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华山人厉志的题画诗论文_阮忠勇1,陈晟2

论白华山人厉志的题画诗论文_阮忠勇1,陈晟2

阮忠勇1 陈晟2

1浙江海洋学院 316000;2浙江舟山市文化馆 316000

摘要:白华山人厉志精通书画与诗文。他的题画诗数量多、写得也非常出色。纵观厉志的题画诗,具有以下特点:补充介绍了画作的有关情况;生动形象;情深意远。

关键词:厉志;题画诗;特色

题画诗为中国诗歌类型的一种。顾名思义,题画诗,即以图画为写作对象,对图画进行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的诗歌。题画诗可以直接题在图画上,也可以间接描述、品评图画。一般认为,中国的题画诗肇端于魏晋,渐盛于唐代。两宋以降,文人综多艺于一身,如宋之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等,对所见或本人所绘之作,发为歌咏,辄成诗篇。元代画家,他们不满于风雨如磐的现实,但又不敢振臂怒起,于是,他们的志趣在林泉、在幽壤、在花鸟虫草间,如黄公望、王蒙、倪瓒、王冕等,或画疏林、或绘僻壤,或作傲梅,以遣情怀。明清二代,题画诗更是风起云涌,作者灿若繁星,如文徵明、唐寅、徐渭、董其昌,何绍基等,都很有名。我们下面论及的白华山人厉志,即是其中一位佼佼者。

厉志(1804-1861),清嘉庆、道光年间文人,号白华山人,又名白华居士,籍属现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秀山乡北浦厉家村。厉志精于诗文、绘画、书法,有《白华山人诗集》行世。其绘画自成一家,画作丰神俊逸,现舟山市博物馆展有画作《墨竹图》展出。厉志当时与镇海姚燮、临海傅濂并称“浙东三海”,其书法出于“二王”、赵孟頫、董其昌,运笔迅疾,神采飞扬。厉志艺事精绝,但为人孤傲,为富不仁者,纵出以重金,山人不肯为其下一笔。

厉志精通书画、诗才不凡,故其题画诗写得甚为精彩。据笔者统计,《白华山人诗集》中的题画诗数量较多,约有56首。其中既有题自己画卷的,也有题于他人画作之上的,另有观摩他人画作而形诸歌咏的。从题画诗的题材来看,山水、花鸟、仕女、房舍等俱备,尤以山水为多,足见诗人于自然之热爱。

白华山人厉志的题画诗,具有以下特色:

一是补充介绍了画作的有关情况

中国画,是一种视觉艺术。但是,它往往定格于某一个片段或一个孤立的画面,画面之外的东西,常付诸阙如。譬如,画作的创作背景、创作过程、创作者的一些情况,如没有相关文字的阐述,欣赏者则无从知晓。厉志的一些题画诗,对画作产生的前因后果作了叙述。如《题虞小林红芙书舍图遗卷》,叙写诗人曾与虞小林在黄公家一起论诗作画,谈笑晏晏,哪知虞一朝散手人寰,空余手泽。作者感慨万千,尔后抚图题字。这首题画诗清楚地交代了写作背景。《题藤花游鱼大幅》叙写诗人作画的心境,“春回物化一弹指”,一个春风乍起的春日,有小雪飘飘,转而风日和美,画家忽然有了创作冲动,旋即完成藤花游鱼图一幅。中国画家以为,偶然欲画往往能得佳作,心无挂碍,自可落笔成趣。《喜作题画》诗的写作背景为:雷雨后,草木青翠,檐间点滴,芭蕉折叶,青蛛缀网,清风徐来,诗人悠闲之情起,便“濡墨作绘画”。《午生心水昆季筵醉画棠花长幅作歌》《郑小樵席上题目其醉中画梅》等都写到文人相聚,觥筹交错、豪情勃发的场面——或吟诗、或作文、或染翰,风流雅致,如在目前,厉志颇有感慨,于是题诗。《为杨丽生题李孝高秋雨图》一诗,写杨丽生酷爱名画,尤喜萧疏淡雅之作。一日丽生持画,求诗人题目。诗人观画,对画作赞赏有加,便题诗一首。我们读厉志的题画诗,多有对画作的背景介绍,如时间、地点、人物、心情等,由此,画作与诗歌都变得具体与生动了。

二是生动形象

中国书画是一种空间艺术,在有限的空间中,画家为表达某一主题,他必须设计景物在画幅中的位置,景物之间的关联等等。其次,画家还要运用各种笔法,随类赋彩,予以色调的变化。总之,中国画画面的构成要素是极其复杂的。不过,中国画的画面往往为静止的存在,仅靠眼睛的仰观俯察,鉴赏者则不能完全领略画中之趣。所以,除了视觉感知外,欣赏者有必要调动其他感觉诸如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同时辅以合情合理的想象,对画作进行品鉴。厉志画艺、诗才出众,自然,厉志题画诗写得非常出色。

首先,诗人对画面的多感官感知。一是视觉感知。厉志作为一位杰出的画家,对景物的色彩有着天生的敏感。“茅屋疏林际,江峰澹墨横”(《题野桥画禹亭听秋图》),黄叶坠地,白茅敷屋,远处一江如带,山峰隐约现黛色,这些颜色的组合,使得秋意立显。《题陈渔珊江天望雁图即送其之官延祥》也突出了丰富的色彩——“画笔江南绝好手,著色黯澹情紆回。细木疏疏红黄叶,横山续续空远披。”展示的也是一个秋季,树木萧疏,树叶斑斓,远山隐隐。“篆江水湾溪树丛,春阴茂叶垂浓浓。淡试赭黄露根石,鼓屋深隐径斜通”(《题郑耐生藏密庐图》),一湾溪水,几丛绿树,赭黄根石,曲径通幽,有密庐一处,着眼点也在色彩。还有听觉联想的,如写老虎的威风凛凛:“如吼若步力难试”(《观画虎行》)。“千山万山里,崩涛隐深丛”(《题天台僧松色涛声图》),画面之流瀑,怎能传水声?但厉志移情于画,从莽莽群山中听出了瀑布那种崩涛裂岸之声,形象生动。此外,厉志的题画诗还有嗅觉描写的,如“……芳莲映澄沚。曲折流远香,窈窕一村里。”小洲有红莲朵朵,流水脉脉流过,花香流向远方。《题李小兰画兰》写兰花的幽香:“树下生春草,杂闻蕙兰芳”,“恍来佇幽谷,行步衣裾香”,空谷幽兰,芳香袭人,以致衣袂留香。总之,厉志的题画诗不斤斤于再现画面,而是多角度、多侧面观照之。

其次,化静为动是厉志题画诗形象化写作的一大特色。中国的书画艺术原本讲究的是一个“气韵生动”,但是,静止的画面,多少缺少了生气。题画诗则尽可以利用语言的述说功能,给画面以补足。厉志的题画诗如同电影的蒙太奇,镜头的闪现与连接,使得所题之画有了流动之美。如《题铁莲上人望樝草堂图》写道:“古屋松阴覆上头,坐看帆影放中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间古屋,屋旁有亭亭古松,这是近景;出门远眺,但见帆影点点,在远处江面上明灭。一近一远两个切换的镜头,使画面产生了跳跃感、纵深感。《题某翁对松图》写劲松之风采:“层阴落地扫逾碧,顽石夹干力难推。树挺如人气森森……”层层叠叠的树阴洒在地面上,扫将不去;巨石夹干,松树岿然不动,森然俨立。一连串的动词“落”、“夹”、“推”、“挺”,将松树的劲节表露无遗。《题何生江天寥廓图》写秋景之旷远——“图中一客据危石,江天万里无纤尘。霞光炤炤互明灭,征鸿上下翩纷纭。秋花摇宕秋柳舞,似有西风鸣耳根。”一客倚靠危石,极目远眺,只见江天万里,水天澄莹。落霞与征鸿齐飞,秋花与秋柳共舞。神与画游的刹那,欣赏者似觉有凉爽的秋风在耳旁拂过。这里也运用一系列动词“据”、“无”、“明灭”、“上下”、“摇宕”、“鸣”等,丰富的色彩描写与令人目不暇接的景致,使原来静止的画面一下热闹活泼起来。这样的例子很多,兹不一一枚举。

三是情深意远

优秀的诗篇必定蕴含丰富的感情。人秉七情,遇事便发,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短吟长歌,以泄导情绪。钟嵘说得好:“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诗品序》)面对自然与人事的变化,敏感的诗人用诗歌来展其义、畅其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指出抒情乃诗歌的本质属性。白华山人厉志为诗也重在“情”与“意”。他认为,“诗之所发,皆本于情”、“意依情生,情厚则意与俱厚”(《白华山人诗说》)厉志为诗,看来也重在一个“情”字。

首先,题画诗中有人情味。《题周医师昌祺遗像》中,诗人痛悼医师周昌祺,回忆周氏往日曾为诗人治病,但等诗人外游回来,周已撒手人寰。诗中感叹人生无常、命如朝露。一幅肖像,浸润了诗人几许泪水。《题虞小林红芙书舍图遗卷》,诗人回忆起往日在黄公家,文人雅集,通宵达旦,笑语盈盈,莫逆于心。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随着时间的流逝,今日已是物是人非,往日聚会的书舍荆棘满地、残井颓垣,不忍目睹。只有那池中红莲,自开自落。这首题画诗有悠然的回忆,但更多的是对世事沧桑的感喟。厉志题姚姓老丈之溪南草堂图,写景色只有“门外芳莲屋旁竹”一句,其余都写老丈之落拓:老丈虽文武全才,诗文出众,但终其一生,默默无闻,只好蛰居草堂、以酒浇愁。此首题画诗中满含同情与惋惜。

厉志一生,旅居他乡时间较多,苏杭一带,宁波、台州、温州甚至福建等地,都曾留下过他的足迹。每到一地,厉志辄与三二友朋,奇文共欣赏,翰墨相与论,因此他的不少题画诗透露出浓浓的友情,如《题叶午生春江书画船影卷》、《午生心水昆季筵醉画棠花长幅作歌》等皆是。如赞叶午生、心水兄弟“檐前郁李花正开,花下置酒倾玉卮”,午生兄弟热情招待作者,作者醉后立就海棠花一幅。甬上姚燮,字梅伯,号野桥,长于诗文、丹青,厉志与其惺惺相惜,《题野桥画禹亭听秋图》,作者盛赞“姚子工绘画”,称其所画听秋图意境幽静旷远,引人神往。《郑小樵席上题目其醉中画梅》记述的也是一次文人聚会,那时,群贤毕至,丝竹宴饮,不亦乐乎。郑小樵乘着酒兴,运笔如风,雪白的宣纸上寒梅凸显。点点梅花,给观者带来了春的消息,厉志因此击节叹赏,题诗以志纪念。

厉志的诗,从题材来看,有关家国之思的作品确实不多,这同诗人的低微身份及其经历有关。但是,他的一些题画诗也表现了爱国情怀,如《题双忠书画册》,高度赞扬倪元璐、张煌言的精忠报国思想,诗中慨叹大厦将倾,一二英雄不能力挽狂澜,作者唯剩一声长叹!《柳如是小像》,写柳如是的失望,暗讽钱谦益的变节。在晚清风雨飘摇、国难不断的时节,这种情操难能可贵。

其次,厉志的题画诗有烟霞气、山水情。山水题材,乃中国文人诗歌的一种传统。中国哲学的核心是“天人合一”,儒家“以人合天”,而道家“以天合人”。两汉以来,中国古代文人在专制政权的压制下,不得意的时间较多,于是,田园、山水,成为古代知识分子挥别官场、洁身自好的实现场所。厉志的《题某生寄云山观图》,写到一处远离尘世的山居,此处有飘飘白云,崇山峻岭,萦回之江。若问书生为何选择此地?只因为他早日心为形役,活得太累。后来选择了数椽草房,一带丛林后,内心走向宁静与超脱。《题某生桃花流水图》,画上大概只有桃花与流水,最平常不过的景致。作者写道:“洞口桃花几树开,东风吹堕涧溪来。有人兀立悄无语,应羡青青石上苔。”洞口,山洞等,在古典诗词中常为仙人之居所。桃花在春天自开自落,石上青苔没有屐痕。只有幽人一位,独自在体悟大自然的生意。此诗,甚有王维诗的禅味。《题何六秋江横笛图》,写到有人于江上吹笛,笛声悠扬,在江山之中回荡。青山隐隐,欸乃声声,意境高远。中国文人画以意境深远为胜,如苏轼云:“世之工人,或能取画其形,而至于其理,非高人逸士不能辩。与可之于竹石枯木……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盖达士之所寓也欤?”(净因院画记》)“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都指出绘画的神似比形似重要。厉志之题画、评画,秉承了文人画一贯的重神传统。

参考文献:

[1]〔清〕厉志著.詹亚园点校.白华山人诗集.成都.巴蜀书社.2008

[2]吴企明、史创新.题画词与词意画.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3]陈传席.精神的折射.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8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白华山人厉志题画诗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201328307)

论文作者:阮忠勇1,陈晟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6

标签:;  ;  ;  ;  ;  ;  ;  ;  

论白华山人厉志的题画诗论文_阮忠勇1,陈晟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