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出国移民述略_潮汕人论文

潮汕人出国移民述略_潮汕人论文

潮汕人移居海外述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外论文,潮汕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本文以大量的数字材料为依据,较为全面地概述了潮汕人移居海外三个突出阶段,即汕头辟为通商口岸之前、辟为通商口岸之后至新中国成立及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不同历史背景与移居人数和出洋过程,并对其促成移民的政治、经济因素作了阐述,为海外潮人的研究提供了较为系统而丰富的历史资料。

关键词 潮汕人 移居海外

A General Survey of Chaozhou-Shantou Emigrants for Abroad

Huang Lanhuai

Abstract

Based on abundant statistic data,this paper gives a fairly full a coount of the history of Chaozhou-Shantou emigrants leaving for abroad in three stages,namely,before Shantou became an open port,after Shantou became an open port up to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in 1949,and since New China was founded in 1949.The paper also furnishes relatively systematic and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number of emigrants and the course of emigration in respective historical stages as well as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factors acounting for the respective emigrational tides for further study of overseas Chaozhou-Shantou pepole.

Key words Chaozhou-Shantou people,emigration,overseas

潮汕人是指居住在广东省东部,包括现今的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和部分汕尾、梅州二市的讲潮州话的人,面积有一万平方公里,人口一千余万。

潮汕是中国的著名侨乡。据汕头侨务系统的调查统计,分布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潮汕人(包括其后代)有800多万人,比较集中是东南亚和香港。粗略的计算是:泰国约350万人,新加坡约45万人,马来西亚约80万人,印尼约80万人,越南约25万人,柬埔寨约20万人,老挝约8万人,美国约30万人,加拿大约10万人,法国约15万人,澳大利亚约10万人,香港约120万人,澳门约4万人,台湾约40万人。此外日本、菲律宾、缅甸、印度、文莱、锡兰、英国、德国、比利时、丹麦、瑞典、瑞士、挪威、奥地利、西班牙、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墨西哥、几内亚,等等都有相当数量的潮汕人①。

潮汕人是如何逐步移居海外,如何在海外求得发展的,他们的活动轨迹又能提供什么借鉴?这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仅就潮汕人移居海外的过程,作一个概要的叙述。

一 早期移民

潮汕人的“过番”,可远溯到隋唐时代②。从宋末元初算起,也已有7个世纪,按移民的规模和特点,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本文将汕头辟为通商口岸以前,统称早期移民。

元兵于1278年攻占潮州,大肆烧杀抢掠,潮州人纷纷向海外逃难③。明时,澄海人林道乾和他的部属2000余人,横行海上30余年,达交趾、安南、暹罗,万历年间,道乾当了泰国南部大年(即北大年)客长,掌管北大年港④。郑和下西洋从潮汕近邻湄州湾出发,路过南澳,也有些潮州人追随郑和的船队出国⑤。这些人中含有潮汕人海外的先行者。

清康熙23年(1684年)解除“海禁”和乾隆12年宣布准许商人领照到暹罗采购大米、木材之后,海上往来增多,对外贸易发展,日本和南洋诸国商船也常泊于潮州、饶平、澄海口岸。这时,潮汕人口已相当稠密,据黄赞发先生主编的《潮人探奥》一书记载,清嘉庆年间,潮州人口已近200万,平均每平方公里超过150人⑥,加上水、旱、风、虫、地震灾害严重,瘟疫流行,许多人饥寒交迫,走投无路。而这时的饶平柘林和澄海的樟林港,已先后成为粤东的重要出海口,称为“舶艚”的高桅大型木帆船,可载重10吨至200吨,能航行至南洋各地⑦。这种船因船头油红色,俗称“红头船”。东南亚一带物产丰富,地旷人稀,正处在开发时期,需要大批劳力,对外来移民没有多少限制,于是潮汕人在开展对外贸易的同时,也陆续乘“红头船”到东南亚谋生。

这个时期的出海口岸最初是饶平的柘林港,后由于滩涂淤积,大船无法靠岸,遂转移到澄海的樟林。樟林作为潮汕的出海口岸,从清初开始一直延续到1861年汕头辟为通商口岸之时,而且作为客运口岸,还延续到1867年⑧。

这个时期潮汕人的海外移民总数究竟有多少?由于没有海关记录,无法准确回答。有的学者估计有100万人⑨。但从各方面材料分析,恐怕不可能这么多,不过,至少也有二三十万人⑩。因而到鸦片战争前,东南亚一带,尤其是暹罗、新加坡,已形成了许多潮州人的聚居点。而且,已涌现了一些杰出的风云人物。1767年带兵赶走侵占泰国的缅甸军队,被拥立为吞武里大帝的郑信,其父郑镛是澄海人,因家境贫寒,于雍正年间,乘“红头船”去暹罗谋生。

二 近现代移民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政府腐败,赋税苛重,人民困苦,许多人不得不远走他乡,谋求生计;英、荷等殖民主义者,控制了东南亚和美洲广大地方,开矿山,辟种植园,修铁路,建城市,需要大批廉价劳力;一些独立国家,为发展经济,也对外来移民实行鼓励政策;早期移居海外的潮汕人,经过艰苦奋斗,站稳了脚根,陆续寄点侨汇,或回家探亲,使人们看到了外出求生的希望。加之1861年汕头辟为通商口岸之后,对外贸易增多,与东南亚交通便捷,从汕头至香港、新加坡、曼谷、西贡、苏门答腊等地先后有客、货轮航班,英、荷、德、美等国,还派员来汕头招工,本地也出现一批“水客”,专营带人出国,从中牟利。于是一个以“契约华工”和自由移民并行的移民潮,逐步在潮汕地区推开,而且持续了几十年。

据《汕头海关志》表(九《1869年-1934年汕头口岸进出口旅客统计表》(11)提供的数字统计,1869年至1934年(中间缺1929年),从汕头口岸出口的旅客共有555.29万人,进口416.17万人,进出相抵,净出139.12万人,平均每年21403人。从发展趋势看,这段时间,进出口岸人数逐步增多,移民国外的人数也呈上升趋势,请看下表:

1873-1930年汕头口岸进出口人数分段统计表

时间 年平均进出口人数 年平均净出口人数

1873-1880

56079 9452

1881-1890 10967621578

1891-1900 13298322003

1901-1910 18053724545

1911-1920 19024828087

1921-1930 26575131181

从净出口人数来说,情况则有不同。1911-1912年,年平均净出口人数为23520人,低于同期分段统计的平均数;1927-1928年,年平均净出口63752人,大大高于同期分段统计的平均数。出入相抵后,平均每年倒回16895人。(12)这与1927-1928年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造成往来人数大减和“入超”。主要是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生产萎缩,失业增加,东南亚各国也纷纷采取抵制移民措施,如1930年8月,马来亚宣布移民入口限制条例,因而失业者暂时回乡,要出者暂不敢往。1934年以后,出入境人数逐步回升,出洋谋生的也日渐增多。但1939年日军占领汕头后,封锁海港,人民搭船出国已无可能。尤其日军占领东南亚之后,华侨横遭残酷迫害,许多人陆续从陆路回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大批归侨、侨眷争相乘船往南洋各地。这时,南洋各国处在医治战争创伤时期,经济困难,就业不易,对华人入境,纷纷加以限制。如1947年3月,暹罗政府规定每年中国人入境,不得超过1万人,其中7000名由汕头口岸安排,其余3000名给中国其他口岸安排。1948年,又以1947年华人入境超过限额为由,把汕头口岸可往泰国的限额减为2000人(13)。1947年11月,法属越南西贡,也规定华侨新额须有当地政府或领事馆签署的入口证,才可前往。1948年8月,马来西亚英国殖民政府驱逐华侨出境,几百名华侨回汕头被收容在救济院(14)。此后,东南亚各国相继独立后,对华人入境,大多实行严格限制。潮汕人的海外移民,逐步走向低潮。

这里特别还要提到的是,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契约华工”(潮汕人称为“卖猪仔”)在潮汕人的海外移民中,逐步走向低潮。

殖民主义者便强迫清廷,在1860年的《北京条约》中,写上允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的条款,使他们的贩卖“猪仔”活动合法化。1861年,汕头辟为通商口岸后,西方人贩子蜂涌而至,他们除派人下乡招工外,还在汕头设立招工馆所(亦称咕哩行、客头行、“猪仔”行),最突出的是英国的德记洋行和荷兰的元兴洋行。据汕头海关记载,1869-1872年从汕头抵新加坡的旅客有101261人,其中大多就是被贩运到新加坡,然后被转卖到东南亚各地的“契约华工”。1888-1898年运往苏门答腊德里烟叶种植园的华工,就有56025人(15)。

根据各方面材料分析,从19世纪50年代到清朝末年,潮汕人被西方人贩子贩运出洋的“契约华工”,约在30万人以上(16)。辛亥革命后,在各方面人士的反对下,贩卖苦力的活动逐渐被禁止。

综观这个时期的潮汕海外移民,有这么几个特点:(1)从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是潮汕人移民海外的高潮时期。这段时间之前,只是零零星星的移民;此之后,逐渐进入低潮。在这七八十年中,移民海外的潮汕人,共约150万人。(2)在自由移民的同时,出现了规模庞大的“契约华工”移民。前者约占三分之二,后者约占三分之一。外出者主要是破产农民、破产手工业者,也有少量知识分子和政治避难者,还有少部份是外出与亲人团聚的侨属。(3)移居地主要是东南亚,也有少量作为“契约华工”,被贩运到南美各地当苦力。(4)海外潮人中,已产生出一批资力雄厚的种植园主、企业家和个别银行家,也出现了一些政治强人。

当代移民

建国45年来,潮汕地区的对外交往和海外移民,有如下特点: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有30年时间的政治运动程度不同地挫伤了广大侨胞的心;而美国对中国长期实行封锁禁运,东南亚各国纷纷限制中国人移民,有的甚至采取了排华措施,因而潮汕地区的对外交往和海外移民,在好长时间陷于停顿和半停顿状态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步改观。近几年已出现了对外交往的新高潮,海外移民也步上了正常轨道。

据汕头海关统计,1950-1980年,汕头口岸进出口总人数为660506人,平均每年进出口21306人。其中每年进出口不足1万人的有19个年头。这段时间,批准移民国外的很少,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更停止办理这种业务。改革开放之后,对外交往逐渐增多。1981-1985年,汕头口岸进出口总数达470639人,平均每年94127人(17)。1986-1990,进出口总数1095242人,平均每年219048人。进入90年代以来,进出口总数增加更快,1991-1993年,进出口总数1296912人,平均每年432304人。其中1993年进出口472400人(18),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汕头口岸呈现了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潮汕人向海外移民虽然数量不多,但仍持续不断。50年代,每年约有一二千人出国定居,主要是应海外亲人的要求,去接管家产,或夫妻团聚的。没有海外亲属关系而获准移民者极少。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基本停止出国移民审批。但每年仍有几千人通过非正常渠道外出。1978年以来,每年出外定居者,约有五六千人大部分是单程抵港者,其余则多数到欧、美、澳洲求学谋职,往东南亚移民者极少,这主要是东南亚国家已基本不接受新的一般移民。

注释:

①根据汕头市侨务办公室和侨联会1989年编写的《汕头华侨志》中《概述》及《当代汕头华侨华人分布》,并访问汕头市侨务办公室的有关负责同志,对照他们近年来掌握的新情况(含各国潮团提供的情况)。

②③⑨⑤(16)《潮汕大文化》210、211、213、222页。

④⑤(13)(14)《汕头华侨志》 汕头市侨务办公室和侨联会编写1-2页,1-10页。

⑥《潮人探奥》黄赞发主编,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151页。

⑦⑧《澄海樟林港与潮州早期海外移民》林风著,载《汕头侨史论丛》第一辑15、16页。

⑩参阅张映秋《近代潮汕人民向外移殖及其对潮汕经济开发的影响》,载《汕头侨史论丛》第一辑中。

(11)(12)(17)《汕头海关志》汕头海关办公室编写,366-371页,370-371页,380-387页。

(21)徐艺圃《汕头地区早期华工出洋概论》,载《汕头侨史论丛》 第一辑70页。

(18)1988年后数字为汕头市侨务办公室提供。

标签:;  ;  

潮汕人出国移民述略_潮汕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