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补白”,让语文课堂更精彩论文_叶萍

艺术“补白”,让语文课堂更精彩论文_叶萍

绍兴市柯桥区福全镇秋瑾中学

【摘要】课堂“补白”是初中语文课堂的“调味剂”,在课堂“补白”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方式方法,尽量选择学生能够理解的且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促进作用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扩充知识层面,有效提升学习的效果。在本文中,笔者从意识、情感以及逻辑思维三个方面入手,意在提升课堂“补白”的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课堂“补白” 初中语文 激发意识 提升效果

课堂“补白”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常见的方式,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在课堂“补白”的方式和内容上,我们应该选择能够充分表达教师想法又能对学生起到一定启发作用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堂“补白”中收获知识,有所成长。

一、课堂“补白”的教学阐释

课堂“补白”的教学释义比较广泛,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来说,课堂“补白”是对文本教学中的一些知识的补充,这种补充要以教材为中心,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启发和引导,能够对学生起到一定帮助的内容。课堂“补白”的效果往往很明显,能够清晰地给学生思想上以震撼,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有一定的思想上的波动。

二、“补白”艺术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应用

课堂“补白”要对“补白”内容进行充分“加工”,展示在学生面前时,是以一种学生能够“咀嚼”和“消化”的方式,让学生“吸收”到知识的“养分”,进而提升自身的水平。

(一)举例述理,激发意识

语文课文中有很多的知识点阐述的比较简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一些知识点不能完全理解,这时就需要我们进行一些教学上的阐释,从教学辅助内容上入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在教学中,我通常会用一些例子的列举来阐释语文知识或者语文道理,激发学生意识的同时,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刻领会。

比如,讲解《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这篇课文时,这是一篇哲理性比较强的文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东西很难理解,如对“答案不止一个”这个部分,学生理解的不深刻。为了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好的开端,我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1+1=?”学生自由发挥,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我举出一个例子:“一个李白+一壶酒=诗百篇”,学生也纷纷开始回答起来,“一个人+一张网=很多条鱼”,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对这部分知识有一定的理解,通过这种“补白”,让案例与课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丰富了讲解的同时,也让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更加透彻。

用举例的方式能增进学生的理解。例子中的一些故事情节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学生进行教学上的引导时,可以多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挑选一些具有趣味性又适合学生年龄段的内容,例子也要具有一定的思考意义,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背诗诵词,陶冶情感

在教学中,我们会遇到一些时间节点上的空白,如下课前几分钟,教学内容全部讲解完,时间上“空白”,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背诵一些经典的古诗词,一方面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另一方面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教学中,我经常会为学生准备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如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一些经典诗词,让学生背诵的同时感受领袖的伟岸胸怀。

比如,讲解《雪》这篇课文时,课堂讲解比较顺利,临下课前有几分钟的课堂“空白”,我找出了领袖毛主席的《沁园春·雪》,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我将这首诗进行了展示。同时,我从网上找到了一段音频,标准的将这首诗完整地朗读了一遍,学生听到了诗歌的朗读气势都很兴奋,纷纷融入到课堂诵读的活动中。在下课前,学生就将这种气势磅礴的诗背诵下来,课堂有效地进行了“补白”。不仅如此,这首诗歌的背诵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很多学生都在课余时间里,学习了毛主席的其他经典诗歌,有效地陶冶了自身的情感。

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我们可以选用不同的古诗词。在学生开学之初,课堂学习内容不那么繁重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经典有一定深刻哲理的古诗词;在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时,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些学生能够接受的比较简单的古诗词,陶冶情操,放松身心。

(三)奇闻趣事,讲述道理

奇闻趣事一直深受学生的喜爱,我在讲课之余,一般喜欢给学生讲解一些奇闻趣事,作为课堂的“补白”部分。讲解过后,我也会与学生探讨,有时让学生自己进行交流,针对故事中的情节、人物的性格和做法、故事阐述的道理以及学生的感想等方面,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让学生充分表达。

比如,在讲解《纪念白求恩》这节课时,这是一节对学生教育意义很强的课文,我在教学中会引导学生对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的学习和领会。但由于这篇课文多以陈述的形式出现,学生很容易产生枯燥的感受,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向学生讲了几个有关于白求恩的故事,故事包含白求恩为我国的付出,他的一些精彩的手术,治疗的例子等等,故事的融合让学生对白求恩肃然起敬。带着这份敬佩,学生很快就融入到了课文之中,并且对于要求背诵的内容很快地记忆出来。在这种“补白”的方式下,学生深刻体会到了语文课堂的乐趣,也激发了探究的意识。

故事的魅力总是无穷的,善于用故事来引导学生,并且给学生一定的启发,是“补白”教学的艺术所在。我们在学生对故事的阐述看法的同时,我们也要给予一定的尊重,要给学生自信,发挥“补白”的最大效果。

三、结束语

如果善于利用课堂“补白”来引导学生,将课堂“补白”变成一种教学艺术,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魅力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明显提升。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课堂“补白”的内容离不开我们的教材,要以学生的学习为基本点,对课堂“补白”资料有一定的选取,让课堂“补白”真正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季香玲.多元“补白”,让语文课堂更精彩[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6(05)

[2]胡亮.多元“补白”,让文本解读精彩无限[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6(11)

[3]黄海燕.个性“补白”——让初中语文教学精彩无限[J].文理导航(上旬),2014(12)

论文作者:叶萍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1

标签:;  ;  ;  ;  ;  ;  ;  ;  

艺术“补白”,让语文课堂更精彩论文_叶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