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针刺配合解毒汤灌肠治疗肛窦炎疗效观察论文_李青,杨泽龙,刘辉,薛积良,陈铁龙,李建明

穴位针刺配合解毒汤灌肠治疗肛窦炎疗效观察论文_李青,杨泽龙,刘辉,薛积良,陈铁龙,李建明

河北保定市容城县中医医院 外科 河北容城 071700

摘要:肛窦炎又称肛隐窝炎,是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易诱发肛管直肠部位感染疾病,如肛乳头炎、肛瘘、肛裂、肛痈等。肛窦炎又称肛隐窝炎,多发于青壮年,临床以肛门烧灼疼痛为主症,伴见排便不净及肛门下坠感。直肠镜检可见肛窦或肛乳头红肿。现代医学认为,肛窦炎的局部炎性水肿,可通过针刺(合谷、承山、会阳、肾俞、二白)加解毒汤(黄柏20克、苦参20克、侧柏叶20克、五倍子20克、地榆20克、蒲公英30克、鱼腥草20克)水煎灌肠治疗,以增加肠蠕动,减少粪便在直肠的停留时间,从而促进直肠静脉的血液回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损伤组织的新陈代谢,促进炎性水肿的吸收,减少疼痛性刺激的传入而达到止痛效果。

关键词:针刺;灌肠;肛窦炎;治疗

1 引言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过食辛辣厚味之品,脾胃运化失调,酿湿生热而下注魄门,气血壅滞,络脉受阻而致。取局部诸穴,可活血祛瘀,疏经通络。取《医学入门》“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之义。我们采用穴位针刺配合解毒汤灌肠治疗肛窦炎260例,对不同证型肛窦炎患者进行穴位针刺及解毒汤灌肠治疗共130例,以及单纯应用抗生素治疗肛窦炎患者130例。比较接受两组方法治疗的痊愈率和有效率,评价总体疗效。对疗效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2 一般资料

2.1 病例资料:

病例来源于容城县中医医院中医外科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60例肛窦炎患者,其中男152例,女108例;年龄 20 ~68 岁,平均43.5岁;其中1~3个肛窦发病的182例,3个以上肛窦同时发病的78例。收治患者均无心脑血管等严重疾病,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无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比较两组性别比,年龄以及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具有可比性。

2.2 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肛肠病学》制定的诊断标准:排便不尽感,肛内隐痛坠胀,排便时加重;肛内灼热刺痛,发胀,下坠感;放射到臀部及会阴部的疼痛;肛门潮湿不洁,痒感;指诊齿线处有触痛;窥肛镜下可见肛瓣充血水肿;轻压肛窦可见有分泌物流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治疗方法

3.1 治疗组:

3.1.1针刺取穴:合谷、承山、会阳、肾俞、二白。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先针合谷、承山穴位,得气后针刺会阳、肾俞、二白腧穴,得气后5分钟行针1次,留针30分钟。治疗每日1次,7日为一疗程。

3.1.2中药解毒汤灌肠:方药组成:黄柏20克、苦参20克、侧柏叶20克、五倍子20克、地榆20克、蒲公英30克、鱼腥草20克。煎煮法,上药加水,沸水煎煮约30min左右,滤取药液200ml,降温后加入灌肠袋,嘱患者排空大便,左侧卧位屈膝,用石蜡油润滑肛门及导管,将导管缓慢插入肛门内5-10cm,缓慢注入药液,嘱患者保留1小时,每日早晚各1次。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品,戒烟酒,调节排便时间。

3.2 对照组:

采用0.5%甲硝唑注射液100ml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混合均匀。嘱患者灌肠前排空大小便,患者取左侧卧位屈膝,同治疗组灌肠,每日早晚各1次。

4 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81 例,占61.54%;好转43例,占 33.76%。治疗无效6例,占4.62%,总有效率为95.38%。疗程7d~14d,平均 9.5d。对照组治愈55 例,占42.31%;好转57例,占 43.84%。治疗无效18例,占13.85%,总有效率为86.15%。治疗后治疗组各症状、体征评分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5 典型病例

李××,女,42岁,工人,2016年8月20日就诊。主诉:肛门内灼痛1年,偶有刺痛向臀部放射,排便时加重,大便不畅,时有肛门下坠感。肛门指诊示:7点齿线附近有一绿豆大硬结,有(删除)压痛。直肠镜检:7点齿线肛窦红肿。西医诊断为肛窦炎。遂用上法治疗2次,肛门灼痛及肛门下坠明显减轻,同法又治疗10次,诸症悉除,随访半年未复发。

6 体会

肛窦炎具有症状易反复等特点。多数患者都具有悲观、忧思多虑的不良情绪改变,甚至想放弃治疗,医护人员要做好患者的情绪疏导工作,使患者消除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治疗期间应禁食辛辣、酒、煎炒、海腥等刺激性食物。

灌肠管的选择及插管方法。灌肠管不能过粗过硬,可用14号硅塑吸痰管代替,插管前用凡士林或液体石蜡充分润滑肛门后轻轻插入肛门2~4cm即可,不必插入过深,严防擦伤肛管直肠粘膜。

中药灌肠注意要点。灌肠前应排尽大便,必要时予清洁灌肠。灌肠用中药液温度以38~40℃为宜,因为药液温度与体温接近易于被肠粘膜吸收,且患者无不适。灌肠时臀部抬高15cm左右,灌肠完毕后,让患者继续卧床30min。

肛窦炎多为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致湿热内生,浊气下注大肠。若大便干燥,用力努争,肛管损伤更致气血瘀滞经络。或因脾虚,中气不足或肺肾阴亏,湿热乘虚下注。治疗关键在于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故用黄柏20克、苦参20克、侧柏叶20克、五倍子20克、地榆20克、蒲公英30克、鱼腥草20克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除湿活血、行气化瘀之功。诸法合用,共奏良效,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疾病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17-525.

[2] 黄乃健.中国肛肠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740.

[3] 段福津.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2.

[4] 刘芳.肛肠测压仪的临床应用[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9,29(1):45-46.

[5] 郑琳琳,于春. 复方苦参灌肠液治疗肛窦炎45例.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J].2015,13(8):21-22

论文作者:李青,杨泽龙,刘辉,薛积良,陈铁龙,李建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31

标签:;  ;  ;  ;  ;  ;  ;  ;  

穴位针刺配合解毒汤灌肠治疗肛窦炎疗效观察论文_李青,杨泽龙,刘辉,薛积良,陈铁龙,李建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