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茯苓汤治验两则论文_杜恩伟1,王雨涵2,陈香岩1,苏珊1

黄连茯苓汤治验两则论文_杜恩伟1,王雨涵2,陈香岩1,苏珊1

(1.山东省淄博市中医医院 山东淄博 255300)

(2.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 山东济南 255000)

黄连茯苓汤是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所立六丙年之运气方,主治心虚为寒冷所中,身热心躁,手足反寒,心腹肿病,喘咳自汗,甚则大肠便血。笔者跟师顾植山教授学习,应用此方收到较好效果。关于运气方的应用要遵循“时有常位,气无必也,有其气才可用其方”的原则。且“病如不是当年气,看于何年运气同。便向某年求活法,方知都在至真中”。就是说应用运气方需要辨是否有其气,有其气,方能用其方,不能教条的某年就用某方。笔者试图通过两例病例分享,以探讨如何应用黄连茯苓汤,如何辨其气。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案一 患者翟某某,男,61岁,2016-06-01收入院。入院情况,患者因左侧肢体活动不灵2天收入院,伴头部沉重感,全身怕冷,发作性上腹部不适。行颅脑CT: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右背侧丘脑区软化灶,脑萎缩。既往“脑梗死”病史10余年,治疗后遗有全身怕冷;“高血压”病史10余年;发现乙肝小三阳多年,未治疗。2016年6月8日查房:左侧肢体活动不灵,头部沉重感,心烦失眠,面红,畏寒,身穿棉裤、棉袄,无汗,口舌生疮,食欲可,大小便正常,舌红苔黄厚,脉大。自述10年前患脑梗死后出现怕冷,得温则减,一年四季需穿棉衣、无汗,常年口舌生疮,多方治疗无效。给予黄连茯苓汤,方药:黄连9g 黄芩9g 半夏12g 茯苓12g 麦冬9g 远志6g 通草6g 车前子12g 甘草9g 生姜9g 大枣9g 水煎服,日一剂。服3付后,患者自述怕冷症状稍减轻,仍身穿棉衣,原方继续服用,于2016年6月22日复诊,左侧肢体力量基本正常,身穿短衫薄裤,自述怕冷症状基本消失,未再出现口舌生疮。服中药两周

案二 患者吴某某,女,80岁,2016-06-28初诊。患者1月20日突然出现恶寒发热,体温39℃,去淄博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查血常规、抗O、类风湿因子、血沉均正常。肝功:谷氨酰转肽酶略高,其余指标正常。彩超:多发肝囊肿。囊肿穿刺液细菌培养阴性,经用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治疗5天,体温正常出院。之后每隔15—20天发热一次,均为体温迅速升高,体温39℃,每次均需住院治疗,应用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治疗。多次查血未找到疟原虫。现症状:无发热,周身困痛,后背尤重,烦躁,恶风,手足凉,腹胀,不思饮食,顽固失眠,多汗出,双侧足踝部浮肿,大便稀溏,不爽,日2—3次,体质偏弱,形体瘦,面色痿黄,舌尖溃疡,舌质淡,苔薄黄,脉弱。给予黄连茯苓汤,方药:黄连3g 黄芩6g 半夏12g 茯苓12g 麦冬9g 远志6g 通草6g 车前子15g甘草9g生姜9g大枣9g水煎服,日一剂。服3付后,诸症好转,觉身体较前清爽,效不更方,又服27剂,未再发热,仍有轻微烦躁,食欲不振,乏力,改口服逍遥丸善后。随访至今,未在发热。

2016年为丙申年,常位运气特点是:水运太过,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水胜土复。因岁运五行为水,司天之气属火,水克火,所以该年属于运盛气衰的不和之年,全年气候变化剧烈,以“寒气流行”为特点,《素问?气交变大论》:“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寒气早至,上应辰星。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憎风。大雨至,埃雾朦郁,上应镇星。上临太阳,雨冰雪霜不时降,湿气变物,病反腹满、肠鸣、溏泄,食不化,渴而妄冒,神门绝者,死不治,上应荧惑辰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医宗金鉴》:岁水太过,丙年也。岁火不及,六癸年也。水太过,则水恃强而乘火;火不及,则母弱而土衰无以制水,而水亦乘火。故水气盛则寒气大行,为水太过之化。在人则心火受邪,其为病心烦躁悸,谵语妄言,心中热痛也。在天则有雨冰霜雪之变,在地则有冻裂坚刚之化。寒胜不巳而必衰,衰则反被土乘,有埃雾蒙郁不散,寒雨大至之复也。故更见肿、喘、中寒,腹满、溏泻、肠呜,饮食不化之肾脾病也。又说丙申岁半之前,少阳相火主之。若火淫胜,则温气流行,金政不平,民病头痛,发热恶寒而疟,热上皮肤痛,色变黄赤,传而为水,身面胕肿,腹满仰息,泄注赤白,疮疡,咳唾血,烦心胸中热,甚则鼽衄……丙申岁半之后,厥阴风木主之,若风淫於内,则地气不明,平野味,草乃早秀,民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心痛支满,两胁里急,饮食不下,膈咽不通,食则呕,腹胀善噫,得後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故曰:岁水太过,寒气流行,大雨时至,埃霜朦郁,则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燥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憎风。

本年度水运太过,容易损害心火,心阳被遏,心火被郁,导致出现伤寒发热、心中烦躁、心悸不安、神志不清。心火郁于内,则烦热、口干、口苦、口舌生疮,舌苔黄腻。君主为寒湿遏伏,阳气不得四布,则脏腑受寒、手足逆冷、畏寒恶风。水太过,寒气流行,水胜土复,寒湿并胜,寒湿犯上、困中、趋下而出现喘咳、腹满、肢肿、溏泻,肠鸣,饮食不化,寝汗等病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六丙年之运气方黄连茯苓汤其所主病之气,应包括以下三点:1 心阳被遏,心火被郁,主要证见心中烦躁、心悸不安、神志不清.,烦热、口干、口苦、口舌生疮。2 寒湿遏伏,阳气不布:脏腑受寒、手足逆冷、喘咳、腹胀、肢肿、溏泻,会导致腹水、肿胀、下肢浮肿、喘促咳嗽、夜眠出汗、畏风。3水胜土复,寒湿并胜:喘咳、腹满、肢肿、溏泻,肠鸣,饮食不化,寝汗。

黄连茯苓汤方剂组成:黄连、茯苓各一钱二分半,麦冬、车前子、通草、远志各七分半,半夏、黄芩、甘草各五分,生姜七片,大枣二枚。此方不因其寒湿而使以辛热温化,不因其蕴热而大肆寒凉清化,宗《内经》:气寒气凉,治以寒凉立方,妙在不理心阳,而专利水清热。缪问解释云: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此而不以辛热益心之阳,何耶?六丙之岁,太阳在上,泽无阳焰,火发待时。少阴在上,寒热陵犯,气争于中。少阳在上,炎火乃流。阴行阳化,皆寒盛火郁之会也。故病见身热,烦躁,谵妄,胫肿,腹满等证,种种俱水湿郁热见端。以黄连之可升可降,寒能胜热者,平其上下之热,更以黄芩之可左可右,逐水湿清表里热者,泄其内外之邪。茯苓、半夏通利阳明。通草性轻,专疗浮肿。车前色黑,功达水源。甘草为九土之精,实堤御水,使水不上凌于心,而心自安也。心为君主,义不受邪,仅以远志之辛,祛其谵妄,游刃有余。心脾道近,治以奇法也。但苦味皆从火化,燥则伤其娇脏,故佐以麦冬养液保金,且以麦冬合车前,可已湿痹,具见导水功能,土气来复,即借半夏之辛温以疏土。实用药之妙。”王旭高注解:身热谵妄烦躁,而手足厥冷,显然君主为寒湿遏伏,阳气不得四布,而坐令自焚。故重用黄连之苦,急清心经之焰,内安君主。茯苓之淡,急泄流衍之水,外御客邪。麦冬、黄芩、甘草佐黄连同致救焚之功;半夏、车前、通草佐茯苓共成决渎之功;远志开心窍,用姜汁制之,则能通神明而宣阳气,阳气得宣,水邪尽劫,烦躁厥冷自已。

案一 症候特点:抛开肢体活动不灵,1.有心火,心烦失眠,面红,常年口舌生疮,舌苔黄腻。2.有阳气不布,畏寒怕冷,得温则减,一年四季需穿棉衣、无汗。3.有寒湿遏伏,头部沉重感。另外此病人为当地农民,他说的61岁应该是周岁60,他出生之年,为水运太过。10年前,患中风病后出现怕冷,得温则减,一年四季需穿棉衣、无汗,常年口舌生疮,也是水运太过之年。因此,患者符合黄连茯苓汤其所主病之气。

案二 证候特点:1. 心阳被遏,心火被郁,烦躁,顽固失眠,舌尖溃疡。2.有寒湿遏伏,阳气不布,周身困痛,后背尤重,恶风,手足凉,双侧足踝部浮肿, 3。水胜土复,腹胀,不思饮食,顽固失眠,多汗出,双侧足踝部浮肿,大便稀溏,不爽。另外还符合《医宗金鉴》:申岁半之前,少阳相火主之。若火淫胜,则温气流行,金政不平,民病头痛,发热恶寒而疟,热上皮肤痛,色变黄赤,传而为水,身面胕肿,腹满仰息,泄注赤白,疮疡,咳唾血,烦心胸中热,甚则鼽衄。中多条症状特点。因此,患者也合黄连茯苓汤其所主病之气。

笔者体会,只要把握心火被郁、阳气不布、水胜土复等主要特点,应用黄连茯苓汤就会效如桴鼓。

论文作者:杜恩伟1,王雨涵2,陈香岩1,苏珊1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杂志》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

标签:;  ;  ;  ;  ;  ;  ;  ;  

黄连茯苓汤治验两则论文_杜恩伟1,王雨涵2,陈香岩1,苏珊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