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对学生阅读体验的促进作用论文_蓝詹宁 李凝宁 叶蓓

试析中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对学生阅读体验的促进作用论文_蓝詹宁 李凝宁 叶蓓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 金华 321000)

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化的过程中,阅读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全面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途径,其重要地位越来越显著。这之中,阅读体验式教学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在满足阅读需求的基础上与教学紧密贴合。因此,如何搞好阅读教学,强化阅读体验,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就成了中学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阅读教学中的关键环节。高效的课堂提问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中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本文以中学课文《孔乙己》的部分教学实例为例,试针对中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的现状及改善策略做相关探究,助力促进学生的阅读体验感和教师的课堂效率度。

一、转换提问角度,培养阅读思考力

选取两个《孔乙己》的课堂实例:对照项为两个课时,老师将文章分为两个板块,并提出“人物思想性格”“继续分析孔乙己形象”“与第一次出场进行对比”等指向性明确的问题。实验项为一个课时,老师没有将文章按照自然段划分,而是按照文本内容来划分,依据不同主体对不同人物形象的评判来作为主要切入点,提出“孔乙己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周围的人是怎样看待孔乙己的”“怎样看待孔乙己和周围的人”等将学生放置于文本情景中思考的问题。

实验项中,教师带领学生逐层深入:先是对主体人物孔乙己的分析,再以他为中心辐射到周围人的表现上,他人与社会集体对孔乙己不同的表现更进一步丰富了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学生自然而然地将两个对立主体进行比较,在对比中形成自己的人物印象,并理解到文章的社会性主题。第三个问题让学生形成阅读的独特体验,并且评判角度也从人物对人物的评价,转向学生主体对文本人物的评价,让学生以更为全面的思维模式做出对人物和内容的把握。我们能从课堂效果显而易见,即使课时由两节压缩到了一节,但是整一个课堂氛围十分活跃积极,学生在这一个课时中高效率地自我探究感受与体验总结完成了对文本形成了更深的理解。我们能从这一个课堂实例中,感受到教师提问艺术对阅读体验的影响。

在这学习过程中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也就是在涉及“用自己的话为孔乙己写一段小传”时,学生对人物进行标签性评价,并且回答的十分雷同以及官方,有的学生甚至无从下手。整一个课堂进行下来,学生没有对人物形成自我的形象感知,或者说,学生记住了常规的、直白的零碎知识,却没有自己的真实体验,没有和文本形成共鸣。这一步行动也向我们展现了,对比项所代表的教学方法所可能产生的真实效果。

二、创新提问形式,增强阅读代入感

教学时新颖的提问方式可以抓住学生的回答胃口,促进学生课堂阅读的体验感的反馈。如下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开展对《孔乙己》课文文本的解读,依靠学生自己思维逻辑的推进来不断地深入文本解读与人物形象分析,截取课堂实例中的一个提问点:

问:“你对掌柜调换你的工作有什么看法?”

答:“他们很穷,我不忍心给这帮短衣帮酒里掺水……奸诈的掌柜就只派我温酒。”

问:“按照你写的回忆录,从头到尾都充满了笑声,那你认为这是一个轻松的喜剧吧?”

答:“不。是孔乙己的悲剧。他们除了笑一笑孔乙己,还有什么值得笑的。物质上很贫穷,精神上很麻木,生活很痛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学生以主体意识,将自己放置于人物立场上,更能通过自我思维的分析来体会各方人物的形象,将其整合在一个有机的大环境下,从而有效整合成对文本主题的理解与思考。比如这一段问与答之间,回答的学生处于文本叙述者小伙计的角度,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进行观察,找出其中的潜在信息,对掌柜、孔乙己、看客等形象都有了较为贴切的接触与认知,也读出了孔乙己以及社会的悲剧性主题。答记者问的形式改变以往“你说我听”的传统课堂模式,关注到学生的独特思维与自我分析能力,并且自由互动式交流法,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三、把控提问动机,优化教学效果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方法之一,但如果盲目地、无意识地进行提问,有时候会大大减弱提问的有效性,甚至会起到反作用影响学生学习状态,教师在问题本身的内容以及抛出问题的外在因素等方面应该做到有意识教学。

从提问语气上来看,平等交流式的提问更能促使学生打开发言交流的心扉,更轻松的融入整一个课堂氛围,思维在阅读中可以更加发散;从提问频率上来看,对同一文本内容的密集提问、同一时间段内的连续提问等都会使学生出现思考倦怠感,打扰阅读进程。最好是在一些关键知识点或是学生疑惑难解或是思维转折的地方提出有实质性内容的问题。从提问动机上来看,提问是带领学生处于思考状态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自己获得对作品理解的机会,引导学生更有针对性的高效阅读,而不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在实际教学中常出现的情况,就是很多教师会以提问作为惩罚,来“教育”在课堂阅读中开小差的学生,这种状态下学生渐渐会觉得提问是老师进行班级纪律管理的手段,与自己的学习并没有什么关系,主人翁意识的缺乏会大大降低阅读体验的效果。

四、取传统教学之长,提升阅读效率

在《语文体验型教学》一书中看到这样一点,是讲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有言“该教的不教,不该教的硬教;该问的不问,不该问的乱问,几乎已成为一部分语文教师的通病。” 诚然,将作者的这句话引用在此处不免有断章取义的弊处,但也想以此做一小发散性解读。文中表示,所谓熟练地运用修辞分析、情感主旨分析,这样的教学结果,也只是使学生记住了这些知识概念,条条纲纲,而缺乏基本语文素养的培养。但是,在真正的实践教学中,什么是不该教的内容,什么又是不该问的问题呢?有的信息处理能力较强的学生会提炼表达观点,有的学生一下子抓不住问题与文章的重点,也有的学生的关注重点直接会跑偏。这种时候,教学的目的就是关注主流审美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

中学的语文教学课程标准中包含了对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在这样的教育大势下,对文本的“截取分析”,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更有针对性更明确地找到让自己有所体验的点,不至于大海捞针,停留在“不求甚解”的思维懒散阶段。课堂教育技巧其初衷并不是限制学生的大体思路,而是在规范化中助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述,让学生更准确高效地完成阅读体验,提炼体验信息,并学以致用,进而从“被阅读”转向“真正阅读”。

参考文献

[1]上海教育出版社《语文学习》2009年12期

[2]蔡伟《语文体验型教学》中国文史出版社

[3]王柏勋《语文教学情趣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 张平.浅谈新形势下的名著阅读教学[J].教育,2018(37):76.

[5]杨莉芳.阅读课堂提问的认知特征与思辨能力培养[J].中国外语,2015,12(02):68-79.

[6]张龙.有效性提问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03):96-97.

[7]邵怀领.课堂提问有效性:标准、策略及观察[J].教育科学,2009,25(01):38-41.

[8]王柏勋.王松泉语文教学情趣观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1,31(01):107-111.

[9] 代顺丽,王荣生.语文阅读教学有效问题的本质特征[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08):51-57

[10]李俭.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J].文存阅刊,2018(18):110.

注:摘自《语文体验型教学》

论文作者:蓝詹宁 李凝宁 叶蓓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试析中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对学生阅读体验的促进作用论文_蓝詹宁 李凝宁 叶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