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隧道施工危险源辨识及风险管理论文_邓得新

浅谈隧道施工危险源辨识及风险管理论文_邓得新

邓得新

身份证号码:6501041977****0711 北京 100045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发展与转型,我国的施工领域也在不断挑战着更复杂的地质状况,逐渐在工程施工上体现出越来越具备层次与立体的施工技术,公路隧道由于具有地下施工、路线长、工程量大的特征,导致隧道施工过程中潜伏了众多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隧道施工;施工危险源;辨识;风险管理

1 隧道施工危险源的辨别特点

隧道施工中的危险源的识别工作具有综合性与复杂性的特征。公路隧道的施工中还包含着众多的诸如爆破、支护、砌衬、供气、供电、排水等众多子工程,有的隧道在施工过程中还存在斜井提升等分工程,在进行隧道施工的过程中的安全元素管理不但要考虑到各个子工程在施工中会产生的各种危险因素与施工工具造成的地质危害,还要考虑施工管理不当造成的危险源暴露。隧道施工的危险源具有显著的动态特征,危险源的形成与发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隧道施工的动态影响而发生变化,所以,要深刻认识危险源随着施工的动态效果改变而改变。在隧道施工的不断进行下,隧道施工路线逐渐变长,接下来所要面对的地质状况也会越来越不可掌控,并且,即使处在同一个隧道部位,工程中所潜藏的危险源也大不相同。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实施对工程潜在的危险源进行监督,不能单凭经验就一概而论,需要结合具体的施工手段,观察与检测隧道地质的动态状况,然后做好充足的预防工作。

2 隧道施工过程中常见危险源辨识

由于隧道坍塌引发的伤亡事故,是众多因素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大型事故中,伤亡认识最多的,其次便是由于各种物体坠落造成打击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值得注意的是,因透水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也属于隧道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类型中较多的一种。除了以上三种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外,因隧道工程施工的特殊性,机械化在施工过程中的利用程度较低,施工环境条件极其恶劣,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低下等多种原因,也容易诱发车辆伤害、火药爆炸、触电、起重、溺亡等多种安全事故类型。

隧道施工过程中极易产生安全隐患的地方以及特殊施工机械,是对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辨识危险源的着手点,对危险源进行充分的辨识和预防,可以有效的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无论是对人身安全,设备的正常运转,还是隧道工程的施工进度,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下几个环节,是危险高发点,需要特别注意:

(1)为了便于修筑便道,在通过利用压路机、挖掘机、推土机、风动式或者电动式凿岩机、装载机、自卸机发电机或者空压机等进行场地平整工作等。

(2)在安装空压机、发电机、风管、变压器或者拌和站等设备、以及修建高位水池、建炸药库房、施工机械吊车、项目部驻地建设等。

(3)进行开挖、仰坡打眼、装药、爆破等环节时,采取打锚杆、挂钢筋网片喷射砼、搭设脚手架或者简易台车等防护措施;高空作业等环节。

(4)采用管棚施工、导管施工、锚杆注浆、打眼、爆破等进洞施工方案时;提升架安装以及铺设轨道施工电梯等。

隧道开挖过程中,因复杂特殊的地质情况以及围岩膨胀变形导致局部被破坏,从而引起坍塌;因支护不到位、压力超出承受范围导致片帮以及顶部或者侧壁坍塌冒顶,还有对浮石的处理不当产生坍塌事故等;对于火工品的管理不到位或者操作失误发生爆炸,对人身造成伤害;因对复杂地质的不了解,通过不良地质,导致瓦斯异常涌入产生瓦斯爆炸等。

装蹅运输过程中,无轨装蹅车灯运输设备使人中毒窒息等。在进行防水板、无纺布铺设的焊接时,缠身有害物质诗人中毒窒息。

在进行防水板或者铺设时产生火灾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程序

3.1 识别风险

风险识别就是指在明确了控制目标后,准确的找到可能会对目标产生影响的各类因素,而这也是风险管理工作实施的基础,是后续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前提。主要分为明显风险控制目标、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明确最重要的参与者、估计风险形势、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以及编制相应的风险识别报告等阶段。在准确的识别了风险源后,便能够得到由各类风险因素组成的集合,而各个事件又是有一定的支配关系的,便可以划分出各类因素的层次,从而得到递进的风险因素层次结构。

3.2 评估风险

在隧道的施工过程中,风险评估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隧道施工风险估计和隧道施工风险评价,前者就是指对隧道施工每一个阶段出现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可能发生的时间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后果等进行科学的估计,从而为后续整个工程项目的风险工作提供基础,并且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实施风险监控措施以及制定风险应对措施等内容也都是以此为依据的;后者则是指对影响隧道施工安全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同时估算出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可能带来的损失,确定隧道工程项目的核心风险,有后续有效的处理这些风险提供重要依据。

3.3 应对风险

风险应对就是指在隧道工程施工时发生风险时所采取的风险管控措施,通常情况下,风险应对措施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类为在还未发生安全风险的时候,针对已经确定的风险因素制定有真对性的控制对策,从而最大限度的减轻风险,常见的有分散、缓解以及风险规避等措施;第二类则为风险发生之前,借助于相应的财务管控措施来降低风险因素对项目目标实现程度的影响,常见的有保险、转移以及风险自留等措施。

4 隧道施工风险管理措施

4.1 制度措施

项目管理人员要指派专门的安全员对隧洞工作区内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检查,并综合考虑隧道近期的施工工序,对于有较大安全隐患的施工手段及时同时上级部门反映,并下发整改通知,保证工作人员能做出相应的调整。项目管理者在工程施工阶段要每周召开安全例会,对施工中的工作顺序、围岩状况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与研究,并重点强调工程最近的施工重点与难点。每经过半个月的时间要召开全员的安全形势会议,督促全员对隧道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手段进行整改。在工程正式施工前,要进行技术交底工作,根据具体的工程特征组织技术交底会议,并对该子工程的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并向施工人员传授重要的安全防范知识,直到符合施工规范,才能开始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动态的观察与检测地质状况,尤其对于渗水、易塌方地质阶段更要加强安全防范,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4.2 技术措施

采取隧道监控测量技术是保证隧道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制定详实的施工监测方案,并实时对围岩变形以及支护受力状况进行监测,分析围岩以及支护的稳定情况,根据测量结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于未然;地质状况具有复杂多变的特征,尽管在地面做足充分的检查工作,还是难以查明地下深处的断层、地下水、软弱围岩等状况,所以,在施工中要做好充足的超预防工作是必要的安全手段。由于隧道复杂多变,在隧道施工中可以采取光爆破方式减小对围岩的扰动,在围岩支护之前,要对动态的围岩支护参数进行设计,加强围岩自身的承载力,并仔细检查周围的岩石状况,以免岩石掉落发生危险,尤其在涌水、渗水、以及软弱地质围岩等地质情况差的阶段,更要加强支护工作。由于隧道属于地下工程工程,要注重加强隧道的照明与通风管理,保证隧道内空气流通,满足施工标准,有利于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与生命安全。

结束语:

通过加强对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的辨识,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减少因潜在危险源导致的事故灾害,强化预警机制,将隧道施工的事故灾害发生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周克元,周朝晖,唐雨春.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16(1):137-140.

[2]张姬.公路隧道施工危险源辨识及应急预案剖析[J].建材与装饰,2016(18):237-238.

[3]王军智.浅谈隧道施工危险源辨识及风险管理[J].建筑安全,2016(7):13-18.

[4]王晓辉.试论公路隧道施工危险源辨识及应急预案[J].科技与企业,2015(4):29.

论文作者:邓得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8

标签:;  ;  ;  ;  ;  ;  ;  ;  

浅谈隧道施工危险源辨识及风险管理论文_邓得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