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教学论文_左洪玲

浅谈“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教学论文_左洪玲

吉林省前郭县乌兰图嘎镇蒙古族中心小学 13112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由平面计算扩展到立体计算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学生对旧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空间思维还没有真正形成。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应加强动手操作,按照创设情境—实践操作—自主探究—掌握规律的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方案。

一、学生自主探索,完成对“体”的初步认知

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发散的过程,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自主探究,能够更深层次地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课前准备:正方体、长方体纸盒、剪刀、直尺。在课程的开始,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然后将自己得到的结论记录下来。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将纸盒沿着棱剪开,再继续观察。这个时候学生会很容易地发现纸盒变成了学过的平面图形。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发现展开后的图形分别对应着原来的哪个部分,从而得到长方体、正方体分别有十二条棱、六个面,通过研究发现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而且每个面都相等;长方体也有六个面,但是只有对面相等。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自己动手实践的时间,这样一来,不但活跃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能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了新课改的要求。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以问题解决为主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运用概念。课堂上,我极力鼓励和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教学“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学生的表现大抵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思维的低层次):直接求出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然后把六个面的面积相加;第二层次(思维的高层次):把长方体的6个面分成三组,运用S=2ab+2ac+2bc或S=2(ab+ac+bc)的思路来求解;第三层次(空间想象力强):运用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用中间的大长方形和两边的小长方形面积之和求得表面积。不管学生用哪种方法求,只要方法合理,结果正确,我都予以肯定,保护他们的自信心。然后,在比较几种算法间的联系和区别时,引导他们选择计算比较简便的方法。这些教学活动,使得课堂生动而有活力,也丰富了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

三、实际操作,探究“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完成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知之后,接下来学生掌握的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表面积的含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要紧密联系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初步认知。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学生了解到它们是由六个面构成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形放在黑板上,让学生思考:制作这样的一个纸盒需要多少材料?通过以前对长方形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的学习,学生非常容易就会联想到把六个面的面积加到一起就是制作纸盒的面积。通过课堂上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总结出每个面和长、宽、高的联系,a×c=前面的面积(或者后面的面积),a×b=底面的面积(或者上面的面积),b×c=右侧面的面积(左侧面的面积),因为对面的面积相等,把这三个面的面积(a×c+a×b+b×c)×2=六个面的面积;正方体是完全六个相等的面,所以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以六就是正方体的面积。学生导出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再启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遇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就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四、有关数学教学策略的分析

数学提倡的“数形结合”的思想,随着新课改的提出,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是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变,虽然学生以前学习过正方形和长方形,但是空间的立体图形的思维还没有真正地形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掌握规律的目的。随着高科技在教学上的应用,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立体图形,从而增加学生的立体感,以便更好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思想应该贯穿于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发散学生思维,全面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五、巧妙设计,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

1.以“争”激思。新课伊始,创设让学生“猜一猜”做一个长方体纸盒和正方体纸盒,哪个用的纸板较多这一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比较出来呢?”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认识到“必须分别计算出六个面的总面积”,这样设计能刺激学生产生好奇心,进而唤醒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产生学习的需要,为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以“动”激思。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我们要多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加工,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因此,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以长方体的特征为依据,从给出的12个面中选取相应的面拼成长方体,学生在动手拼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深刻地认识了长方体的特征,抓住了推导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关键,然后再让学生测出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索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以“练”促思。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不单独安排时间推导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而是设计了一道综合练习,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学生在算式说意义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发现了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优化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促进课堂效益的提高,也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在师生共同参与和评价中,达到优化思维、推陈出新的效果。

论文作者:左洪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0

标签:;  ;  ;  ;  ;  ;  ;  ;  

浅谈“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教学论文_左洪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