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探讨论文_马庆

关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探讨论文_马庆

摘要: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仍旧具有学习的价值,所以带领学生去品味古诗词之美是时下每一名语文教师的重点教学任务。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想让学生领略到诗词的美好就需要以有效的教学策略为依托,进而最大化的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多媒体技术;古诗词背景;古诗词积累

古诗词绵延至今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且在国家大力支持文化教育的背景下,有越来越多的人主动走进了古诗词的学习当中,所以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明确自身肩负一份着传承中国诗词传统文化的责任,必须要不断的更新自身的教学思想,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优化创造条件,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进而达到提升学生文化涵养的目的。下面,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关于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策略作以下几方面的探讨:

一、以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古诗词作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件事情,但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未必可以使学生产生对古诗词的浓厚学习兴趣也是不争的事实。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课堂上的教学资源在不断的更新换代,而教师的教学思想也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不断完善。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以崭新的教学思想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将学生吸引到课堂当中领略古诗词背后蕴藏的深厚文化底蕴,进而绽放出精彩的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杜甫的《望岳》这首诗时,首先,我对学生说道:“我国的大好河山风景秀美,有数不清的名胜古迹,大家知道最高的山是哪座山吗?”说着我将优美的泰山风景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在了大屏幕上,继续对学生说道:“这节课我们就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认识为什么会有泰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然后,我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配乐诗朗诵,加之展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引导学生对这首诗进行了具体的赏析,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课堂环境下对诗的理解由感性层次逐渐向较高的理性层次靠近。之后,我重点引导学生赏析了最后两句,使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在诗中所流露出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和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最后,我简单地做了学习这首诗后的总结,让学生交流了得到的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以多媒体技术展现直观画面,让学生发现了古诗词所描绘的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感受到了诗人高超的写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素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这首诗为什么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切实绽放出了精彩的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

二、以古诗词背景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古诗词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每一首古诗词都有其写作的背景,且蕴含着诗人的浓厚思想感情,以传统教学时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无法让学生体会到古诗词的学习价值的。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有在引领学生阅读古诗词之前有增强自身介绍背景的意识,让学生了解古诗词创作的缘由,进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以求顺利达到优化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杜牧的《泊秦淮》这首诗时,首先,我以学生较为熟悉的《山形》一诗入手,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而为学生介绍了诗人杜牧的生平。紧接着,我为学生介绍了秦淮河以及作者创作这首诗时秦淮河是怎样的一个地方,由此使学生充分了解了诗人和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顺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我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带领学生对诗歌内容做了赏析,使学生在对诗句的深入理解中体会到了作者对历史的兴亡感慨,以及作者的那颗忧国忧民的心。之后,我为学生详细介绍了作者创作该诗前后这段时间的生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诗中字里行间蕴含的情味,增强了学生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的意识。最后,我做了课堂总结,让学生交流了学习这首诗的收获。这样,我以古诗词的背景作为课堂导入环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逐步体会到了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从而充分达到了优化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以古诗词积累丰富学生文化涵养

古诗词作为流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其数量浩如烟海,以初中这一短暂的学习阶段是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数量之庞大的,只有培养学生积累古诗词的意识才应当是教师所探究的古诗词教学方向。基于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在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古诗词的同时,加强自身拓展古诗词的意识,进而引导学生进行积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诗词储备还远远不足,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丰富学生的文化涵养,实现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目标。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首词时,首先,我播放了歌曲《月满西楼》,顺利把学生的学习心绪吸引到了课堂上,进而为学生介绍了与李清照有关的文学常识,使学生发现了李清照豪放的一面。然后,我带领学生对这首词进行了反复诵读,逐渐将学生带入到了诗歌的意境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光明的向往,之后,我为学生介绍了辛弃疾、苏轼等豪放派的词人,进而要求学生对一些豪放派诗人的古诗词做了积累,使学生感受到古人乐观豁达精神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最后,我引导学生做了课堂小结,让学生交流了这节课的学习收获,并让学生在课下探究“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女词人,是什么原因能够写出如此豪放的作品呢”这一问题,旨在激发学生在课下主动积累和古诗词相关知识的意识。这样,我通过以古诗词积累,使学生充分品味到了豪放词的艺术风格,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文化修养,充分实现了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目标。

总而言之,传承古诗词文化是每一名中华儿女的责任,语文教师对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责无旁贷。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不断的去找寻新的教学方法,在现代化的教育环境下传承我国的经典传统文化,最终实现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杜道亮.让诗意栖居课堂——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例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5):65+93.

[2]黄紫青.创设初中古诗词教学的高效课堂[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4):241.

[3]甄书青.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看法[J].学周刊,2017(18):216-217.

论文作者:马庆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  ;  ;  ;  ;  ;  ;  ;  

关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探讨论文_马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