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溪藏》随函音义俗字举隅论文

《思溪藏》随函音义俗字举隅

谭 翠

(中华女子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系,北京 100101)

关键词: 汉语俗字研究;辞书编撰;汉文佛典;《思溪藏》;随函音义;俗字

摘 要: 随函音义是指附于佛经函末或卷末,对佛经中疑难字词进行注音、辨形和释义的一种音义体。现存《思溪藏》附载有大量随函音义,其中保存有众多佛经疑难俗字形体,有的既没有被以搜罗佛经疑难俗字著称的《可洪音义》和《龙龛手镜》收录,也未见于现今大型字典;有的则是现今字典中已有疑难俗字的同形字。对这些疑难俗字进行考订,可补历代辞书漏收之缺失,并增补已有疑难俗字的同形字体,具有重要的汉语史研究价值。

近年来,汉语俗字研究方兴未艾,众多疑难俗字纷纷得到了考证和辨析,这对于汉语俗字研究、大型字典的编纂以及相关典籍的校勘整理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佛经音义在疑难俗字的收录和整理方面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相关研究成果正源源不断地产生。但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音义专书方面,而分布于经律论三藏中为数众多的随函音义迄今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其实这些随函音义采取随经注释的形式,所收录的疑难俗字更容易还原到佛经原文中去,从而更容易被识别,也更具有生命力。鉴于此,本文以《思溪藏》随函音义为例,聊举数例,揭示其在汉语俗字研究方面的价值。

广西脱贫攻坚当前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各级各部门要结合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开展扶贫领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部署,突出抓好扶贫资金监管工作。

一、补充历代辞书漏收的佛经俗字

历代字典辞书中,以后晋可洪的《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以下简称《可洪音义》)和辽代行均的《龙龛手镜》搜罗佛经疑难俗字最多,这两部辞书大量收集和解释撰写时代佛经中可见的疑难俗字、形体易误字、传抄讹误字等,堪称佛经用字方面最完整的汇编。但是汉文佛典流传日久,加之版本众多,异文纷繁驳杂,漏收也在所难免。《思溪藏》随函音义中保存有一些独特字形,即未被二者收录,现示例如下:

冰箱里头为什么有这么多东西?宝宝喜欢一个一个拿出来,看看东西没了,再一个一个放回去。这是建立空间概念的体验活动。妈妈可以关上电源,趁机清洁冰箱,引导他认识冰箱里拿出来的每一样物品,让他知道这些是食物,不能弄脏或打破。然后,拿来纸箱,和他一起动手做个纸冰箱,给他一些东西,让他去慢慢玩。

1.【

《思溪藏》本《六度集经》卷一随函音义:“系髪,上正作。”今查《思溪藏》本对应经文作“髪”,原文如下:“今尔鬼物髮之邪力,焉能遏吾正真之势乎?”《大正藏》本对应经文作“糸髮”,校勘记称“糸”字,宋、元、明本均作“絲”(T03,p0004c)。据经文可知,“”为“絲”之俗字,“”则当为“絲”受“系”之影响而产生的俗字。又《可洪音义》卷二六《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第四卷:“桐,上息慈反。”(60/429b)其中“丝”俗写作“”,亦可资比勘。

2.【

《思溪藏》本《悲华经》卷一随函音义:“,元音云力对反,又疑作力加反,又莫可反,正作。”今《思溪藏》本对应经文原文有“尔时,世尊复说章句:‘……乌头都罗兜蓝阿兴三伊提多婆’”句,即此字所出。《大正藏》本对应经文原文作“乘”,校勘记曰“宋、元、明本作耒”(T03,p0169c)。据经文可知,此处“”乃“耒”之俗字,为译音用字,无实际意义。溯其致误之由,盖由于楷定过程中手书讹写造成。

考“耒”字,《说文》篆文作“”,隶变作“”、“”等形,在楷化中易讹写作“”。而《思溪藏》经文和随函音义中“”应为其隶书手写体。

《思溪藏》本《根本说一切有部毗柰耶杂事》卷一四随函音义:“从,上音户,下去声。”今查《思溪藏》经文作“扈从”,原文如下:“时王闻已,便与太子及内宫人、扈从,相随至长者宅,共申随喜。”《大正藏》本与之同。“”何以会成为“扈”之俗字呢?今查《可洪音义》卷二九《广弘明集》第十一卷音义:“多,上音户,正作扈。”(60/556c)据此,“”成为“扈”之俗字,盖因在手书中“扈”容易讹写作“”,又因“卢”旁与“户”旁形近,后又进一步换旁作“”。

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7%,在学规模3779万人,其中,在学博士生36.2万人,在学硕士生227.76万人[11]。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与政府实施分权改革从而释放了高等教育的活力具有一定内在关联。高等教育分权激发了更多主体的积极性,权力的分化和下放扩展了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使得我国高等教育可以不断适应新的变化,而分析分权实践的路径经验,可以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思溪藏》本《根本说一切有部毗柰耶》卷三五随函音义:“夭,上于小反,下苏浪反,正作丧。”今对应经文原文有“女眇右目是妨不疑,仁若娶者恐遭夭丧,宜可弃之”句,即此字所出。又《思溪藏》本《舍利弗阿毗昙论》卷五随函音义亦有:“,苏浪反。”今《思溪藏》本对应经文原文亦有“诸众生中不终不退不丧不死”句,亦即此字所出。今考《碑别字新编》载《隋吴严墓志》“丧”作“”,《唐嗣曹王妃郑氏墓志》作“〔1〕,可资比勘。

据此,窃疑“”盖是手书中上述两种情形受上文“夭”字影响而进一步讹写的结果,其为“丧”之俗字应无疑问。

※金双歧医院可以开,培菲康、妈咪爱一般药店都有卖。培菲康买胶囊的即可,1粒胶囊和袋装散剂的1袋含量是一样的。

《思溪藏》本《弥沙塞部五分律》卷一二随函音义:“絺,丑知反,上非。”今查《思溪藏》本对应经文原文有“若比丘,三衣竟,舍迦絺那衣已,长衣乃至十日”句,即此字所出。《大正藏》本对应经文原文与之同。据经文可知,此处“絺”为译音用字,无实际意义。

《思溪藏》本《根本说一切有部毗柰耶》卷三六随函音义:“湿,二同,失入反。”今查《思溪藏》本对应经文如下:“若得食时,是湿饭者以钵受之,若是干饭,置钵巾内。既得食已,所有湿飯当日食之。”《大正藏》本对应经文与之相同。据经文可知,此处“湿”表示潮湿,与“干燥”相对。今考《说文·水部》:“溼,幽溼也。从水,一所以覆也;覆而有土,故溼也;省声。”〔2〕又《说文·水部》:“湿,水出东郡,东武阳入海,从水声。桑钦云:‘出平原高唐。’”〔2〕《五经文字·水部》云:“经典皆以‘湿’为‘溼’,唯《尔雅》用之。”〔3〕故据《说文》,“溼”为幽溼义,“湿”为水名,因二者同音,相混已久。据此,“”乃“溼”之俗字。推其致俗之由,窃疑盖因随函音义作者联想到“溼”之“覆而有土”,故在“湿”下增旁写作“”。

“你不是打算找工作吗?在找到工作前最好少打点工!从现在开始,大公司会陆陆续续来学校招聘,很多宣传招聘会都在晚上。”

2.【

,《汉语大字典·忄部》:“(一)cè①情。《玉篇·心部》:‘,情也。’②耿介;正直。《玉篇·心部》:‘,耿介也。’(二)zé同‘責’。《字汇·心部》:‘,与责同。’《经律异相》卷四十三:‘时辟支佛心愍此人,欲令改悔,为现神足,于时猎师心怀敬仰,恐怖自,归诚谢过。’”〔8〕《中华字海·忄部》:“(一)cè①情。见《玉篇》。②耿直。见《广韵》。(二)zé同‘责’。见《字汇》。”〔9〕

6.【

另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火”,因为温度太高,湿度太低,如果喝水不及时,最可能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特别是女性,如果因为干热而小便减少,再加上宅在屋里少运动,免疫力下降,最可能诱发泌尿系统感染。这本来是在炎热夏天高发的疾病,在冬天的暖气帮助下,也可以“反季节”发生。

《思溪藏》本《根本说一切有部毗柰耶》卷四三随函音义:“暴,蒲报反,下正。”今查《思溪藏》本对应经文作“暴”,原文如下:“大天大髻珠,医人僧众腹;梯受用两倍,暴恶及童年。”“暴”何以会写作“”呢?推其致误之由,盖因楷定过程中手书讹写所致。

今考“暴”字,《说文》篆文作“”,隶变作“”、“”、“”等形体,在楷书中易讹写作“”、“”等形体,如《龙龛手镜·日部》:“,俗;暴,正。”〔4〕可资比勘。故窃疑“”之所以成为“暴”之俗字,盖为手书中上述两种情形进一步讹写的结果。

7.【

《思溪藏》本《根本说一切有部毗柰耶杂事》卷一三随函音义:“,板字。”今查《思溪藏》本对应经文原文有“上布平版,版上布砖,于上复以碎砖和泥”句,即此字所出。《大正藏》本对应经文原文与之同。据此,“”为“版”之俗字。推其致误之由,盖因“片”“爿”意义相近,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爿,反片为爿,读若墙。”〔5〕二者在俗书中每每相混,如《类篇·片部》云:“片,匹见切,……又讹片或作爿。”其下又有:“,直绍切,《博雅》‘版也’,或作。”〔6〕故“”当为“版”换形旁俗写而成。

1.教师要认真备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中练习的编排既有整体的构思,也有局部的设计意图,每道练习题编排的意图都不同,要想有效地进行教学,教师需要备教材,客观地认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经过分析后,整体把握教材,从而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练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今查《龙龛手镜·邑部》:“,俗;郗,正,丑脂反,邑名也,又姓,又音希。”〔6〕“郗”与“絺”音同,故随函音义作者所见经文版本中有作“郗”者,又据清顾蔼吉《隶辨·脂韵》:“,即絺字。絺从希,碑则变希为。”〔7〕”盖为“”之“”旁或“”之“”旁进一步讹写的结果,“”为“郗”之俗写应无疑问。

3.【

9.【

4.【

8.【

二、增补已有疑难俗字的同形字体

《思溪藏》随函音义所收俗字众多,其中有些俗字还是已有疑难俗字的同形字体,这种同形异字的现象也值得我们关注。举例如下。

1.【

《思溪藏》本《根本说一切有部毗柰耶》卷四二随函音义:“恶,上碑美文(反)。”今查《思溪藏》本对应经文作“鄙恶”,原文如下:“苦哉!痛哉!鄙恶之极,从今已往,可宜改悔。”《大正藏》本与之同。据此,“”乃“鄙”之俗字,盖因手书讹写所致。

”还可以是“憒”的俗字。《思溪藏》本《十诵律》卷五四随函音义:“鬧,上倶妹反。”今《思溪藏》本对应经文原文有“若乱语憒闹时,摈比丘,得名摈不”句,即此字所出。“憒”何以会写作“”?盖因“责”和“贵”形近,在俗书中每每相乱,如《思溪藏》本《根本说一切有部毗柰耶杂事》卷四〇:“,徒回反。”今《思溪藏》本对应经文作“隤坏”,原文如下:“如第二佛入般涅槃,顿于今时法山隤壞,法船倾没,法树崩摧。”《大正藏》本与之同。此处“”即为“隤”字之误,亦可资比勘。

5.【

,《汉语大字典·忄部》:“同‘顺’。《集韵·稕韵》:‘顺,古作。’”〔8〕《中华字海·忄部》:“同‘順’。字见魏《世宗嫔李氏墓志》。”〔9〕但“”还可以作“煩”之俗字。《思溪藏》本《六度集经》卷八随函音义:“煩,下同用,上误也。”《思溪藏》对应经文作“烦”,原文如下:“吾女微贱,获圣雄之婿,思归养亲,烦为送之”,《大正藏》本经文原文亦同。“烦”何以会写作“”呢?盖因俗书“火”旁、“忄”旁常常相乱,如“”,《字汇补·忄部》:“与熆同,吹火熆也。”故“烦”在此处换形旁俗写作“”。

3.【仵】

仵,《汉语大字典·亻部》:“wǔ①同等;匹敌。②逆,违背。③用同‘伍’。④用同‘捂’。⑤姓。”〔8〕《中华字海·亻部》:“wǔ①同,同等。②逆,违。③姓。”〔9〕但“仵”也可以是“弄”的俗字。《思溪藏》本《普曜经》卷六随函音义:“仵晴,上正作挊,音弄,传写误也。”今《思溪藏》本对应经文原文有“女闻魔言,即诣佛树,住菩萨前,绮言作姿三十有二:一曰张眼仵精;二曰举衣而进”句,即此字所出。今《大正藏》本对应经文原文则作“弄睛”,校勘记亦称“宋本作仵精”。

“弄”为何会写作“仵”?《思溪藏》随函音义解释为“传写误也”,此言不虚也。今考“弄”字在手书中还有多种俗写形式,如《龙龛手镜·廾部》:“,音弄,三。”〔4〕可资比勘。又查《碑别字新编》载《魏西阳男高广墓志》作“〔1〕,而其俗写形体“”在手书中进一步讹变,如《碑别字新编》亦载《隋马称心墓志》作“〔1〕,又《龙龛手镜·杂部》:“,三古文,灵贡反。”〔4〕上述几种形体倶为“弄”的俗写形式。据此,“仵”之所以会成为“弄”之俗字,窃疑盖是手书中“彳”“亻”每多混同,“”换旁从“亻”,后“”旁进一步讹写作“午”的结果。

注释:

①本文所引《思溪藏》随函音义及对应《思溪藏》经文原文均来源于国家图书馆藏《思溪藏》胶卷。因其暂未影印出版,故暂不标明出处。

式中,N为脉冲波形的总的采样点,m为饱和点数,a为线性系数,c为修正偏移量.通过窗宽自适应形心修正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滤波,并根据不同饱和度波形的饱和点获得适应本波形的窗宽,进而以调整后的窗宽滑窗取样,获得窗宽W的数据x=[xa xa+1…xa+W]和y=[ya ya+1…ya+W],对获得的波形数据求加权和并与前一次比较,在滑窗过程中获得形心计算的起始位置xt

对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2个月后的Harris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0~100分,分数越高,即代表髋关节功能越好)进行观察分析。

②本文引用随函音义对应经文原文时,如经文原文与随函音义所出疑难俗字形体一致或为该字的另外一种疑难俗字形体,则径直将原文中的俗字形体依原貌剪切。

③本文所引佛经来自《大正藏》者,出处中大写字母T后面的数字代表《大正藏》的卷数,小写字母p后面的数字代表页码,小写字母a、b、c分别代表上、中、下三栏。《大正藏》校勘使用的别本主要有:南宋思溪藏(宋)、元大普宁寺藏(元)、明嘉兴藏(明)、宫内省图书寮本(宫)等,本文引用《大正藏》校勘记时所说的宋、元、明、宫等即上揭相应版本的简称。

④本文所引文字为可洪《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简称《可洪音义》)者,为《中华大藏经》第59、60册,出处中斜线前的数字表示《中华大藏经》的册数,斜线后面的数字代表页码,小写字母“a、b、c”分别代表上、中、下三栏。

⑤吴任臣《字汇补》(第四册),8页,清康熙五年汇贤斋刻本。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甲状腺占位性病变包括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因而在临床诊断中需要采用合理的诊断方法,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关于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等均需要综合临床实践情况展开研究与讨论[1]。

参考文献:

〔1〕秦 公.碑别字新编〔G〕.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193,37,37.

〔2〕许 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235,227.

〔3〕王云五.丛书集成初编(第三十五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639.

〔4〕行 均.龙龛手镜〔M〕.北京:中华书局,1985:429,452,527,37,552.

〔5〕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319.

〔6〕司马光.类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237.

〔7〕顾蔼吉.隶辨〔M〕.北京:中华书局,1985:12.

〔8〕徐中舒.汉语大字典(第二版)〔K〕.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武汉:崇文书局,2010:2509-2510,2491,154-155.

〔9〕冷玉龙.中华字海〔G〕.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604,600,67.

Examples of Folk Characters in Sixizang s Suihanyinyi

TAN Cui

(Department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hina Women ’s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China )

Key words :the study of Chinese folk characters;the compilation of large dictionary;Chinese sutras;Sixizang (思溪藏);suihanyinyi(随函音义);folk characters

Abstract :There was a large amount of suihanyinyi which was added to the end of the volume of Sixizang ,a Buddhist sutras printed in Song Dynasty.Especially,it was very valuable in the aspect of folk characters,which explained Buddhist sutras with volume.Furthermore,some of these folk characters were not included in modern dictionaries or Kehongyinyi andLongkanshoujing which were famous for collecting folk characters of Buddhist sutras.And some of them were homomorphic characters that had been found in dictionaries.Therefore,it is of value to proofread these characters for the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and the compilation of large dictionary.

中图分类号: H1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 4474( 2019) 03- 0024- 04

收稿日期: 2018-04-02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思溪藏》与《碛砂藏》随函音义比较研究”(15CYY030);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代汉文佛典文字汇编、考释及研究”(16ZDA171)

作者简介: 谭 翠(1983-),女,湖南宁乡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研究。E-mail:tancui8306@126.com。

(责任编辑:武丽霞)

标签:;  ;  ;  ;  ;  ;  ;  

《思溪藏》随函音义俗字举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