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兴安岭红星林业局不同泥炭类型理化性质与酶活性的研究

    小兴安岭红星林业局不同泥炭类型理化性质与酶活性的研究

    史书杰[1]2003年在《小兴安岭红星林业局不同泥炭类型理化性质与酶活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兴安岭红星林业局地区地势平缓、宽谷、森林繁茂、植被丰富、气候寒冷、地表水多,泥炭得到了大面积发育,是泥炭发育的典型地区。该地区泥炭种类齐全,有落叶松林下、泥炭藓丘下的高位泥炭,草本沼泽植物下的低位沼...
  • 酸化紫色土中镉的生物有效性调控及机理研究

    酸化紫色土中镉的生物有效性调控及机理研究

    林仁漳[1]2003年在《酸化紫色土中镉的生物有效性调控及机理研究》文中认为镉是一种环境危害较大的典型重金属污染物。其污染危害与控制长期以来一直是环境科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尽管对环境镉污染的来源、水平、危害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并依据对土壤-植物系统中镉迁移转化规律的认识提出了许多防治措施,但这些措施...
  • 黄土丘陵沟壑区沙棘、柠条林地水量平衡及土壤水分生态特征

    黄土丘陵沟壑区沙棘、柠条林地水量平衡及土壤水分生态特征

    胡梦珺[1]2003年在《黄土丘陵沟壑区沙棘、柠条林地水量平衡及土壤水分生态特征》文中指出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依靠土壤来提供。土壤中的水分受降水、林冠截留、植物蒸腾、土壤蒸发、地表径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在黄土五陵沟壑区,降水通常是该地区土壤水分的唯一来源,植物蒸腾以及土壤蒸发是主要的支出项。...
  • 城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城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王金凤[1]2007年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动物群落学研究》文中指出城市生态系统的土地利用形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从而导致其环境也发生显着变化。土壤动物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地位。土壤动物能够对城市土地利用形式的快速变化、城市环境质量的改...
  • 免耕稻—鸭生态种养模式及综合效益研究

    免耕稻—鸭生态种养模式及综合效益研究

    祖智波[1]2007年在《免耕稻—鸭生态种养模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文中指出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它的服务功能和价值具有特殊性。本研究在整理、分析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继承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稻田养鸭”技术而形成的“免耕稻—鸭生态种养”模式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首...
  • 复种指数遥感监测方法研究

    复种指数遥感监测方法研究

    吴岩[1]2008年在《中国东部季风区耕地复种指数遥感监测研究》文中认为耕地复种指数是衡量耕地资源集约化程度的基础性指标,也是国家宏观评价耕地资源利用状况的重要技术指标。而由于使用农业统计数据计算的耕地复种指数实效性和可靠性比较差,可能会导致一些决策上的偏差。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遥感已成为探...
  • 农田谷物产量空间分布信息采集、处理与系统集成技术研究

    农田谷物产量空间分布信息采集、处理与系统集成技术研究

    张振乾,刘仁杰,张漫,杨玮,李寒[1]2017年在《基于移动终端的谷物产量实时监测平台设计》文中认为作物产量的空间变异性反映了农田环境和管理等因素对产量的影响,获取准确的产量空间分布信息是实施资源按需最优化投入的前提。为了获取谷物产量空间信息,设计了基于移动终端的农田谷物产量空间分布信息实时监测平台...
  • 土壤—作物系统中农药残留及其复合污染的生物效应

    土壤—作物系统中农药残留及其复合污染的生物效应

    窦文倩[1]2003年在《土壤—作物系统中农药残留及其复合污染的生物效应》文中指出论文将通常用于环境水样中有机污染物分析前处理的固相萃取(SolidPhaseExtraction,SPE)技术引入土壤以及农产品(大米、水果蔬菜)样品中的农药多残留分析中,建立了完整的固相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SPE—...
  • 北方农牧交错带复合生态系统的气候响应与不同配置的生态经济效应研究

    北方农牧交错带复合生态系统的气候响应与不同配置的生态经济效应研究

    李广[1]2003年在《北方农牧交错带复合生态系统的气候响应与不同配置的生态经济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定西县为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典型代表,在分析了该地区近30年来气候变化现状的基础上,选用了合适的指标,运用时间序列法、主因素分析法、周期外延、多目标线性规划和层次分析(AHP)等方法,研究未来气候变化情...
  • 水旱轮作体系中的养分循环特征

    水旱轮作体系中的养分循环特征

    范明生[1]2005年在《水旱轮作系统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旱轮作系统是我国重要的作物种植体系之一,种植面积约1300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对我国谷类作物生产的贡献率达30%,水旱轮作系统的生产状况直接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目前这一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产力呈下降的趋势,灌溉水短缺...
  • 基于GIS的农用地分等定级实证研究

    基于GIS的农用地分等定级实证研究

    张晋科[1]2003年在《基于GIS的农用地分等定级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土地资源调查监测工程”将农用地分等定级列为其中的重要工程项目之一,由国土资源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基础,以嵩县为试点,对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借以检...
  • 青海高原(西部)土壤放线菌资源及应用研究

    青海高原(西部)土壤放线菌资源及应用研究

    司美茹[1]2003年在《青海高原(西部)土壤放线菌资源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青海位于我国西部,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面积72万平方公里。全省地势高亢,复杂而独特的生态环境条件决定了青海高原的放线菌资源具有独特性。本研究采用常规方法对采自青海省西部大通、平安、乐都、民和及互助等五个县的...
  • 新型硝化抑制剂DMPP和BASF复合肥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效果

    新型硝化抑制剂DMPP和BASF复合肥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效果

    杜安刚[1]2003年在《新型硝化抑制剂DMPP和BASF复合肥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效果》文中提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新型硝化抑制剂DMPP和BASF复合肥对不同作物的产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在海南省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下,DMPP能有效抑制氮肥在土壤中的硝化作用过程,使土壤中的NH_4~+-N较长...
  •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土壤供氮能力的研究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土壤供氮能力的研究

    车升国[1]2015年在《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方法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化肥由低浓度到高浓度、由单质肥到复合(混)肥、复合(混)肥由通用型走向专用化,是世界肥料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幅员辽阔,土壤、气候和作物类型复杂多样,农业经营以小农经济为主,规模小、耕地细碎化。因此,区域化、作...
  • 控释肥料养分(氮素)控释效果与合理施用研究

    控释肥料养分(氮素)控释效果与合理施用研究

    王小利[1]2003年在《控释肥料养分(氮素)控释效果与合理施用研究》文中认为速效性肥料施入土壤后虽然养分可以直接为作物吸收利用,但肥效持续时间短,一次施用容易伤害作物;另外,未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养分容易发生淋溶、挥发、固定等损失,影响肥效,污染环境。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对速效性肥料进行处理得到的控释...
  • 珠江口底层生物与西藏两个湖泊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的初步研究

    珠江口底层生物与西藏两个湖泊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的初步研究

    张伟玲[1]2003年在《珠江口底层生物与西藏两个湖泊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pestcides,OCPs)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日益引起全球的关注。生物富集放大与长距离大气迁移是OCPs环境行为的两个重要特点,这使得有机氯农药对野生动物和人体健康的...
  • 控释复肥磷素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及其对作物的效应

    控释复肥磷素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及其对作物的效应

    胡莹莹[1]2003年在《控释复肥磷素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及其对作物的效应》文中研究表明控释肥是施肥技术与物质相结合的产物,许多研究表明控释肥具有养分释放与作物养分吸收相同步的功能,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控释肥中控释氮肥的研究比较多,已经在减少硝态氮淋失、氨挥发,提高氮肥利用率这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而对...
  • 玉米种子传播甘蔗花叶病毒的研究

    玉米种子传播甘蔗花叶病毒的研究

    李莉[1]2003年在《玉米种子传播甘蔗花叶病毒的研究》文中指出玉米矮花叶病(Haizedwarfmosaicdisease)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危害最重的玉米病毒病害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主要玉米产区连年暴发成灾,已成为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其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种于带毒传播。本研究通...
  • 黄土区大型露天矿排土场水蚀特征及水土安全评价——以安太堡露天煤矿南排土场为例

    黄土区大型露天矿排土场水蚀特征及水土安全评价——以安太堡露天煤矿南排土场为例

    韩武波[1]2003年在《黄土区大型露天矿排土场水蚀特征及水土安全评价》文中提出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是一种巨型人工松散堆积体,存在着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排土场稳定问题。本研究以我国黄土区安太堡大型露天煤矿南排土场为对象,以生物水土保持措施为研究角度,研究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1)安太堡矿南排土场原地貌的...
  • 番茄、甘薯专用有机—无机缓释肥研制及其生物学效应

    番茄、甘薯专用有机—无机缓释肥研制及其生物学效应

    史春余[1]2003年在《有机—无机缓释肥研制及其生物学效应》文中提出设施蔬菜地土壤与其相邻露地菜田土壤比较,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增加,其增加幅度为:磷>钾>氮>有机质;有效硫、有效镁、有效锰、有效硼、有效锌和有效铜含量也明显增加。随着设施蔬菜地使用时间延长,有机质和多数营养元素的含量增加。与相邻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