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氏珠母贝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

    马氏珠母贝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

    王爱民,阎冰,叶力,邓凤娇,张锡元[1]2003年在《叁个野生种群马氏珠母贝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为了解野生种群马氏珠母贝(Pimctadamartensii(Dunker.))的遗传结构背景和开展遗传改良育种,运用RAPD技术分析了海南叁亚(SW)、广东大亚湾(DW)和广西北海(B...
  • 饵料中添加维生素D对日本沼虾生长的影响

    饵料中添加维生素D对日本沼虾生长的影响

    徐杰[1]2001年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D对日本沼虾生长的影响》文中提出本研究于2000年4-6月间在实验室条件下,用不同含量的维生素D_3投喂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饲养4周;用7000IU/100g饵料的维生素D_2和维生素D_3投喂日本沼虾,饲养3周后,测...
  • 鱼类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检测方法的研究

    鱼类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检测方法的研究

    饶静静[1]2007年在《嗜水气单胞菌和迟钝爱德华氏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文中认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和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tarda)是多种水产动物的主要致病菌,还是引发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病原菌。研究表明,嗜水气单胞菌可引起人的急性胃...
  • 真菌多糖对虾类免疫功能的影响

    真菌多糖对虾类免疫功能的影响

    李红权[1]2001年在《真菌多糖对虾类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严重的暴发性养殖虾类疾病,使我国水产业蒙受了巨大损失。在认识到使用抗生素等药物的负面影响后,人们已把注意力转移到调动或激活虾类自身的免疫系统。真菌多糖作为虾类的免疫激活剂已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但这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已研究过...
  • 日本对虾肝胰腺及血细胞的培养

    日本对虾肝胰腺及血细胞的培养

    王宏伟[1]2001年在《日本对虾肝胰腺及血细胞的培养》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了日本对虾肝胰腺和血细胞的培养,并采用培养细胞的RNA/DNA值进行细胞生长状况的评定。首先,在日本对虾的肝胰腺和血细胞原代培养的基础上,利用RNA/DNA值进行不同pH值培养基的比较,认为对于肝胰腺细胞pH7.6为最适值,...
  • 中国海洋渔业资源生产能力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海洋渔业资源生产能力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张洪温[1]2001年在《中国海洋渔业资源生产能力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丰富海洋渔业资源的国家之一,有海域面积354.7万平方公里。海洋渔业资源能够提供大量富营养的海洋食品,因此,对我国海洋渔业资源进行生物经济理论分析和生产能力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是在国家九五攻关项目“中...
  • 抗真菌病基因对葡萄植物遗传转化的研究

    抗真菌病基因对葡萄植物遗传转化的研究

    孟岩[1]2001年在《抗真菌病基因对葡萄植物遗传转化的研究》文中认为葡萄生产一直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的葡萄栽培面积迅速扩大,葡萄生产发展迅速但病虫害种类也随之增多,尤其是真菌病害发病十分严重。植物基因工程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病虫害作物新品种已成为作物育...
  • 海洋生物碘钙的应用研究

    海洋生物碘钙的应用研究

    苏蕾[1]2000年在《海洋生物碘钙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十种海藻为原料,测定其中不同形式钙的含量,筛选出一种总钙、结合钙含量均较高的资源海藻---丝藻,通过高压浸提得到海藻钙提取液,其中有机结合钙约占总钙量的90.6%,我们称这部分有机结合钙为海洋生物钙,而后进行功能评价,通过建立缺钙动物...
  •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在螯虾的增殖与动态分布及其基因组片段的测序、克隆与表达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在螯虾的增殖与动态分布及其基因组片段的测序、克隆与表达

    朱建中[1]2000年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在螯虾的增殖与动态分布及其基因组片段的测序、克隆与表达》文中研究指明应用生活于淡水的克氏原螯虾(Cambrusproclakii,简称螯虾)作为动物模型,研究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spotsyndromevirus,WSSV前称无包埋体对虾病毒,N...
  • 鲢鱼副产物蛋白酶解的研究

    鲢鱼副产物蛋白酶解的研究

    赵玉红[1]2000年在《鲢鱼副产物蛋白酶解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鲢鱼出肉率低于40%,使鲢鱼制品成本高,利润低。本课题首次以鲢鱼副产物鱼头、鱼皮、鱼骨刺为原料,加酶水解制备鱼肽。脱脂除去副产物中的脂肪,不仅使脱脂后水解物的风味大为改观,而且脱脂后酶解产物的水解度(DH)、蛋白回收率(NR)和...
  • 肉食性鱼类补偿生长特性的研究

    肉食性鱼类补偿生长特性的研究

    缪锋[1]2000年在《肉食性鱼类补偿生长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以花鲈[Lateolabraxjaponicus(C.&V.)]和褐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T.&S.)]作为海洋肉食性鱼类的代表种类,根据鱼类生态生理学理论,通过设定不同饥饿时间下因子水平,研究两种...
  • 牙鲆免疫系统和抗病力的研究

    牙鲆免疫系统和抗病力的研究

    王正丽[1]2004年在《免疫增强剂对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营养素(维生素C、维生素E、n-3HUFA、铁和锌)及非营养型多糖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营养素及非营养型添加剂对牙鲆(ParaIichthyso...
  • 青岛文昌鱼酚氧化酶的定位、功能及其在胚胎发育中的变化

    青岛文昌鱼酚氧化酶的定位、功能及其在胚胎发育中的变化

    李国荣[1]2000年在《青岛文昌鱼酚氧化酶的定位、功能及其在胚胎发育中的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利用生化、组化、电镜酶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文昌鱼酚氧化酶(PO)的定位、生理功能以及在胚胎发育中的变化。文昌鱼的体表粘液中存在PO,并且主要以酚氧化酶原(proPO)的形式存在,proPO可被胰蛋白...
  •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海带种质鉴定中的应用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海带种质鉴定中的应用

    赫英俊[1]2000年在《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海带种质鉴定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本文在CTAB和SDS/K+两种DNA提取方法基础上,综合与改进,建立了海带配子体DNA的提取和纯化方法。用此法得到了较高质量的海带配子体DNA,可有效地应用于海带分子标记的研究。采用RAPD,ISSR和AFLP三种DNA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