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部大动脉斑块的彩超检测与价值分析论文_刘晓宇,温玉梅,徐明侠,李俊霞

刘晓宇1 温玉梅2 徐明侠3 李俊霞4

1.河北省蔚县妇幼保健院 河北蔚县 075700;

2.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医院 河北张家口 075000;

3.河北省蔚县中医院 河北蔚县 075700;

4.河北省蔚县人民医院 河北蔚县 075700

【摘 要】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部大动脉斑块的彩超检测与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0例以及同期接受查体检查者30例,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按照发生病变位置的不同,划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A与观察组B,同期接受查体检查者3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人员进行彩超检测,观察彩超检测情况并分析其价值。结果:观察组A的斑块多处于总动脉后壁与分叉位置以及颈内动脉位置,观察组B斑块多处于患者双锁骨下的动脉起始位置,两组不同位置的斑块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颈部大动脉斑块彩超检测,能够有效诊断出患者的斑块发生情况,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颈部大动脉斑块;彩超检测;价值

【中图分类号】R74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599-02

现阶段,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逐渐成为一种神经科比较常见的疾病,属于急性脑梗死的重要警报性症状。根据患者发生病变的实际部位的差异,患者会出现短暂性失语、肢体无力以及麻木等症状[1]。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早诊断与治疗。为了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部大动脉斑块的彩超检测与价值,本文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0例以及同期接受查体检查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0例以及同期接受查体检查者30例,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按照发生病变位置的不同,划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A与观察组B,同期接受查体检查者3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A患者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1-77岁,平均年龄(62.5±7.4)岁,观察组B患者为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63.6±7.7)岁。观察组A与观察组B两组患者都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标准。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62.9±7.7)岁,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方法 对所有接受颈部大动脉斑块彩超检测的人员采用PHILIPS SD 8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进行检测,线阵探头为7.5MHZ。具体检查方法为从接受检查人员的颈动脉以及椎动脉的起始位置开始,到接受检查人员的颈内动脉以及椎动脉入颅实际显示程度不清楚为止。详细观察接受检查人员双锁骨以下的动脉中段以及人员的右锁骨以下的动脉起始端。从二维切面图上进行观察接受检查人员的血管解剖组织结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器详细观察接受检查人员的整个管腔血流动力学实际情况。脉冲多普勒实际取样门的宽度为2-4mm,大约占据整个管腔的二分之一,接受检查人员的血流与声束的具体夹角控制在小于等于六十度,详细观察接受检查人员斑块的实际大小情况以及接受检查人员在狭窄位置的实际血流速度变化情况。

1.3观察项目 详细观察并记录好观察组A、观察组B以及对照组三组在经过颈部大动脉斑块彩超检测之后的不同部位斑块发生情况,对比比较斑块的实际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A、观察组B以及对照组三组经过颈部大动脉斑块彩超检测之后在不同位置斑块发生情况上的对比 观察组A患者双锁骨下的动脉起始位置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A患者颈总动脉后壁与分叉位置、颈内动脉位置以及颈外动脉位置斑块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相对明显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B患者颈总动脉后壁与分叉位置、颈内动脉位置以及颈外动脉位置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B患者双锁骨下的动脉起始位置的斑块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A与观察组B不同位置斑块发生率的比较,观察组A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斑块多处于总动脉后壁与分叉位置以及颈内动脉位置,观察组B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斑块多处于患者双锁骨下的动脉起始位置,两组不同位置的斑块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3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主要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及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非常容易出现脑卒中现象,有着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因此,需要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有效诊断以及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要明确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出现缺血的位置。有效评估患者的血液流速情况以及凝固速度情况,来判断患者脑组织是否出现损伤,而且要检查患者的实际患病病因以及患者的全身状况[2]。根据相关报道显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的脑卒中都是由于患者出现颈动脉颅外段的狭窄性病变演变引起的。本研究中对患者进行颈部大动脉斑块彩超检测,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从而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诊断[3]。颈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就发现了硬化斑块,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斑块多处于锁骨下的动脉起始位置,并且还发现两例患者的锁骨下动脉出现明显狭窄现象,从而导致患者锁骨下动脉严重盗血。可以看出患者锁骨下动脉的粥样硬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引发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中,经过颈部大动脉斑块彩超检测之后,观察组A患者双锁骨下的动脉起始位置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B患者颈总动脉后壁与分叉位置、颈内动脉位置以及颈外动脉位置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斑块多处于总动脉后壁与分叉位置以及颈内动脉位置,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斑块多处于患者双锁骨下的动脉起始位置,两组不同位置的斑块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颈部大动脉斑块彩超检测,能够有效诊断出患者的斑块发生情况,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小玲,黄怀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部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超声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1,01(5):42-45.

[2] 牛庆东,王雪梅,李立.TCD和颈动脉彩超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河北医学,2013,05(3):729-731.

[3]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年总目次[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24(2):1-40.

论文作者:刘晓宇,温玉梅,徐明侠,李俊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7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0

标签:;  ;  ;  ;  ;  ;  ;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部大动脉斑块的彩超检测与价值分析论文_刘晓宇,温玉梅,徐明侠,李俊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