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与新经济政策_新经济政策论文

列宁与新经济政策_新经济政策论文

列宁与新经济政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列宁论文,新经济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新经济政策的制定

苏俄在国内战争结束后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是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化而来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但对农民剥夺太多,它只能为战争服务,是暂时的。随着国内战争的不断胜利,列宁为首的苏俄在1920年12月22日—29日,召开了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会议正式确定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列宁说:“我们现在已经获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取得了和平”①,“目前政治形势的全部关键,就是我们正处在转折的过渡时期,……从战争过渡到经济建设时期。”②“如果我们不能恢复我国的经济,那末我们就落在而且将来还要落在资本主义列强的后面,我们就会挨打。”③

在这里,列宁提出了从战争向经济建设过渡的工作任务,但这时,列宁还没有制定与这一工作任务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在思想上,仍然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左右。主张“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④因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用于经济恢复时期,这就使得农民早已存在的不满情绪很快暴露出来。他们不仅要求改变余粮收集制,而且还进行消极抵抗,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农民暴动。列宁说:“在1921年以前,农民暴动可以说是俄国的普遍现象。”⑤到1920年秋,已经有13个省不得不停止余粮的收集工作。苏俄面临着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列宁很快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行是问题的关键,他说:“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这次失败比高尔察克、邓尼金或皮尔苏茨基使我们遭受的任何失败都要严重得多、危险得多。这次失败表明: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⑥因此,“让我们来重新审查我们对农民的政策吧。目前的这种状况,是不能再继续下去了。”⑦

为了制定一个符合农民利益的经济政策,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列宁分析了国内形势,指出:“经直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试验之后,1921年春天,情况已经很清楚:不是直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是要在许多经济部门中退向国家资本主义;不是实行冲击,而是作一连串的退却,进行极其艰苦的不愉快的长期围攻。”⑧“经济上:尽量满足中农。”⑨在列宁看来,俄国的农民,由于农村土地的更加平均使用,越来越多的成为中农了,因此,中农就成为工农联盟的一个基础,成为保卫无产阶级政权不可缺少的同盟军。

列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在1921年1月和2月间,多次接见农民代表,同他们座谈,了解农村情况,并认真阅读了大量的农民来信。在此基础上,列宁认识到农民的迫切要求就是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因此,在1921年2月8日的政治局会议上,列宁就拟定了《农民问题提纲初稿》,主要内容是:“1.满足非党农民关于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愿望。2.减低粮食税额,使其低于去年余粮收集制所征收的数额。……4.在迅速地缴足税款的条件下,使农民在地方经济流转中有更大的自由来运用其纳税以外的余粮。”⑩这就是列宁所提出的有别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新经济政策的中心思想。

1921年3月8日,布尔什维克党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经过激烈的争论之后,全党一致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决议》和《关于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这样,新经济政策就作为全党的一项基本政策确定下来。而且,列宁还要求一切工作人员都要极其仔细和认真地加以执行。

二、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

新经济政策初期的基本内容是粮食税、自由贸易、租让制以及在国营企业中实行经济核算等。列宁谈论最多的是粮食税和租让制。

粮食税的实施是农民的迫切要求,农民曾经向苏维埃政府提出:“请你们在作计算时要考虑到小农的需要;小农需要明确地知道他需要交出多少粮食以后才从事经营。”(11)因此,1921年3月2日颁布的《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由自己全权处理,可以到市场上交换所需物品;粮食税应少于余粮收集制的数额:要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而逐年减少。列宁说:“粮食税是从征收农民全部余粮转到在工业与农业之间实行正常的社会主义产品交换的过渡办法。”(12)

粮食税改变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农民余粮的完全收集和禁止农民自己买卖的状况,规定的粮食税总额低于余粮收集制一半左右,对欠收的农民实行免征。同时规定每一户农民的税额,要根据其土地数量、人口、收成和财产状况确定。对贫苦农民给予优待,对富农则提高税额。

粮食税的实施使农民的某些要求得到了满足。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可以把剩下的余粮及农副产品拿到市场上自由贸易,交换一些工业品和生活必需品。这一政策深受农民的欢迎。列宁说:“小农只要还是小农,他就必须有同他的经济基础、即小规模的个体经济相适应的刺激、推动和鼓励。”(13)

粮食税经过一年的实施初见成效,它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也刺激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整个农业的发展,为恢复和发展工业,为整个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农村形势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列宁说:“一年来,农民不仅战胜了饥荒,而且缴纳了这样多的粮食税,现在我们已经得到几亿普特的粮食,而且几乎没有使用任何强制手段。……农民满意他们目前的境况……全体农民对我们完全没有什么严重的不满了。这是一年来取得的成就。”(14)

租让制,是列宁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实施的方针。列宁说:“什么是租让制呢?它是国家同资本家订立的一种合同,后者负责安排和改进生产,把所得到的一部分产品付给国家,另一部分则作为利润归自已所有。”(15)“根据合同,资本家在一定期限内是一部分国家财产的承租者,但不是所有者。所有权仍然属于国家。”(16)1920年11月23日,苏维埃政府公布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委员会租让法》,具体规定了外国承租者的权利、义务和应遵守的条件。但是,租让法的颁布遭到了国内工人的反对,他们不理解,更重要的是感情上接受不了。他们认为我们刚赶走了本国资产阶级,现在又要把外国的资产阶级放进来,特别是巴库地区,“有的说,我们要自己‘想办法’,干吗把外国人叫来;有的说,那些在同资本家斗争中受过考验的老工人不能再忍受资本家的奴役,等等。”(17)针对这种情况,列宁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他说我们的经济还非常困难,我们不能一下子从什么都没有过渡到什么都有。”在资本主义四面包围的困境下,必须同资本主义建立联系,通过租让的形式来获取外国资本家的帮助。否则,“在一个空前破产的国家里,在一个遭到破产的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如果没有资本家的帮助,要保持无产阶级政权是不可能的。”(18)“没有租让,我们就不能实行我们的纲领和国家电气化。”(19)同时,列宁也批评了巴库地区存在的地方爱国主义思想。他说“我是坚决反对这种观点的,我认为,如果我们不善于实行租让政策,不善于把外国资本吸收到租让企业中来,那就根本谈不上采取重大的、实际的措施来改善我们的经济状况。如果不实行租让政策,不抛弃偏见和地方爱国主义,不抛弃行会爱国主义和所谓我们自己‘想办法’的看法,我们就不能认真地提出立即改善经济状况的问题。必须有决心忍受一连串的牺牲和不愉快的事情,必须同旧的习惯决裂,甚至要革除积弊,才能使各主要工业部门大大地向前推进,并且改善它们的经济状况。”(20)

为了更进一步地说明实施租让的必要性,列宁还从两个方面论述了租让制的好处。首先,实施租让,能够增加产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在租让合同的原则中明确规定:“第1条,承租人有责任改善承租企业中工人的生活状况(与当地同类企业的其他工人相比),使其达到外国的中等标准。……第3条,承租人应当从国外为租让企业的工人运来生活必需品,其出售价格不得高于成本。”(21)列宁说,尽管实行租让我们要作出牺牲,“就是我们要在许多年内把千百万普特宝贵的产品交给资本家,但是,由于这种牺牲,我们将立即得到额外的石油、煤油、食盐、煤以及农具等来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22)而“这是我们所需要的,也是我们自己没有力量做到的。”(23)其次,实施租让,还可以提供一个组织工人在实践中学习外国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场所,提高工人阶级的技术水平。列宁主张在租让时要把租让地块划成棋盘的格式,使我们的地块和租让的地块靠在一起,在租让企业的旁边建立自己的企业,这样我们的工人就可以边工作边学习。所以,列宁说:“‘为了领教’要不惜破费:多花点钱去学习并不可惜,只要能受到教益”。(24)1921年10月29日签订了第一个租让企业的合同,由“美国联合药品及化学制剂公司”承租,11月1日由人民委员会批准。随后,外资申请租让的公司不断增加,但“租让并不是同资本主义讲和,而是新领域内的战争。”(25)1921-1922年度,租让申请有224份之多,但从苏维埃俄国国家利益出发,签订并生效的只有9份合同。可见列宁为首的苏俄是坚持了自己的原则,绝不能任由资本主义国家盘剥的。

三、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列宁指出:“采用新的途径来建设社会主义已经绝对必要了。……我们现在还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真正途径,而探寻这一途径的唯一方法,就是实行新经济政策。”(26)列宁还指出新的经济政策“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实行了“特殊的过渡办法”(27)。这种根本改变主要表现在:首先是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指出新经济政策的特征“在于利用市场,通过市场,而不是以直接的产品交换,不要市场”。(28)其次是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列宁强调“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29)因此,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为了逐渐发展强大的工农联盟,除了在工人国家的领导和监督下发展商业并逐渐提高农业和工业的现有水平外,就没有任何别的出路……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30)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资本主义得到了发展,国内及国际上的许多共产主义者都担心、害怕苏俄会复辟资本主义。逃亡在国外的俄国地主、资产阶级更是大肆叫嚣,把复辟的希望寄托在新经济政策上。因此,会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的问题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论。为此,列宁又写了大量的文章加以阐述,指出只要我们掌握着所有国家企业的所有权,只要我们精确而严密地控制着资本主义容许发展的限度,那以,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不可怕的,不仅如此,资本主义的发展还能促进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列宁说:“在这种情况下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是受到监督和控制的,而国家政权则是仍然掌握在工人阶级和工人国家的手中。无论是以租让形式出现的资本,或是通过合作社和自由贸易必然成长起来的资本,对于我们都是不可怕的。”(31)列宁还指出,我们要努力把资本主义的这种发展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因为“国家资本主义,就是我们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是同国家联系着的,而国家就是工人、就是工人的先进部分,就是先锋队,就是我们。”(32)

新经济政策经过一年多的实施,基本上把苏俄的经济建设转上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轨道。1922年3月6日,列宁在《论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内外形势》的演说中宣布:“我们现在可以停止我们的经济上的退却了。够了。我们不再后退了。”(33)并且在27日召开的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代表党中央向全国人民正式宣布:“已经够了!退却所要达到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个时期就要结束,或者说已经结束。”(34)停止退却并不意味着新经济政策的终止,以后的工作将是在此基础上稳步地发展。列宁指出:“我们国内政策特别是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改变了,我们需要的不是新的法令,新的机关和新的斗争方式。我们需要的是审查工作人员的使用是否适当、检查实际执行情况。……这不是几个月的事情,也不是一年的事情,而是好几年的事情。”(35)

注释:

①②③(19)(25)《列宁全集》第31卷,第449、450、453、418、418页。

④⑤⑥⑧(14)(26)(30)(32)(33)(34)(35)《列宁全集》第33卷,第70、383、44、71、383、234、131-131、244、192、246、197页。

⑦⑩(11)(13)(15)(16)(17)(18)(20)(21)(22)(23)(24)(31)《列宁全集》第32卷,第204、123、147、207、359、360、289、213、290、291-292、359、285、357、286页。

⑨(27)(29)《列宁选集》第4卷,第547、582、525页。

(28)《斯大林全集》第11卷,第128页

标签:;  ;  ;  ;  ;  ;  ;  ;  

列宁与新经济政策_新经济政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