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与商战_孙子兵法论文

孙子兵法与商战_孙子兵法论文

“孙子兵法”与商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孙子兵法论文,商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对《孙子兵法》智慧的研究,并且广泛应用在现代商战之中,实践证明:奇效无比。

许多西方营销专家,都把《孙子兵法》视作为“20世纪和21世纪最有价值的商战智慧”。他们在商战上的所作所为,无不体现了《孙子兵法》在现代商战中的广泛应用。

那么,他们究竟在《孙子兵法》中找到了什么呢?或者说《孙子兵法》中究竟有哪些宝贵的智慧精华给他们以如此重要的启示呢?

毫无疑问,《孙子兵法》中的“知彼知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战略思想;避实而击虚,因敌变化而取胜的应变策略;令之以文,齐之以威,令民与上同意的带兵原则;千军易找,一将难求,将者,智、信、仁、勇、严也的人事哲理,几乎都成了西方许多企业家用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致胜的法宝,成了他们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竞争策略、经营手段、激励机制的思想智囊。

把《孙子兵法》的思想应用到企业管理和商战中,始于日本的企业家和管理学者。日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是很积极的。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在日本,不但搞军事和国防的人把《孙子》看作必读物,甚至在日本最狂热的棒球场上,运动员对《孙子》的警句也能脱口而出。一名叫大桥武夫的企业家还著了一本《用兵法经营》的书,宣扬如何用兵法经商。据说,他的公司采用了这种理论后,效率大大提高,业务飞跃发展。”报道还引用这位企业家大桥武夫的话说:“这种经营方式比美国企业经营更合理,更有效。”

把《孙子兵法》的重要思想应用到商场的竞争之中,需要坚持如下的一些思想和原则。

一、竞争与战争

企业在市场上作战与军事上的作战,有如下的相似性:

1.争取有利的地位:透过军事战争,双方都想击败对手或保卫自己,以获得有利的地位;通过市场竞争,企业皆欲击败对手保卫自己的市场以获得有利地位。

2.对抗:军事战争是一种对抗的活动;企业竞争也是一种对抗的行为。

3.组织与管理:军事作战必须有良好的组织与管理;企业竞争亦赖高效率的组织与管理。

4.战略与战术:军事作战必须具有灵活的战略战术;企业竞争也需要一套竞争战略与战术。

5.领导力:军事领袖的领导能力是否良好,往往成为战争胜负的关键;企业领导人的见识与能力,对整体发展及竞争能力也具有重大影响。

6.人员素质:军事作战着重士官与士兵的素质;企业的市场竞争着重经理与各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

7.资源:军事作战需要大量资源作后盾;企业竞争也受到资源供应的影响。

8.信息:军事作战需要军事方面的情报;企业竞争也需要市场信息。

基于以上企业的竞争行为与军事作战活动有许多共同点,因此,在军事上的一些战略与行动是可为企业竞争借鉴的,从《孙子兵法》中导出的企业商战原则应有其实用性。

二、商战原则

《孙子兵法》在企业竞争和商战等方面的应用,有以下若干原则,是可借鉴的。

1.比较原则。按《孙子兵法》的观点,企业管理者在未展开竞争或商战前,应衡量决定商场竞争胜败的五个基本因素,然后将本身与对手的优劣条件作一估计比较,以探索竞争胜负的可能性。《孙子兵法》名言:“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这反映出未战先算及比较敌我双方条件的重要性。

《孙子兵法》称影响战争胜负的五种因素为“五事”:道、天、地、将、法。若就商战竞争意义而言,道,可指企业长远的企业理想与信念及正确的经营方针,使企业人员与经营者都具有共同意志,齐心合力共患难。天,可指企业在进行商战前,应能掌握适当时机。地,可指企业的地理条件如何,是否利于进攻和防守。将,可指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具备五德:智:智慧才能;信:言而有信,信赖下级;仁:关心,爱护下级,体谅下级;勇:处事果断,勇于改革和创新;严:严以律己,赏罚严明。法,可指企业的合理组织、条例,及规章制度等。

2.领导原则。《孙子兵法》对领导者提出了如下要求:“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身为领导者应具备沉着冷静的性格与严格公正的管理。重视组织领导者的修养与风度可说是“中国式竞争模式”的特点,这正是古人所说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3.同心原则。军事作战时应强调将士同心,具有同舟共济的精神,各部队之间能相互支援,发挥团结一致的力量。而企业作竞争活动时,也应留意有无建立一个共同的团体目标,例如:提高本公司的竞争力或“击败对手”,使上下各级人员及各部门之间都具有同舟共济的精神,如是,必然会发挥出竞争的力量。这就是《孙子兵法》中所说的“上下同欲者胜”的原则和道。

4.分治原则。在作竞争活动时,企业各部门的负责人应具备适当的权力,根据竞争环境的变动来迅速调整其战略战术,提高适应力与机动性。上司如对下属信任,就应给予足够权力来执行其任务,这就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道理。《孙子兵法》就曾提出了授权思想:“知胜有五……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地可解释为:如下属有能力去执行任务,上司就应赋予下属权力,不干预或牵制他们的行动。“将能君不御”说明了《孙子兵法》的“分层治理”的思想。

5.伐谋原则。依据《孙子兵法》的思想,最好的策略是能采用“非进攻”性的谋略来战胜敌手,其次是用孤立对手的办法,然后才对敌手展开直接进攻的行动。“上兵伐谋”列为上上策,显然是欲避免与敌手直接交战而造成资源的消耗,而设法用不消耗资源的谋略来战胜敌手。例如预估对方的战略,而拟定对策应付等等。“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这是一种十分高明的商战谋略。

6.造势原则。在作竞争活动时,企业必须懂得如何依靠有利的形势与时机来争取胜利。“善战者,求之于势。”势者,可解释为形势、气势、乘势、任势和造势。企业的领导者对市场环境的变动必须时时留意,本身自然应该具备具有鉴定形式作何种方向变动的能力。在有利的形势下,就应把握时机,将积蓄的竞争力量在一鼓作气之下充分发挥,攻击力就很强劲。从主动的观点来看,企业应有能力创造对自己有利的形势。例如良好的中间商与供应商的关系,对敌手展开攻击时,就会发生“势”的力量。《孙子兵法》认为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所造成的有利形势,就像在八百丈高山,转动圆石而滚下来,势不可挡。若从用人方面来看,企业应“知人善任”,选择各种不同长处的人来配合不同的有利形势,这就是《孙子兵法》中所说的“择人而任势”。

7.审慎原则。企业管理者和领导者在作竞争活动时,切不可作一些冲动的决定与行动。“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企业领导不可因个人情绪上的冲动而发动竞争战,例如价格战,就需要领导者特别谨慎,否则后患无穷。《孙子兵法》的作战思想是偏向于谨慎,稳扎稳打,不希望取得侥幸的胜利,这在他的以下名言中可以看得出来:“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赢得胜利的军队是因为有了胜利的把握,才与敌人交战,失败的军队则先同敌人交战,而希望在作战中取得侥幸的胜利。毛泽东把《孙子兵法》的这一思想概括为,不打无把握之仗。

《孙子兵法》中的稳健、审慎原则在企业竞争中也是重要原则。例如,在采取以下竞争行动时,应先考虑是否能达到竞争目的:盲目跟风发展新产品,有无足够市场需求;降价竞争,能否达到提高销售量或市场占有率的目的;大量的广告支出能否达到提高销售量或市场占有率的目的;跟随竞争者的行动是否上算。这些问题的如何处置,均需要持谨慎的态度,否则,便容易导致企业在商战中的失利。

8.主动原则。企业在竞争活动中,如果总是固守审慎原则,则可能与对手陷入长期的苦战,消耗了企业的资源,因此应争取主动出击。《孙子兵法》曰:“凡先处战场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场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如果企业能在时间上抢先进入一目标市场,使客户具有“先入室之见,”作为第一位供应者,较后来者为有利,先入者显然有“以逸待劳”之利。这就是现在商战中的“超前战略。”在采取主动行动时,应了解对手的最有利条件何在,然后设法集中力量去摧毁,这样就能令对手陷于被动,而受制于我。

9.诡道原则。商战如兵战,商场如战场。企业竞争也应考虑使用诡诈之术,以致对方于被动之地。《孙子兵法》就很强调这点:“兵者,诡道也”。明明有实力与对方较量,却故意装做不能打,要打也应故意装做不要打;要向近处,故意装做要向远处;要向远处,故意装做要向近处。“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知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企业亦隐藏本身的实力,让对手摸不清自己的底细与动向,而疏于防范,企业却暗中筹划,来个“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暗中布置突击性的推广活动,而表现上却不动声色,高度保密,让敌手措手不及。明明想进攻竞争者的甲市场,却装做要进攻乙市场的模样。企业应隐蔽自己的意图,根据有利的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这就是《孙子兵法》中所说的那样:“兵以作立,以利动。”

10.奇兵原则。当企业与对手竞争,所采用的手段彼此相同, 胜负未必就能分出。如果企业能出奇制胜,使用不为人所预料到的手段,例如与众不同的产品设计,保证方式、信贷办法、推广手法等。与对手开展竞争活动时,彼此所采用的手法相同,则不足吸引购买者,必须另出奇招来取得胜利。《孙子兵法》就指出奇兵原则在军事对抗中的重要性:“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当对手将其产品价格降低,企业也将价格降低,这是正兵迎敌。不过只靠价格竞争未必有效,还得用奇兵来取胜。在采用奇兵原则下,每次对抗时所采用的方式都要不同,避免重复使用,否则将为对手所猜到。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新的竞争手法,变化无穷,令对手无法捉摸,这就是《孙子兵法》中所说的“战胜不变,形于无穷。”

11.权变原则。企业在作竞争活动时,应具有高度的机动性, 而非固定于某一战略或战术。竞争环境与对手的战略有所改变,企业也应作相应的变动,正是以变应变。例如,原来的竞争方式是强调价格竞争,但目前的消费者却逐渐着重产品的设计与式样,企业就应将竞争战略加以改变,从“价格竞争”改为“式样竞争。”如果原来的竞争方式已为“式样竞争”,而目前的竞争者却有移向广大销售网点的倾向,则企业也应改变政策和策略来迎敌。《孙子兵法》指出“变”的事实:“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12.集中原则。对于中小企业而言, 在人力方面乃远逊于大型企业,是否就一定缺乏竞争力呢?实际上,按《孙子兵法》的“兵非益多,足以并力”的观点看,兵力不在愈多愈好,只要不盲目冒进,而能集中力量,判明对方实情,团结内部,善用人才就行啦。“兵非益多”反映出了《孙子兵法》的精兵思想。大型企业的人力虽然较多,但也能因机构庞大,发生冗员过多现象,影响了效率,而中小型企业的组织如果能维持精简,人才都能充分利用,其效率很高,就具有与大型企业竞争的基础。

小型企业采用一专门市场的定位策略,例如只制造高质量的产品或元件,为特定顾客服务,与只重大批量的大型企业相比较,采用集中原则的小型企业照顾客户较佳,自然具有较大的竞争力。

三、商战的攻击与防御

前面的竞争原则,乃根据《孙子兵法》的基本思想而得,可作为企业拟定竞争战略的参考基础。现代的竞争战略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攻击战略(可分为正面攻击和侧面攻击)。二类是防御战略(主张积极防御)。

在正面攻击与侧面攻击中,《孙子兵法》似乎较为偏重后者,这在奇兵原则,主动原则,诡道原则中已充分反映出来。《孙子兵法》的作战思想是稳健的,不愿因为大举进攻敌手而令自己军力(及各种资源)受到损失,这在伐谋原则与审慎原则中也反映了出来。

若从企业竞争来看,采取包围攻击方式,应有绝对优势的资源,否则不应轻易采取。

从防御战略来看,重点不过摆在防守方面而已。《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乃反映在以下的名言中:“以逸待劳。”尽量使本身能安逸休整,而等待敌人的奔走疲劳。企业应早已料到对手将有攻击的行动,拟定不同的对策来应付。当对手展开攻击时,从容不迫,根据事先拟定的战略与战术来近敌防守,而保持冷静的态度来应付对手,等待对手的轻躁的行动,即“以静待哗”。所以《孙子兵法》的防御战略的主要指导思想是要先作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而这对于企业领导者而言特别具有意义。在防御方面,不要指望对于不来进攻,而主要仍靠本身的准备工作、力量及对策。

在商战中,积极防御,是现代企业取得商战胜利不可缺少的战略。

标签:;  ;  ;  

孙子兵法与商战_孙子兵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