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麦阿拉伯木聚糖在焙烤制品中的应用

黑麦阿拉伯木聚糖在焙烤制品中的应用

宋晓庆[1]2003年在《黑麦阿拉伯木聚糖在焙烤制品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山东省“黑珍珠”黑麦粉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主要成分做了分析:其蛋白质含量为8.2%,总戊聚糖含量为6.1%,可溶性AX的含量为2.2%。采用醇沉法提取其中的AX,得到最佳提取方法,其主要工艺条件为提取料水比1:5,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2h。谷朊粉、黑麦AX对小麦粉粉质特性、焙烤品质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单因子试验结果表明:谷朊粉、黑麦AX均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小麦粉的主要粉质指标,并且随添加量的增加,改善效果增强,但当谷朊粉添加量达到2%时,其改善程度有所降低;结合焙烤试验结果,谷朊粉、黑麦水溶性AX最适宜添加量为2%、3%。以谷朊粉、黑麦AX添加量为自变量,以面包体积为应变量,进行饱和D-最优设计试验,得出面包体积的回归方程:Y=713.191+7.143X1+4.576X2-3.983X1X2,由方程可以得出最佳自变量组合为X1、X2编码值分别为1、0.3945,即黑麦AX、谷朊粉最佳搭配比例为3:1.4。按照饱和D-最优设计得到的谷朊粉、黑麦AX最佳搭配比例进行面包焙烤试验,以调配粉的吸水率、混合时间为自变量,以面包体积、比容为因变量,进行二次旋转通用组合设计试验,得面包体积、面包比容回归方程分别为:Y1=778.6+2.168 X1+15.826X2-11.612X12-34.119X22+38.25X1X2Y2=5.18-0.00354X1-0.0103X2-0.0457X12-0.109X22+0.115X1X2。根据面包体积的回归方程,得到最大面包体积,吸水率和混合时间分别为65%、5min,结合回归方程和实际操作情况,得出最佳吸水率和混合时间分别为64%、5min。面包质构分析结果表明,添加谷朊粉、黑麦AX的调配粉面包硬度低于普通粉制得的面包,与面包粉制得的面包水平相当;韧性和咀嚼性高于普通粉制得的面包,并且内部结构气孔均匀,具有良好的气室结构。<WP=6>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调配粉面包硬度、韧性与其感官品质呈显着性负相关,能够较好的反映面包的理化特性,可以作为面包品质评价的指标。对不同原料制得的面包进行贮存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谷朊粉和黑麦AX的面包在贮存过程中,持水性好,硬度增加率降低;贮存时间与水分含量、硬度相关性显着,与韧性的相关性不显着。

郑晗[2]2010年在《低温木聚糖酶对面包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面粉及面粉类食品品质、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酶制剂在焙烤过程中最后绝大多数均由于高温作用而变性失活,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毒副作用。因此近年来对开发新型酶制剂代替化学添加剂及酶制剂作用机理等研究成为国际研究热点。木聚糖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主要是在小麦面粉改良方面。有许多研究表明,适量添加了木聚糖酶的面团,其弹性显着增强,面团形成时间明显缩短,焙烤后面包体积显着增加,而且质地洁白、组织细腻;入口松软且有咬劲,还可以延缓面包的老化,延长面包的货架寿命。木聚糖酶对面团和面包的作用具有多样性,这可能是因为不同小麦类型中的戊聚糖具有多样性,也可能是因为木聚糖酶的底物特异性。尽管用于焙烤工业的木聚糖酶数目众多,但是目前为止只有一个10家族的木聚糖酶被证明在焙烤中起作用,本文选用了10家族的两种木聚糖酶,一种低温木聚糖酶Xyn A和一种中温木聚糖酶EX1。Xyn A产自于菌株Glaciecola mesophila KMM 241,购买自德国微生物保藏中心(DSMZ),保藏号为15026T,其分离纯化过程与本实验室郭兵共同完成;EX1产自于本实验室保藏菌种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 K9301,其分离纯化过程与本实验室陈蕾蕾共同完成。本研究分别选取了不同的浓度梯度研究这两种木聚糖酶的最适添加量。研究发现,EX1的最适添加量为270 U/kg,而Xyn A的最适添加量为0.9 U/kg。显而易见,Xyn A的添加量相对来说要小的多。Xyn A的最适温度在30℃左右,在4℃和20℃时仍分别保留有23%和60%的活性,而在面团制备等过程在室温下进行,低温酶在此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活性可能是其显着作用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结果使得低温酶的添加量远远小于中温酶。这也是Xyn A的潜在优势之一。添加Xyn A和EX1都会使面粉的弱化度降低,在最适添加量下可使弱化度降低50%,但是在降低面团形成时间方面,Xyn A的作用较EX1更显着;在面包体积的影响来看,两种木聚糖酶的作用都很显着,只是EX1在降低面包初始硬度方面作用优于Xyn A。这是因为低温酶比中温酶的热稳定性差,在40℃,10 min的条件下,Xyn A丧失了接近95 %的活性,而EX1在此温度下50 h仍然相当稳定。因此,有理由猜测在焙烤过程中,当Xyn A迅速丧失活性时,EX1仍然在水解面团中的木聚糖。10家族的这两种木聚糖酶对面包的抗老化作用方面的表现是相似的,相比较来说,EX1在降低面包初始硬度方面作用明显,而Xyn A在减慢面包老化速率方面作用显着。这一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它们对木糖的作用方式不同。Xyn A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内切酶,其木聚糖水解产物里没有木糖的存在,而EX1是一个具有外切活性的内切酶,其水解产物里含有许多木糖。这些结果表明10家族的这两种酶在改善面包和面团的质量方面各有优势,这也是它们具有作为添加剂用于焙烤工业的潜在优势。

邢丽艳[3]2012年在《小麦粉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对馒头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本研究选取河南省四种优质小麦,对小麦粉中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water-extractablearabinoxylans,简称WE-AX)的提取方法,基本结构组成及其对面团特性和馒头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优化了小麦粉中WE-AX的提取条件。以小麦粉WE-AX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得到WE-AX提取优化条件为提取温度46℃,料液比1:9,提取时间103min。为了脱除WE-AX提取液中的蛋白质,得到较为纯净的WE-AX。比较了硅藻土吸附法和酶法在WE-AX提取过程中蛋白质的脱除效果。结果表明,硅藻土吸附法方便快捷,成本低,但是蛋白脱除率偏低,WE-AX得率低;酶法蛋白脱除率较高,但是成本高,后续处理复杂。酶法正交优化条件为:酶用量0.06%,反应时间4h,温度50℃,此时蛋白质脱除率为76.20%。整个提取过程中蛋白质总脱除率达99.7%。采用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WE-AX单糖组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小麦粉WE-AX的A/X值变化范围为0.63~0.84;WE-AX乙醇分级沉淀组分的A/X值随乙醇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大。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WE-AX的分子量,结果显示不同品种小麦粉WE-AX分子量差异明显。WE-AX乙醇分级沉淀组分含有同样分子量的成分,但随着乙醇浓度的升高,各组分中的高分子量成分逐渐减少,低分子量成分增多。WE-AX的A/X值与分子量大小呈反比。将制得的WE-AX添加到面团中进行粉质和拉伸试验,粉质试验结果显示,添加WE-AX可显着提高小麦粉的吸水性,缩短形成时间,适量添加可延长面团的稳定时间。拉伸试验结果表明,添加WE-AX可显着增加面团的拉伸阻力、最大拉伸阻力、延伸度和粉力。WE-AX乙醇分级沉淀组分对面粉粉质和面团拉伸性质的改善作用高分子量组分优于低分子量组分。对添加了WE-AX的馒头进行感官评价和质构分析,结果显示,适当添加WE-AX时,可增大馒头体积和比容,改善馒头外观和结构,降低馒头硬度,增加馒头弹性、回复性和粘聚性,但是对馒头色泽并没有改善作用。各分级组分中,高分子量组分对馒头品质的改善效果优于低分子量组分。对馒头老化过程中的质构分析显示,馒头的老化主要发生在储存的前24h,在馒头老化过程中,硬度和咀嚼性明显增加,弹性、回复性和粘聚性显着降低,添加WE-AX后可减缓馒头储存过程中的硬度增加程度和弹性降低程度,对馒头老化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王立, 杨炜, 钱海峰, 张晖, 齐希光[4]2015年在《麦麸非淀粉多糖对烘焙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综述麦麸中非淀粉多糖类成分对烘焙产品的影响。主要介绍麦麸中两种重要的非淀粉多糖(阿拉伯木聚糖和β-葡聚糖)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并在比较其加工性能的基础上,分析其对面团流变特性、烘焙产品营养/感官品质以及储藏特性等方面的影响,最后对相关作用机理进行分析。

李真[5]2014年在《大麦粉对面团特性与面包焙烤品质的影响及其改良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麦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是谷物中的全价营养食物。我国大麦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品质优良,极具开发潜力。但与小麦粉相比,大麦粉很难形成具有粘弹性的面团,而只能形成可塑的硬面团,尤其当大麦粉替代小麦粉的比例≥30%时,面包等发酵面制品品质急剧下降,限制了大麦在食品尤其是发酵面制品中的应用,从而影响了大麦食品的开发。因此,解决该难题的关键是揭示大麦粉影响发酵面制品品质的根本原因,以便研发适合的改良剂,并探索改良剂的作用机制。本论文选择面筋蛋白和p-葡聚糖为研究对象,探讨大麦粉对面包造成品质劣化的根本原因;同时,结合p-葡聚糖和p-葡聚糖酶的作用,研究p-葡聚糖对大麦-小麦混合粉面团及面包焙烤品质产生的影响,揭示p-葡聚糖酶的改良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不同比例的大麦粉替代小麦粉,研究添加10%~60%(w/w)大麦粉对面团特性及面包焙烤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大麦添加量的增加,大麦-小麦混合粉色泽变暗、持水力增加;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及C2值显着降低,延伸性与最大抗延伸阻力显着下降;面团微观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添加大麦粉的面团内部组织变得粗糙,当添加量大于20%时,面包内部气孔壁出现断裂,且几乎观察不到完整的气孔结构。添加大麦粉的面包比容降低,硬度增加,弹性减小,感官品质下降;面包内部气孔所占面积减少,孔洞所占面积增加,面包片亮度变暗。大麦粉添加量为100%~20%的面包整体感官品质仍可被接受,而大麦粉添加量在30%-60%范围内,面包的焙烤品质显着下降,面包蓬松的海绵状纹理结构消失。2.以面筋蛋白和p-葡聚糖为重点,研究大麦粉影响面包焙烤品质的主要因素及其所产生的作用。结果表明,与小麦粉相比,大麦粉并不缺乏总蛋白以及形成面筋蛋白的两种结构蛋白(谷蛋白与醇溶蛋白),也不缺乏含硫氨基酸,但是随着大麦粉添加量的增加,大麦-小麦混合粉的湿面筋含量随之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大麦粉中谷蛋白与醇溶蛋白的比例不利于面筋蛋白的形成,并且大麦粉几乎不含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添加谷朊粉可以改善混合粉的粉质特性,从而缓解大麦粉中面筋蛋白的不足。研究发现,大麦粉中富含β-葡聚糖(5.45%),远高于小麦粉(0.18%)。试验结果表明,当p-葡聚糖添加量≥0.5%时,小麦粉面团抗延伸阻力增加,小麦粉面团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C2值)及延伸性均显着降低;当p-葡聚糖添加量≥1.5%时,小麦粉面包比容明显减小、硬度增大、弹性降低,表明β-葡聚糖对面团劣化作用十分明显。因此,确定大麦粉导致面包焙烤品质劣化的主要因素为:面筋蛋白和β-葡聚糖。3.以添加30%大麦粉替代小麦粉为例,分别将0.02%、0.04%、0.06%和0.08%的p-葡聚糖酶添加到大麦-小麦混合粉中,研究p-葡聚糖酶对混合粉面团特性及面包焙烤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β-葡聚糖酶添加量的增加,混合粉粘度明显降低;尽管混合粉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明显缩短,C2值明显降低,但面团的弹性、硬度及微观结构均得到显着的改善;p-葡聚糖酶可以显着提高混合粉面包的比容、弹性及柔软度等焙烤品质,使其具有更佳的口感、柔软度及整体接受程度等感官品质,同时,p-葡聚糖酶还有助于改善面包的抗老化特性,从而延长产品货架期;当p-葡聚糖酶添加量为0.04%时,面包焙烤品质最佳,比容增加了57.5%,弹性增加了21%,硬度降低了74%。4.基于p-葡聚糖与β-葡聚糖酶对面包焙烤品质的影响,研究并揭示了p-葡聚糖对大麦-小麦混合粉面团及面包焙烤品质弱化的影响及p-葡聚糖酶的改善机制。结果表明,p-葡聚糖的弱化作用与其分子量大小密切相关,p-葡聚糖酶使p-葡聚糖分子量显着降低;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扫描电镜及核磁共振成像分析结果显示,高分子量的p-葡聚糖遇水产生高粘性凝胶,一方面附着在面筋网络结构表面,影响面筋蛋白二级结构,从而降低面筋蛋白的功能特性,另一方面与面筋蛋白争夺水分;而p-葡聚糖酶的添加可以消除粘性凝胶的负面影响,间接改善面筋蛋白网络结构,增加面筋蛋白的弹性。p-葡聚糖酶改善大麦-小麦混合粉面包的品质主要作用途径为:(1)将高分子量的p-葡聚糖降解为低分子量的寡糖片段,使p-葡聚糖的高持水性与高粘性下降,促进面筋蛋白分子间的相互交联,间接改善面筋网络结构,从而缓解p-葡聚糖的不利影响;(2)面团中的水分重新分布,水分子从β-葡聚糖转移至面筋蛋白,为面筋蛋白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3)酵母代谢过程中产生的p-葡萄糖苷酶能使低分子量寡糖水解为酵母可以利用的还原糖,从而增加了酵母所需的碳源,提高了酵母的产气能力。5.以面包综合评分为依据,采用部分因子设计(FFD)试验对p-葡聚糖酶、谷朊粉、a-淀粉酶、谷氨酰胺转氨酶(TG)、蔗糖酯和Vc等6个因素进行筛选,优化复合改良剂,研发营养与品质兼优的大麦面包(含大麦粉55%)。结果表明,p-葡聚糖酶、谷朊粉和a-淀粉酶对综合评分有显着影响,且重要性排序为β-葡聚糖酶>谷朊粉>a-淀粉酶;在固定TG、蔗糖酯和Vc添加量的条件下,以最陡爬坡实验为基础,采用中心组合设计(CCD)试验对筛选出的3个重要因子进行优化,确定了复合改良剂的组成及添加量分别为:p-葡聚糖酶0.0649%、谷朊粉7.5269%、α-淀粉酶0.0089%、TG0.0900%、蔗糖酯0.3000%、Vc0.0125%。采用C-Cell图像分析仪和物性仪分析了复合改良剂对大麦面包焙烤品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与优化前相比,大麦面包片的周长与内部气孔数量均增加,孔洞的面积减小,面包比容提高了45%;同时,新鲜大麦面包及其在贮藏期内的质构特性得到明显的改善,主要表现为硬度减小、弹性增加,咀嚼性得到改善,面包外观品质也明显改善。该复合改良剂适用于高含量大麦粉面包等食品的加工。

钟京[6]2013年在《高纤维酸面团面包植酸变化及烘焙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通过向高筋粉中添加小麦麸皮和大麦麸皮制作高纤维营养面包,应用酸面团技术改善高纤维面包面团流变特性、烘焙特性,减小了面包中植酸含量;同时,通过引入淀粉酶和木聚糖酶探讨了酸面团技术和两种酶对高纤维面包老化特性的影响。实验中以植物乳杆菌为发酵菌种,监测了其在高筋粉和麸皮基质(大麦麸皮和小麦麸皮)中的生长及产酸情况。结果表明乳酸菌在高筋粉或麸皮基质中均能良好生长。在高筋粉基质中,植物乳杆菌生长速度快,延滞期极短,基质pH在10h后趋于平缓;在麸皮基质中,延滞期较长,基质pH在16h后趋于稳定,发酵过程中总酸度(TTA)均高于高筋粉基质,尤其是以大麦麸皮为基质。麸皮酸面团影响了面包面团的pH和TTA。随麦麸酸面团发酵时间的延长和添加量的增加,面包面团pH明显降低,总酸度TTA值则逐渐升高。运用动态流变仪和F3流变发酵仪研究面团流变特性和流变发酵特性,发现适当的麸皮酸面团添加量和发酵时间改善了面包面团粘弹性,并提高了面包面团的产气力和持气力。相同发酵时间的麸皮酸面团随添加量的增加,弹性模量(G′)和粘性模量(G″)均下降,面团形成曲线最大高度(Hm)减小,气体释放时间(Tx)提前,气体持留率(R)有一定程度下降;添加量为10%,发酵时间为8h(10%-8h)大麦麸皮酸面团组、20%-8h和20%-16h小麦麸皮酸面团组的G′和G″均大于未发酵组,20%-8h大麦麸皮酸面团组和20%-16h小麦麸皮酸面团组的Hm、Tx和R值最接近空白组。研究了不同发酵时间和添加量的麸皮酸面团对面包比容、质构、面包芯气孔分布以及感官评分的影响。结果显示,20%-8h大麦麸皮酸面团面包和20%-16h小麦麸皮酸面团面包的烘焙品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比容增加,硬度减小,面包芯气孔分布和大小最接近空白组,同时感官评分最高,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可见,麸皮的添加对面团烘焙特性产生的不良影响可以通过适当的乳酸菌发酵得到改善。通过测定麸皮酸面团、面包面团及高纤维面包中抗营养因子植酸的含量,发现植物乳杆菌发酵有效地减小了麸皮酸面团中的植酸含量,发酵时间越长,植酸含量越低,面包面团和面包中的植酸含量减小,在小麦麸皮酸面团中表现显着;面包烘焙过程减小了两种麸皮酸面团面包中植酸含量,在大麦麸皮酸面团面包中表现显着。运用热重分析仪分析面包面团中水分状态。结果表明:加入麸皮使面团水分损失增加,含有麸皮酸面团和木聚糖酶的面团水分损失最大;麸皮的引入增大了高温峰峰面积比,乳酸菌使峰值温度增高且高温区水分损失大,说明水分与面团组分间的结合力增大了;麸皮酸面团与淀粉酶或木聚糖酶的结合应用增加了小麦麸皮面团的高温峰峰值温度和水分损失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面筋锁水。测定了面包比容以及储藏过程中面包芯硬度、支链淀粉重结晶和水分迁移的变化,探讨高纤维面包的老化特性,结果表明:乳酸菌与淀粉酶或木聚糖酶联用进一步增加了面包比容,减小了储藏过程中面包硬度和淀粉重结晶老化焓值的增加,延迟了水分由面包芯向面包皮的迁移,有效地改善面包烘焙品质,延缓面包老化。

杨媚[7]2018年在《热处理对全谷燕麦β-葡聚糖和戊聚糖结构及体外发酵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采用常压蒸制、高压蒸制、微波加热叁种方式处理全谷燕麦,提取热处理全谷燕麦中的β-葡聚糖和戊聚糖,研究热加工方式对β-葡聚糖和戊聚糖的结构特性的影响,采用体外发酵并应用宏基因组微生物分类测序技术研究β-葡聚糖和戊聚糖发酵产酸以及对粪便菌群多样性的影响,研究得到如下结论:比较热处理对燕麦?-葡聚糖和戊聚糖结构的影响。分子量结果表明:未经热处理的全谷燕麦β-葡聚糖的重均分子量(Mw)为1.067×10~6 g/mol,常压和高压蒸制后Mw增加(分别为1.713×10~6 g/mol、7.015×10~6 g/mol),而微波加热后Mw降低(1.647×10~5 g/mol);同样,未经热处理的全谷燕麦戊聚糖的Mw为3.256×10~5 g/mol,常压和高压蒸制后Mw分别升高为2.494×10~6 g/mol、4.574×10~5 g/mol,而微波加热后Mw降低为1.713×10~5 g/mol。红外光谱分析图显示:燕麦?-葡聚糖和戊聚糖都具有多糖类的特征吸收峰,且不同热处理样品之间无明显变化。扫描电镜研究表明:热处理燕麦β-葡聚糖的表观形貌是由许多圆形小聚集体形成紧密的网络状结构,与未经过热处理的对照相比较,颗粒均匀度增加;未经过热处理燕麦戊聚糖存在棒状结构,热处理后分子结构疏松,部分变为不规则的大片片状结构,其中高压蒸制和微波加热的片状较小,常压蒸制的大片状结构较明显。分析了热处理对燕麦?-葡聚糖和戊聚糖的功能性质的影响。水合特性结果表明:热处理燕麦β-葡聚糖和戊聚糖的持水性和持油性都显着下降,并且样品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27)0.05),而热处理后的β-葡聚糖和戊聚糖的溶胀性显着升高(p(27)0.05),尤其是高压蒸制的β-葡聚糖和戊聚糖溶胀性最高;葡萄糖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微波加热燕麦β-葡聚糖和戊聚糖的葡萄糖吸附能力和?-淀粉酶抑制能力最高;胆固醇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微波加热的燕麦?-葡聚糖和戊聚糖胆固醇吸附能力最高;相比而言,?-葡聚糖吸附胆固醇的能力比戊聚糖高。体外发酵全谷燕麦β-葡聚糖和戊聚糖并研究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对发酵产物的pH值和短链脂肪酸结果表明:燕麦?-葡聚糖和戊聚糖都能够降低人体粪便pH值,发酵产生一定量的短链脂肪酸,其中微波加热燕麦?-葡聚糖和戊聚糖产生短链脂肪酸的浓度较高,尤其是戊聚糖产丁酸含量高于?-葡聚糖;对粪便发酵液的细菌宏基因组微生物分类测序结果表明:热处理燕麦?-葡聚糖和戊聚糖促进乳酸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生长并且丰度都较空白组高,而埃希氏菌属丰度都较空白组低,也证明了燕麦?-葡聚糖和戊聚糖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有益菌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热处理组之间进行比较发现微波加热燕麦?-葡聚糖和戊聚糖益生菌增殖效应最明显。另外在体外发酵戊聚糖细菌基因组中发现产丁酸菌属(Butyricicoccus),它是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内的一种益生菌,可代谢产生丁酸,Butyricicoccus在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营养物质吸收和抑制致病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郑学玲, 李利民, 姚惠源[8]2003年在《小麦麸皮戊聚糖的开发与利用》文中认为本文阐述了戊聚糖的化学结构、物化特性及其对人体的重要生理功能作用,并概要介绍了利用小麦麸皮制取戊聚糖的技术,提出了从叁个方面进行戊聚糖产品应用开发,指出了麸皮制取戊聚糖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王莉芳[9]2005年在《小麦籽粒戊聚糖积累的基因型与生态变异及其调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戊聚糖是小麦籽粒中重要的组分之一,主要存在于细胞壁中,因其特殊功用而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对戊聚糖结构、作用机理和性质等方面都有比较深入的认识,而生态因子和栽培因素对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及其合成的调控技术报道甚少。本研究选用不同类型的专用小麦,在不同生态点,不同栽培措施下(水分、肥料、播期、库源),研究了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及积累动态特征,以期为深化小麦籽粒戊聚糖形成机制研究和小麦调优栽培技术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共涉及3方面试验。 试验1:主要研究小麦基因型与生态因子对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的影响。2000~2001年在江苏省6个生态点进行,选用品种为江苏省推广面积较大的强筋小麦品种皖麦38和徐州26、中筋品种淮麦18和扬麦10号、弱筋品种扬麦9号和宁麦9号。 试验2:主要探讨生态因子与播期对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的影响。2001~2002年分别在河北保定、江苏徐州和姜堰3个生态点进行,设适播与晚播两个播期处理。供试品种为徐州26、皖麦38和徐州25。 试验3:研究主要栽培措施对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及积累的影响。(1):不同库源条件下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的变化:2002~2003在南京农业大学网室水泥池中进行。供试品种为徐州26和扬麦9号。设置去穗(剪去顶端1/3穗)和去旗(剪去全部旗叶)两个处理。(2):花后干旱和渍水下氮素对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的影响:2002~2003年在南京农业大学卫岗试验站网室配有防雨蓬的水泥池中进行。供试品种为徐州26和扬麦9号。设置叁个水分处理:对照、干旱和渍水。每个水分处理均设置两个施氮水平处理:纯氮120 kg·hm~(-2)和240kg·hm~(-2)。(3):不同氮磷钾肥处理下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及积累动态特征:氮肥试验于2003~2004年在江苏省苏州市昆山进行。供试品种为扬麦9号和宁麦9号。设置6个氮肥水平(纯氮0、60、120、180、240、300kg·hm~(-2))和五个基追比(8:2、7:3、7:2:1、6:4、5:5)。磷钾肥试验于2003~2004年在南京农业大学卫岗试验站水泥栽培池内进行。供试品种为宁麦9号和扬麦10号。设置4个磷素(P_2O_5)水平(0、60、120、180 kg·hm~(-2))和4个钾素(K_2O)水平(0、75、150、225kg·hm~(-2))。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潘建刚[10]2006年在《山羊草属不同种间细胞质对小麦淀粉粘度参数和戊聚糖含量的影响》文中指出小麦近缘野生种属含有丰富的细胞质资源,它对小麦的农艺性状、抗逆性和品质都有着极为丰富的正面效应。正基于此,小麦近缘野生种属异源细胞质应用于小麦的遗传改良研究也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是以具有山羊草属(Aegilops)6种不同种间异源细胞质的异质小麦品种Chris为材料,与生产上广泛种植的4个常规小麦品种进行正反杂交,研究了供试6种异源细胞质对其F1籽粒淀粉粘度参数(峰值粘度、稀懈值、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和反弹值)和戊聚糖含量的影响,旨在为小麦品质改良,特别是杂交小麦在选配组合时对不育质源的选择,以及特定核质杂种优势的利用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结果表明:1.在以山羊草属6种不同种间异源细胞质材料为母本的杂交组合中,70%的组合其淀粉峰值粘度高于反交对照,78%的组合其稀懈值高于反交对照,69.5%的组合其最终粘度高于反交对照,73.9%的组合其低谷粘度和反弹值高于反交对照;偏凸山羊草、单芒山羊草、粗山羊草和二角山羊草各异源细胞质对峰值粘度、稀懈值、最终粘度、低谷粘度和反弹值的影响具有普遍的正效应,其中尤以偏凸、粗山羊草的细胞质正效应值最大;而柱穗山羊草细胞质对峰值粘度、稀懈值、最终粘度、低谷粘度和反弹值具有负效应。此外,粘果山羊草除了在反弹值这一粘度参数上表现正效应外,对其他4个粘度参数也表现出一定的负效应。2.在核背景相同而质背景不同,以及质背景相同而核背景不同的情况下,其峰值粘度、稀懈值、最终粘度、低谷粘度和反弹值5个淀粉粘度参数差异显着,表明在这5个淀粉粘度参数方面存在着显着的核质互作关系。3.在山羊草属不同种异源细胞质的影响下,小麦淀粉峰值粘度、稀懈值、最终粘度、低谷粘度和反弹值5个粘度参数间的相关性成正相关,且达0.01显着水平。4.在以6种异源细胞质材料为母本的杂交组合中, 80%的组合其水溶性戊聚糖高于反交对照,而总戊聚糖仅有50%组合高于反交对照,粗山羊草和偏凸山羊草细胞质对总戊聚糖含量具有普遍的正效应。粘果山羊草细胞质对总戊聚糖含量表现出微弱的正效应。柱穗山羊草和二角山羊草则表现出明显的负效应;除二角山羊草细胞质对水溶性戊聚糖表现出负效应外,其他4种供试细胞质对水溶性戊聚糖都有一定的正效应。但是5种细胞质之间差异均不显着。5.在山羊草属不同异源细胞质影响下,总戊聚糖和淀粉峰值粘度、稀懈值、低谷粘

参考文献:

[1]. 黑麦阿拉伯木聚糖在焙烤制品中的应用[D]. 宋晓庆. 山东农业大学. 2003

[2]. 低温木聚糖酶对面包品质的影响[D]. 郑晗. 山东师范大学. 2010

[3]. 小麦粉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对馒头品质的影响[D]. 邢丽艳. 河南工业大学. 2012

[4]. 麦麸非淀粉多糖对烘焙品质的影响[J]. 王立, 杨炜, 钱海峰, 张晖, 齐希光. 食品与机械. 2015

[5]. 大麦粉对面团特性与面包焙烤品质的影响及其改良剂研究[D]. 李真. 江苏大学. 2014

[6]. 高纤维酸面团面包植酸变化及烘焙特性研究[D]. 钟京. 江南大学. 2013

[7]. 热处理对全谷燕麦β-葡聚糖和戊聚糖结构及体外发酵的影响[D]. 杨媚. 郑州轻工业学院. 2018

[8]. 小麦麸皮戊聚糖的开发与利用[J]. 郑学玲, 李利民, 姚惠源. 面粉通讯. 2003

[9]. 小麦籽粒戊聚糖积累的基因型与生态变异及其调控研究[D]. 王莉芳. 南京农业大学. 2005

[10]. 山羊草属不同种间细胞质对小麦淀粉粘度参数和戊聚糖含量的影响[D]. 潘建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标签:;  ;  ;  ;  ;  ;  ;  ;  ;  

黑麦阿拉伯木聚糖在焙烤制品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