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知此事要躬行论文_韩福英

绝知此事要躬行论文_韩福英

——浅谈如何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韩福英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 255100

动手操作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动手操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还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听课中发现,由于部分操作中缺少有效的引导,导致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没有达到操作的目的。其实,教师的组织、引导、调控是操作取得实效不可或缺的条件。

如何在操作活动中加强引导,从而提高操作的有效性呢?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看法。

一、加强教师的引领意识,增强操作的规范性

尽管新课程强调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创作交流,在教学实践中倡导先试后讲,但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的自主同样重要。没有引领,自主学习便失去方向。相反,教师的适时点拨、启发,犹如画龙点睛,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超越发展。因此,学生操作时,教师必须有效地组织,在明确操作要求后,要合理安排活动,引导学生的操作有序进行,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要进行方法指导,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做”“做什么”“怎样做”。

例如教学正方体的展开图,如果凭空想象的话,很难理解,如果学生各自操作的话,花费的时间又太多,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工操作,每个学生独立画出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再各自剪下,把剪下的图形与小组中其他同学交流,相互折一折,整理出哪些能折成正方体,哪些不能,再引导学生在折出的图形中找一找特征。学生边思考边操作,在操作中逐步感知特征,在交流中形成认识,在验证操作中丰富知识理解的内涵。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操作的目的性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和质量,是影响教学成败的主要因素,小学生受年龄和心理发展的限制,他们的学习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也需要教师作必要的指导,很多时候,学生的主体地位恰恰是在教师的主导下确立的。

1.在操作活动中教师的主导表现在实践操作过程的设计上,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操作的步骤,设定操作程序和规则,还要预设需要学生观察、思考的问题,切实增强操作的目的性。

2.教师的主导还表现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上,应充分调动学生注意力和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与媒体,让学生主动观察、讨论、探索知识、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口、脑、眼、手)参与教学,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操作后引导交流和内化,提升操作的思维性

动手操作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思维,但在活动中,学生容易被学具的形状、色彩等外部特征所吸引,常常并没有对稍纵即逝的过程给予足够的注意,还有的同学根本不会观察。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和操作结束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直观操作的过程进行复述整理,通过口头语言的训练进行表象加工,这样概念就会在学生头脑中沿着“具体——表象——抽象”的认识过程逐步建立起来。

例如,我在执教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时,在学生初步建立“平行”的概念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认识,首先安排学生独立画平行线,学生有以下几种画法:

方法1,沿直尺的两条边线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方法2,在方格纸上画。

方法3,用三角尺先画一条直线,平移后再画一条。

在这基础上,我适时安排了以下环节:

操作1:探索、比较画法。

师:方法1画平行线有什么优点与缺点?

学生交流后达成共识:虽然方法1很方便,但这样画出的平行线“宽度”受限制,有局限性。

师:观察一下,在方格纸上画平行线有什么特点?生:两条直线之间相隔的格子数一定要相同。

师:也就是说,在方格纸上画平行线就是把一条直线沿某一方向平移了一定的格子数。在方格纸上能画出任意位置、任意“宽度”的一组平行线吗?请小组交流。学生讨论后得出:方法2受位置、“宽度”的影响,不大方便;相比之下,方法3可以随心所欲地画出平行线,更具有一般性。

师:方法3与方法2有相同的地方吗?生:都是平移,方法3可以任意地平移,自由多了。

师:请用方法3自由地画一组平行线。学生画平行线,教师收集画得不规范的“平行线”后,组织讨论。

师:老师也试着画一画。(教师故意移歪了。)生:歪了!歪了!

师:看来要想平移还真不容易。怎样才能保证让三角尺平平地移下来呢?老师有个好办法,想看看吗?

操作2:学习、领悟画法。课件演示画平行线的过程。

师:怎样才能保证把三角尺平移?生:将三角尺靠在直尺上。

教师先示范画法,再变换“宽度”画出几组平行线。师:这回画得怎么样?有什么体会?

学生认为,只要紧靠直尺平移三角尺,就可以随意地画平行线。

本案例中,两个操作活动是浑然一体的。操作1中几种画法的比较,帮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画法。在不同方法的碰撞、沟通中,学生不仅意识到方法1和方法2都存在所画“宽度”受限制的问题,画平行线其实就是把原直线进行平移这一原理,而且认识到方法3不受位置、“宽度”的限制,但较难保证移动的“宽度”一致。这样引出操作2就水到渠成了,学习操作2中的画法就成了学生学习的需求。尽管教师在操作2中没有很明确地、细致地提炼画平行线的步骤,但由于这种画法是在直面学生失误后进行的“纠正”,是在原有画法上的建构,因此学生深刻体会了为什么要靠一条直尺后再画,对画法的掌握不再是“依样画葫芦”,而是明白了这样画的原理后自觉、灵活地掌握。这样的设计,动手、动脑、动口构成相辅相成的交互作用,使操作、思维、表达融为一体,有效地推动学生智力活动的内化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并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感悟,在动手操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论文作者:韩福英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2月总第26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9

标签:;  ;  ;  ;  ;  ;  ;  ;  

绝知此事要躬行论文_韩福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