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论文_唐磊

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论文_唐磊

唐 磊

(安岳县驯龙镇建设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安岳 642367)

一、古诗文教材思考——情动而辞发

1、创作动因——历练人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初中古诗文选篇中,最早的可以上溯到《诗经》,下至明清时期的诗文。作者大都是才高八斗、清高孤傲、卓然不群之人。受儒家“出仕入道”思想的影响,他们大多都有满腔的报国热情,都满心希望自己能受到朝廷的重用,出仕做官、为国为民效力。但是,就因为才华横溢,性情清高孤傲,总不见容于当权者。他们或忧民疾苦、极力主张改革变新,与当政者政见不合而遭贬斥;他们或待遇不公,才高遭妒,怀才不遇、抑郁终生;他们或命运坎坷,历经战乱、惨遭国破家亡之不幸,一生或贫困潦倒或慷慨就义,让人悲叹。

2、精神支柱——儒家思想,推崇“仁、义、礼、智、信”。

古代文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崇尚“仁义礼智信”,历来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自己的最高理想,以仕途为人生的唯一正道。从孔子的《论语》中,我们感受到了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以待人的仁爱哲学;感受到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铮铮铁骨,感受到他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坚定信念;但是,中国古代文人灵魂深处渴望建功立业的同时,又要求保持人格独立。

3、人生抉择:入世的艰难与脱世的超然。

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强烈冲突时,古代诗人做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抉择:或勉强入世或超然脱世。出仕者,才情极高,却多半不为世俗所接受,多被贬斥,出任一官半职,在艰难中维持自己做人的尊严和坚守自己的操守。

4、情感主线 :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和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古代文人虽手无缚鸡之力,却有着相当强烈的爱国之情,不管现实生活中遭遇多么不公平的待遇,也不管现实生活给他们带来多少困扰和灾难,在他们的心中依然有着一条永远也割舍不下的情思:“爱国” !当中有对先帝后主忠心耿耿、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代军师诸葛亮;有甘冒生命危险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力谏暴秦的唐雎。他们高贵的品质让今人肃然起敬!

二、古诗文情感教学——披情以入文

古代诗文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彪炳千秋,不仅仅在于它的文字表达功底深厚,更主要是因为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历代人民的思想感情有着相通之处,今天读来人能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在进行古诗文教学的时候,除了加强诵读的要求外,老师还需注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披情以入文,寻找与作者心灵、思想的契合点,在阅读感知中提升理解,进行跨越时空的古今交流,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初中语文古诗文的情感教学可做如下尝试:

1、预设:激活阅读期待,以情入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缀文成功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一篇好的文章是作者以感情著写的,文章的字字句句都涌动着感情的溪流,掀动着感情的波澜。而读者在阅读之前就已经带有一种阅读期待的话,他就能更容易走进作品、感受作者的感情。这就需要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披文以入情。

2、诱发:创设情感氛围,情境入文。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运用,让我们能够非常便利地还原古代的生活场景和寻找到相关的背景资料。教学情境点设置的核心是充分显示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达到感染学生情感的目的。使学生很好地把语言文字和直观的音频、视频资料联系起来,沟通认知与情感的联系。

3、探究:把握背景规律,归总创作动因。

在学习古诗文时,我都会很注意地引导学生留意作者的创作背景和生平际遇,希望他们从中寻找规律。学生一开始并不在意,但随着篇目的增多、介绍的深入,他们当中细心的学生开始摸出了门道。学生们内心产生了很多的疑惑,他们曾经纠缠着我来问:为什么古代名人的遭遇都是大同小异的?为什么他们能在坎坷艰难中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来流传千古?……学贵有疑。一旦学生发现了这当中的规律后,他们学习探究的兴趣就激发出来了。抓住学生这些可贵的发现,我积极地鼓励他们继续探究下去。在老师的指引下继续翻查资料寻找其中的答案,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情感体验。

4、感受:爱国情操感人,济世情怀动人。

无论现实遭际如何的不幸,古代诗人们都把情感的归宿落在了“爱国”这一伟大而崇高的字眼上。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我都会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把握住这一条“爱国”的情感主线。

从屈原身上,我们感受到作者热爱国家与人民的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誓为保家卫国而献身;从苏轼身上,我们感受到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洒脱,感受到了词人对天下离人发出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也感受到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狂放,和不惧年老体弱、依然要征战沙场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古代文人墨客们的一部部优秀作品以其思想美、情感美和艺术美而彪炳千古、传颂万代,令今人叹为观止。

5、运用:以当代视野观照古文,古为今用。

当我们以当代视野观照古诗文,静心聆听古代圣贤们的心声,感悟他们的思想情操,并深刻感受古人思想的光辉的同时;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古人们对于人类大同社会的设计,竟然与当代和谐社会的要求如出一辙!发扬传统文化,古为今用,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具有宽广胸怀和爱国热情的时代新人,应当成为我们新时期教学古诗文的一个重要目标。

三、结语——借寓载体,健全人格

在初中语文古诗文的情感教学中,老师充当的角色就是桥梁,帮助学生架起一座沟通作者情感和学生情感的天堑通途,引领学生把作品和作家人格结合起来,从人性的角度上去领会作品无穷的精神魅力,感悟美的深蕴,从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净化心灵、洗涤灵魂、陶冶性情和最终完善学生的人格。

当学生在阅读中深受古代圣贤高尚的爱国情操和高洁品性所熏陶所感动,心灵受到震动、得到净化时,表情变得神采飞扬时,我们的古诗文教学,也就获得了可喜的成功。

论文作者:唐磊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7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9

标签:;  ;  ;  ;  ;  ;  ;  ;  

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论文_唐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