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李宗仁与焦土抗战论文_崔月娜

浅论李宗仁与焦土抗战论文_崔月娜

山东省栖霞市庄园中学 265300

摘 要:李宗仁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国民党地方派桂系领袖,在抗日抗战期间,他提出的焦土抗战思想对中国抗日战争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本文分析了李宗仁焦土抗战思想形成的背景和过程,详细论述了焦土抗战思想的内容和实施,并概括了他的焦土抗战思想对中国抗战所带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李宗仁 焦土抗战 意义

一、李宗仁焦土抗战思想形成的背景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以武力强占我东北三省,“九一八”事变,给中国的一切阶级和一切政治派别提出来“怎么办”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民众,团结统一,一致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则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对外妥协退让,采取不抵抗政策;对红军进行围剿,实行白色恐怖政策。蒋介石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全国民众和国民党党内一些有识之士的严正谴责。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华北事变,进一步侵略我国的领土。中华民族又面临着更深的危机,民族存亡迫在眉睫。此时,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随后又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停止内战,建立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联合抗日的主张。这些主张,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进一步高涨。但是蒋介石仍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目睹着蒋介石的妥协退让政策给国家造成如此严重后果,李宗仁再三反省,回顾历史教训,在1936年4月17日在广州针对中日问题对新闻记者发表谈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最迫切需要的就是:“为整个民族救亡问题,以争取中华民族自由平等,保卫中华民国领土主权之完整,必须发动整个民族解放战争。本宁愿全国化为焦土,亦不屈服之决心,用大刀阔斧来答复侵略者,表现中华民族自存自立之伟大能力与精神,然后中国始有生存的可能”,首倡“焦土抗战”。此后,李宗仁又在1937年元旦,在《东方杂志》上发表《焦土抗战与民族复兴》一文,同年10月1日在战时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上作《焦土抗战的主张与实践》的演讲,进一步阐述“焦土抗战”的主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焦土抗战的内容

1.揭露日寇野心,阐述了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李宗仁认为,要想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最重要一点就是将广大的民众发动起来。加强民众组织,实行全体动员,成为抵御日寇的一道坚不可破的长城。

2.指出中国一定会取得抗战的最终胜利。李宗仁认为,只要我们中国能够奋起抗争,日本的优点会逐渐丧失,弱点会日益暴露给我们。日本帝国主义非但不能侵占我们中国,而且最终必将陷入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汪洋大海之中。

3.抗日战争必须是自力为主,抨击机会心理。李宗仁认为:“国际战争非无爆发可能,但何时实现,谁亦不能决定。”

4.战略主张。

(1)实行全面抗战。(2)实行攻击战。(3)实行持久战。

三、实践

在军事上,李宗仁积极实施他的“焦土抗战”思想,在第五战区,指挥徐州会战,他坚持进行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相结合的战略。在津浦线南段,以第51军防守淮河北岸,凭借河险阻敌前进,以第31军插入敌后游击,切断敌人的后方交通,将南路的敌人缠住,在津浦路北段,在防御战中实行进攻战。最后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在安徽,李宗仁组织抗日武装配合徐州会战,向淮河两岸地区进行游击,他们破坏公路,骚扰敌人,消灭小股日军,给敌人造成了很大的牵制。武汉会战之后,李宗仁把桂军战斗力最强的的21集团军放在敌后进行游击战。第21集团军以大别山为根据地,化整为零,在江淮之间活动,威胁日军南京至武汉的东西交通,至1939年1月,在大别山地区,收复了近四十个县,建立起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敌后根据地。

四、焦土抗战思想的影响和作用

1936年4月,李宗仁公开对记者发表讲话,首倡“焦土抗战”,对广西民众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其次,李宗仁的焦土抗战的做法也间接地影响了其他地方实力派的思想。与此同时,李宗仁还亲临前线,宣传抗日,激励前方将士。川军将士有感李宗仁的坦诚,在台儿庄战役中死守藤县,以全师全部战死为代价,完成了阻敌南下的任务,为台儿庄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宗仁 焦土抗战的理论与实践[M].重庆:全面战周刊社,1938,4:5-12。

[2]陆铿 广西远征军记[M].汉口:汉口新生出版社,1938,5,10:8。

[3]王逊志 焦土抗战[M].珠江:珠江日报社,1937,10:67。

[4]李宗仁 李德邻先生言论集[Z].南宁.广西建设研究会编印,1941,7:5。

[5]唐德刚 李宗仁回忆录[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11:681-728。

[6]李宗仁 反侵略与持久战[J].干校校刊,1938,2,(8)。

[7]李宗仁 李宗仁对国际调查团报告书意见[J].政训旬刊,1932,(3):2。

[8]李宗仁 充实力量完成抗日救国任务[J].正路,1937,1,(1)。

[9]粟豁蒙 焦土抗战论[M].桂林.桂林大众文化出版社,1938,1:19。

[10]民国日报(南宁)[N],1931-10-3。

论文作者:崔月娜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2月总第2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4

标签:;  ;  ;  ;  ;  ;  ;  ;  

浅论李宗仁与焦土抗战论文_崔月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