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论战中的“革命”与“文学”_文学论文

    论论战中的“革命”与“文学”_文学论文

    论战中的“革命”与“文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论战论文,文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在现代文学史上,杨邨人是饱受非议的一个作家。他...
  • 《野草》的文体选择与抒情策略

    《野草》的文体选择与抒情策略

    从月[1]2004年在《《野草》的文体选择与抒情策略》文中研究说明鲁迅于1924年12月1日——1927年4月26日期间创作的《野草》是其所有文学文本中较为独特的一种。对于《野草》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彷徨”时期的鲁迅,而且也有利于我们获得更贴近鲁迅本体的鲁迅映象。文学研究可以采用不同的视角。本...
  • 张恨水小说的市民文学特征

    张恨水小说的市民文学特征

    金慧[1]2007年在《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意识》文中研究指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恨水无疑是最值得研究的作家之一。张恨水作品从二叁十年代红遍大江南北到文学界对他毁誉参半,甚至又是长期的排斥居于主导地位;从解放后被封杀到如今的“张迷”(张恨水的忠实读者群)队伍的不断壮大,他从被中国现代文学史列为...
  • 文学史家王瑶的鲁迅研究

    文学史家王瑶的鲁迅研究

    高玉芳[1]2004年在《文学史家王瑶的鲁迅研究》文中认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中,王瑶在“鲁迅学”学科的独特贡献是进行现代文学研究绕不过去的卓然存在。凭借宽广的视界,他不断开拓鲁迅研究的范围,并由于精深的古典文学素养,能够实现超脱“情境”规定而接近“美学”的阐释;在鲁迅和闻朱等的影响下,他形成了自...
  • 关于中学鲁迅小说叙事艺术教学的思考

    关于中学鲁迅小说叙事艺术教学的思考

    赵一帆[1]2017年在《《祝福》的叙事艺术与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几乎被各个版本高中语文教材收录,叙事艺术精湛、醇熟,值得深入探讨。叙事理论日益发展成熟,可以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且叙事理论能够更加深入、广泛地阐释作品。本文首先从叙述者、叙述视角、叙述时间...
  • 解读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意识

    解读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意识

    崔小苗[1]2007年在《中学语文阅读教材中生命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文中研究表明生命构成了世界存在的基础,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然而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类的精神生活却走进了空旷的荒原。教育也难以坚守住自己的理想与使命,青少年生命意识越来越淡薄,自杀、杀人、残害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面对这种状况...
  • 真诚的巨人:老舍作品的中西文化观念研究

    真诚的巨人:老舍作品的中西文化观念研究

    陆山[1]2002年在《真诚的巨人:老舍作品的中西文化观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作家老舍是一位勤奋而多才多艺的作家,与现代文学史上的许多着名作家一样,他的创作与生活与中国和西方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中西方文化这一独特的视角来观照老舍及其作品特别是早期作品,探讨老舍独特的个性及其创作风格与中西方文...
  •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革命文学”综论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革命文学”综论

    宋喆[1]2014年在《文学的启蒙与艺术的批判》文中研究说明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特别是现代小说的奠基者。《呐喊》《彷徨》的批评与研究体现了五四新文学启蒙批判与艺术审美的最高追求。一百年来,鲁迅研究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最充分的领域,而《呐喊》《彷徨》又是鲁迅研究中开始最早、研究历史最长、成果最多、积...
  • 乡土文学大师:鲁迅与沈从文

    乡土文学大师:鲁迅与沈从文

    樊春梅[1]2002年在《乡土文学大师:鲁迅与沈从文》文中提出20世纪在中国文坛兴起的乡土文学为现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代文学巨匠鲁迅被广泛誉为“乡土文学”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他那富于浓郁乡土气息的小说作品开创了我国乡土文学之先河。乡土文学在中国文坛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该领域涌现出众多杰出的乡土文...
  • 女性:弱势的群体——《祝福》、《离婚》和《伤逝》解读

    女性:弱势的群体——《祝福》、《离婚》和《伤逝》解读

    段小莉[1]2002年在《女性:弱势的群体——鲁迅的《祝福》、《离婚》和《伤逝》解读》文中提出通过对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女性形象进行评析,认为:祥林嫂是女性弱势群体中的最弱者,爱姑是女性弱势群体中的抗争者,子君是女性弱势群体中闪光一时的弱者。她们被强大的“杀人团”所包围,同时由于自身的性格特征以及存...
  • 鲁迅与夏目漱石

    鲁迅与夏目漱石

    佚名[1]2017年在《“鲁迅与夏目漱石:跨时空对话”在绍兴文理学院举行》文中提出2017年9月11日,在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和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在鲁迅文化基金会的推动下,绍兴文理学院成功举办"鲁迅与夏目漱石:跨时空对话"中日文化交流论坛。论坛由绍兴文...
  • “雪中芭蕉”——萧红创作论

    “雪中芭蕉”——萧红创作论

    黄晓娟[1]2001年在《“雪中芭蕉”——萧红创作论》文中研究指明半个多世纪以来,萧红文学的命运,在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历尽沧桑。在现代作家中,萧红卓尔不群,她属于那种虽算不上伟大,却是很有特色的个性作家。萧红的文学生涯是短暂的,但是她深邃的思想,穿透了漫长的世纪,连接着人类的未来;她的创作个性鲜明、...
  • 人类命运的探索者

    人类命运的探索者

    聂庆娟[1]2009年在《麦尔维尔:敢于说“不”的探索者》文中认为《玛迪》、《白鲸》、《皮埃尔》构成了麦尔维尔精神探索的三部曲,它们分别从人类思维形式、精神存在方面对人类精神活动的表现形式真理、命运、善作出了形而上学的哲学思考。正如西方文明的探索一开始就蒙上了悲剧的影子,麦尔维尔的探索注定是要失败的...
  • 鲁迅后期杂文与都市文化

    鲁迅后期杂文与都市文化

    阮兰芳[1]2014年在《日常生活与文学上海》文中指出19世纪末以来,中国处于从封建帝国向独立的民族国家行进的路途中,在内部嬗变和外部冲击的双层压力下经历着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现代化和城市化成为该时期最为核心的政治诉求,城市特别是以上海为代表的口岸城市最早成为实施这一诉求的主要场域。上海也因其殖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