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学与中古文学史的写作与建构_文学论文

    新文学与中古文学史的写作与建构_文学论文

    新出文献与中古文学史的书写和建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古论文,文学史论文,新出论文,文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中古文学是中国文学...
  • 语言与身体之间_文学论文

    语言与身体之间_文学论文

    在语言和身体之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身体论文,语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中图分类号:I5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
  • 关于提交人死亡的Brownshaw和Pat_文学论文

    关于提交人死亡的Brownshaw和Pat_文学论文

    布朗肖和巴特论作者之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布朗论文,之死论文,巴特论文,作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罗兰·巴特在1968年发表的“...
  • 印象主义文论与新文学教育_文学论文

    印象主义文论与新文学教育_文学论文

    印象主义文学理论与新文学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印象主义论文,新文学论文,文学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20世纪20年代新文学教...
  • 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关系的后现代转折点_文学论文

    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关系的后现代转折点_文学论文

    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之关系的后现代转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学批评论文,文学理论论文,后现代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文学理...
  • 影响的焦虑——哈罗德·布鲁姆解构批评初探

    影响的焦虑——哈罗德·布鲁姆解构批评初探

    屈冬[1]2016年在《哈罗德·布鲁姆“新审美”批评研究》文中认为哈罗德·布鲁姆是美国当代文学批评家,对当代西方文论中存在的问题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其“新审美”批评,是在与其他批评流派就审美、作者主体性以及经典等相关问题的论争中逐渐形成起来,有着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问题意识。对于布鲁...
  • 西方圣经文学批评史略

    西方圣经文学批评史略

    程小娟[1]2004年在《西方圣经文学批评史略》文中研究说明西方圣经文学批评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相当完善的学科,并积累下了极为丰硕的成果,其中许多成果对我们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国内学界至今知之不多。本文意在简要勾勒西方圣经文学批评史的轮廓,为学术界提供一个深入研究的线...
  •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思维方式研究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思维方式研究

    郅英信[1]2016年在《马克思实践论思维范式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哲学思维是观察、认识和把握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与方法,也是解决、处理、和思考人与世界、思维与存在、现实与潜在等哲学问题的基本原则。思维范式是哲学的灵魂,决定着哲学的理论形态。马克思哲学体系的思维范式特点主要表现在其实践性,...
  • 华兹华斯:一颗困扰的心灵

    华兹华斯:一颗困扰的心灵

    刘梅[1]2014年在《华兹华斯与谢灵运山水诗之比较研究》文中提出山水诗,顾名思义就是以自然山水为主要题材的诗歌,但山水诗又不仅限于描山绘水,他还描绘与山水自然相关的人或事。在西方,这类诗歌又被称为自然诗或风景诗。无论中国还是西方,诗歌的主要作用还是“诗言志”或“诗缘情”,山水诗,也不例外。中国古代...
  • 文艺批评与传播媒介

    文艺批评与传播媒介

    王梦湖[1]2011年在《期刊媒介与文学理论关系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外文学理论史上,历来的理论着作都把文学活动的要素划分为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这四大部分。可以说,这种划分忽略了传播媒介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事实上,传播媒介是文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在某种程度上,传播媒介的变革是文学...
  • 佛经翻译及其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影响

    佛经翻译及其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影响

    姜永全[1]2003年在《佛经翻译及其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影响》文中指出本课题主要是研究佛经的翻译及其对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影响。课题的来源于日常学习中的灵感和美国翻译家及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启发。尤金、奈达以研究《圣经》的翻译而闻名于世,并且促进了他的翻译理论的研究。而笔者认为,同是世界叁大宗教之一的...
  • 大众传媒时代下中国文学批评现状探究

    大众传媒时代下中国文学批评现状探究

    蒋小英[1]2008年在《媒体化时代的文学批评》文中指出现代社会是一个为传播媒体所覆盖的社会,也是一个为传播媒体所呈现的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事实上的媒体化时代。媒体化时代是对我们所生活其中的这个社会的文化生产、传播、接受与消费模式的一种命名,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文化运作方式与文化生活形态主要是...
  • 八十年代审美文论批判

    八十年代审美文论批判

    王晓芳[1]2002年在《八十年代审美文论批判》文中提出审美文论是文学阐释模式的一种,它认为文学的基本特性是审美性,文学的基本价值是审美价值。本文对审美文论的批判,目的是理清其产生存在的根源和理论思路,探讨它的理论贡献和社会意义,并从学理上指出其过激之处,这有助于对文学阐释模式做出合理的预测。第一部...
  • 亨利·詹姆斯在中国的名声学研究

    亨利·詹姆斯在中国的名声学研究

    周琳[1]2002年在《亨利·詹姆斯在中国的名声学研究》文中提出亨利·詹姆斯是美国着名的小说家、文体学家和文学批评家。作为一名杰出的小说家,詹姆斯有自己明确的小说理论。他创作的《一位女士的画像》、《专使》等大量长短篇小说和《小说的艺术》、《小说的未来》等文论及他为自己的小说集所写...
  •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崛起与发展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崛起与发展

    张浩[1]2004年在《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精神分析话语剖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旨在运用精神分析学的观点对20世纪女性文学的核心思想和写作趋势进系统研究。本文分导论和正文两大部分。导论部分简要说明了论文的主题思想、逻辑展开以及所运用的批评方法。正文共有十章,其结构由描述精神分析学影响女性文学的发展演...
  •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人的主体性的关注及启示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人的主体性的关注及启示

    东华尔丹[1]2002年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人的主体性的关注及启示》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分析了科学技术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物质丰裕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主体异化现象,指出西方社会由于存在“物化”结构,人被“物”牢牢控制,从而丧失了主体意识,在“技术理性”的压抑下沦落为“单向...
  • 中国20世纪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更迭与语文教育

    中国20世纪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更迭与语文教育

    张小虎[1]2002年在《中国20世纪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更迭与语文教育》文中指出20世纪是文艺复兴后全世界思想最活跃的一个世纪,也是世界文化融合最自觉的一个世纪。20世纪是中国打开国门的一个世纪,也是中国受传统的封建的残余思想压迫的一个世纪。20世纪是现代语文教育从无到有的一个世纪,也是语文教育在我国...
  • 当代文学中的底层形象研究

    当代文学中的底层形象研究

    刘旭[1]2007年在《当代文学中底层形象研究》文中认为针对当前底层研究过于宏观化和理论化,微观作品分析非常缺乏的状况,本课题拟在现代性批判的基础上对作家作品进行细读分析,从其叙述中发现作家本人的主观意向对底层形象的左右,并综合对作品的文学批评,把文学生产看成作家、评论家及国家意识形态共同运作的生产...
  • 苔丝——男权世界中的女性牺牲者

    苔丝——男权世界中的女性牺牲者

    朱彦[1]2001年在《苔丝——男权世界中的女性牺牲者》文中认为《苔丝》,哈代最为着名的小说之一,描述了一位乡下女孩先后被一个男人诱奸、被另一个男人遗弃的命运。本文试图从现代人的立场,并从女性的角度来剖析这部作品及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揭示出苔丝在男权社会中面临的种种困境,以及作者处于当时社会条件下对女...
  • 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冲突中的美学价值重构

    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冲突中的美学价值重构

    王玉兰[1]2001年在《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冲突中的美学价值重构》文中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的科学应该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有机综合,而一切科学的价值都应该是一种美学价值,都以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为目的,以人的价值为价值。对于审美文化,在其概念已基本确定、现状已基本详述以后,需要做的就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点上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