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见山、引人入胜论文_曾燕

开门见山、引人入胜论文_曾燕

——浅谈思想品德课导入方法

◇ 曾 燕

(广安友谊中学五福校区 广安 638000)

【摘 要】: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思想政治课这门课程在形成学生的理论观点、政治态度、道德观念等方面有导向作用,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课堂的引入方式一定不能马虎进行、一定得经过深思熟虑,才能达到开门见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人入胜的效果。

【关键词】:导入方法

目前,一些教师讲作业,学生上思想品德课没有兴趣;一些教师一上课直接请同学被知识点,学生害怕上思想品德课:甚至还有一些老师忽视这一教学环节,走进教师马上就开始讲课,学生不知所措。下面就谈谈思想品德课的导入方法:

一、妙趣横生----谈政治课堂导入的情趣性

前苏联教育家维特洛夫指出: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睿智,它可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那么,情趣性的营造可以置放于一堂课的开头吗?回答是肯定的。

在教学八年级《感受挫折》一课时,教师在学生热烈的掌声以唱歌的方式进入了课堂,歌声在“人生好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处戛然而止。之后她借用海水潮涨潮落的道理来说明人生道路的曲折坎坷,进而顺利过渡到课堂教学。

二、立竿见影----谈政治课堂导入的简洁性

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是刚从课间休息转入到课堂教学的几分钟、是学生从行为及思维上准备新课学习的几分钟、也是教师参与到一个学习群体中去的前几分钟。因此,“导入新课”的基点是“导”,既然是“导”,在情境设置上就不能故意绕圈子、走弯路,造成课堂资源的浪费;既然是“导”,教师就不能滔滔不绝而不着边际、就不能就冗长罗嗦而离题万里,让学生在视听和理解上都感到吃力。

三、一目了然----谈政治课堂导入的直观性

现代教育学提出了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这既向广大教师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将更精良的“武器装备”提供给了教育战线上的战斗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教师在屏幕上向听课者展示的东西要具有直观性,要使媒体内容(含文字、图片、动画、影音文件等)一目了然。比如,教师在教学《关爱弱势群体》的导入直接播放视频《越来越来》,让同学们感知我们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共享改革的阳光。但我们身边还有一群特殊的人群没有完全共享改革的阳光,现在老师和你们一起共同开启今天的体验之旅,一起关注这群需要关爱的人群——弱势群体。这样的画面让学生一目了然教师的教学意图、而且能提前进入角色,议论纷纷,怎样填补空白,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埋好伏笔。

四、出奇制胜----谈政治课堂导入的新颖性。

《孙子兵法》云: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所以,课堂教学没有固定的套路,课堂导入也不能千篇一律。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就要树立起创新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实践到课堂教学中去。具体到课堂的引入方式上,就需要引入具有新颖性,只有“新”,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才能营造良性的师生互动。

在教学《依法治国》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可以邀请到一位在法院工作的学生家长,并在上课伊始就向学生作了介绍,之后该教师便“退居二线”,这位法院工作人员就与学生开始了“教学”。这种导入课堂的方式以及对整个课堂的构思打破了传统思维下对教育者角色的局限,将社会劳动者请上讲台,相对于常规教学,这便是“奇招”,而这种“招势”却收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不愧为新课程精神的具体实践。

五、有的放矢----谈政治课堂导入的针对性

在散文的谋篇布局上,讲究“形散神聚”。而在思想政治课的导入上,我们讲求“形聚神亦聚”。也就是说,在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行为、播放的课件内容(含文字、图象、MPG文件),学生的回答、思考等各种教学资源,都应当围绕能顺利、自然、和谐地引入新课服务,一言以辟之,在导入上应该具有针对性。

六、与时俱进----谈政治课堂导入的时代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思想政治课由于自身的一些特点,就决定了它与时代最贴切,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具有时代性,而在课堂刚开始的几分钟,就可以体现鲜明的时代色彩。

七、承前启后----谈政治课堂导入的勾连性

教育先贤指出,温故而知新。新旧知识是有联系的,我们在一堂课的前几分钟可以恰当而自然地复习已学内容,并通过有效的方式进入对新课的学习。也就是是说,在导入上要注意前后知识的勾连性,使学生能将若干个40分钟的学习环环相扣而成一个有机整体,塑造自己对知识的认知结构。

八、以人为本----谈政治课堂导入的主体性

在课堂导入上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那些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直接面临的社区问题或学生明白的重大社会问题等作为中介,并在情境设置、语言组织等方面予以精雕细琢,方可造就成功的导入。

课堂的导入虽然只有短短两、三分钟,然而大有文章可作。好的导入方式,总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让课堂一下子“热”起来,能使学生在瞬息间就呈现出生命活力,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一道探究新知。好的导入方式,总能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奥秘、领悟求知的真谛。好的导入方式,还能营造亲切、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在合作中开启智慧之门,得到共同发展;让彼此在交流中开启思维之门,能力得到提升。

论文作者:曾燕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4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7/4

标签:;  ;  ;  ;  ;  ;  ;  ;  

开门见山、引人入胜论文_曾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