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本求源,还“味”论文_齐丽双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永康小学 528400

小学语文课改开展得红红火火、如火如荼,但一年级的教材始终把认字、识字教学作为重点,且要认的生字量大,是孩子一进入小学就碰到的巨大困难,也是老师面对的挑战。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小学的起步阶段?

孩子是一座有巨大能量的矿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好求知的特点,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结合“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还课堂于语文味,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眼睛、耳朵、嘴巴、大脑等多组感觉器官,就能挖掘出孩子身上的巨大潜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识字源于实物结合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无意注意占优势。在教学识字过程中,老师可以创设各种主题情景识字,如教学中出示一对对的图片与词语,让学生看图读词、记字辅图;用《最大的“书”》课文插图,让孩子一目了然“地质勘探队员”和“岩石——一册厚厚的‘书’”;用图片对比识记“稠密”和“稀疏”……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或实物,联系实际来识记生字。教学过程中只有把枯燥抽象的文字符号变得生动形象,才能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大大提高识字效率。

二、识字源于语言情景

新的部编版教材更是把拼音教学放在了读文后,可见新的教学研究也开始侧重于“在语言情境中识字”。“主题阅读”教学主张:“语言环境是水,生字新词是鱼。”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创设对对读、承接读、问答读、回声读、重(轻)声强调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孩子们多与生字及文本见面,复现次数越多,孩子读得越扎实。

在设计多形式朗读的同时也需要给孩子搭建合适的阶梯,有利于孩子纵向发展。例如:先让孩子跟着老师范读学习,如设置回声读,老师读:“我们在玩小石头,哐啷一声,光滑的玻璃就破碎。”全班学生做回声,读“玻璃破碎”,读好“玻”“璃”和“碎”三个字。再让孩子跟着老师范读的同时需要自己拼读。如设置问答读,老师读:“当小牧童说他画错的时候,戴(dài)嵩怎样对小牧童说?”学生读:“戴嵩和蔼(ǎi)地对小牧童说……”读好“戴”和“蔼”。慢慢放手,学生独立拼读,设置承接读,老师读前面部分,学生读后面部分。或设置生生对读、生生接读等,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或借助拼音自己读。“字读百遍,其音自见。”最后还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内精美的图画和课文本身,把文本概括成含有生字的诗歌,或进行再创造,创设另一种生字情景读,也可以编故事、续故事,让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和生字见面。这既是与生字的又一次会面,也可以是学习性检测。

多种形式结合的读,避免枯燥,让课堂灵动起来;更需要孩子高度集中注意力,“神游”的孩子也就少了;同时在一定的语言情节中识字,学生也能更快地领会字词的意思。

三、识字源于字理演变

从业十年,不乏会听到老师抱怨,每每批改试卷时,孩子书写张冠李戴,常写成同音异形字,好不容易没选错字,不是少了一笔,就是多了一笔。“怎么教就是不会,说了多少遍,‘德’字上面还有一横,怎么就总是记不住呢?” 不知气炸多少老师的肺细胞。究其根源,就是在识字过程中“不明原理,死记硬背”的结果。试想,如果我们学习时给学生讲解古人造“德”字的原理——心地正直的人,即“彳+心+直=德”,孩子们又怎会少写中间的横呢?

中华汉字,源远流长,每个汉字都像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虽几经演变、简化,仍顽强地表现着它的表意性,大部分汉字依然是有“理”可说的。“主题阅读”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汉字构成特点来组织教学。

在象形字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溯源——比照”,先出示相关图画,再出示古文字,一般出示贴近画的小篆体,最后出示现代楷体汉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汉字的演变与简化过程,明晰字形由来。也可以逆向出示,引导发现“画图←古文字←楷体汉字”。

清代著名文字学家王筠在《教童子法》中说:“人之不识字也,病在不能分。苟能将一字分为数字,则点画必不可增减,且易记难忘矣。” 在会意字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解——组合”。如“名”字,可分为“夕”和“口”字,组合起来就是:晚上(夕)漆黑,见有来者不知是谁,须张口问其名。如“肖”字,可分为“小”和“月(古代代表肉)”字,组合起来就是:父母身上掉下的一块“小肉”,长相跟父母相像。

四、识字源于字根发散

汉字中,占比例最多的当属形声字,组成形声字的部件分别是代表语音的声旁和代笔意义的形旁。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触类旁通”,拓展同一类的生字。如学到“请”字,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忆:“还有哪些带‘青’的字?”学到“拍”字,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忆:“还有哪些带提手旁的字?”还可以做做动作帮助识记。将具有相同文化属性的汉字放在一起归类学习,学一带十,举一反三。为了增加趣味性,老师可以指导孩子把同一类的字词做成生字开花,可以是同偏旁的,可以是近义词的等等;也可以做成思维导图的形式,为学习增添无限的趣味。

汉字的魅力在于形体美、音韵美、意蕴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识字教学要凸显字理,更要注意做到音、形、义的统一。如:“照字读音就读召,四点加日把义表;白天日出照大地,晚上点火把物照。(照)”“牛角头上一把刀,牛先从头下刀;骨肉分离巧用刀,庖丁解牛技高超。(解)”

教师教学时切记杜绝花哨,要返璞归真,关注汉字特点,还语文课堂以琅琅书声,让识字简单有趣,才能让孩子们实实在在地亲近汉字,走近语文,不断探索汉字的魅力,把大汉民族的语言文字的“根”留住,深深地种在孩子们的心中,不断传承。

论文作者:齐丽双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6

标签:;  ;  ;  ;  ;  ;  ;  ;  

溯本求源,还“味”论文_齐丽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