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廷剑“谷”考_黄庭坚论文

黄庭坚号“山谷”考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黄庭坚论文,山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237(2002)02-0050-03

众所周知,黄庭坚,号山谷,所以,历代多称“黄山谷”。其取号“山谷”的原因,有如下一些记载。《宋史》卷四百四十四《黄庭坚传》云:“初,游潜皖山谷寺、石牛洞,乐林泉之盛,因自号山谷道人云。”此说当本自《豫章先生传》:“公尝游潜院,乐山谷寺石牛洞之林泉,因自号山谷老人,天下皆称山谷而不名字之,以配东坡云。”此一为“山谷道人”,一为“山谷老人”,但同为黄作的《山谷先生年谱》在元丰三年下云:“十月游山谷寺,……山谷寺在三祖山,属舒州,有石牛等林泉之胜,先生游而乐之,因此号山谷道人。”应以“山谷道人”为是。“山谷”号的来由和潜皖山谷寺有关,这点诸家都没有异议,但得名的缘由却语焉不详。是不是就是因为“乐林泉之美”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看看黄庭坚在游山谷寺作的《题山谷石牛洞》诗。

该诗载于《山谷诗集注》卷一,其辞曰:“司命无心播物,祖师有记传衣。白云横而不度,高鸟倦而犹飞。”

任渊在首联下注:

潜山在舒州怀宁县北,有九天司命真君祠,山谷寺在县西,有三祖僧粲大师塔。贾谊赋曰:“大钧播物,央兮无垠。”《传灯录·达摩传》:以袈裟授慧可,曰;“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汝今受此衣,用以表明其化无碍,吾灭后二百年,衣止不传,法周沙界。”

此地有三祖祠,诗中亦明确提到,因此,大家都认为黄庭坚只是泛泛地在点到游览地点,忽略了他和禅宗的内在关系。我以为必须把全诗结合起来考察,而且重点还在下联。任渊在《山谷诗集注》后一联下有注:

退之诗云:“云横秦岭家何在。”老杜诗:“野留行地日,江入度山云。”《汉书·韩信传》曰:“高鸟尽,良弓藏。”渊明《归去来兮辞》:“鸟倦飞而知还。”[1]

注解看似明白,然而笔者以为此处对“白云横而不度”的解释大有疑问。因为“云横秦岭家何在”的“云”,指的是大雪纷飞时的乌云,而“白云”用“横”字的用例是很罕见的。为了考察一下其字面后的意义,我们看看这句话有没有可能有别的出处,请看下面几则材料:

《景德传灯录》卷十六“澧州乐普元安禅师”:问经云:“饭百千诸佛,不如饭一无修无证者,未审百千诸佛有何过,无修无证者有何德?”师曰:“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夜迷巢。”[2]

《五灯会元》卷六“洛浦元安禅师”:问:“供养百千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未审百千诸佛有何过,无心道人有何德?”师曰:“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3]

同书卷十二“芭蕉谷泉禅师”:(师)后省慈明禅师。明:问“白云横谷口,道人何处来?……”

同书卷十二“云峰文悦禅师”:上堂:“语不离窠臼,焉能出盖缠!片云横谷口,迷却几人源。所以道,言无展事,话不投机,承言者丧,滞句者迷。汝等诸人,到这里凭何话会?”良久云:“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

同书卷十五“灵隐云知禅师”:僧问:“一佛出世,各坐一华。和尚出世,有何祥瑞?”师曰:“白云横谷口。”

《古尊宿语录》卷十一“慈明禅师语录”:问:“有言有说皆是世谛之谈,无言无说未是衲僧行履处。幸对人天,请师垂示。”师云:“放山僧一线道,与阇黎葛藤。”僧云:“恁么则专为流通。”师云:“一片白云横世界,个中谁是出头人。”[4]

《古尊宿语录》卷四十“(云峰悦禅师)次住法轮语录”:上堂:“语不离窠臼,焉能出盖缠!白云横谷口,迷却几人源。所以言无展事,话不投机,承言者丧,滞句者迷。你等诸人,到这里凭何话会?”良久云:“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珍重!”

从上述禅宗史料中,可以看到一条比较清晰的传法路线,《景德传灯录》中的“澧州乐普元安禅师”即《五灯会元》中的“洛浦元安禅师”,洛浦元安禅师虽是夹山善会法嗣,但他作过临济义玄侍者,得到临济印可。这些史料的两个中心人物慈明与文悦都是临济法脉,石霜慈明是黄龙慧南的老师,同时黄龙也与芭蕉谷泉友善,相互问难,得益不少。文悦与黄龙更有渊源,黄龙原来依止怀澄,因文悦之劝后才投石霜门下。晦堂祖心原来为文悦弟子,后成为黄龙法嗣。灵隐云知禅师是泐潭怀澄法嗣,黄龙慧南原来就是泐潭怀澄的弟子,并为泐潭代为接引四方徒众,黄龙泐潭渊源一直很深,黄龙祖心后来又去泐潭传道。所以,“白云横谷口”在临济宗的流行应该不是偶然的巧合。为什么一个话头能长期流传呢?这与当时的禅门风气有关,禅师们喜欢用某一固定的话语或公案接引学人或互斗机锋。如有名的“黄龙三关”或“庭前柏树子”、“庐陵米价”等,禅师们见面,常常问到某某近来有何说,禅师或学人也常常把某句有禅意的话“举似”与人。当然,“白云横谷口”最先由谁说的已不可考,但在临济宗中非常流行当无疑问。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白云横而不度”实际上化用了禅宗话头,标志着黄庭坚对临济一系的认同或皈依。

我们看看上引的禅话中也多有“云”“鸟”对举,特别是“云横”的用法非常有特色。那么,“白云横而不度”有何禅意呢?夹山善会在当人问到“如何是实际之理”时回答说:“石上无根树,山含不动云。”所以,“白云横谷口”说的是“真如本在,众生自迷”。所以,我们看到“度”其实也是一语双关,不仅指“白云飞度”的“度”,更是说众生沉迷,只有靠本性自觉,而不能靠外在超度。“高鸟倦而犹飞”也并不单纯化用陶诗,下联实际上化用了“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夜迷巢”的禅句,象征了人生出处,不过这人生归宿要到禅门去寻找。我们再看看诗题就更清楚了,“山谷”也是寺名,所以,该联既切地名,又合禅意,非常巧妙。该诗实际是对黄庭坚号“山谷”的一个注脚。我们知道,历代灯录把黄庭坚列入黄龙派法嗣,其实没有材料表明黄庭坚在元丰三年以前就已经与黄龙派门人交往,考诸史传,如果黄庭坚是在丁母艰,才与祖心、惟清、悟新等禅师交往,那么黄庭坚与这些高僧的交往至少应该在元祐七年,黄庭坚已四十八岁了。在元丰三年,黄庭坚作品中有《戏赠南禅师》等诗作中提到“惠南禅师”,但是,这一“惠南禅师”并非黄龙派的开创者,晦堂祖心的师傅“慧南禅师”,笔者有专文辨明此事,此不赘言。但是黄龙慧南正是提倡“无作无修”的,他说:“道不假修,但莫污染;禅不假学,贵在息心。”[5],与上面所引的几则材料正是一脉相承。黄庭坚后来依止黄龙派,不是没有思想基础的。

接下来简单解释一下“道人”的意义,“道人”者,得道之人,又修道之人也。当然也可指修行佛道者。又称道者、道士。在禅宗则特指童行(有志入寺出家,而尚未得度者)而言。有时则指神社佛阁之参诣者。出家人即专门求道、修道者,故称“道”;而在家人即从事世俗生活者,故称“俗”;二者合称为“道俗”。《四十二章经》曰:“道人见欲,必当远之。”[6]《释氏要览》上曰:“《智度论》云:得道者,名为道人。余出家者,未得道者,亦名道人。”[7]并不像通常所认为的专指道教徒。北宋年间士大夫称“居士”的并不少,我们所熟知如欧阳修号“六一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黄庭坚自称“山谷道人”是否表示比居士对佛教更为虔诚呢?总之,黄庭坚号“山谷道人”,并不像传统认为的那样,仅仅是因为“乐林泉之胜”,而是标志着他对禅宗,特别是临济宗的皈依。

黄庭坚的家乡江西,历来有深厚的佛教传统,从东晋到唐五代,俗籍江西的高僧有东林慧远、马祖道一、清原行思、百丈怀海、黄檗希运等,至北宋时期,江西是禅宗传播得最为繁盛的地区,佛寺林立,香火鼎盛,其中尤以黄庭坚的故乡分宁为最盛。据黄庭坚的《江西分宁云岩禅院经藏记》载:“江西多古尊宿道场,居洪州境内者以百数,而洪州境内者以十数。”黄庭坚集中有一首《牧童诗》,《年谱》记载写于其七岁时。其中有“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这样“看破红尘”式的句子。[8]如果说这种说法本身尚待存疑。而且与佛教的关系也不是那么明朗的话。那么《山谷外集诗注》卷一有《次韵十九叔台源》,其辞曰:“人曾梦蚁穴,鹤亦怕鸡笼。万壑秋声别,千江月同体。”[9]这种一切空无,万法平等的观念便已深契佛理了。这首没有明确系年,只说作于黄庭坚早年乡居时期,黄庭坚十九岁赴京贡举,那么此诗至少作于其十九岁以前。在元丰三年以前,黄庭坚实际上对佛教,尤其是禅宗非常熟悉,已经能非常熟练地驱谴运用佛家故实。作于熙宁元年的《何造诚作浩然堂,陈义甚高,颇喜度世飞升之说,筑屋饭方士,愿乘六气游天地间,故作浩然词二章赠之》,其主旨是劝朋友不要信道教的餐霞炼丹,轻举飞升之说,而要学佛家的“养心”之法,非常清楚地表明黄庭坚的宗教倾向。

当然,黄庭坚对禅宗的态度与其个人的生活经历也不无关系,尤其是其个人的情感生活。熙宁三年(1670),元配夫人孙氏去世,元丰二年,其继室谢氏又去世。黄庭坚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这些事件对他打击很大,使其到宗教中寻找安慰。

总之,通过对黄庭坚生平与作品的考察,我们有理由相信,黄庭坚号“山谷”的确有深意存焉。黄庭坚取号的行为暗含了其宗教信仰,即对禅宗的皈依,黄本人与当时流行的临济宗关系尤为亲近。

收稿日期:2001-08-20

标签:;  ;  ;  ;  

黄廷剑“谷”考_黄庭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