疾病

BR反射弧的传入路是三叉神经,当三叉神经的一侧受到完全损害的时候,当刺激健康的一侧的时候,是呈现正常的反射,如果刺激受到损害的那一侧,R1、R2和R2’就会消失不见;如果三叉神经的受到的损害是不完全的时候,那么不健康一侧的R1、R2和R2’的潜伏期就会得到很大的延长,使波幅降低。特发性的三叉神经痛的R1、R2和R2’ 基本上呈现正常的状态,对这种现象进行充分的利用和分析,可以有效的鉴别特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症状性三叉神经痛的区别。

2、周期性面神经麻痹

如果BR反射弧的传出路受到损害的话,无论是刺激健康的一侧,还是刺激不健康的那侧,患侧BR障碍都会出现,并且都会对缺乏神经支配的人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促使其完全丧失反应电位。如果是受损程度比较轻,或者是处于恢复阶段的患者,其的潜伏期就会被较大的延长,并且振幅会极大的降低。有的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交叉性三叉神经—面神经通路在中线结构中广泛的存在,但是在正常情况下,这个通道是不开放的,只有一侧面神经受到损害之后,其才会被激活,然后呈现开放的状态,主要的表现是在对患侧进行刺激的时候,在对侧记录下来的是R1。

在周围面性面神经麻痹中使用BR检查,尤其是诊断颞骨内面神经麻痹的过程中,并且需要神经兴奋性检查和神经电图检查等电诊断法方面的检查也可以同时进行。通过研究表明,在患者发病的第一周,BR检查优势明显高于神经兴奋性检查和神经电图检查,但是在超过一周之后,BR检查和神经兴奋性检查、神经电图检查具有同样的诊断效果,凡是有BR存在的面瘫,都可以得到完全的恢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得到了有关学者的高度重视,从病症的发病期间的BR检查到恢复期间的BR检查,主要的一个原因是该项检查对后续工作的判断具有较大的影响。在患者发发病的3天左右的时间内,BR就可以恢复正常反应,但是随着症状的逐渐加重,BR反应也会逐渐的消失,在这个期间进行的一切检查所形成的结果是不能够为后续判断提高依据的。如果患者在10天以内出现BR反应,那么说明患者的预后比较良好。如果在2周—3周以上的时间,R1、R2没有出现,那么就说明提示预后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但如果在病发的第3周—第4周之间,患者有R2出现,那么说明这个患者具有完全恢复的可能,并且具有较多的病例。

如果R1消失之后又出现,那么通常情况下,R1会比R2恢复的快一些,也有可能,R1和R2会同时出现,但是这种情况下,R1、R2的潜伏期会被延长,而振幅也会降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主要是因为麻痹神经的恢复与BR潜伏期的恢复是同时的,所以说R1潜伏期的延长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衡量指标。一般情况下,即使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预后性较为良好,但是其的R1潜伏期的恢复时间也会被延长4周左右的时间,至少在3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够得到彻底的恢复。这种情况下,主要是以潜伏期的延长时间为主,如果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恢复,那么说明其具有脱髓鞘病理的特点。在中耳手术病例术前神经的检查过程中,BR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的作用是看中耳患者是否出现病变现象,以及在手术过程中,面神经麻痹病症是否存在。

3、脑干病变

由于脑干病变的部位和范围的不同,BR的改变也呈现很大的差异。通过对BR改变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为临床脑干受损范围的检测提供有力的佐证,对诊断的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延髓外侧收受到局限性损害,那么R1 是呈现正常的状态,而R2和R2’的一侧会有较大的延长;如果是桥脑受到局限性损害,那么R1的一侧会被严惩,R2和R2’的一侧也会延长很多,但也有肯可能呈现正常的状态;广泛性延髓和桥脑损害的化,R1、R2和R2’的潜伏期都会被延长,或者是呈现消失的状态;如果桥脑的上部或者桥脑的中部受到损害,那么R1、R2和R2的潜伏期是呈现正常的状态。如果以上判断能够与BAEP得到有效的结合,那么会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4、后颅窝肿瘤

对于后颅窝肿瘤的检查,BR检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尤其是小脑桥脑角部的肿瘤和听神经瘤的诊断。在面部表情肌运动障碍出现之前,双侧的R1就会出现异常的情况;随着肿瘤的增大,R2的潜伏期就会随之而延长,同时振幅也会减少,最后患者的反应电位就会彻底消失。有学者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在80例的后颅窝肿瘤的病变过程中,有72位患者出现BR的异常改变,所占比例在90%以上的范围,在肿瘤的体积超过15mm的情况下,R2的潜伏期也会被延长,这也就是说明一个问题,肿瘤体积的大小与潜伏期的延长程度具有正相关的联系。

5、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核性麻痹是属于一种末梢性麻痹型,BR的表现和末梢性面神经麻痹是相同的。如果是核上性麻痹患者,其的R2会出现较大的变化,但是患者的R1是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的,甚至会有亢进现象的出现。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R2的反射弧是由丘脑和大脑皮质的主要影响。而R1的反射弧主要在桥脑部集中受限。一旦肌萎缩的问题出现,振幅就会减少。因此患者在发病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通过BR检查,对核性麻痹和核下性麻痹具有良好的鉴定作用。

6、面肌痉挛症

由于该种症状的面部神经较为活跃,也就是说其具有较高的神经兴奋性,及时是经过反复的检查也查不出症状所在,也就说找不到引起症状的根源,具有较低的反射阈值。BR检查的应用比较广泛,同时还会将其泛化到面部上面的其它肌肉,这样的话,对面部整体有一个较好的检查,有利于全面的掌握潜伏期和波形的变化,这反映了面部神经核的兴奋较为活跃和过度,这样一来,很容易造成面神经的错位兴奋和面神经错位再生的发病机制。因此通过BR检查方式和其它电生理检查方式的结合。有利于鉴别的面肌痉挛症和面神经出现错位的状态等,这样一来,能够保证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治疗。

7、结语

综上所述,BR检查的方法很多,本文系指临床上常用的电刺激三叉神经眶上支,诱发眼轮匝肌收缩产生瞬目动作,用肌电图仪描记眼轮匝肌电位变化的方法。该法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法一样,作为脑干功能的客观检查法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张淼,王世民.瞬目反射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7(05)

[2]罗伟,李靖,曹霞.瞬目反射检测在GBS中的应用价值[J].山东医药.2005(01)

[3]秦震.瞬目反射与多发性硬化的诊断[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05)

[4]刘英,杨友松.面神经电图与瞬目反射在Bell麻痹中的应用比较[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3(01)

[5]黄光,汤晓芙.瞬目反射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02)

论文作者:李光达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3

标签:;  ;  ;  ;  ;  ;  ;  ;  

瞬目反射在神经内科的临床应用论文_李光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