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洒水清道?论文_马得基

是“谁”在洒水清道?论文_马得基

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 山东 淄博 255200

摘 要:在历史试题中,材料的引用是最为广泛的,通过对一历史题目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进一步说明历史教学的来不得差一点马虎,要用严谨的态度对待我们的历史教学,那怕是一道习题。

关键词:高考;新文化运动;陈独秀;吴虞

在这几年全国各地的历史高考、中考模拟题甚至一些地区的中考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出境率颇高:

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A.王韬 B.康有为 C.粱启超 D.陈独秀

他们都把答案统一为D.陈独秀。我的学生在做这一道题时,大多选B和D。在讨论过程中双方也是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选B的认为关键词是“启蒙的水”,指的是中国最早的启蒙思想代表人物,自然是康有为了。选D的则认为从题目中的两个条件:一是民国时期,二是反孔孟之道,而康有为是不反孔孟之道的。我倾向后者,但怎样才能拿出有力的证据来说明呢?很显然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民国时期是谁在撰文。可课本和手头的资料中都无法回答这一问题,于是我开始从网络和大型的书店中去查找资料。

最初在网上用关键词搜索,除了找到这一题目外没有其它的结果。后来我又加上了繁体搜索,搜到了台湾地区的一份试题,其名称是《九十八年学科能力测验社会科历史试题》,(公元纪年是2009年),选择题的第19题是这样的:

一位民国时期的文人撰文纪念友人道:“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有时候他显得疲乏了,失望了,忽然远远的觑见那望不尽头的大路那一头,好像也有几个人在那里洒水清道,他的心里又高兴起来了。”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人是指谁?

A.严复 B.梁启超 C.康有为 D.陈独秀

同样该题给出的答案也是D项。但这时我在比较这两道题看出了这两道题目的不同之处了,台湾题比大陆题多了这样一句“有时候他显得疲乏了,失望了,忽然远远的觑见那望不尽头的大路那一头,好像也有几个人在那里洒水清道,他的心里又高兴起来了。”这里不难看出两个题目所考察的人物是不同的。大陆题考察的是谁把“启蒙的水洒向大道”,台湾题考察的是谁看到“洒水清道”。显然,两道题中有一道题目的答案是错的。到底哪一题错了呢?只有找到这段文字的原始出处才能弄清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这一段文字到底出自何处呢?“有人撰文”里的这个“人”是谁?最初我在网站“一五一十部落”里,找到一部名为《五四运动简述》的著作,在第三章《知识分子中》出现了这样一段话:胡适曾经回忆吴虞孤军奋战的经历,可以作为他们这一代人的自我表述:“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着脚痛骂,怪他不识货。有时候他洒得疲惫了,失望了,忽然远远的觑见那望不尽头的大路的那一头好像也有几个人(陈独秀和其他人)在那里洒水清道,他的心里又高兴起来了,他的精神又鼓舞起来了。”一看到这段话我心情大振,虽然这也是作者引用的文字,但是可以看出“民国时期有人撰文”中的“人”很可能是胡适先生,这样就有非常明确的寻找方向了。下一步就是从胡适先生的著作里面看能不能找到相应的内容了,而且这一内容肯定和吴虞有关。胡适大家都知道,不用多说,关于吴虞就有必要在这里多写几句了。吴虞是四川人,字又陵,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比较有影响的启蒙思想家、学者。早年时期留学日本,回国后任四川《醒群报》主笔,鼓吹新学。1910年任成都府立中学国文教员,后到北京大学任教,在此与胡适先生正式见面和交往。他曾在《新青年》上发表《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说孝》等文,猛烈抨击旧礼教和儒家学说,在“五四”时期影响较大。但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渐行渐远,他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现在了解他的人可以说很少。他的主要作品和思想主要收在他的《吴虞文录》里,胡适先生还为本书作序,在序中称他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四川只手打到孔家店的老英雄”。这可能也是吴虞作为一个区域文人能到现在还被提及的唯一原因了。

从胡适先生为其书作过序入手,很快我就在图书馆找到了《胡适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在卷2中找到了《<吴虞文录>序》。在序中我们读到到胡适先生这样一段文字:“吴又陵先生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站在那望不尽头的长路上,眼睛里,嘴里,鼻子里,头颈里,都是那迷漫扑人的孔渣孔滓的尘土。他自己受不住了,又不忍见那无数行人在那孔渣孔滓的尘雾里撞来撞去,撞的破头折脚。因此,他发愤做一个清道夫,常常挑着一担辛辛苦苦挑来的水,一勺一勺的洒向那孔尘迷漫的大街上。他洒他的水,不但拿不着工钱,还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尘的老头子们跳着脚痛骂,怪他不识货,怪他不认得这种孔渣孔滓的美味,怪他挑着水拿着勺子在大路上妨碍行人!他们常常用石头掷他,他们哭求那些吃孔尘羹饭的大人老爷们,禁止他挑水,禁止他清道。但他毫不在意,他仍旧做他清道的事。有时候,他洒的疲乏了,失望了,忽然远远的觑见那望不尽头的大路的那一头,好像也有几个人在那里洒水清道,他的心里又高兴起来了,他的精神又鼓舞起来了。于是他仍旧挑了水来,一勺一勺的洒向那旋洒旋干的长街上去。”通过这一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胡适先生把吴虞先生称为“清道夫”,在“洒水清道”。与他同行的“也有几个人”又是谁呢?胡适先生在后面的序中是这样写的:“吴先生和我们朋友陈独秀是近年来攻击孔教最有力的两位健将。他们两人,一个在上海,一个在成都,相隔那么远,但精神上很有相同之点。”看来后面提到的几个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陈独秀等的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到此我认为大陆题的答案应该是吴虞,但后面的选择项中没有该项;台湾题目的答案是正确的,就是指陈独秀,没有问题。那为什么出现大陆题目的错误呢?从时间来看台湾出现该题的时间是2009年,而大陆是在2010,很大可能是大陆有的地区在借鉴台湾题目的时候没有认真的思考把后面的删掉了,但删掉后使材料的意思不完整,从而远离了胡适先生的本意,然后出错。这也提醒我们在出题时,特别是在引用一些历史材料时一定要力求忠实作者本意,不要去想当然。治学要严谨,治史更要严谨。

论文作者:马得基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  ;  ;  ;  ;  ;  ;  ;  

是“谁”在洒水清道?论文_马得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