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欧盟的深化与扩张_欧洲理事会论文

论欧盟的深化与扩张_欧洲理事会论文

欧洲联盟的深化与扩大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欧洲联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际关系

欧洲联盟的深化与扩大是当前欧洲问题的一个焦点。马斯特利赫特条约生效后,欧洲朝野人士曾对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抱以无限憧憬。不料风云多变,丹麦公决否认马约之后,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又接踵而来。欧盟单一货币计划能否如期实现,在欧洲公众舆论中“怀疑主义”论调已甚嚣尘上,甚至认为如果1996年欧盟成员国政府间会议如无重大突破时,欧洲一体化进程可能倒退,或许欧盟有彻底垮台的危险。

欧洲秩序和格局仍然处于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欧洲形势复杂多变,扑朔迷离,进进退退,好似在跳探戈舞步。欧盟原定的标尺水准是否过高,欧盟的深化与扩大是否能够实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考查欧共体发展的历史,早在1964年欧共体就首次提出欧洲经货联盟的概念。欧共体当时结合经货联盟建设的若干基本原则提出“实现、深化、扩大”的口号。1968年欧共体在建设方面完成两件大事。一是建成六国之间的关税同盟,一是实现共同农业政策。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欧共体不失时机地着手致力于深化。1970年10月7日, 欧共体根据维尔纳报告,决定设立一笔欧洲货币基金,并计划分三个阶段建立欧洲经货同盟。同时,欧共体也把政治联盟的建设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同年10月27日欧共体通过“塔比宁报告书”,制定了若干欧共体成员国间的政治合作原则。接着,欧共体成员国间多年难以妥协的一个悬案问题得到了解决。1972年1月22日欧共体原有六国同英国、丹麦、 爱尔兰和挪威四国订立了后四国加入共同体的条约。后来,挪威经公民投票没有批准该项条约,未能加入。1973年1月1日英国、爱尔兰和丹麦加入了欧共体,是为欧共体的第一次扩大。过去,讨论英国所以能够加入欧共体,论者多从当时英法关系的变化论起,指出因戴高乐下野,致使他长期抵制英国加入欧共体的政策失灵,蓬皮杜上台对英国加入共同体的政策多有松动。固然这是英国加入共同体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是,在欧共体取得相当成就后,关税同盟的形成和内部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必然要把“实现、深化、扩大”三者结合起来运行。从客观经济基础上说,欧共体生产力的发展是英国等三国得以于70年代初加入欧共体,从而实现欧共体第一次扩大的动力。

欧共体在实现第一次扩大后,一方面着意协调和补救由于英国等三国加入给欧共体经济发展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一方面又勇于突破罗马条约原有的框架,制定了欧共体的地区政策、环境政策、能源政策,并在这些政策领域中展开积极活动,继续促使欧共体的深化。欧共体经过一番努力,用了7年的工夫,1977年英国、 爱尔兰和丹麦三国便完成了欧共体规定的过渡期,实现了九国间的关税同盟。

欧共体原打算在70年代一举建成经济货币同盟,1971年2 月欧洲共同体六国部长会议经过讨论决定建立欧洲经货同盟。1972年2 月蓬皮杜和勃兰特在巴黎会谈,双方同意重行推动经货同盟计划。但是70年代这一计划并未实现,原因是受到1973年至1975年资本主义危机的冲击,加上阿拉伯国家发动“石油武器”,提高石油价格,给欧洲一体化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若从欧共体内部原因上看,实际上法德在建立经货联盟问题上彼此并不十分协调,经货联盟尚缺乏具体的落实措施。只是到了1979年1月1日欧共体才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即成员国货币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建立欧洲货币单位,并准备建立欧洲货币基金。经济货币联盟从此奠定第一块基石。然而1979年底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直到1982年始行复苏。欧共体在80年代前半期仍然步履维艰,重整经货联盟的建设,无法实行。80年代前半期,欧共体在深化方面主要在英国和冰岛捕渔争执得到妥协之后,於1983年初实现了共同渔业政策,1984年3月起得以开始改革和调整共同农业政策。在扩大方面,1981 年希腊加入了欧共体,其过渡期为5年,是为欧共体的第二次扩大。

1984年欧共体建设有了一个转机,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首先,欧洲内部统一市场(俗称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大大巩固和加强了欧共体的市场联盟。

早在1984年6 月欧洲理事会枫丹白露会议做出了加强欧共体一体化建设的新的决定,并成立以德洛尔为首的特别委员会。1985年德洛尔出任欧共体委员会主席。接着,以德洛尔为首的特别委员会草拟了实现商品、人员、劳务、资本自由流通、逐步取消欧共体成员国间边界、技术、税务障碍的白皮书。

1985年欧洲理事会米兰会议审议并且通过上述白皮书。同年7 月欧共体外长在布鲁塞尔开会通过修改罗马条约的决议。同年12月欧洲理事会卢森堡会议通过作为1957年罗马条约附件的《欧洲一体化文件》(又称单一文件)。除丹麦、意大利和希腊以外的其它九个欧共体成员国于1986年2月17日在卢森堡签署了《欧洲一体化文件》。丹麦、 意大利和希腊则于2月28日在海牙签署了该项文件。 《欧洲一体化文件》在经济方面规定1992年12月31日前,必须建立内部统一市场,欧共体成员国间还必须寻求在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从这一点可以得出结论: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的筹建,正是欧共体要重新把经货联盟建设提上议事日程。《欧洲一体化文件》除了经济方面条款外,还包括有政治、社会的条款。这说明《欧洲一体化文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文件,还是一个包括欧洲政治联盟和社会宪章的文件。表明欧共体成员国当政一些政治家们,要把“欧共体政治经济化,经济政治化”。经过长达6 年之久的谈判与妥协,统一内部市场业于1994年1月1日起开张。统一内部市场所以能够启动,其具体原因有三条,其一加紧统一内部市场的立法;其二控制欧共体农业开支,建立农业稳定机制;其三扩大欧共体预算收入,增加欧共体结构基金拨款。欧共体成员国在多次谈判中的求同存异,特别大多数国家对英国做出的一些让步和特殊照顾,无异成为从外交上促成内部市场建成的原因。正是在《欧洲一体化文件》通过以后,1986 年1月1日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欧共体,从而实现欧共体的第三次扩大。 这又一次说明欧共体的深化往往联结扩大来结伴运行。

建立经货同盟的实质乃是便于资本的自由流通,欧洲统一内部市场的运转,必然要求经货联盟的建立。1988年6 月欧洲首脑会议重新决定组建欧洲经货联盟,成立欧洲经货联盟研讨委员会(德洛尔委员会)。1989年4月发表关于经货联盟的“德洛尔报告书”。

德洛尔报告书提出分三个阶段完成经货联盟。第一阶段于1990年开始,经济方面中心任务是实现内部统一市场,减少成员国财政赤字,通过改革结构政策和地区政策,缩小欧共体内部经济差距。金融方面中心任务是拆除金融市场流通的障碍,加强成员国间金融货币政策的协调。决定设立一笔欧洲货币准备基金。第二阶段,开始时间未确定,过渡到这一阶段,须有修改罗马条约的新的条款协议。经济方面将制定一些具体、但不强制推行的规定。成立欧洲中央银行体系(欧共体成员国中央银行行长会议)作为欧洲中央银行的前身。第三阶段在经济方面,进一步加强欧共体的结构政策和地区政策。金融方面,采取永久的固定汇率制,向统一的金融货币政策过渡,由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对统一的欧洲金融货币政策负全责。并使欧洲单一货币在制度和技术方面进行积极准备,最后导致单一货币的发行。德洛尔报告书特点是在欧共体深化方面,使经济联盟和货币同盟同时并举,并力求稳定欧洲货币体系,以便分阶段推进货币联盟,以致最后使用欧洲单一货币。

1989年6月马德里欧洲理事会不顾英国的反对, 通过德洛尔报告书。英国只表示接受经货联盟的第一阶段计划。同年10月英国加入了欧洲货币体系。1990年10月召开欧洲理事会罗马会议,除英国外,其他11个成员国赞成于1994年进入经货联盟第二阶段。法国和德国还倡导推进欧洲政治联合。1990年4月欧洲理事会都柏林首脑会议, 密特朗和科尔共同建议欧洲政治联盟和经货联盟于1992年与内部统一市场同时实现。还提出制定欧共体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扩大欧洲议会的权限。多年处于休眠状态的西欧联盟开始恢复活动。在政治联盟的主张方面法德和英国的主张不一,歧见增加。欧共体在深化过程中内部出现裂痕,其实质是,近年来地区化的趋势虽然在加强,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增加,但是一种倾向往往掩盖着另一种倾向。一体化或地区化如果从根本上损害了民族国家生存,发展和安全的根本利益时,往往也会使局势骤然出现逆转。欧洲历史和现实大量的事例说明:欧洲国际关系发展过程中,既有统一因素存在,也有分裂的因素存在,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具体的问题须做具体的分析,不能认为欧洲形势中只有唯一的联合倾向。

1991年12月9日至11 日欧洲理事会在荷兰南部小城马斯特里赫特开会通过了《欧洲经货联盟和政治联盟条约》,简称欧洲联盟条约,俗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马约为欧共体日后发展方向提出全面的构想和目标,使欧共体从一个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的转换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1〕1992 年2月7日欧共体国家外长和财长在马斯特里赫特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这一条约原定于1993年1月1日生效。不料在马约签署之后,欧洲联盟建设便从一个巅峰转入一个低谷。

1992年6月2日丹麦举行公民投票,以50.7%的微弱多数拒绝接受马约。丹麦是欧共体十二国中第一个否决马约的国家。丹麦否决马约的原因主要是担心本国主权会由于欧盟受到损害,在欧洲形势发生剧烈变化后,欧洲小国担心欧洲大国操纵欧洲事务。丹麦反对马约的势力主要来自超党派的市民运动。丹麦的公决结果,在欧共体国家引起失望和震惊。尽管1992年6月19日爱尔兰以69%比31%多数通过了马约, 但是马约规定只有所有签约国都批准后,该约才能生效。〔2〕

6月4日欧共体召开解决丹麦问题的紧急外长会议。丹麦外长表示不愿再行谈判,会议毫无成果。6月26日至27 日欧洲理事会召开里斯本会议,欧共体国家首脑力图稳住欧共体阵脚,缓和丹麦否决的冲击。首脑们为推动欧盟尽早成立,强调可对丹麦进行最大限度的妥协与协调。里斯本会议提出欧共体扩大问题,认为瑞士、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具备了加入欧共体条件,争取于1993年内正式与该四国谈判。英国积极赞成。法国、西班牙反对,主张欧共体应拓展对马耳他、塞浦路斯和东欧的联系。会议结果达成协议,马约得到批准后才能谈判扩大问题。7 月间比利时、卢森堡、希腊相继批准马约。一波未平、一波又起,8 月间随着美元汇率下降,西欧金融市场急剧变动。德国马克升值打击了欧洲货币体系内其他各国货币。9月16日发生“黑暗的星期三”的股潮, 金融风暴横扫西欧各国经济金融秩序,英镑、里拉相继退出欧共体货币汇率机制,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货币也随之贬值。欧洲货币体系发生严重振荡,从而使欧洲经货联盟的建设出现更大的困难。英国国内保守党右翼政治势力反对马约的情绪倍增,一时曾迫使梅杰政府宣布要在丹麦问题解决之后,英国议会方能讨论对马约的批准问题。

10月16日伯明翰欧洲理事会特别会议,侧重讨论马约批准和欧洲金融危机问题。为促使丹麦再度公决马约,《伯明翰宣言》一方面强调对马约承担义务,欧盟一定要建立,一方面又说要向成员国公民显示共同体的优越之处,欧盟建设要尊重成员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使其不为欧洲联盟所吞没。这一点体现了英国所主张的所谓“辅佐”原则。

12月7日欧洲部长理事会宣布推迟扩大欧共体。12月11日至12 日的欧共体理事会在爱丁堡举行首脑会议。会议重点讨论如何改变丹麦拒绝批准马约的办法。还讨论了欧共体新的财政预算问题。由于英国在会议上的调停活动,根据英国提出的方案,丹麦于11月初提出的要求,全部得到了满足,即免除丹麦对欧洲货币、共同防务政策和司法警察制度等重要条款承担义务。丹麦表示满意,爱丁堡会议给欧共体带来喘息的机会。1993年5月18日丹麦就马约举行第二次公民投票以56.8%比43.2 %通过马约。接着,英国议会也批准了马约。1993年11月1 日欧洲联盟正式宣告成立。

关于欧共体扩大问题,欧洲舆论中的“乐观论者”认为扩大可以促进深化,反之,“悲观论者”认为扩大有损深化。1993年2 月欧共体外长理事会布鲁塞尔开始同奥地利、瑞典和芬兰三国谈判入盟问题。

1992年6月21日至22日欧洲理事会召开哥本哈根会议。 会议对于如何解决经济危机,欧共体成员国间发生意见分歧,哥本哈根会议公报只笼统提到设法促进欧共体近期经济发展。德国在会议中提出关于欧共体东扩的主张,但是法国不予积极支持。会议讨论的结果只是原则上同意改善东西欧关系,保持东西欧贸易,可适当扩大对东欧的接触,让东欧参加有关政策问题的讨论。会议对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加入欧盟把关甚严,并不急于求成。显然这反映了法德间的裂痕,法国牵制德国通过东扩,向中欧和东欧伸张势力。德国舆论提出德、法、波三角的主张,法国自然多有猜忌,认为德国有意贬低法德轴心的作用。

马约生效前夕,1992年10月29日欧盟各国首脑在布鲁塞尔召开庆祝会议。会议通过一些刺激欧共体经济增长的措施。会议还就欧共体一些新设机构所在地问题取得协议,会议重申要1999年底以前实现欧洲单一货币的目标。这一点说明欧盟对马约规定的经济联盟、政治联盟能否如期实现颇有紧迫感。会议决定加速对奥地利、芬兰、挪威和瑞典四国的入盟谈判。其实,自从1992年5月波尔图协定签署,在欧洲经济区内,业已实现了商品、劳务和人员的自由流通。四国入盟问题可以说已经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1994年欧洲经济开始均衡复苏,这使得1994年欧洲理事会讨论欧盟的深化与扩大问题时,都有了明显的进展。

1994年6月24日至25日举行欧洲理事会科孚岛首脑会议, 决定欧盟原有十二国同奥地利、芬兰、瑞典、挪威签署后,四国加入共同体条约,实现欧共体第四次扩大。会议还决定努力推动欧洲经济进一步复苏。会议认为欧盟建设的重点问题是经济问题。会议决定筹备召开1996年政府间会议,以便策划欧共体机构的全面改革,会议还计划投资680 多亿欧洲货币单位,建设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运输体系,其中共包括11项工程。

1994年10月间,关于奥地利等四国加入欧盟问题,不料遭到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反对。1994年12月10日至11日欧洲理事会埃森会议,欧盟在扩大方向问题上发生分歧。会议召开前夕,德国总理科尔主张邀请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到会,德国提出要在20世纪结束前完成欧盟向中、东欧的扩大。法国、西班牙等国则表示异议,他们认为奥地利、芬兰和瑞典入盟后,欧盟已有15个成员国,须等完成欧盟内部的调整后再行向东扩大。法国和西班牙认为至少在1996年政府间会议开过后再考虑欧盟东扩事宜。但是德国坚持欧盟东扩,认为其东扩势在必行,不容迟缓。在德国坚决要求下,结果会议还是邀请了中、东欧国家参加了讨论。会议通过接纳中、东欧六国的先期战略,并责成欧共体委员会提出一份报告(白皮书)供1995年6 月份欧洲理事会讨论。德国为了取得法国让步,东扩的具体时间表未订出,东欧国家的谈判只有在1996年政府间会议结束后方能开始。会议公报还提到将与中、东欧国一样、平等对待斯洛文尼亚和波罗的海的三国关系问题。根据法国的主张,会议公报也明确载入法国要扩大欧盟势力到地中海区域的“南进”计划,主张欧盟同北非和中近东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最近欧盟同土耳其签订自由贸易区协议便是一例。预测今后几年内,欧盟扩大的趋势仍会加强,原因是中、东欧加入欧共体问题,欧盟和中、东欧国家都互有需要,对加强双方经济实力都有好处,虽然由于中、东欧国家加入一时可能冲击欧共体的农业政策,影响南欧国家从地区基金中获得好处。但是东扩对德国好处很大,既可以巩固德国的统一,又能控制中、东欧秩序,限制俄罗斯势力的重新崛起。所以东扩战略,从欧盟说来宁可冒着削弱深化的风险去企求实现。南进的问题除了法国想要重返北非之外,还和欧盟对伊斯兰国家的新战略有关。但南进问题在欧盟建设方面,会在欧洲国际关系中带来怎样的民族问题、宗教因素和文化心理影响,还有待冷静观察。

此外,本文想就有关欧盟扩大与深化的三个有关理论问题提出一点浅议,以供学术上的商榷。

一、无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上讲,或者从实践上说,扩大与深化都是一组矛盾。过去欧盟三次扩大,是在美苏两极体制下进行,欧洲需要联合自强才能游刃于两超之间。加之深化与扩大之间相互协调、互为促进,故而能够得以平衡,并且得到发展。估计今后欧盟还会注意把握深化与扩大之间的协调。但是一种倾向往往会掩盖另一种倾向。当前欧盟酝酿着进一步扩大问题,从总体上说重点是要用扩大来促进深化,刺激欧洲经济复苏。此外欧洲还从它的全球战略出发,与美、俄争夺对欧洲事务的主导权。欧洲还要对付美、日的竞争以及亚洲经济的崛起。欧洲扩大问题主要反映了欧盟几个大国,尤其是德、法、英的意愿。它们之间也有分歧、各有所图。所以今后欧盟扩大在战略上也可能有所失误,在步骤上有可能有所失序,在方法上也可能有所失当,致使扩大与深化失去平衡与协调。欧盟的建设也许因此会受阻或遭受挫折。欧洲许多有识之士业已表示有此顾虑。

二、 关于欧盟能否建设成功的问题。 现任欧盟主席桑特说欧盟在1999年一定建成。欧洲议会议长贡埃·克勒普斯说“欧共体走向欧洲联邦是不可逆转的过程”。但已下台的原欧共体主席德洛尔的言论却相当谨慎,他说“当前欧洲经历着一个艰难的时期,碰上许多消极因素”。拙见以为欧盟绝对不会在近期内(本世纪末或21世纪初)垮台,原因是:从欧洲煤钢联营算起,欧洲一体化已经有了40多年历史,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目前15国欧洲拥有强大经济实力,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实体,内部统一市场业已形成,欧盟许多规章制度已经形成。欧盟的存在对成员国经济发展大有好处。从欧盟外部环境上看,世界经济地区化和全球化正在逢时,成为一股时潮。欧洲要依靠联合寻找在未来多极世界中的有利位置。欧洲联盟建设尽管步履蹒跚,但仍在缓步向前。不容忽视的是: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德国统一,欧洲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欧洲经济中存在着许多痼疾,例如:周期性经济危机;原有经济结构的弊端;欧洲货币体系不稳定;欧洲汇率机制失灵;生产成本过高;投资不足;科技相对落后于美日;成员国间存在贫富差距;以及失业现象不得解决;欧洲政治中右倾势力抬头;执政党威信下降等。在国际关系方面,尽管欧洲大国小国之间从人均收入上看出现相对平衡现象,但随着冷战后格局的变化,大国关系业已发生了新的变化,欧洲许多国家对德国是否重蹈军国主义抱有疑虑。德美建立特殊关系,德国提出“核心欧洲”,引起意、西的抗议。法德轴心出现一定的松弛迹象,英国坚持主权原则,力主欧盟只限于维持自由贸易区水平,反对欧洲实行单一货币,要求维护英国主权。欧盟在今后前进过程中或许会积载太重。因此,欧盟能否在1999年前实行单一货币,看来也不容乐观。1996年政府间会议能否取得重大成就,也要拭目以待。欧洲政治联盟在许多方面涉及国家主权及成员国民族利益。我以为即使欧洲政治联盟如能建立,欧洲合众国形式恐难以形成,至多仍是民族国家的联盟。

三、关于欧洲的统合与分裂问题。我以为从长远观点上看还不能把欧洲统合说得绝对化。欧洲联合从历史与现实看都应该认为是有条件的,即相对的。一个国家联盟和集团的建立,是国际关系历史中的一个具体现象,它受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制约。历史本身是一个合力。现今欧洲存在统一和分裂的两种因素。对这两种因素,都要给予研究与分析,对两种因素势力的消长,都要作周密的测定。只讲欧洲有一种联合的因素,就没有办法解释存在了70年的前苏联的瓦解。也没有办法说明挪威再次否决加入欧共体和瑞士不加入欧洲经济区的事态。西欧一些国家内部中也有民族问题。须要看到的是美苏冷战格局的转换,给欧洲历史带来很大冲击,至今这一影响似乎仍未完全失去作用。俄罗斯要在中、东欧恢复前华约时期的政治地缘似乎在相当时间内没有可能,但在独联体的形式内,俄罗斯和其他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经济联盟的实现,存在着可能性。统一后的德国经济的发展,有可能根本上打破欧盟内部各国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另外,欧洲的联合问题,也不纯粹是欧洲本身的事务,美欧关系的因素也是要考虑在内的。欧洲联盟体制尚未健全,欧洲在维持安全与稳定方面尚要依靠美国。以欧盟为主体的欧洲国家联合还是欧洲当前形势中一个主导因素,但是从欧洲问题的深层次看,从长远历史观点看,欧洲也存在若干可能导致分裂的因素,欧美俄的大三角关系,英法德的小三角关系都在发生变化,矛盾很多,对于欧洲联盟的“深化”与“扩大”,同样有着制约与影响。

注释:

〔1〕 马约通过的背景是德国实现统一和前苏联解体之后,马斯特里赫特会议召开前一天,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明斯科开会决定成立独联体。

〔2〕 康斯文:《欧共体一体化统一进程面临挑战》, 新华社新闻稿,1992年6月3日。

标签:;  ;  ;  ;  ;  ;  ;  ;  ;  ;  

论欧盟的深化与扩张_欧洲理事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