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遵《老子指归》“神明”释义论文

严遵《老子指归》“神明”释义论文

严遵《老子指归》“神明”释义

陈一鸣 (河北大学 政法学院 173000)

摘要: 《老子指归》中“神明”一词蕴含深意。从宇宙生成论来看,“神明”是一种“气”,超越了“无”的状态,是“无中之无”,其为万物生成过程的中间状态。对个体生命而言,“神明”是万物所以存的根本,是生命之本质,是“保合精神”、保存自我的重点。对于治国理政来说,圣王君主在治世中信守“神明”才能使天下追随相应。

关键词: 神明;《老子指归》;存身;治国

西汉中末期社会矛盾加剧,政治危机日益深重,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背景中,严遵通过《老子指归》一书,申明自己的志向,借此表达对生命及社会的关怀。蜀郡有一位叫罗冲的富豪问严遵“君何以不仕者?”严遵回答说:“益我货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财货和名声是损神杀身之物,会损害“神”和“身”,因此,严遵选择遁世以保存“神”与“身”。可见,“神”在严遵的养生之道中占有重要地位。《老子指归》中亦有多处论及“神”或“神明”,一般认为,“神”为“神明”之略称。1“神”不仅是养生之要,在宇宙生成论中,“神明”是沟通“德”与“太和”的中间环节;就个体生命而言,“神明”是生命之本,是保存自我的关键;就治国理政来说,君主秉受“神明”,才能体百姓之心,察天下之情。

一、“神明”与“气”

《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指归》释“二”为“神明”,“二物并兴,妙妙纤微;生生存存,因物变化;滑淖无形,生息不衰;光耀玄冥,无向无存;包裹天地,莫睹其元;不可逐以声,不可逃以形:谓之神明。存物物存,去物物亡,智力不能接而威德不能运者,谓之二”(《卷二·道生一篇》)。从状态来看,“神明”无形、无声,其作用却不可忽视,存于物中则物存,离物而去则物亡。如何理解“神明”呢?

对于个人叙事不能把它只看作是关于那一个人自己生活琐事的讲述,还要看到,由于在个人叙事中包含着人群社会中方方面面的人情世故,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人间知识、技艺等,它是研究生活文化整体性存在的基本切入点。我多年前就指出村落是民俗文化的基本传承空间。[注]刘铁梁:《村落——民俗传承的生活空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6期。但是进入村落后,研究者如果只是按照自己的提纲来进行调查,那么对民俗事象的了解就可能是零碎的、分散的、不完整的,但将民俗事象与活生生的当地人联系在一起时,就不难发现,每个村民都拥有一个民俗的整体,或说是整体的民俗。

一般认为,“神明”是一种“气”。而这种“气”类似于《管子·四篇》中所述的“精气”,此观点参采王德有《<老子指归>自然观初探》一文。

(3)试验场地布置:结合本工程实际特点,碾压试验在坝体外进行,具体位置选择为大坝下游左岸河滩地附近一合适位置,其长度约为30m,宽度约为28m。对于每一个碾压试验铺层厚度,均设置6遍、8遍和10遍三种试验单元。同时为了便于对压实沉降量的计算和测量,在试验段的每个单元里均布置了长200cm,宽150cm的方格网。

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於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於胸中,谓之圣人。2

由此可知,“神明”即气,“神明”在万物生化过程中由阴阳二气演化出“太和”,间接生化天地万物,但它并未就此终结,而是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无处不在,是万物生命之本,阴阳二气交互作用,万物凭此生长消息。

精也者,气之精者也。气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3

有神自在身,一往一来,莫之能思。失之必乱,得之必治。4

(二)策划打造文旅融合标杆产品。为全面促进石柱县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展现以巾帼英雄秦良玉为代表的土家民俗文化,策划了巾帼土司城项目,该项目总规划面积4350亩,预计总投资20亿元,以“一山一水一城一人”为依托,将重点建设毕兹卡康养度假区、太保祠、土家风情园、三十六寨精品度假酒店、毕兹卡创客社区、芭蕉滩田园综合体等核心产品,最终打造成为集生态观光、文化创意、科普教育、影视旅游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土家族文化的寻根地、祭祖地、展示地和高品质文化旅游目的地。

…为天地始、阴阳祖宗,在物物存,去物物亡:无以名之,号曰神明。生於太虚,长於无物,禀而不衰,授而不屈,动极无穷,静极恍惚;大无不包,小无不入,周流无物之外,经历有有之内…为道先倡,物以疏瞿,受多者圣智,得少者痴愚。(《卷七·生也柔弱篇》)

严遵借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范式构建了自己的宇宙生成论,同时给“一”、“二”、“三”赋予了具体内容,提出“天地所由,物类所以:道为之元,德为之始,神明为宗,太和为祖”(《卷一·上德不德篇》),“一”、“二”、“三”分别对应“德”、“神明”、“太和”。严遵继承老子“有生于无”的思想,描绘了宇宙发展的总趋势。在这个宇宙生成模式中,“神明”蕴含两层含义,从万物生成来看,“神明”是连接“德”与“太和”的中间环节;从万物存在来看,“神明”是万物存在之根本。

“上德之君,性受道之纤妙,命得一之精微,性命同於自然,情意体於神明,动作伦於太和,取舍合乎天心”(《卷一·上德不德篇》)。

圣人守“神”,不思不虑、无智无巧、真淳朴实,以此治理天下,自然能遵循大道,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圣人之为君也,…不知以因道,不欲以应天,无为以道世,无事以养民,玄玄默默,使化自得,…空虚寂泊,使物自然”(《卷二·不出户篇》),“(圣人)不言而宇内治,无为而天下已”(《卷六·知不知篇》)。圣人治世,以虚静无欲之心应对外物,内心守气专神,以一种最根源、最纯净、最真朴的本始状态来治事理物,达到不治而人自治,不理而物自理的境界。

严遵论述“神明”,从状态上是“滑淖无形”,从范围来看,“神明”周流于无物存在的境界之外,流历于有物存在的领域之内,秉受“神明”多的人则有智慧,反之,痴愚。从生命本质来看,身体之所以成为的身体,是因为“我”的存在,而“我”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神”住进了“我”的身体,“神明”是生命之“我”存在的本质。从万物存在来说,“神明”是万物存在的根据,“神明”存在则物存在,“神明”离去则物亡。

《管子·四篇》亦有关于“神明”、“神”、“精”等论述都是指“精气”,“有神自在身,一往一来,莫之能思”5,“精也者,气之精也者”6,从“精气”和“神明”的状态、流布范围、生命本质及万物之存在来看,它们的特征与功用相似。《指归》中又把“神明”称为“神气”,“夫无形无声而使物自然者,道与神也;有形有声而使物自然者,地与天也。神道荡荡而化,天地默默而告;荡而无所不化,默而无所不告;神气相抟,感动相报”(《卷六·言甚易知篇》)。严遵把这种滑淖无形、变化纤微、与物糅和、弥漫空间的气称之为“神气”,而《指归》中的“神”和“神气”即“神明”。

“道德神明、清浊太和,浑同沦而为体,万物以形”(《卷三·出生入死篇》)。《指归》认为道德神明、清浊太和、天地万物都是由气的变化连通一体的,郑万耕认为道德神明、清浊太和分属“浑沌一气”的不同阶段,而所谓“神明”是“阴阳二气的功能和作用”7,万物生成过程中,从“浑沌一气”的状态进而由阴阳二气交互作用,又相互离异而分化出来,“阳出阴入,与道卷舒”(《卷二·至柔篇》),事物发展随阳而出随阴而入,与道一起卷曲展舒。《指归》把“神明”与“阳气”并论,“神明、阳气,生物之根也”(《卷七·生也柔弱篇》),“柔弱和顺,长生之具而神明、阳气之所托也”(《卷七·生也柔弱篇》)。严遵把神明与阳气并论,申明它们的作用,是生物之根,生命长生之依托。

研究表明,东北酸菜中的乳酸菌多为植物乳杆菌[8](Lb.plantarum)。本文以东北酸菜腌制液为乳酸菌来源,通过初步的分离筛选得到45株乳酸菌,并对这些乳酸菌进行了耐受性试验,共得到19株耐受性强的菌株,然后对这19株菌进行模拟苹乳发酵实验,最后确定1株菌具有商业化的潜力。

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思维。因此,创设一个扣人心弦的“课堂前奏”,能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营造出一个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意外撞击等事件的频发,导致肋骨骨折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早期诊断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肋骨骨折较为隐匿,因此给临床影像学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以往临床诊断肋骨骨折多采用数字X线摄影检查,但该检查方式受到硬件条件、操作方法、人体结构、疾病等因素的影响[3],对隐匿性骨折以及特殊部位骨折的检出率不高,误诊率及漏诊率较高,因此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

二、存“神”以成物

身之所以为身者,以我存也;而我之所以为我者,以有神也;神之所以留我者,道使然也。(《卷三·圣人无常心篇》)

严遵把宇宙发展过程分成两大阶段:第一阶段称之为虚无,第二阶段称之为实有。天地都是由虚无阶段演化来的,“万物之生也,皆元于虚,始于无”《卷二·道生一篇》,虚无阶段又进一步划分为“道”、“德”、“神明”、“太和”四个阶段。“道”是极度的虚无,《指归》称之为“无无无之无”或“虚之虚”,“道虚之虚,故能生一”(《卷二·道生一篇》)。“一”是相对的无,《指归》称之为“无无之无”或“虚”,“一以虚,故能生二”(《卷二·道生二篇》)。“二”是又次一等的无,《指归》称之为“无之无”(《卷二·道生一篇》)。“三”是更次一等的无,《指归》称之为“无”,“三以无,故能生万物”(《卷二·道生一篇》)。“道”、“德”、“神明”、“太和”都处虚无阶段,从状态上看都是无形,然细究,却有分别,“虚”、“无”的性质逐渐减少。《指归》又说:“形因於气,气因於和,和因於神明,神明因於道德,道德因於自然,万物以存”(《卷二·道生一篇》)。万物演化过程中,“神明”是必经阶段,称之为“无之无”,是比“德”更次一等的“无”,其再次演化生成“太和”,不与万物发生勾连。从这一层面看,“神明”是“无”,具有“生万物”的作用。

《指归》又对“神明”作用做了说明。“有虚之虚者开导禀受,无然然者而然不能然也;有虚者陶冶变化,始生生者而生不能生也;有无之无者而神明不能改,造存存者而存不能存也;有无者纤微玄妙,动成成者而成不能成也”(《卷二·道生一篇》)。在万物生化过程中,“道”、“德”、“神明”、“太和”扮演各自的功用,“有虚之虚者”指“道”,不被造就而用以造就其他;“始生生者”指“一”,生育万物的始端;“有无之无者”指“二”即“神明”,使万物得以存在;“动成成者”指“三”即“太和”,能够成就万物。万物生化过程中,“道”的作用是“然”,万物生化所要遵循的法则,“神之所以存我者,道使然也”《卷三·圣人无常心篇》;“神”之所以留在“我”身上,是“道”使它这样的。“德”的作用是“生”;“神明”的作用是“存”;“太和”的作用是“成”。“神明”是万物存在的基础,“存物物存,去物物亡”(《卷二·道生一篇》)。“神明”存于物中则物存,离物而去则物亡。

胃癌患者就诊时,病情大都已经发展至中晚期,患者单纯接受保守治疗的效果欠佳,临床上均强调为患者以手术治疗。临床上为胃癌患者行手术治疗时,麻醉药物的选择尤为关键,本次研究中旨在对右美托咪啶对胃癌手术麻醉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作探讨。现报告如下。

严遵认为存身之要是保存“神明”,而名与货是损神杀身之物,必须要舍弃。《指归》说:“得名得货,道德不居,神明不留,大命以绝,天不能救…无名之名,生我之宅也;有名之名,丧我之橐也。无货之货,养我之福也;有货之货,丧我之贼也…名利与身,若炭与冰,形性相反,势不俱然。名终体极、身存世昌者,天下无之”(《卷二·名身孰亲篇》)。得到了名与货,道德就不再居住了,神明就不再留存了,命因此灭亡,而天都不能救助;养身就要舍弃名利,名利与身就像是炭与冰,两者不可共存,对于荣名至极而形体安泰、身体存留而世代姣好的事情,天下是没有的。严遵主张“无名之名”与“无货之货”,反对“有名之名”与“有货之货”,前者是生命之住宅,是养生之祥福;后者是亡生之空囊,是亡生之寇贼。可见,严遵未必是反对“名”与“货”本身,而是反对将“名”与“货”当做个人的价值追求与努力方向,这会扰乱心意,使思虑不止,继而消耗“神明”,损害生命。因此,要以一颗“赤子”之心对待“名”与“利”,体验虚无,顺应自然,才能保存“神明”,此乃存身之要也。

三、养“神”以贵身

“存物物存,去物物亡”(《卷二·道生一篇》)。“神明”是万物得以存在的根据,对个体生命而言,“神明”又是“我”之生命来源。“我之所以为我者,岂我也哉?我犹为身者非身。身之所以为身者,以我存也;而我之所以为我者,以有神也;神之所以留我者,道使然也”(《卷三·圣人无常心篇》)。“我”之所以成为“我”的原因,不在于“我”自己,就好比身体存在的原因不在身体本身一样。身体存在的原因是由于“我”的存在,“我”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神”住进了“我”的身体,“神”之所以留存于“我”是因为“道”使它这样。严遵把“我”作为一个生命个体,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神明”。在严遵看来,“神明”是个体生命自我意识的觉醒。

本研究选取的样本只有102份,且有些国家地区的留学生样本量太少,对研究结果造成了一定偶然性。研究得出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还不够好,说明在维度的划分和题项的设置上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严遵重视贵身,重视协调“神明”与形体的关系,认为形体的存在是生命之我存在的前提。“道德神明、清浊太和,混同沦而为体,万物以形。形之所托,英英荣荣,不睹其字,号之曰生…得之者存,失之者亡…夫生之於形也,神为之蒂,精为之根,营爽为宫室,九窍为户门,聪明为候使,情意为乘舆,魂魄为左右,血气为卒徒”(《卷三·出生入死篇》)。严遵阐述了“生”、“形”、“神”三者之间的关系:道德神明、清浊太和,混同合为一体,万物借之成形,形体所依托的,给它起名叫做“生”,生即生命,万物得到它便得以生存,失去它便灭亡;生命进入形体之中,“神明”做它的蒂,精气做它的根。以此,“神明”是万物生之蒂,生是万物形之所依,是万物存在的前提,因此,对于形体的留存和保持而言,最根本的是要保存“神明”,严遵曰:“存身之道莫急乎养神”(《卷六·民不畏威篇》),存身之道的关键在于保存“神明。”

那么,怎样保存神明呢?《指归》说:“神明圣智者,常生之主也;柔弱虚静者,神明之府也”(《卷七·生也柔弱篇》)。神明圣智是长生的支柱,柔弱与虚静是“神明”的府库,说明最适合神明留存的住所是柔弱虚静的状态,人的身心虚静柔弱,“神明”就会居留保持,如果刚强造作,“神明”就会离去。严遵认为保存“神明”最多的是“赤子”,“赤子之为物也…无为无事,无意无心,不求道德,不积精神;既不思虑,又无障截,神气不作,聪明无识;柔弱虚静,魂魄无事;乐无乐之乐,安无欲之欲”(《卷四·含德之厚篇》)。刚出生的婴儿“神明”充足,因为它无所作为无所事事,没有意念没有心计,不浪费精神,不思虑,神气专一,故能保持柔弱虚静,进而保存“神明”。《指归》又说:“人始生也,骨弱筋柔,血气流行,心意专一,神气和平;面有荣华,身体润光,动作和悦,百节坚精;时日生息,旬月聪明。和则?神居之也”(《卷七·生也柔弱篇》)。刚出生的婴儿之所以骨弱筋柔,血气流行,心意专一,神气和平;面有荣光,身体润光,关节韧密;日日发育,月月聪明,是因为“神明”的留存。可见,严遵认为“赤子”柔弱、虚静、无欲,是保存“神明”的典范。

“神明”与“道”类似,从万物生成来看,都是“无”,能够生成万物;从万物存在来看,“神明”与“道”都是万物之纲纪,万物依托“神明”得以生存,依循“道”之法则而运行。

由此,养身就要养神,赤子之心为我们提供借鉴,抛弃功名利禄之心,抛弃思虑,抛弃执念,保持内心的虚空、清静,“神明”就会进住、久留,生命便会旺盛、长久。

四、守“神”以治国

《老子指归》中设立了一系列的政治理想人格,其中的核心代表为“圣人”。“道德之意,天地之心,安生乐息,憎恶杀伤,故命圣人为万物王”(《卷五·善为道者》),“圣人”顺应自然,感知道德、神明、太和、天地万物之变化,体察道德之意、天地之心,所以授命圣人为万物之王。在严遵的外王思想中,君主是否顺应道德、神明、太和,直接关系国家和人民的生死存亡,根据这一标准,严遵将君主划分为上德之君、下德之君、上仁之君、上义之君和上礼之君。

神明…存物物存,去物物亡…。(《卷二·道生一篇》)

“下德之君,性受道之正气,命得一之下中,性命比於自然,情意几於神明,动作近於太和,取予体於至德”。

杨力生气得火冒三丈,没处发泄,随手抓起一个碗便摔到院子里了。接着,他霍地起身,匆匆奔出门外。耳边传来老婆的冷笑声:“呵呵,摔得好,摔得好!你是好样的,回来把家里的东西都摔了,没人管你。”

“上仁之君,性醇粹而清明、皓白而博通。心意虚静,神气和顺,管领天地,无不包裹;睹微得要,以有知无,养生处德,爱民如子”。

“上义之君,性和平正,而达通情,察究利害,辩智聪明;心如规矩,志如尺衡,平静如水,正直如绳”。

“上礼之君,性和而情柔,心疏而志欲,举事则阴阳,发号顺四时…绝人所不能以,强人所不能行,劳神伤性,事众费烦,乱得以治,危得以宁”。

上德之君、下德之君、上仁之君、上义之君、上礼之君所禀之性不同,上德之君完全顺应自然,情意体验神明,动作与太和相合;下德之君含合自然、神明、太和的程度有所降低,严遵用“比”、“几”、“近”来形容,而上仁之君、上义之君、上礼之君的行为顺应自然、神明、太和的程度又逐渐降低,离大道渐远,功业层次逐渐下降,则天下不得太平。由此可见,君主治世要顺应自然,合乎道德、神明、太和,体验大道,达到圣人境界,方可使天下追随相应。

施肥应坚持“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施足底肥,早施分蘖肥,看苗补施追肥[5]。制种田施肥水平控制在每公顷纯氮187.5 kg左右。

“地狭民少,兵寡食鲜,意妙欲微,神明是守,与天相参,视物如子,盛德化隆,恩深泽厚…国为雌下,诸侯信之,比於赤子,天下往之,若归父母”(《卷二·至柔篇》)。圣人是治国成功的典范,圣人信守神明,自然无为,即使是地狭民少、国力衰弱的小国也能使诸侯信服,百姓响应。那么,如何保有“神明”?严遵的治国理念是内圣外王哲学,主张反身治心,《指归》说:“成败存亡,求之于身”(《卷六·民不畏威篇》),“欲治天下,还反其身,…弃捐天下,先有其身,养身积和,以治其心。心为身主,身为国心,天下应之,若性自然”(《卷一·上士闻道篇》)。严遵认为要治国,先治身,所说的“反其身”、“求之于身”,指的是要回归虚静无欲、清静自然的本心,继而使“神明”留存,合乎大道。“明王圣主,损欲以虚心,虚心以平神,平神以知道,得道以正心,正心以正身,正身以正家,正家以正法,正法以正名,正名以正国”(《卷四·以正治国篇》)。因此,明王圣主治国首先要治身,治身就要虚其心,才能平其神;正心才能正身,正法才能匡正其名,匡正名分以正其国。

《管子》中论述“精气”时提到:万物都有精气,万物依赖精气而获得生命;在地生成五谷,在天聚为众星。精气流散在天地间,便称为天地精神;藏储在胸中,便成为圣人智慧。从“精气”与“身”的关系来说,“精气”在“身”,往来无定,神妙莫测。失掉它则身心必乱,得到它则身心自理。从生命的形成来看,“精气”是生命的根本,有了“精气”就能获得生命,有了生命就能思考,有了思考就能生出智慧,有了智慧便能体悟处身行事之道了。

五、小结

《老子指归》中的“神明”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神明”即气,从万物生成来看,“神明”是万物生成的先决条件,其次留存于万物,是万物得以生存的根据;于个人生命而言,“神明”是生命的本质,保持内心的虚静无欲,“神明”自然会来,养身的重点在于存养“神明”;对圣王君主来说,要治国,先治身,身为国之本,而“神明”又为存身之要,故圣人治国不思不虑、虚无淡泊以存其“神”,顺应自然,达到无为而治。

注释:

1.王德有.《老子指归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7页.

位于巴黎蒙马特的Lesage刺绣坊,经过跨越世纪的甄选积淀,迄今已拥有超过60吨的收藏,流苏、水钻、饰带、珍珠、幻彩水晶以及精致宝石都在其中,当中包括自19世纪70年代保存至今的闪光水晶、20世纪的蛋面切割宝石、莱茵石、琉璃珠等。客户包括:Givenchy、Christian Dior、Scherrer、Calvin Klein、Oscar de la Renta、Christian Lacroix、Yves Saint Lauren 等。

2.陈鼓应.《管子四篇诠释》,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89-90页.

3.陈鼓应.《管子四篇诠释》,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00页.

4.陈鼓应.《管子四篇诠释》,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08页.

5.陈鼓应.《管子四篇诠释》,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08页.

6.陈鼓应.《管子四篇诠释》,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00页.

7.郑万耕.《严君平哲学思想述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3期,第48-54页.

作者简介:

陈一鸣,河北大学,政法学院,中国哲学专业。

标签:;  ;  ;  ;  ;  

严遵《老子指归》“神明”释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