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主体教学”模式探微论文_侯海珍

小学数学“主体教学”模式探微论文_侯海珍

笪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临西镇学区周楼小学侯海珍

“主体教学”研究旨在如何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引导学生将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主动的参与过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实践、自主评价的能力。这样教学使教师的“外部”指导转化为学生“内部”的学习行为。新大纲提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不但要让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更要注重指导小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许多教师还没有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散,创新意识得不到培养,因此教学方法的改变势在必行。

小学数学主体教学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应用、自主评价的能力呢?笔者将一些不成熟的见解浅析如下:一、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我们说教学目标既是教的目标,也是学的目标。教学目标不宜太笼统、太抽象,否则学生不易接受,很难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目的。因此,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情况,把教学目标转化为行为目标,也就是把教师应教什么转化为学生学会做什么。如果学生知道每堂课该学什么,知识学到什么程度,能力达到什么水平,才算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就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为达到目标而努力学习。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必须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课堂教学注意“引”和“放”1、巧妙的“引”。小学生的自觉性不强,有意注意的时间不长,教师的“引”是必不可少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根据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儿童的心理,努力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获取,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引”的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①启发性的设疑。例如:学习“分数的认识”,教师可利用讲故事“分饼”或“分苹果”引出有些数不能用整数表示,这时该怎么办呢?学生的积极性被这一疑问调动起来了,他们都想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新内容的学习中去。又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元、角、分”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新课开始,设计购物游戏,教师带来了许多小朋友喜欢的学习用品和玩具,让小朋友向教师购买。小朋友为了买到喜欢的东西,急于从信封袋里取钱,可是他们还不认识“元、角、分”,更不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于是犯难了。这时教师说:我们先来认识人民币“元、角、分”,好吗?此时的学习已成为学生迫切需要。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用在新课导课阶段,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可以巧妙地设置情境,使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自始至终成为学生、的需要。这无疑为开发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造了良好的前提。

②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比如:“5比4多20%,那么4比5也少20%”,这句话对吗?为什么?还可让学生想办法,求鸡蛋的体积(或者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适当的思考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大胆的“放”。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中要大胆地“放”,这就是目前的开放式教学思想,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不必一讲到底。实践“三角形的认识”,可给学生一些学具,让学生利用学具去量一量,比一比,议一议,在操作中认识三角形(或者任意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也一样,让学生通过组装长方体、正方体学具,通过拆、拼、比,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六个面(对面相等)、十二条棱(对棱相等)、八个顶点,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通过这样的“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也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造力我们知道,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去尝试解决新问题,并融化新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的过程,这个过程最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任何“越疽代疱”的行为都是违背人的认知规律的。独立思考既是学生认知不断发展、深入的需__________要,独立思考在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人们不断探究、创造、开拓的必备素质。能否独立思考,还直接影响学生坚强意志的养成,关系到今后能否成才。为了能让学生真正进入独立思考,发挥其学习主动性,我们将以往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改为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大胆地说。这样可以减少教师对学生的束缚,给学生有创造的空间,促进创造力的培养,具体措施如下所示:1、说算理,揭示计算规律。计算能力是一种能够正确、灵活运用计算知识和计算方法的综合能力。不少学生虽然能够依据规定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是因为算理不清楚,无法适应计算中千变万化的各种情况。因此在计算教学中,加强说算理的训练,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知道驾驭计算方法的算理,使其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引入新课前,先进行“填算式”等活动,让学生边填边说,逐步领悟“凑10”的思考方法,培养迁移能力。

2、说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解答应用题是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渠道。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理解题意,了解事物发生和发展的情景,在全面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过程,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案,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语言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催化和促进的作用。因此,让学生有条有理地说出思考的每步骤与依据,是应用题教学的重点和关键。

论文作者:侯海珍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主体教学”模式探微论文_侯海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