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五环”教学模式下的三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初探论文_刘秀艳,,

“三中五环”教学模式下的三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初探论文_刘秀艳,,

刘秀艳 贵州省兴义市第三中学 562400

【摘要】基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本文以“三中五环”教学模式为基准,对三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作初步研究,进而反思不足,对教学之提高提出思考。

【关键字】三中五环 课堂教学 高中 语文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138-02

一、研究背景

(一)普通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功能渐趋于更多的关注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终究是要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教育就将为社会培育出相应的人才。基于此种特征,作为我国教育阶段中最为重要的一环——高中教学阶段,各种相应的教育改革如雨后春笋般凸显而出,最终“核心素养”所囊括之内涵使其与当下教育教学目的相契合,成为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的一把标尺。而基于此标尺,高中课堂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牢笼,走上一条适合学生发展,能充分激发学生求知欲,彰显学生创造能力,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之路。

语文学科在高中教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并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其基本理念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其中所到提之处均对以教师为主讲的传统课堂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对普通高中语文课堂的现状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三中五环”教学模式基本内容

“三中五环”教学模式的提出及运用是在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所作出的重要创举,旨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出更能适应当下社会之发展的新型人才。那么,何为“三中五环”,其基本内容为何?下面将作具体介绍:

“三中”是指贵州省兴义市第三中学。

“五环”指的是根据课堂教学所设计的五个环节(导、探、展、评、固),具体为:

导(目标导入环节):教师在开课时必须向学生亮明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即学生的学习目标)并进行解读,让师生对这堂课知己知彼。设立的目标,在课堂上一定要完成,这才算是完整的课。

探(互动探究环节):教师根据本堂课要传授的知识重点和难点,预设成一个个问题或练习题,引导学生围绕设题进行思考、讨论、探究。

展(分层展示环节):学生经思考、讨论、探究后,(或集体,或小组,或个人)在课堂展示回答教师预设的问题,或出示练习的答案。

评(反馈点评环节):师、生对课堂上学生展示的内容进行评价,该肯定的予以肯定,该纠正的予以纠正,该补充的予以补充,并说出理由。

固(巩固拓展环节):师或生对本课堂的教学内容,对应开课前的教学目标进行小结,以达巩固之目的。

二、“三中五环”教学模式下的高中语文课堂现状概展

(一)学习共同体的建设

学习共同体是“三中五环”教学模式的合作策略,目标是促进共同体内各位学员的全面成长,课后还可以学习、分享各种教育资源,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群体动力作用,并以课堂活动为载体共同参与学科知识探究活动。

“三中五环”教学模式下,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尤为重要,其目的在于通过小组活动的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交流技能,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质和优势都能在交互学习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学会倾听其他同学所表达的内容,学会讨论并补充其余学生的不足之处,同时还能积极勇敢地表达自己,对自我及其余学生进行整体评价,最终达到由“死记硬背和积累”式学习转向“表达自我,共同分享,积极展示”式学习的语文教学目标。

最后,“三中五环”教学模式下,为了使课堂教学达到最高效率,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以6—8人每小组较为合理,而每组须有一个语文课代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代表必须组织本组成员积极探究,必要时代表本组成员展示探究成果。

(二)“三中五环”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案例展示

1、“三中五环”教学模式下普通高中教材选修5李煜《虞美人》课堂教学案例展示

《虞美人》是南唐中主李煜的代表作品,在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词的字面意思,背诵此词;过程与方法: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感受词人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用积极态度对待生活”的指导下,根据“三中五环”教学模式进行课堂设计如下:

目标导入环节:(5分钟)

以法国诗人对李煜及其《虞美人》的评价为导入;

目标导入后,对作者及其创作背景作相应介绍,并朗诵全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互动探究环节(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设计如下四个探究环节,15分钟)

①、面对“春花秋月”,作者为何发出“何时了?”的感叹?

②、“往事知多少”中“往事”具体指什么?

③、“又东风”中“又”字、“朱颜改”的“改”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④、“问君能有几多愁”,作者的愁有哪些?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探究过程中,为便于讨论每个小组必须起立,并将讨论结果写于手中的小黑板上,教师在教室走动以便于及时回答学生疑问)

分层展示和反馈点评环节(15分钟)

此环节在于展示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当某一小组正在展示时,其余小组倾听、质疑、讨论。

针对第一个探究问题“面对“春花秋月”,作者为何发出“何时了?”的感叹?”,第一个小组给出的结论是:“春花秋月”的确是美好的事物,但是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中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这样的回答在同学间得到了共鸣,就没有在讨论的必要,因此接着探究第二个问题。针对第二个问题,第三小组同学指出:“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此时,第四小组的同学进一步明确指出:“往事”的具体内容还应该分为物质上: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一国之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上:欢乐、自由、尊严、生存的安全感等。

经过反复讨论,同学之间不断展示自我,不断分享对李煜的认识,对此首词作的理解,最终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其余探究问题此处不一一展示。

巩固拓展(5分钟)

①说一说学过的诗词中表现“愁”的诗句

例如:李白《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②跟唱邓丽君《几多愁》帮助背诵

课后作业——背诵此词

2、“三中五环”教学模式下此次课堂教学实例反思

首先,目标导入环节给课堂带来新鲜血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词人生平介绍所花时间过多,致使整堂课时间掌握不合理。

其次,探究展示环节词中几处重要字词的强调不够。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之“君”指谁?应该作详细分析,讲解稍微简略。

再次,学生自由发挥还有所欠缺,问题事先安排,引导学生,却没有让学生来发现问题,对学生的回答,主要作引导而非主观的判断对错。

课堂改革的步伐已经迈开,前进的道路无论万花点缀还是荆棘丛生,都必须迎着朝阳前行。

三、“三中五环”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作用

(一)符合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目标的新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在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牢牢抓住语文的此种特点,利用语文课堂勾践学生的知识文化系统,还必须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五环”教学模式的提出与正确合理运用,可以说充分显示了语文的育人功能。

(二)再次明确语文课堂上的师生角色

将教师从传统的教学角色中解救出来,让教师不再仅仅是“传导授业解惑者”,还应该是课堂的引导者,是课堂的主持人而非课堂的解说员;同时,学生也不再只是是聆听着,转述者,更应该是表达者,分享信息者。“三中五环”教学模式充分抓住了师生在课堂上的关系,合理的引导了教师安排课堂,主持课堂,再次明确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

(三)鞭策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造就多能型教师队伍

“三中五环”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巩固昨天的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学习新的内容,否则将会在课堂上自乱阵脚。

(四)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三中五环”教学模式重在学生探究合作意识的培养,这样的课堂是轻松愉快的课堂,是学有所获的课堂,它将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促使学生热爱语文,热爱学习,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总结

“三中五环”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运用过程中,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取得了极大的收益,亦对教师和学生的进步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教育改革这条宽庄大道仍在修建与延伸中,无论是何种教育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的运用均有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作为普通高中课堂教学道路上的一线教师,在适应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还须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不断进步,进而在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道路上有更多发现,更多创新。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人民教育出版社.

[2]《高中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应用研究》[J]:徐玉静,2016.4,教学研究.

[3]《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高中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唐小晓,2016.6,高考改革研究.

[4]《高中语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践探究》[J]:廖聪文,2016.2,教学实践.

论文作者:刘秀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三中五环”教学模式下的三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初探论文_刘秀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