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白质疏松症CT及MRI征象及临床特征论文_孟令东1,岳梨蓉2

脑白质疏松症CT及MRI征象及临床特征论文_孟令东1,岳梨蓉2

孟令东1 岳梨蓉2

1.昆明医科大学 云南昆明 650500;2.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云南昆明 650021

【摘 要】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A)的CT及MRI影像特征,为临床诊断脑蛋白疏松症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4例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的CT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结果 CT下侧脑室前、后角周围呈月晕状低密度影,CT值低于正常5-10Hu,较模糊边界,双侧呈基本对称形;MRI下侧脑室周围脑白质T1WI为等、低信号,两侧基本对称,T2WI是高信号斑点状、斑片状影,边界模糊不清,当液体率减反转恢复序列时,脑脊液信号减至零,此时,脑组织信号的对比度得到提高,脑白质疏松灶具有更加敏感的反映,可以更明显的显示,较多病灶可显示;怀疑为LA的患者应进行FLAIR常规检查;一旦病变出现在半卵圆中心,则预示并发于其他部位,提示为较重的病症;LA常见并发症为脑萎缩及腔隙性脑梗塞,因此可见脑沟及脑室增宽、脑深部呈小圆形或多发点低密度影。结论 CT及MRI对LA均有较特征性的征象,CT经济、快速、操作简单、患者的耐受性好,是LA的首选诊断方法,MRI是对病灶早期发现并确定病变范围的必要检查,对LA的临床治疗及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症;CT;MRI;征象;临床特征

【中图分类号】R76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133-01

脑白质疏松症(1eukoaraiosis,LA)也叫脑白质损害(white matter lesions,WML),是指脑室周围或皮质下脑白质在多种原因下发生的斑点状或斑片状变化[1],该病也是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一个主要构成部分。该病在CT呈低密度影显示,MRI T1上呈等信号或低信号显示,T2加权像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上则呈高信号显示。LA的致病因素较多,血管性痴呆和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等脑血管疾病、一氧化碳中毒、阿尔茨海默病均可引发,也发生于正常老年人群中。笔者通过对该院收治84例LA患者的CT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以期为临床诊断脑白质疏松症提供可靠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LA患者84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40例;年龄53-84岁,平均年龄67.3±4.6岁;一侧或双侧肢体麻木或肌力减退51例,头晕12例,智力及精神障碍16例,其他5例;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及MRI检查。

1.2方法 CT检查:采用SIEMENS Definition AS螺旋CT机,头部平扫,参数设置:120kv,350mAs,5-10mm层厚,5-10mm层间隔,512x512像素矩阵。MRI检查采用西门子35T低场强全身扫描仪,标准头线圈检查。

1.3观察指标 比较CT及MRI影响特征。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并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CT下LA表现 CT下侧脑室前、后角周围呈月晕状低密度影,半卵圆中心、体部旁呈弥漫性融合或斑片状低密度影,CT值低于正常5-10Hu,较模糊边界,双侧呈基本对称形。

2.2MRI下LA表现 MRI下侧脑室周围脑白质T1WI为等、低信号,两侧基本对称,T2WI是高信号斑点状、斑片状影,边界模糊不清,与CT下的病变范围相一致;当液体率减反转恢复序列时,脑脊液信号减至零,此时,脑组织信号的对比度得到提高,脑白质疏松灶具有更加敏感的反映,可以更明显的显示,较多病灶可显示;怀疑为LA的患者应进行FLAIR常规检查;LA早期的病灶仅仅限于额叶部位,之后逐渐发展至侧脑室周围枕叶及中央半卵圆中心;单发于半卵圆中心的病灶较少,一旦病变出现在半卵圆中心,则预示并发于其他部位,提示为较重的病症;LA常见并发症为脑萎缩及腔隙性脑梗塞,因此可见脑沟及脑室增宽、脑深部呈小圆形或多发点低密度影。

2.3LA的评分及分级 采用Aharon-Ptretz法[3]进行分级:(1)当病变部位仅限于侧脑室前角旁或后角脑白质时为Ⅰ级;(2)当病变部位仅限于侧脑室前角旁和后角脑白质时为Ⅱ级;(3)当病变部位分布于侧脑室后角、前角、体部脑白质时为Ⅲ级;(4)当病变部位分布于侧脑室周围脑白质及放射冠时为Ⅳ级。

3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考虑脑白质的血液供应与脑血管储备能力下降、缺血易感性、脑脊液循环障碍、血脑屏障受到破坏、遗传等因素有关,其中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解剖学、年龄及局部血液动力学。LA以皮质下白质穿支动脉内膜增厚、小血管玻璃样或淀粉样变化、脂质沉着为主要病理改变;脑深部白质的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弥漫性或局限性脱髓鞘及反应性神经胶质增生,扩大了血管周围的间隙,空腔白质内动脉充满液体并硬化,损害轴索导致LA。LA无统一、确切的临床意义,多数影像学研究显示LA患者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有神经系统症状,但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如:思维减慢、认知降低、精神异常、抑郁、步态紊乱、淡漠、人格改变、尿失禁、脑萎缩等。较多学者认为LA是人体衰老过程中的一部分,与智力、认知损害性疾病相关,因此无论患者是否表现有临床症状,都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由于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应积极预防并治疗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颈动脉斑块、脑外伤及高脂血症等[4];日常注意控制饮酒、戒烟、限制食盐的摄入量、控制体重,适当参加体育运动,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总之,CT及MRI对LA均有较特征性的征象,对LA能够直观诊断。但CT经济、快速、操作简单、患者的耐受性好;MRI费用较高,检查时间长,患者的耐受力差,但敏感性较CT好,可以检查出更多的病灶,对病变范围可以更加确切的判定,因此,CT是LA的首选诊断方法,MRI是对病灶早期发现并确定病变范围的必要检查,对LA的临床治疗及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袁俊亮,王双坤,胡文立.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5):394-396.

[2]陈卫松,朱晓钢.脑白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11(7):556-558.

[3]王寅生.脑白质疏松与白质脑病[J].内蒙古中医药,2009,28(5):92-96.

[4]潘洪飞,瞿锋.脑白质疏松症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0):1695-1996.

论文作者:孟令东1,岳梨蓉2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6

标签:;  ;  ;  ;  ;  ;  ;  ;  

脑白质疏松症CT及MRI征象及临床特征论文_孟令东1,岳梨蓉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