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杭州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徐国伟[1]2004年在《杭州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及其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来,杭州制造业无论在生产规模还是经济运行质量上都有长足的发展。从总体上看,杭州制造业的发展主要还是依靠传统产业,但传统产业存在着产业层次低、技术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产业发展空间和产业升级的压力日益凸现。与此同时,...
  •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我国技术进步模式选择研究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我国技术进步模式选择研究

    胥亚玲[1]2004年在《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我国技术进步模式选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以来,技术一直是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如何加快国内技术进步,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的问题。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用于自...
  • 苏南台资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

    苏南台资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

    范军军[1]2003年在《苏南台资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苏南目前是台商投资最热门的区域之一,台资对苏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台湾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向祖国大陆的转移,接着对苏南台资产业结构的演进、现状、发展趋势及对苏南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对台资产业集聚...
  •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组织合理化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组织合理化研究

    程玉春[1]2003年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组织合理化研究》文中提出论文在对国内外产业组织研究成果及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回顾和梳理基础上,对产业组织的科学内涵和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独立的阐释,揭示了产业组织合理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不同国家产业组织的演进过程、政策演变及合理化的实践,阐明了...
  • 中国地区产业结构转换研究

    中国地区产业结构转换研究

    王艳霞[1]2003年在《中国地区产业结构转换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以省市区为研究单元,以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数据模型,研究中国地区产业结构转换的规律性趋势、动因、速度、方向、能力、水平、类型、产业结构转换与产业结构效益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并...
  • 贸易壁垒变动对国内制造业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

    贸易壁垒变动对国内制造业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

    姬韫滔[1]2003年在《贸易壁垒变动对国内制造业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文中提出产业结构问题在过去的许多研究和论着都被认为是一个纯国内问题,但随着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国内市场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产业结构问题的研究有必要被纳入国际范畴中来思考。尽管关税壁垒的降低已经是大势所趋,但国际竞争的...
  • 东北地区外贸竞争力现状与提升途径问题论析

    东北地区外贸竞争力现状与提升途径问题论析

    石蕾[1]2003年在《东北地区外贸竞争力现状与提升途径问题论析》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各国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如何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外贸竞争力,以合理参与国际分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挥“经济增长引擎机”的作用,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
  • 非农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性别分析

    非农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性别分析

    王黎芳[1]2003年在《非农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性别分析》文中认为农村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是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我国非农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经历了建国后非农化的萌芽和改革开放后非农化的大规模发展两个阶段。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女性在非农转移中的步伐...
  • 深圳家具科技工业园项目研究

    深圳家具科技工业园项目研究

    赖珍珍[1]2003年在《深圳家具科技工业园项目研究》文中认为深圳家具科技工业园项目是“深圳市家具产业结构调整方案”中明确规定必须在2005年前启动的项目,作为深圳市家具产业重组和深圳市利用高新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点示范项目,深圳家具科技工业园得到了深圳市政府、全国家具行业人士、深圳市家具行业协...
  • 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上海浦东的研究

    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上海浦东的研究

    李岳峰[1]2003年在《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上海浦东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劳动力就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同时,劳动力过剩和隐形失业又主要集中在农村和农业中,解决这一问题的难点也在农村。而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实际上就是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解决好农业富余劳动力...
  • 中国产业集群的国家竞争优势研究

    中国产业集群的国家竞争优势研究

    陶贤峰[1]2007年在《临港产业集群形成及其竞争优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临港产业集群是在临港一定区域范围内集聚的,以共享港口资源、区位优势和基础设施为最原始的形成动力,且具有相互关联的一系列产业的集聚体。多年的集群发展经验已表明,产业集群的优势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我国境内FDI方式技术引进现象的研究

    我国境内FDI方式技术引进现象的研究

    万晓宁[1]2003年在《我国境内FDI方式技术引进现象的研究》文中认为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其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逐步为世人所熟识。为此,世界各国都努力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来提升自己的科学技术水平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尽管手段繁多,但从总的方面来看,各国推进本国科技水平提升的方式不外乎两种:完...
  • 对中国东南沿海国际化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对中国东南沿海国际化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林明[1]2001年在《对中国东南沿海国际化竞争力的实证分析》文中指出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东南沿海区域(包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福建和广东)的国际化竞争力(引进吸收和对外输出扩张的能力)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这一区域国际化竞争力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进、出口贸易总额,进、出口贸易差额和吸引外资...
  • 论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消费市场

    论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消费市场

    牟雁[1]2002年在《论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消费市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WP=2]目录序言l第一章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情况及评价2第一节外商直接投资概述2第二节刘咏蓓[2]2011年在《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自我国改革开放叁十多年来,外商直接投资积极推动着我国国...
  •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杨钧[1]2016年在《城镇化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相互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处于二元分割状态,城镇化与农业和农村发展严重脱节。新时期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根本要求,就是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并推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同发展。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协调至关重要。城镇...
  • 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经济分析与对策研究

    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经济分析与对策研究

    贺红权[1]2002年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经济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理论界关于我国加工贸易问题的争论和我国加工贸易“西进运动”的开端,本文尝试性地从产品的寿命周期理论和技术差距理论探讨了加工贸易全球性产业与区域格局演化规律,并吸收了理论界关于加工贸易经济实质争议的主流观...
  • 我国地区间产业结构协调问题研究

    我国地区间产业结构协调问题研究

    李晓欣[1]2015年在《京津冀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统计研究》文中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当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的重大国家战略。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在经济理论指导下,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创新性改革与实践。它突破了原有的、建立在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上的常规区域发展模式,以更着眼于未来可持续发...
  • 河北省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河北省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刘冬蕾[1]2002年在《河北省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乡镇企业在河北省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中,乡镇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如产品销售不畅,增长速度下滑等。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其目前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乡镇企业面临着知识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
  • 经济发展与中国对外贸易、直接投资流动的新趋向

    经济发展与中国对外贸易、直接投资流动的新趋向

    吕林星[1]2002年在《经济发展与中国对外贸易、直接投资流动的新趋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中国对外贸易与直接投资流动变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199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外贸顺差持续下降与对外直接投资持续高涨两大截然不同的趋势。接着,作者通过对经济发展阶段和贸易与投资流动关系的深入分析,指出了中国外...
  • 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周靖[1]2001年在《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研究》文中指出在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背景下,西部地区能否凭借其资源、技术、区位优势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带”,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而西部地区能否成为拉动全国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带,关键在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