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玩的名义……论文_胡传波

以玩的名义……论文_胡传波

胡传波 北师大什邡附小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189-01

玩是孩子的天性,玩是孩子的学习和工作。孩子们玩各种游戏、各种玩具。男孩子玩汽车飞机、机枪大炮;女孩子玩芭比娃娃、毛绒动物。孩子们玩水玩沙子,甚至是玩火,玩得不亦乐乎。玩可以促进感官的发展、语言的发展、概念的获得、问题的解决,还能够促进创造力的发展。其实玩是一种万能的学习方式,孩子们在玩中益智健体,了解事物,认知世界。

一年级孩子玩兴正浓,我们可以以玩的名义,教会孩子很多本领,培养孩子各种能力,让孩子爱上校园,爱上老师,顺利入学。

玩运动游戏,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增强团队意识。

“老鹰捉小鸡”是小孩喜欢的游戏。绿色的草坪上,孩子们首尾相牵,连成一串。一个大个子孩子当鸡妈妈,张开双臂,随时准备抵挡老鹰的攻击。老师则是老鹰,伸出双爪,做出一副凶巴巴的样子。游戏开始了,老鹰左扑右扑,鸡妈妈勇敢无畏,左抵右挡,小鸡们左奔右跑,好一派惊险刺激的场面。在大人们心中,这只是一个小游戏,在孩子心中,则完全不同。一个个忘我投入,激情飞扬。尖叫声中,孩子们之间更亲密了,烦恼忘却了,老师更亲切了,学校更美了。

“网鱼”也是一项好玩的游戏,适合多人参加,全班一起来更好玩。半个足球场是鱼池,孩子们就是小鱼。选一个孩子当渔夫,小鱼们只能在鱼池中奔跑,被逼上岸,或者被抓住就变成渔网,手牵手在渔夫的带领下继续捕鱼,渔网不能撕破。老师一声令下,鱼池立即沸腾起来,尽责渔夫和机灵小鱼的智力、体力的大碰撞随即开始。小鱼们在划定的区域里活蹦乱跳,渔夫在鱼池中横冲直撞,欢呼声,尖叫声响成一片。渐渐地,被捉住的小鱼越来越多,渔网也越来越长,考验渔夫组织能力的时候也到了。渔网们必须齐心协力,认准目标才能成功捕获小鱼,如果大家心不齐,渔网必定会被撕破。游戏结束了,渔网们很高兴,因为捉住了不少小鱼,满载而归;漏网之鱼也高兴,因为他们是机灵的小鱼,躲过了渔网的多次围捕。游戏中,孩子们跑得更快了,还有了团队合作的意识:人多时,大家要共同为一个目标而努力,这样才会成功。

玩互动小游戏,消除陌生感,让师生关系亲密无间。

“坐飞机”感觉奇妙,孩子们很喜欢。一年级孩子个子小,身体轻,还比较适合玩这种游戏。在空旷的地方,其他孩子离远点,老师紧紧握住一个孩子的胳膊,让孩子围着老师跑起来,老师喊一声“起飞了”,用力将孩子腾空甩起来,此时,身体在空中飞行旋转的感觉,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多年后遇到老师,说起这个小游戏,他会记忆犹新。而此时,对老师的陌生感、威严感、不信任感会随着腾飞的瞬间冰释,留下的只有温暖、亲切和慈爱。

“坐火箭”惊险刺激,孩子们也喜欢。晚辅餐时,有的孩子吃得快,先出餐厅排队,我就和这些孩子玩“坐火箭”。我微微下蹲,双手放在孩子的腋下,让孩子使劲向上跳,顺势用力将孩子向上抛起,孩子就像坐上火箭一样,身体离开老师双手的支撑,飞翔在空中。这一刹那的惊险刺激是老师带给他的,会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力量与爱,并深深地留存在他们的心中。当孩子下落时,老师双手将孩子接住,一个下蹲,把孩子放在地上。有的孩子还很夸张地按按胸口,好像将悬着的心放回了胸中;有个孩子在空中挥动双手,像鸟儿一样扇动翅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说:“你像鸟儿一样飞走了,老师怎么办呢?”孩子说:“你就跳起来抓住我的脚,把我拉下来”。多么好玩的游戏,多么神奇的老师,激发起孩子无限的想象力。

“枕头大战”开心激烈,孩子们最喜欢。晚辅餐后,有时我会跟着他们爬上楼梯,来到寝室;有时会等他们先回寝室,我再到寝室里。只要孩子们看着我进了宿舍,就知道有好戏即将上演,一人一个枕头,等我一进寝室,孩子们就前赴后继,挥舞着枕头轮番向我砸来,欢呼声,叫喊声此起彼伏,大小枕头上下翻飞,我也抓起一个枕头,和他们玩起来。几个回合之后,我故意躲到墙角,说:“好了好了,老师输了,你们赢了。”孩子们也就停了下来,一个个气喘吁吁,一张张红扑扑的小脸上写满胜利者的得意。有些孩子觉得不过瘾,还想玩,我说:“再打一下,老师以后就不和你们玩了。”他们就乖乖地放下枕头。“听阿姨的话,好好洗漱,明天早上不准睡懒觉。”我在孩子们依依不舍的眼神中离开,孩子们为我送上:“老师再见,还来玩枕头大战!”“那得看你们的表现了。”我说。其实孩子们的表现一直不错。

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高长壮,这些小游戏虽然玩不了了,却成了他们心中美好的回忆。他们知道自己长大了,不好意思再玩这种小孩子才玩的游戏了,一种责任感、使命感会在他们的心中油然而生,而老师的那份爱则终生难忘。

玩学习游戏,让课堂变成游乐园。

课堂上的学科教学,老师尽可能设计出一个个游戏,让孩子们觉得上课有趣好玩;课堂下各个活动的开展,也要让孩子觉得有趣好玩。让孩子们觉得学习就是玩一个个游戏,这样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我们的教育教学,首先是要激发孩子的兴趣,然后才是培养习惯,有了兴趣和好习惯,就不担心没有好成绩了。

语文课上,就是和生字宝宝交朋友、把生字宝宝送回家、我是快乐邮递员、小小火车开起来;数学课上就是和数字捉迷藏、走迷宫、勇闯关卡、爬山峰夺红旗;音乐、体育、美术课上好玩的游戏就更多了。各个学科的晚间活动也一样,可以带领着孩子们玩各种游戏,也可以提前离开教室,带领孩子们来到室外、来到操场,去玩他们喜欢的游戏,没必要让孩子们在教室里反复训练,人人过关。

玩劳动游戏,让孩子们轻松掌握技能。

其实,孩子都是以游戏的心态去做事的,我们不妨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爱上劳动,养成习惯。

拖地就是给拖把洗澡、用拖把给地面洗脸。这个游戏有条件,大个子同学才玩得好,谁想玩?孩子们自然争先恐后、跃跃欲试。老师选出几个孩子,手把手教给他们方法、步骤,孩子们就会自得其乐地玩起来了。擦门、擦窗就是消灭污点;扫地就是送垃圾回家。谁会玩?孩子们当然大显身手、积极踊跃。老师就会轻松地、有针对性地安排好各项任务。在随后的实践中,再给予孩子适当的指导,不停地表扬、鼓励,孩子们就会爱上劳动,养成习惯。

玩是孩子的生活方式,玩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保障孩子这种需要的满足,并使之成为孩子的基本权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对于孩子来说,学校在任何时候都首先应当是他们生活的场所,而不应当仅仅变成他们“受教育”的场所。玩是最能肯定与表现孩子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主体性活动。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开动脑筋,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游戏,让孩子们尽情地玩;老师也可以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中,助孩子们玩得尽兴。心理学告诉我们:成功的成年生活的基础在于丰富充实的童年游戏生活。我们可以以玩的名义,开启孩子快乐的人生。

论文作者:胡传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7

标签:;  ;  ;  ;  ;  ;  ;  ;  

以玩的名义……论文_胡传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