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意兼得“语”味浓论文_赵小玲

言意兼得“语”味浓论文_赵小玲

赵小玲 浙江省东阳市巍山镇中心小学 322109 

摘 要: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失去语文味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心中失去了“语文”这一标绳。其实,只要我们始终保持着“语文”意识,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的语文目标,给予更多的方法指导,同时适当利用自身资源,注重多渠道挖掘资源,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味应该是浓郁芬芳的。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 语文味 专题选择 目标确定 方法指导 

在全新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个新生命悄然来到我们身边。它如一剂催化剂,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常常会看到热闹非凡的综合性学习,有跳舞唱歌的,有严谨的科学知识介绍的,有现场书画的,更有小组的课外活动……乍听这一系列丰富的活动,让人不由得激动不已。可是仔细想想,太多这样气氛活跃、过多跨学科活动的综合性学习不就像一盘“没放醋的糖醋排骨”,看看,让人眼馋;闻闻,直咽口水;尝尝,毫无回味。究其原因,这样的综合性学习老师花了许多的心思,却没放一样最重要的东西——“语文味”。这种忽视“语文”本色,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变成了“文艺表演”“绘画比赛”以及其他学科活动的现象,其中的“语文味”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花絮、点缀而已。这不能不让我们感到一丝忧虑和困惑: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将综合性学习上成了一堂跑了语文味的综合实践课。

综合性学习尽管注重综合,可以把自然、社会、人类历史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但它首先理应具有“语文味”。《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并把“综合性学习”跟“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列,成为语文教学的五种形态之一,可见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文综合性学习安排在语文课程内,“语文味”是它的应有之义,主要是指教学中要重视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并透过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学习感受到汉语和文学的魅力,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一、专题选择富于语文味

语文是母语教学课程,“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因此,在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专题时,我们应更多地汲取母语文化精髓,采撷日常生活中的语文元素,同时要更多地关注时代风云变幻,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关心身边事的社会责任感。

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要引领孩子走进生活,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语文的情趣,并熟练地运用语文。

例如有一位老师设计的《名字普查》,从孩子们习以为常的名字入手,让孩子介绍自己名字的由来,说说其中包含的长辈的期望,并为自己设计富有个性化的名片。最后,老师还通过一些名人改名的典故,让学生尝试给自己改名,并说说改名的理由。在富有生活情趣的学习过程中,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实践,又潜移默化地进行了励志教育。同时,各地丰富的地域文化和名人乡贤资源,都可以成为具有浓郁语文味的综合性学习专题。

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专题,还应该更多地结合社会热点、学生喜欢关注的国家大事,让学生在亲历的事件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二、目标确定导向语文味

每一个综合性学习研究的内容包罗万象,当学生面对丰富多彩的内容时会显得无从下手。因此,在确定研究主题时,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有一个明确的训练目标,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对提高语文素养不利的兴趣和行为,加以正确的、必要的、及时的引导。如果对学生放任自流,那么它们就会像疯长的藤蔓,是结不出丰硕的果实的。

例如:一位老师设计了《黄河——母亲河》的综合性学习专题,通过一周时间的资料收集,在班级交流的时候,学生的情绪非常的高,收集的信息也是五花八门,而且,教师发现学生收集得更多的是有关黄河流域的历史、地势、地理知识等方面。如果任由学生的注意力放在这些方面,学习专题的时间和精力就会被其他学科分散了,而语文学习的收获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这位老师根据“语文味”的原则,把各小组的研究子课题分为历史文化、文学艺术、黄河现状等方面,而在会涉及其他学科内容的组,就有意导向语文味一些的侧重点,比如历史文化组的子专题就以神话传说为主。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分辨收集的信息内容,尽量使学生不要在非语文学科的内容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训练目标始终导向于“语文味”。

三、方法指导突出语文味

很多老师的实践过程告诉我们,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如果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突出了语文因素,在教学实施中对学生进行了切实有效的指导,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是很明显的,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的放矢,不会偏离了“语文”这个准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综合实践活动,所以老师自始至终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比如,要指导学生怎么把活动计划、活动总结、研究报告写好,怎样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筛选信息,指导学生在讨论和交流汇报时怎么把话说好等。学生的书面材料中有错别字、病句同样要指出来,让学生改正。这就使得语文综合性学习立足学科,具有“语文味”。

例如:一位老师在开发设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写春联》中,先是选取了回文联、数字联、析字联等易于小学生阅读和理解的对联,与孩子们交流、欣赏。看到孩子们兴奋又好奇的眼神,老师就布置了学生回家写春联的家庭作业,学生乍一听时,虽说有些不情愿,不过,对这样特殊的作业倒还是有些兴趣的。第二天,当学生出示完成的春联时,教师就让学生在班级里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首先,有意请了一位语文功底比较好的学生来示范怎样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春联。这时,教师就在一边随机问他,比如:“你的春联写了什么?是怎么写成的?还有你的红纸和笔墨是怎么来的?在书写的过程中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吗?”……在得知这个学生找红纸的曲折过程后,教师特意让他详细介绍了自己找红纸的这一段内容,并随机指导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的不当之处。经过如此详尽的示范后,让所有学生结合四人学习小组,围绕自己春联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有趣的、印象深刻的事情,重点选择一、两个方面的内容来说一说。从现场看来,因为此事学生亲历亲为,有说的内容,更因为作业的与众不同,也有说的兴趣,因而大家都是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最后,在学生互相说得意犹未尽的时候,教师又以《第一次写春联》为主题写了一篇现场作文。因为有了经历后丰富的实践过程,再加上在教师和同学帮助下梳理好的真情实感,学生这一次的作文尤为精彩,我们可以从心底感受到学生在完成这一次作业中快乐的心情。

我们不难看出,这看似随意的“写春联”作业正是这位教师有心发现和组织的独具匠心。在指导学生介绍春联产生的过程更能看出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味”本质的实在把握,比如教会学生梳理有趣的、深刻的问题,并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在这其中时刻注意学生表达时用词的准确性;最后环节写作文的布置,不仅是学生内心的需求,更是教师引导学生读、说、写结合的综合运用。

四、实践过程体现语文味

在综合性学习中,尽管有些活动的主题是非语文的,但是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语文、用语文。学生要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要看文字材料,就要阅读;要调查访问,就要口语交际;要记录或整理材料,就要写作;可以拓展阅读跟主题有关的名句、格言、诗词、文章。

像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采用传统语文课堂讲、听、读、练的方式,而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活动,如猜字谜、调查街头错别字、举办书法展览等,让学生充分体验汉字的神奇和有趣,提升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这些活动提倡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不是只读书本上现成的结论;在活动中每个学生亲身体验,不是只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拿“调查街头错别字”来说,它的“课堂”在街头,学生要自己去寻找和发现广告、招牌上的错别字。有的字学生也拿不准,需要去查字典或请教家长、老师。学生还要通过走访、打电话、写信等方式,向商店或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写信之前,学生要明白写信的基本格式,这也是语文表达方式的一种;打电话,要正确组织语言文字以及怎样有礼貌地向别人表达,这又是语言文字重组运用的表达。在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整体协调发展,语文知识也得到了增长。更重要的是,这更符合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性的特点。学生需要综合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这对长期以来习惯于在课堂里听讲、回答问题的学生来讲,充满语文味又活动化的综合性学习无疑是充满绝对挑战性的!

五、资源利用强调语文味

很多老师在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时候,因为对自身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没有一个如何利用的“度”的问题,反倒在实际运用资源的过程中受到自身优势资源所累,将自身的资源纵深挖掘,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将原本语文味较浓的课上成了非语文的东西。

例如:有位教师设计了《戏曲大舞台》的综合性学习,因为本身对戏曲这方面比较感兴趣,再加上自己原本就喜好这一方面,这位教师在让学生欣赏了几个传统剧种后,就根据自身的特长,专门向学生介绍起了京剧的角色、配乐以及它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学生看起来兴趣盎然,可是在这个课堂上,教师成了活动的主角,学生反倒成了“作壁上观”的看客。这个案例应该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这时候,教师自身的资源反倒成了阻碍老师的瓶颈。因此,教师在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心中没有“自我”,适度利用自己本身的资源,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学到一点综合实践的能力。

综上所述,虽然说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更需要开放的态度和勤于实践的精神,但我们应该明确,“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应该姓“语”、具有语文性,即不管我们的学习活动涉及到哪个领域、采取哪些学习方式,其落脚点都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是对其它学科知识的掌握。这对于我们准确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新型的学习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让语文综合性学习真正成为学生优美语言学习表达的场所,甘醇的语文味应该成为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永远的追求。“语文味”是语文和人文调制出来的味,我们的老师要成为调制语文味课堂教学的专家和能手。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既有丰富的活动又充满了浓郁的语文味,让我们在综合性学习中一起酿制语文的气息吧!

参考文献

[1]陈树民 《“综合性学习”——语文课改的一个创新命题》。

[2]李敏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四川教育出版社。

[3]程少堂 《“语文味”的理论构想》.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张政干 《一次特殊的家庭作业》.《小学语文教师》,2007年11月。

[5]吴忠豪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论文作者:赵小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

标签:;  ;  ;  ;  ;  ;  ;  ;  

言意兼得“语”味浓论文_赵小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