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莫泊桑寄予于勒的人性美论文_安锋

析莫泊桑寄予于勒的人性美论文_安锋

安锋

重庆市南川区民主中心校 408411

摘要:于勒,在<我的叔叔于勒》中是一个值得同情的形象,他是法国底层人民的缩影,作者在他的身上倾注了无限的关怀与悲悯,并且竭力呈现和企盼人性的美:对同情、宽容的企盼,对亲情至上的渴盼,希望自强不息、不屈于命运绽放光彩,寄托作为一个人,必葆有自尊的傲然。总之,一篇文章,一定饱含着作者对人性美的追求、企盼、渴望。作者一定会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将自己所执着的人性美诠释在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上,让读者看到希望之光,进而用毕生心血追求,最终让人性美灿烂在寰宇之中。

关键词:于勒,人性美,诠释

一篇文章,特别是名篇名章,作者永恒的追求是人性的美,或者企盼,或者呈现。有时用淋漓酣畅的笔墨直抒胸臆,有时又用委婉隐晦的笔触点到为止。因为在他们的内心里,悲天悯人的情怀每时每刻都鞭策着他们的良知,让他们抑恶扬善,进而净化人类的灵魂。《我的叔叔于勒》也不例外。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生活在法国资本主义高度发展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时期,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道德风尚的丑恶,给以无情的揭露和嘲讽。在下层人民中,他发现了一些令人宽慰的健康品质。他的作品同情和表彰下层社会的小人物。所以,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莫泊桑除了对菲利普夫妇冷酷、势利、贪婪、重财轻义、爱慕虚荣、金钱至上的市侩形象进行无情的嘲讽和鞭挞外,还竭力呈现和企盼人性的美(其实,对菲利普夫妇无情的嘲讽和鞭挞也是对人性美的企盼)。这主要体现在两个人物身上——于勒和“我”。下面就于勒这个形象来谈谈笔者的认识。

于勒,在文中是一个值得同情的形象,他是法国底层人民的缩影,作者在他的身上倾注了无限的关怀与悲悯。作者把他和菲利普夫妇进行对比描绘,目的是揭示当时法国的社会现实,进而引起人们的深思,以期进行社会的变革,但是不能因此弱化作者在他的身上呈现的人性美,虽然是隐晦的曲折的,如前所述,作者永恒的追求是人性的美。

课文第六自然段写到:“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课文第七自然段写到:“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文中的“据说”很值得玩味,按理说,如果于勒真是“行为不正”、“糟蹋钱”“逼得父母动老本”、“应得的遗产吃得一干二净”、“大大占用”的话,作为兄嫂的菲利普夫妇一定咬牙切齿、恨入骨髓,并且一定会把他当作反面教材教育自己的子女。但是,他们却讳莫如深,作为子女的“我”都只能是“据听”,表明这些“据说”都只能是道听途说,并不一定真有其事,或者被夸大其词了。由此,于勒的坏形象就要大打折扣了,也许,于勒是一位乐善好施而不知节俭的人,他应得的“遗产”和哥哥应得的一部分“遗产”被他用在了接济需要帮助的人或者结交朋友上面去了,这怎么能算作“坏蛋”、“流氓”、“无赖”呢?充其量算作《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也许,于勒是一位不会打理家务、不懂得生活的人,所以家产被“吃”,还“大大占用了”哥哥的一部分,这又能算什么呢?充其量是少不更事罢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于勒不是十恶不赦的人,所以,菲利普夫妇只能讳莫如深,所以,“我”也只能“据听”。由这些叙写,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勒饱含着深切的同情,也体悟出作者那颗宽容的心。但这样与自己不同类型的人毕竟不能留在身边,所以,菲利普夫妇“按照惯例,打发他到美洲去”。“惯例”又饱含了作者对当时亲情淡薄的社会的浓浓的愤激之情,他多么渴望社会多一些亲情、多一份宽容呀。此时的于勒,被作者寄予人性美——同情、宽容的企盼。

课文第八自然段写到“我的这位于勒叔叔一到那里就做上了不知什么买卖,不久就写信来说,他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课文第十自然段写到:“两年后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说:‘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做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的过日子。’”于勒“希望能够赔偿损失”,表明他对“大大占用”哥哥“一部分遗产”深感愧疚,在他的心中,哥哥永远是亲人,即使哥哥“按照惯例,打发他到美洲”,他也没有怨恨,因为亲情至上。所以他就吐露了“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们就可以一起过快乐的日子”的肺腑之声。如果于勒是一个“行为不正、糟蹋钱的无赖、流氓、坏蛋”的话,他会说这一通肺腑之言吗?,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于勒在文中还是一位重情重义的人,他没有矫揉造作,因为他还不谙世事,不懂得人情冷漠,他是真心实意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于勒呈现了作者对人性美——亲情至上的渴盼。

课文第九自然段写到:“又有一位船长告诉我们,说于勒已经租了一所大店铺,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课文第十自然段写到:“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于勒“做了不知什么买卖”、“赚了点钱”、“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表明他是一个知耻而后勇的人,他没有沉沦;他不是“流氓”、“坏蛋”、“无赖”,他有奋进之心,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所以他有了作为,并且有了大作为,做着大生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于勒是一位不甘于现状、勇于奋斗之人。

课文高潮部分,于勒其实早就认出了菲利普夫妇一家,但他没有过去和哥哥一家相认。因为他知道此时的自己和发达时的自己已经判若两人,和在家时的自己也不能相比,这样贫穷的身份、这样猥琐的形象、这样愧疚的心理,有什么资格和他们相认呢?况且他还知道哥哥一家为什么将自己送到美洲的原因,此时的哥哥绝对不会和自己相认。与其遭受冷漠或者羞辱,不如互不相识,这样大家心里都好承受,所以,当“我”问他“应付您多小钱”时,他回答道:“两法郎五十生丁”。“我”给他十个铜子的小费的时候,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此时,已经看不出什么亲情的表露了,完全是形同陌路。这是于勒作为人的底线——自尊的表现,一切都已不可能改变了,但是,作为人的自尊不能丢掉,不能嚎啕大哭地向哥哥乞怜,即使这样做,也得不到可怜,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只不过没有捅破而已。由此,我们又可以看出,此时的于勒,又寄托着作者的人性美——作为一个人,必葆有自尊。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一篇文章,一定饱含着作者对人性美的追求、企盼、渴望。作者一定会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将自己所执着的人性美诠释在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上,让读者看到希望之光,进而用毕生心血追求,最终让人性美灿烂在寰宇之中。

论文作者:安锋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30

标签:;  ;  ;  ;  ;  ;  ;  ;  

析莫泊桑寄予于勒的人性美论文_安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