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数学课堂交流形式摭谈论文_陈万谷

新课程数学课堂交流形式摭谈论文_陈万谷

陈万谷 湖北省咸丰县学校后勤管理办公室 445600 

课堂交流的形式多样,归结起来有师师交流、师生交流、书本交流、生生交流、小组交流等等。在数学教学中搞好课堂交流,就必须处理好以上交流形式。

教师可通过集体备课、说课、公开课等形式进行师师交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授课方式等。教师是课堂交流的组织者,但只有深钻教材、精心设计、组织和引导,才能使各种形式的交流发挥作用,寓教于乐,发展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特长,提高学习效率。

师生交流首先依赖于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目前学生在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缺少主动性,而且还存在害怕与老师交流的情况。老师必须放下架子,仔细聆听学生的心声,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与老师友好相处并有效交流,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非常重要。交流顺畅,学生才能大胆地发言,向老师提出问题。

书本交流体现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要让学生带着一定问题去探索,从中发现问题。现在的数学考查评价对这方面的要求比较高。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连题意都分不清。

生生交流包括同桌交流、组内交流、组外交流,其形式要求老师要有较好的驾驭能力。现在的课堂,每到交流的时候学生就变得无序。交流总是在极少数几个学生中进行,并不能真正地进行全班交流。其表现是听的学生各做各的,根本不理说的同学说什么。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从多方面注意给予学生以充分交流的空间和时间。教师注重信息的设置、情景的创设及学生交流兴趣的激发,就必须在课堂交流的形式上下功夫,让学生通过多形式的课堂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要交流必须有一定的内容,没有内容的交流只能是浪费时间。学生要获得交流的内容必须有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并使学生真正充分参与。教师应在有效的探究活动中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及有效的空间。在课堂中,学生必须充分活动以获取用于交流的内容,在学生充分参与探究活动后,可交流的内容非常多,有的是学生感兴趣的,有的是学生不感兴趣的。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选择交流的内容。

所有人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都愿意听听别人的意见,而对不感兴趣的内容,即使被迫听也是左耳进右耳出。所以,在组织学生交流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才能促使学生真正进行有效交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学生活动中,一般都有相同的现象出现,这些现象可能是学生不感兴趣的。对这样的内容,交流时教师应“越俎代庖”,开始交流时即说:“我刚才发现……,你们有没有这样的发现?有不一样发现的请举手。”这样使全班交流起来既节约时间又达到了交流的目的。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常常说话声音小,让人听不清或听不见。要达到学生在全班的交流目的,就需要根据学生个体的特点或提出要求或给予鼓励。总之应设法使他的声音让全班听见,这样才能满足交流的基本条件,交流才能得以进行。

在现实课堂中,学生急于交流时,常由于发言的学生声音小或沉默而使听的学生觉得浪费时间,于是自主在小范围内交流或重新活动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作为一个班的教师,课堂中应该关注的是全班学生,而不是某个学生个体(对个体我们可用其他时间处理)。因此,当一个学生站着但不说或声音小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让其声音大起来,若不能则立即换人说。在全班交流时,说的学生是说给全班听,绝不是说给教师听的,这不仅要求学生说话的声音要让全班听见,同时对说话的学生的站位也要做出要求,根据其在全班的具体位置作站的要求,要求其面向全班学生发言,使每个学生都听见自己的声音、明白自己说的内容。

在交流的过程中对听的学生也要加以监控。在全班都安静下来进入交流状态后,一般会有学生急着发言而高举自己的双手或在嚷嚷“我来,我来”。对此,通常我要求第一个发言的学生不举手,由我抽。当然,并不是随意抽。在巡视中,总有个别组的情况我了解不细甚至未曾了解到,这时,需要对他们的情况作一个了解,同时也是交流的开始。在科学课堂交流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学生不听”。这种“不听”就其原因有以下几条:1.说的人说的声音太小;2.内容学生不感兴趣;3.学生还没完成探究活动,完成探究活动比听更重要;4.学生没有听的习惯;5.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1、2两点原因前面已讲过;3点可以用适当延长探究活动时间的办法解决,但考虑到各组学生的差异,不可能等到所有学生探究活动都结束再行交流;4、5两点却是需要采取切实措施加以监控的。

我们强调在课堂中要尊重学生,往往不能对学生采取强制措施。事实上,学生没有交流,所获的信息只能是自己探究活动得到的信息,并逐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到最后就是不懂得尊重人。当然,我们的强制措施并不是粗暴地要求停止探究活动,而是在使学生明白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明白交流后可继续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采取的。采取强制措施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作为学生调整状态的必要时间,从开始要求到停下一般有一到两分钟的间隙,这也可以使学生完成仅余的一点探究活动。

要做善于点燃学生探究欲望和智慧火把的人,要善于让学生说教师要说的话、做教师想做的事,这就是一个成功的促进者。课堂交流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共同成长与发展的过程。真正的知识不全是由教材和教师讲授的途径获取的,其实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学生一起去探究协作,寻觅适合学生的真知才是最有效的教学。要开展成功的探究,教师要科学设置问题情境或问题素材,使探究的问题具有层次性和探究性,适时、适势、适度地用教学机智调控课堂。引导的过程就是充满机智的过程。在教学设计中,要预设多种意外和可能,这样交流真知的过程就会艰辛并顺利展开——这才是一个成功的组织者。

论文作者:陈万谷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12月总第9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4

标签:;  ;  ;  ;  ;  ;  ;  ;  

新课程数学课堂交流形式摭谈论文_陈万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