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内外齐用力论文_杨岩治

杨岩治

摘要:以生为本,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提升课堂效率是新课改的热门话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用博大的教育情怀感动学生,激“情”好学;用深厚的专业知识吸引学生,激“智”善学;用高超的教育机智征服学生,激“趣”乐学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一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性策略,以期与同仁探讨共勉。

关键词:课堂内外;主动学习;学生

新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时代在召唤主动的、高效的课堂。但部分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中事倍功半,不知力用在何处;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仍存在流于形式或低效现象;在课堂突发情况时不知如何应对等等。这些问题都促使我们去思考,确保和谐课堂有效开展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怎样让学生好学、善学、乐学呢?下面,笔者结合新课程理念和教学实践,谈谈自已的思考与探索。

一、用博大的教育情怀感动学生,激“情”好学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情感心理学》的作者卢家楣指出:情感具有选择性,学生喜欢了一位教师,也才容易喜欢教师教的这门课,才会对这门课来兴致,而且乐此不疲。教师只有用博大的教育情怀感动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用自己的热情和真诚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热爱学习。高尚纯洁的师爱,才易引起学生心灵的强烈共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此基础上的师生双边活动,学生才能更主动参与,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

我们班有一位女生,文强理弱,分班考数学只有38分,因为数学不太好,就不太敢接近我。我多次向她表白:“你是个心地善良、勤劳能干的好孩子,老师喜欢你!你不要觉得自己数学不太好就不敢靠近老师。你没发现自己的数学有进步了吗?只要你认真学习,老师不仅不会怪你数学基础差,还会很乐意帮你的!” 课堂上,请她回答简单的问题,让她敢说多说;批改作业时打勾不打叉,给她订正改错的机会;个别指导时,顺着她的理解能力,深入浅出。经过三年的努力,中考数学考了104分,她自己说“老师,我做梦都不敢想这么高的数学成绩。”

有人说:“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生活在表扬中,他就学会了感激。”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是和风细雨,是润物无声,是一个浩瀚的工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夏丏尊老先生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让我们追随冰心老人的足迹:“爱心在左,温暖在右,走在教育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教学长廊,点缀得鲜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也觉得幸福与快乐……”

二、用深厚的专业知识吸引学生,激“智”善学

1.活泼开放的教学氛围能提高学生的表现欲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欲望则更为强烈。”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观念,这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我们对待学生最根本的态度。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活泼开放的教学氛围,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应用时,有一道练习是:某商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以销售20件,每件盈利40元,商场经调查发现,在一定范围内,衬衫的单价每降1元,商场每天可多售出2件。如果商场通过销售这批衬衫每天要盈利1200元,衬衫的单价应该降多少元?师生共同探讨解题方法,列方程解出答案为20元或10元,检验均符合实际。笔者正想抛出问题:(1)若该商场想尽快清理库存,应该降多少元?(2)若该商场只考虑进货、盈利等因素,应降多少元?(3)若该商场为了尽量让利给消费者,又应降多少元?听见学生在窃窃私语:“我觉得应该降20元,这样买的人多啊。”“我觉得应该降10元,这样可以少进一些货,节约路上的开支,反正盈利相同”。“商场要考虑店铺的租金和售货员的工资”。“还要考虑水电费和缴税”……讲得太好了!我扔掉事先准备好的问题,改问道:“假如你是该商场老板,你会降价多少?并说出你的理由。”同学们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决策。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我再出示这三个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让学生有话想说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话可说的问题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表现欲,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积极、主动。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2.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求知欲,是获取知识,掌握本领,取得进步的内在要求。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望,才能激励学生投入到新的数学学习中。浙江省教科院院长方展画指出:“就课堂教学而言,判断一个教师是否具有优秀教学品质,第一要素不是考虑知识的有效传授,而是看他是否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学解直角三角形(2)时,文中的例题是:从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看一栋高楼顶部的仰角为30°,看这栋高楼底部的俯角为60°,热气球与高楼的水平距离是120米,这栋高楼有多高?

在讲解并落实例题的教学后,笔者把例题做如下一系列变换,把各种情况串联在一起。

变式一:(变换长度)(1)若已知AB= 米,角度不变,求BC的长度。(2)若已知BC= 米,角度不变,求AD的长度。

变式二:(变换角度)并由此归纳出基本图形一及这一类题目的解法。

(1)若∠BAD=45°,∠CAD=60°,AD=120米,求BC的长度。

(2)若∠BAD=30°,∠CAD=45°,BC=120米,求AD的长度。

(3)若∠BAD=23°,∠CAD=50°28′,AD=120米,求BC的长度。

变换四:给图形一个背景,它就成为一道实际问题,如:小明要测量河内小岛A到公路DBC的距离AD,在B处测得∠DAB=45°,在C处测得∠C=30°,又测得BC=120米,求小岛A到公路DBC的距离AD。你能给这些题目出个背景吗?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系列低起点高要求的变式训练: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让学生逐步明白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各种结合情况以及各种情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逐步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各种方法以及各种方法之间的优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题目的变化,归纳解题的方法,能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积累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这样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符合同学们的认知规律,启迪同学们的思维,引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叶澜教授说过:“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给师生的创造性发挥提供时空余地。”

3.精彩巧妙的解题能力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欲

有些数学问题需要在它的特定的环境中“做一做”,才容易洞察它的内在联系,发现解题思路。哈佛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不断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广泛、自觉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动手动脑,从而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时笔者布置了这样一道题:如图1,在△ABC 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且 ,CE的延长线交AB于点F。求证: 这是一道通过添平行线,构造“X”型或“A”型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来解决的典型问题。这题学生能用两、三种方法证明。我在总结同学们解法的基础上,通过点拨、引导、鼓励,同学们共得到以下六种不同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方法1:过点D作DG∥BF(图2) 方法2:过点D作DG∥AB(图3)

方法3:过点B作BG∥CF(图4) 方法4:过点C作CG∥AB(图5)

方法5:过点A作AG∥BC(图6) 方法6:过点A作AG∥CF(图7)……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探索问题的情绪非常高亢,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的发现过程,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起了学生的挑战欲,进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智慧的开启者。

三、用高超的教育机智征服学生,激“趣”乐学

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育智慧的表现形式,是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渴求的积极状态或教育境界。教育机智总是与特定的教育情境有关,是教师在教育情境中面对复杂而微妙的教育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迅速地、准确地、灵活地、恰当地进行行动的能力。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机智介乎理论与实践之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作瞬间的判断和迅速的决定”的过程中会自然展现出来。具有教育机智的教师,时刻注意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方式,更重要的是,时刻判断怎样做在教育方式上才是更好的。具有教育机智的教师一定善于捕捉教育机会。

例如在教学逆用二次根式的乘法公式化简二次根式如 时,笔者把问题放开,让同学们来取值再化简。有一位男生坏坏地说250(本地方言说人傻),课堂内一片哄笑。我顺手捡起这一课堂生成说:“250在生活中不是好话,但在数学中它就是一个数。请问 是最简二次根式吗?该如何化简呢?我们就请这位说250的同学上黑板来做一下。”

这样开放的、自主的、和谐的、智慧的课堂是学生喜欢的。同学们在开怀大笑中掌握了这一类数的化简方法,也为教师的宽阔胸怀和教育机智所折服。一个具有教育机智的教师总是尊重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需要,在教育情境中敢把问题放开,敢接烫手山芋,敢把把问题的最终解决权给予学生,而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使得每一个教育行动具有教育性和发展性。

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在新课改背景下,每位教师必须重视学生主动学习的价值,课堂内外齐用力,积极打造适合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智”“趣”,使学生好学、善学、乐学,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提高学习的幸福指数,打造自主高效的和谐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曹才翰.中学数学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5]王德军.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和谐课堂[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浙江省蓬街中学 )

论文作者:杨岩治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5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3

标签:;  ;  ;  ;  ;  ;  ;  ;  

课堂内外齐用力论文_杨岩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