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构可靠性理论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结构可靠性理论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刘兴旺[1]2013年在《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桥面板维护方案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交通量、车辆荷载的增加和自然环境的作用,我国近30年来建造的大量公路桥梁中,许多桥梁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老化,需要维修改造的桥梁越来越多。但是,国家的财力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合理地分配使用这些资金,在合适的时间采取合适的...
  • 建筑物地震反应的push-over分析应用研究

    建筑物地震反应的push-over分析应用研究

    王锐[1]2005年在《基于性能的多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研究》文中提出许多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已经暴露出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的不足,要想对结构的抗震性能作出一个比较准确的了解就需要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因此人们提出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以使所设计的建筑物在一定的地震作用下不发生...
  • 斜拉桥双箱单室箱形主梁的空间应力分析

    斜拉桥双箱单室箱形主梁的空间应力分析

    杨霞林[1]2002年在《斜拉桥双箱单室箱形主梁的空间应力分析》文中提出本文对斜拉桥双箱单室箱形主梁进行了空间有限元应力分析。利用大型结构有限元分析程序ANSYS,对叁座大跨度斜拉桥不同长度、不同尺寸的箱形主梁建立了七个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空间应力分析。考虑到梁段以外附近区域的作用,在其两端面上...
  • 影响框剪结构楼板刚性的参数分析

    影响框剪结构楼板刚性的参数分析

    叶桦[1]2002年在《影响框剪结构楼板刚性的参数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对楼板刚性反应最敏感的构件(即框剪结构的底层中间框架)按刚、弹性计算的剪力误差值的分析入手,建立了一个由弹簧支承的水平深梁的模型。以楼板按刚、弹性计算的框架柱的剪力误差值作为衡量楼板刚性的指标,通过对模型进行理论分析证...
  • 岩溶地基嵌岩桩桩基特性分析与试验研究

    岩溶地基嵌岩桩桩基特性分析与试验研究

    王革立[1]2002年在《岩溶地基嵌岩桩桩基特性分析与试验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国内外对于岩溶地区嵌岩桩的工作特性的研究一直不很充分,其承载力特性、剪应力分布模式、最佳嵌固深度和岩溶顶板厚度、岩质性状对桩基特性的影响等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完善。针对岩溶地区嵌岩桩特性的模拟模型试验研究相关报道比较少。本文就...
  • 带加强层的高层框架—芯筒结构加强层位置及结构刚度优化

    带加强层的高层框架—芯筒结构加强层位置及结构刚度优化

    雷刚[1]2002年在《带加强层的高层框架—芯筒结构加强层位置及结构刚度优化》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对带加强层的高层框架—芯筒结构在等效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的系统分析,研究了此类结构的特性规律,并得出影响结构内力和位移的主要因素有:伸臂、芯筒和外围框架柱的刚度;加强层的位置及数量;芯筒、伸臂和外...
  • 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扭转性能与组合作用试验与理论研究

    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扭转性能与组合作用试验与理论研究

    曲晨[1]2002年在《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扭转性能与组合作用试验与理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力工业建设的迅速发展,钢材的用量急剧增长,为此,国家计委,原水电部和能源部一再强调在输变电工程建设中,应从严掌握自立式铁塔的建设。然而,一般的钢筋混凝土电杆或与预应力混凝土电杆,较普遍地存在着纵向裂缝问题...
  • 水平荷载下群桩的受力变形特性分析

    水平荷载下群桩的受力变形特性分析

    邬宝林[1]2003年在《倾斜荷载下群桩内力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文中提出随着我国近年来大跨径桥梁及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基桩的承载能力及桩长日益增大,倾斜荷载下基桩的受力分析和设计理论已成为目前土木工程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针对我国现行规范将桩顶倾斜荷载分解为竖向和水平荷载分别计算再进行迭加而...
  • 树状结构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树状结构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谭仲毅[1]2002年在《树状结构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树状结构是根据自然界中树的生态及受力原理设计的建筑结构,具有独特的实用性和观赏性,目前在国内还很少应用。本文针对这种国内少见的新结构体系进行研究,对有关技术问题作较深入的分析探讨,以求加快其在国内的应用和推广,丰富和完善起我国的建筑结构体...
  • 冰载荷的识别及冰激振动的实验与数值模拟

    冰载荷的识别及冰激振动的实验与数值模拟

    张运良[1]2002年在《冰载荷的识别及冰激振动的实验与数值模拟》文中指出海冰-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冰激振动及冰载荷的识别问题,仍是目前工程海冰界的核心和热点问题。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公认的能够描述冰-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力学机制的数学物理模型还远未找到,对冰激振动机理的认识远未统一,现有各类冰载荷的识...
  • 加筋土挡土结构动力特性研究

    加筋土挡土结构动力特性研究

    杨果林[1]2001年在《加筋土挡土结构动力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土工加筋技术是近叁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土工技术。加筋土挡土结构是其主要的应用形式之一,在国内外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此之前,研究和应用更注重于设计规范、规程的建立和健全,在理论计算方面也多按传统的静力问题来考虑。然而,随着...
  • 梁腹板在纯弯与局压联合作用下的弹塑性屈曲

    梁腹板在纯弯与局压联合作用下的弹塑性屈曲

    姚秋实[1]2008年在《考虑翼缘约束作用的工字梁腹板在复合应力作用下的弹性屈曲》文中研究表明工字形组合钢梁腹板在弯、剪及局压复合应力作用下的局部屈曲是钢结构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现行的《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参考了英国和澳大利亚规范对该部分内容作了较大改动,但是对于修...
  • 混凝土损伤行为特性研究

    混凝土损伤行为特性研究

    邓爱民[1]2001年在《混凝土损伤行为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在浇筑成形的过程中,混凝土体内或表面将不可避免的存在细微裂隙等缺陷,即混凝土体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初始损伤,在外界因素作用下,损伤会有所发展并会出现新的损伤,当损伤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混凝土体中将会出现宏观裂缝,而宏观裂缝的端部...
  • 挡土墙上土压力的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

    挡土墙上土压力的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

    陈页开[1]2002年在《挡土墙上土压力的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土力学中,计算土体作用于结构上的作用力是一个古老的课题。经典的Coulomb和Rankine土压力理论,虽计算简单和力学概念明确,但也存在着两个明显的弱点:一是要求土体变形达到极限状态的临界条件;二是没有考虑挡墙变位方式的影...
  • CFG桩联合碎石桩组合型复合地基的有限元分析

    CFG桩联合碎石桩组合型复合地基的有限元分析

    苟波[1]2014年在《CFG桩—碎石桩组合型复合地基工程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组合桩(增强体)型复合地基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它由几种性质不同的桩型组合形成,综合了单一桩型复合地基的特长,发挥出各自桩型的优势,从而达到增强度和减变形的协调、经济和技术的有机统一。相比单一桩型复合地基具有相当大的优越...
  • 钢筋混凝土梁桥结构性能动力评估

    钢筋混凝土梁桥结构性能动力评估

    吴小平[1]2001年在《钢筋混凝土梁桥结构性能动力评估》文中认为本文以相似理论为依据,建立了钢筋混凝土单T梁和钢筋混凝土T型梁桥的静、动力相似模型,并通过逐级加载的方式对不同损伤程度的模型梁(桥)作静、动力交叉试验。根据单T梁试验结果,建立了动力参数α和静、动刚度比β之间的经验关系式。对于构造上正...
  • 波浪作用下海床动力反应的有限元数值分析

    波浪作用下海床动力反应的有限元数值分析

    王栋[1]2002年在《波浪作用下海床动力响应与液化的数值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波浪作用下海床或海洋地基的动力稳定性是近海和离岸工程建筑物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海洋表面传播的波浪在海水-海床的交界面处施加了循环波压力,在这种循环波压力作用下,海床内土骨架的变形与孔隙流体的渗流运动相互...
  • 高强混凝土砌块砌体基本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及其动力分析

    高强混凝土砌块砌体基本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及其动力分析

    祝英杰[1]2001年在《高强混凝土砌块砌体基本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及其动力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根据辽宁省科委项目“混凝土承重砌块节能住宅体系研究”的要求以及在八度抗震设防地区建高层砌块建筑的可行性,本文对高强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有限元法对长悬臂配筋砌块剪力墙的动力特性和弹塑...
  • 高等级公路施工控制力学问题研究

    高等级公路施工控制力学问题研究

    习宇[1]2006年在《沥青路面结构极限承载力分析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沥青路面是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路面结构主要形式之一。近年来,随着超载和重载车辆的增多,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些破坏不完全是现行规范所假定的疲劳破坏模式,由于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有限,过大的轴载一次作用就可能造成路面结构的破...
  • 地基及岩基承载力确定方法研究及其应用

    地基及岩基承载力确定方法研究及其应用

    单远铭[1]2001年在《地基及岩基承载力确定方法研究及其应用》文中认为地基及岩基承载力问题是岩土工程及基础工程领域最重要的课题之一。自土力学学科形成以来,国内外虽然对该问题作过广泛的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并在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得到了引用或反映,但仍有一些深层次的理论分析问题,新的分析方法,工程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