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品妙字 雪纸笔生花论文_徐荣斌

翰墨品妙字 雪纸笔生花论文_徐荣斌

——浅谈书法艺术素质提升的有效策略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司竹初级中学 710000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辉煌灿烂传统文化的耀眼的明珠,在世界艺术宝库中闪烁着智慧之光,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结晶。我们这些热爱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者,要大力弘扬书法艺术,汲取传统文化的精粹,继承古人优秀的书法艺术经验,探究书法艺术新思路、新方法,推陈出新,古为今用,进一步提高自身书法艺术的综合素质,使我国的书法艺术永远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一座永恒的丰碑。现将我在书法艺术道路上探索的点滴体会概括如下:

一、临名帖,取古法,学习书法艺术

我国的书法艺术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书法艺术家可谓群星闪耀,光芒四射。他们在长期的书写苦练中悟出了书写之道,积累了丰富的书写经验,论书者颇多,精辟妙论丰富多采。有志学书者若为己所用,则能事半功倍。学书法的关键之法便是“博观古帖”,体验“结构布置”、“行间疏密”、“照应起伏”之妙。其次,学习古法。学习古法要不拘泥于形式和外表,学习字帖内在本质。清朝包世臣在《艺舟双辑》中写到:“每习一帖,必使笔法章发透入肝膈,每换后帖,又必使心中如无前帖。积力即久,习过诸家之行质,性情无不奔会腕下,虽曰与古为徒,实则自怀杼轴矣。”第三,学习时要态度端正。态度决定成败,只有态度端正了,才能认真细心,聚精会神,潜心研究。清朝梁章钜《学字》写到“凡临古人书,须平心耐性为之,久久自有功效,不可浅尝辄止,见异既迁。”第四,学习书法。古人学习皆用毛笔,学习生活都为练习书法提供了机会,在大量的练习中,总结了很好的经验,明确了练习书法的步骤。明朝丰坊在《学书法》指出:“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楷书既成,乃纵为行书;行书既成,乃纵为草书。学草书者,先习章草,知偏旁来历,然后变化为草圣。学篆者亦必由楷书,正锋既熟,则易为力。学八分者,先学篆,篆既熟,方学八分,乃有古意。”第五,学会创新。学习古人的目的,是为了学习经验,更是为了创新。清朝梁谳《学书论》写到“学书一字一笔须从古帖中来,否则无本。早矜脱化,必规矩,初宗一家,精深有得。继采诸美,变动弗拘。斯为不掩性情,自辟门经。”可见继承和学习古代书法的经验是学习书法艺术的不二法门。

二、修厚德,树正气,成就书法人生

书法艺术不光是写字的事,更是修厚德、树正气的过程,只有淡泊明志,才能宁静致远,潜心钻研,提升书法技能。正如清朝刘熙载《艺概》写到:“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书法艺术和品德修养是密不可分、血水相融的。如果缺一,均不可成就书法艺术人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书法三味》一书中也强调:“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其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以身,德而熟之以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可见古人在书法练习中,把人品放到第一位,学习技法放到了第二位 ,更进一步强调德与技的关系是“德而熟之以身,书之于手”。在创作书法作品时,“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清·王妤)”,“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在观众欣赏作品时更强调了的的重要性,观众因敬仰其人品德的高洁,才会接受、认可甚至喜爱其书法。“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即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清·松年《颐园画论》)。只有修厚德,树正气,才能成就书法艺术人生。

三、访名师,苦练学,提升艺术素质

“临名帖,取古法”是一种学习书法的重要方法,“修厚德,树正气”为书法技能的训练增添了人品魅力。然而书法艺术探索之路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探索中,肯定会有许多疑难和困惑,需要名师指点和勤学苦练。王献之跟随王羲之学书法,只因一“点”,多次请教,最后训练到位。康熙皇上跟随赵涵学习书法,十年之后,康熙母亲评价说:“康熙学书有十年,只有一点像赵涵。”这些例子足以证明拜师学习的重要性。有了好的老师,神情专注,勤学苦练。唐朝的欧阳询发现晋代索靖写的碑,爱不忍离,索性坐下读碑三天。王羲之练字专心致志,他吃饭走路也在揣摩字的结构,不断地用手在身上划字默写,久而久之,衣襟也磨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成了大书法家。王冕喜欢书法,可他家里没有钱买墨,只好用小木棍、石头,在家里的地上、墙上书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成为大书法家。张芝练习书法的时候,将家中的衣服上都写上字,然后再到池中洗净,反复地这样做,竟然将池中的水都染黑了,他终于练就了一手漂亮的草书。颜真卿家里很穷,买不起墨他就用黄泥浆当墨水。想到现代人练习书法,一边临摹,一边享受着音乐,确是惬意轻松,这也许是现代人学习书法不及古人的一个原因。

四、多交流,善切磋,推出艺术精品

书法技能的提高,需要集体的智慧,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要深思熟虑,写成之后,更要行家里手的指导切磋,大家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修改建议,做到勤思则得,善问则裕,广泛交流,深入切磋。一个书法家不仅字要写得好,文史哲都要广泛涉猎,因此要广交朋友,不断交流,从各个方面去学习熏陶,探索自己的艺术个性,提升综合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眼光。著名书法家曾锦溪说过,古人优秀的书法字帖是年轻书法爱好者最好的老师,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多交流,善切磋,推出书法艺术精品。通过多年不同碑帖的临摹,他深感古代大家在书写中其“人格”与“书风”达到了高度的契合,追求自身涵养与作品所表现风韵的协调一致,方为书法的最高境界。

论文作者:徐荣斌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8月总第1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6

标签:;  ;  ;  ;  ;  ;  ;  ;  

翰墨品妙字 雪纸笔生花论文_徐荣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